牛蛙的养殖方法 养牛蛙的技术方法

牛蛙的养殖方法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

  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3.做好遮荫降温工作最适宜牛蛙生长的温度是18℃~28℃。

  因此,夏季应做好遮荫降温工作。

  可在池塘中培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边栽种些葡萄、丝瓜等藤类植物,促使牛蛙快速生长。

  4.做好防逃工作夏季暴风雨多,牛蛙受惊后会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在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5.做好敌害的清除工作蛇、鼠、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这些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采取清除措施。

  6.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牛蛙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清洗饲料台,及时清除腐朽变质的饵料,每半个月用漂白色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

  一旦发现牛蛙得病,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夏季牛蛙养殖要点

  夏季是牛蛙生长的“黄金时期”,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食量增大,7-8月份达最高峰,投饵量也应逐渐增加,以避免饲养池发生弱肉强食的现象,此时的投饵量一般应达到蛙总体重的20%左右。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

  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3.做好遮荫降温工作最适宜牛蛙生长的温度是18-28℃。

  因此,夏季应做好遮荫降温工作。

  可在池塘中培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边栽种些葡萄、丝瓜等藤类植物,促使牛蛙快速生长。

  4.做好防逃工作夏季暴风雨多,牛蛙受惊后会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在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5.做好敌害的清除工作蛇、鼠、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这些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采取清除措施。

  6.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牛蛙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清洗饲料台,及时清除腐朽变质的饵料,每半个月用漂白色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

  一旦发现牛蛙得病,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牛蛙养殖方法:牛蛙安全越冬法

  为使牛蛙安全越冬,可在蛙池边角将泥土掘松(如果是水泥地面,则在上面铺厚约4厘米的'泥土),每隔14厘米左右平放两块砖头,在两块砖头之间盖上瓦片,用泥土将后边出口封死,只留前边进口供蛙出入。

  一、保持栖息环境湿润

  因牛蛙皮肤裸露,通透性大,冬天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1℃以下入土冬眠后更是如此)。

  所以在气候干燥的冬季,为防止蛙体表的水分蒸发干涸而造成皮肤呼吸不畅引起死亡,应经常往蛙栖息处洒些水,以保持蛙类越冬栖息处及蛙的皮肤湿润,确保蛙正常呼吸。

  二、不要惊扰眠蛙

  要保持蛙越冬场所安静,不要随意搬动已进入冬眠状态的牛蛙,使其新陈代谢率、氧及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保持在最低的水平。

  三、预防天气骤变

  冬末春初天气多变,时暖时冷,当气温回升时,蛙便出来活动觅食。

  当突遇寒潮气温骤降时,蛙即回到越冬栖息处避寒。

  如有些小蛙自己不会回到原越冬栖息处,可把这些蛙捉回原处,以免冻伤。

  四、蝌蚪的护理

  为使蝌蚪安全越冬,可把蝌蚪池的水位加深至0.3米左右,并在水面增大水浮莲或其他水生植物的投入量,一般以覆盖住水面的2/3为度,以维持水温比气温略高。

  如气温降到0℃以下,则应把蝌蚪池池水加深到1.1米,这样即使水面结冰,水池深层的水温也可保持在4℃左右。

  在4℃的水温环境,冬蝌蚪即可安全越冬,并只靠摄食池水的有机质而缓慢生长。

  五、投喂高能量饲料

  冬季中午如遇阳光,天气回暖,蛙便可爬出越冬场所觅食。

  可在原来蛙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再添加3%的油脂,使蛙饲料所含的能量增高。

  喂给此种高能量饲料,可增强蛙的御寒能力。

  成牛蛙的饲养管理

  养殖技术

  幼蛙在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个体长到50克~100克之后,就可进入成蛙养殖。

  成蛙池的选择与设计

  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都强,因此,成蛙养殖场地面积要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都可利用,也可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塘。

  成蛙的后腿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还会掘土打洞,爬墙上树。

  因此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都要有防逃设施。

  为了防止牛蛙逃跑,在蛙池周围不留可立足的陆地,水深至少要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以上,池壁高出水面30厘米~40厘米。

  牛蛙养殖池内不应设置隐蔽的死角或洞穴,因为死角和洞穴对牛蛙的生长不利。

  成蛙若要在室外越冬,只需把池水加深到1米左右,不搭棚保温,也能安全越冬。

  室内养蛙是高度集约化的养殖。

  为了充分利用面积,室内蛙池设计应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为蛙的栖息和摄食的场所,深水区为蛙游泳和排泄污物的区域。

  浅水区保持水深10厘米左右,深水区水深30厘米~40厘米,占整池面积的1/4~1/5。

  成蛙半精养

  利用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由于面积大,蛙较分散,密度也不大,产量不高,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

  将体重100克以上的蛙放入大池或稻田,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饲料台,按精养方式每天投饲。

  由于蛙不容易集中摄食,有一部分蛙没有吃到人工饲料,可用天然饵料补充。

  获得天然饵料的主要方法是灯光诱虫,若能很好地利用灯光诱虫,可以解决牛蛙的大部分饵料,白天再投喂少量配合饲料,效果更好。

  诱虫灯的位置设在离岸2米左右的水面上方,周围不要有高大的建筑物,以免遮挡灯光,影响诱虫效果。

  半精养方式,牛蛙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可放养10只~30只,视饵料条件而定。

  成蛙的集约化养殖

  牛蛙室内养殖的集约化,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着眼点在于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

  尤其是随着牛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更能发挥其高效的特点,是发展牛蛙商品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室内的养蛙池,一般面积为10平方米~20平方米,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以便换水和冲洗。

  为了节约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2米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养殖人员上下操作管理。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

  但放养密度不同,体重达100克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

  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克,密度可稍大一些,以后随着蛙体的生长,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

  在常温条件下,成蛙的养殖时间是4月~10月,也是蛙类生长的最佳时期。

  因此要有充足的饵料供应。

  在22℃~28℃条件下,每天可投喂2次~3次,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要占蛙体重的3%,才能满足蛙类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

  若温度低于22℃或高于28℃,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另外,成蛙养殖,除了定时投饵外,还要每天换水,清洗食场,注意观察蛙的健康状况,及时防病治病,严防蛇、鼠侵袭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加温养殖,一年可生产两批商品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