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宫变的真相 历史揭秘壬寅宫变是怎样回事

1、历史揭秘壬寅宫变是怎样回事

2、历史揭秘皇帝驾崩后后宫佳丽怎样办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壬寅年。

  十月二十一日,秋风萧萧,寒霜凄凄,真是一个月黑风高杀人夜。紫禁城内,皇帝寝宫高墙下,潜伏着十余个人影,紧张地等着同伴发出的暗号。

  “喵喵喵…….”

  三声轻微却拖长音调的猫叫声,像是给宫墙下的刺客打了一剂兴奋剂,人影从暗处闪出,窸窸窣窣悄悄潜进明世宗朱厚熜的寝宫门。

  人影婀娜,步姿轻盈,人过处,风都变香……我的天,要谋害明朝最高统治者嘉靖皇帝的竟然是一群女刺客,而且,一,二,三……整整十六个!

  震惊历史的十六个宫女刺杀嘉靖皇帝的“壬寅宫变”就此发生。

  宫女为什么要谋杀皇帝呢?

  《明史》是这样说的:“冬十月丁酉,宫人谋逆伏诛,诛端妃曹氏、宁嫔王氏于市。”如此没头没尾,没有缘由,让人更加好奇,好在明朝有一个沈德符的人写了一本《万历野获编》,其中有一章叫“宫婢肆逆篇”,比较详细的记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话说,嘉靖皇帝非常迷信,常常服食丹药,以求男人那方面更强大,更是为了长生不老。而为了苦炼不老神丹,皇宫内大量征召了13、14岁的宫女,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而且,为了催取更多处女的经血,道士们还常常给宫女们下药,让那些少女们身心饱受摧残,很多人死于经期紊乱,大出血。

  而嘉靖皇帝又是一个喜怒无常,非常暴戾残忍的人,鞭打宫女那是家常便饭,稍不如意,就是砍手砍脚砍头。而这一天,皇帝在服用了陶仲文炼制的药物之后,来到了一个封为“端妃”的曹姓宠妃的宫中发泄。曹妃的这个住所名叫“翊坤宫”,和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相距不远。这位曹妃虽然受到嘉靖皇帝的宠爱,却也时时遭受他的各种虐待。而侍奉曹妃的宫女,更是屡受凌辱和责罚。

  在这些宫女中,有一位叫杨金英的,既为主子曹妃抱不平,更对自己的命运而担忧,她串联了十多位和她一样饱受凌辱和责罚的宫女,反正活着也是遭罪,随时可能死,不如和杀了狗皇帝,出口怨气。

  准备很充分,操作却出现了问题,当杨金英等十六个宫女将嘉靖皇帝按在床上后,用麻绳系住嘉靖的脖子,想勒死他。可是,宫女们没杀过人,何况又是杀的当今皇帝,惊恐和慌乱中,将绳子打成了死结,结果手忙脚乱地越勒越勒不死皇帝。

  这时候,一个叫张金莲的宫女就害怕了,想皇帝是真龙天子,凡人杀不死,就偷偷跑到皇后宫里去告密,想的是将功折罪,皇后闻讯立刻带人冲了过来,将嘉靖皇帝救下,而十六个宫女全部被抓获。

  第二天,在遭受到非人摧残和拷问的杨金英和她的姊妹们(包括告密的那个宫女张金莲):“宫婢犯人一十六名”,在西安门外四牌坊的西市被残忍地杀害,与此同时,皇后趁嘉靖皇帝在惊吓中还未恢复神智,又假传圣旨,将眼中钉端妃曹氏和宁嫔也被秘密处死。“行刑之时,大雾弥漫,昼夜不解者凡三四日,时谓有冤,盖指曹妃诸人”。

  这起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壬寅宫变”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文章地址:

历史揭秘皇帝驾崩后后宫佳丽怎样办

  俗语云,“食色性也”。皇帝也不例外。每个皇帝的后宫都有数不尽的美女嫔妃,那么问题就来了,当皇帝驾崩后,后宫三千佳丽怎么处置?

  一、成为太后

  皇帝的嫔妃如果生育了儿子,这个儿子有幸当了皇帝,那么恭喜这位佳丽,她将成为皇太后,继续在皇宫中享受荣华富贵。毫无疑问,能够成为皇太后,是一种最好的结局,是许多后宫佳丽梦寐以求的目标。

  在三国时期,刘备死亡后,留有吴皇后,有子二人。刘禅即位时,尊她为皇太后,住长乐宫,病死后与刘备合葬。

  “母以子贵”。在古代,有许多皇太后还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敌的权力。著名的如慈禧太后、西汉吕后等人。更有唐朝武则天,在丈夫唐高宗李治死后,成为皇太后,把持朝政。还不过瘾,后来干脆废掉了唐中宗、唐睿宗,自己做起了女皇帝。

  如果生育的儿子没有当上皇帝,那么,只要儿子有一块封地,这位佳丽的日子也会过得不错。

  在汉朝,后宫妃嫔生育皇子,在皇帝死后,她便可以到儿子的封国安享晚年。汉高祖刘邦的嫔妃薄姬,在刘邦死后,跟随儿子代王刘恒到其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

  由此可见,生儿育女对于一位后宫佳丽的重要性。

  二、留在宫中继续奉养

  皇帝的“造人”功能有限,绝大多数的皇宫佳丽是没有生儿育女的。那么,没有生育的后宫佳丽又该如何处置呢?

  运气好的,可以留在宫中,继续供养。

  以清朝为例。清朝专门在紫禁城的西北角为皇帝留下的妃嫔修建宫殿,包括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等。继任皇帝给皇帝留下的妃嫔加封号,将她们奉养在宫中,得以衣食无安地度过晚年。

  在唐朝,高级别的妃嫔在皇帝死后,都居住于崇圣宫养老。

  三、出宫

  不是所有的后宫佳丽都能够留在宫中颐养天年。当皇帝死后,相当一部分后宫佳丽要离开皇宫,重新过平民生活。

  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由于妃嫔一般出自高门大族,皇帝死后,妃嫔多数能够出宫,回到自己家庭生活。

  在三国时期,国君死后,妃嫔甚至可在遣散后改嫁他人。

  “一入宫门深似海”。妙龄女子进入宫中,往往就在宫中消磨青春年华,一辈子难以见天日。皇帝死后,能够出宫,回归平常生活,倒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结局。

  四、守陵

  留在宫中继续奉养和出宫还家的属于高级别妃嫔,级别较低的妃嫔则无此待遇。她们必须为皇帝守陵,继续孤苦一世。

  汉成帝刘骜死后,他的妃子、西汉女作家班婕妤就到陵园守陵,每天陪着石人石马,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死后,葬于汉成帝陵中。

  在北宋,宋神宗死后,美人陈氏等守陵。陈氏收养过一位义女。后来,这位义女被宋徽宗收入宫中。

  五、是被后任皇帝收为妃嫔

  纵观各朝各代,这种现象为元朝所独有。

  因为在古代,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就是,若是丈夫不幸早亡,妻子如果想要改嫁,只能嫁给丈夫家族的男性成员。所以,当成吉思汗铁木真死亡后,继任者窝阔台按照蒙古人的习俗,收留了铁木真遗留下来的妃子。

  这种继承婚姻的现象,违背女子的自身愿望,也与现代文明理念背道而驰,不过,与下面这种做法相比,简直充满了“温情脉脉”的人性。

  五、殉葬

  毫无疑问,所谓“殉葬”,自然是活着的妃嫔为死去的皇帝殉葬。这种丑恶、血淋淋的现象,从秦始皇开始,持续千年之久,到清朝还没彻底灭绝。

  据文献记载推测,中国历史上殉葬美女最多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死后,为他殉葬的达万余人,其中包括他的许多子女和后宫的众多嫔妃。

  令人不解的是,号称“和谐盛世”的唐宋两朝,竟然也有妃嫔殉葬的事例。在元、明、清三朝,也有部分殉葬现象出现。

  特别表扬的是,明宣宗朱瞻基死时,强迫从死的妃子“哭声震殿阁”,这个悲惨的场面强烈刺激了这位当初才是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做皇帝后,亲自立遗嘱禁绝了自己身后活人殉葬的事。

  他在遗嘱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于是,整个明朝自此基本再无活人殉葬一事。

文章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