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选题方向

行政管理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论文1

  论文题目: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

  [摘要]

  究性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以扬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通过阐述专业层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目前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推进机制、支撑保障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赖于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研究性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卓有成效。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1]研究性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质疑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与问题求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技能,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与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创新的意识”。[2]因此,研究性教学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20xx年以来,扬州大学持续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三维式”研究性教学体系,包括纵向维度上的“三层面”(理念引领、制度构建和部署实施)和横向维度上的“三环节”(以学科思维训练为指向的研究性课堂教学、以能力拓展为指向的研究性实践教学和以自主学习为指向的研究性网络教学)。20xx年以来,扬州大学将研究性教学引向深入,在全校遴选了包括行政管理在内的18个专业,在专业整体层面上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扬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设立于1999年,近年来在学校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些课程也陆续开展了研究性教学探索,但这些课程往往只做两三节课时的改革。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20xx年行政管理专业被列入学校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试点,这标志着研究性教学改革不再是小打小敲,而是全面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有机的系统工程。改革需要认真进行顶层设计并协同推进。但目前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一、行政管理专业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一)意义

  推进研究性教学不只是某一个教学环节、某一些课程的要求,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教学改革举措”。[3]通过行政管理专业层面开展“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助于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同时,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成果也可推广到其他专业,具有借鉴意义。

  (二)作用

  1.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契合了公共管理实践需求,有利于达成专业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型专业。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担负着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时代使命,既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要应对风险社会来临的挑战。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有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应当知道行政管理专业是什么,熟悉掌握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能力要求。这是知其然。第二层次: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又要了解这些理论知识背后的社会背景及相关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这是知其所以然。第三个层次:通过研究性学习与思考,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行政管理应当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应当如此的理由。这是在对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综合集成基础上的创新,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这是学以致用。

  2.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公共管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课外创新活动不够等问题,使学生普遍以接受式学习为主。”[4]而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学习革命”,它是以教会学生“会学”为己任的。研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

  3.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利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性教学过程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彼此之间在尊重独特性、欣赏差异性的过程中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5]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通过参与、合作、交流、互动,不断激发思维火花,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平等,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二、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专业层面上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涉及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绝大多数通修课和所有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按照学校有关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制度文件,行政管理专业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要求每个教师撰写课程研究性教学计划,并在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专业层面上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从20xx级行政管理专业新生进校后开始实施,至今已近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持续宣传发动,建立组织机构,出台激励措施,但教师对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思想认识仍有待提高。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是全新的探索,涉及面广,因而学院成立了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由专业负责人、学工等相关人员组成。该小组负责拟订与实施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方案,落实具体的教学任务,制定课时计算办法并分配相关经费。组织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认真学习学校的相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开展广泛讨论,增强对教学改革难度和复杂性的思想准备,并以实施方案达成共识。但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力仍存在较大差异,对研究性教学的具体模式和操作方式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否需要统一开展研究性教学,存在不同的看法。

  2.在全面推进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中,精力与时间耗费较多,教师积极性受到影响,学生负担重。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几乎涉及所有的课程,每门课程至少要有70%的课时开展研究性教学。行政管理专业组织任课教师制定课程教学标准,撰写研究性教学大纲和教案,遴选或编撰案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学备课量大,事先要撰写实施计划,准备案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还要有教学互动。课后往往还要布置作业、阅读和实践训练项目。与传统讲授法相比,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更多,但教学效果不一定更好。学生课前要预习,准备案例,阅读指定书目,课中要参与讨论,课后要完成小论文等作业。因为每门课程都开展研究性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往往感到学习负担重,时间不够用,甚至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

  3.以“四年一贯制”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但设计的系统性和推进的有序性欠缺。行政管理专业自20xx级新生起,实施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并贯穿整个大学四年,涉及行政管理专业所有通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虽以单门课程研究性教学为基点,但必须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定位的角度系统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来实现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通修课如公共政治课、高等数学、英语等与学科基础课如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等开展研究性教学,其要求和目标都不一样;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行政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社会学等在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上也不相同。每一个课程类别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目前专业层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时,对各类别的课程特点和作用并未进行细分区分,缺乏对研究性教学的系统设计和有序推进。因此,虽然形式上是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但实际上仍是一门一门的单一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的拼凑。

  4.将个性化教学提到重要位置,但对学生认知规律研究不够。研究性教学改革强调因材施教,学校相关文件也规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任务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也能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释疑解惑。但目前对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研究仍然不够,对大学四年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专业标准仍然理解不深。因此,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可能会通用一个模板,不能体现不同年级学生所对应的能力标准。

  5.研究性教学改革全过程实施,但协调组织乏力,联动性不强。研究性改革涉及教学全过程,但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教学方法创新,而应把它看作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几年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改革做到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研究性教学改革发挥了综合效应,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由于涉及主体众多,未能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因此,联动性仍有待提高。如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申报大学生科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往往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与研究性教学的联动性不够,形成了“两张皮”,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向科研的拓展延伸不够。

  6.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尝试,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教学形式雷同化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目前,大多数课程采用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目标趋同,手段兼容。[6]研究性教学可以基于案例驱动来开展,但不应仅限于案例教学,还应包括其他多种方法。对于行管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如果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发教学形式雷同进而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教学效果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维持学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并提高他们在研究性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单门课程层面上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各门课程都编写了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但教学设计针对性不强。按要求,教师每学期初都要提交该学期所开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大纲和教案,但大多数大纲和教案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匹配、与社会需求不符合、与本门课程特点结合不充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个性特征了解不透,因而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不强。在研究性教学方案中应确立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即课程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与研究目标、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6]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之具体化、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但目前大多数研究性教学方案中都没有明确这些要求,目标模糊。

  2.案例教学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教学过程单调、程序化和走过场的现象。行政管理专业自开展研究性教学以来,一开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与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养成。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发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上课好像在“走程序”,布置案例、分组讨论、课堂交流、小结点评等依次进行。一些教师为了完成研究性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各个步骤,给学生一种“走过场”的感觉。

  3.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研究性教学,但少数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不够。研究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求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虽然要转换角色,但仍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并对课堂节奏加以控制的主体。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都非常丰富,但缺乏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在讨论中针对学生的质疑、思考和反馈意见,教师也不一定都能及时调整内容和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对于案例与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的关联度、案例的大小与复杂程度、与学生知识背景的匹配度等往往考虑不周全。另外,由于课程总课时是固定的,因此,需要把握好研讨、交流、分析的时间。但由于一些教师估计不充分,往往没有预案,现场掌控力弱,拖堂现象屡见不鲜。

  4.研究性教学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受时空限制较多。研究性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的。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要设置一定的管理情境,以营造一种“在场感”。如果进行角色扮演,可能还需要一些道具。这对教室桌椅布局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时讨论耗时较长,不一定能完全按照目前节次时间要求准时准点下课。这些时空条件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实施也生了一定的影响。

  5.考核方式不断改革,但教师和学生尚不能完全适应。考核方式改革是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规定,开展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要探索新的过程性考核方式。行政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由原来的平时成绩占30%,期终考试成绩占70%,变为平时成绩占70%,期终考试成绩占30%。而且期终考试的形式也不一定是闭卷,可以是开卷、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本门课程教学中,要全过程作好记录,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但一些教师记录不全,考核标准不明确,导致成绩考核的随意性。学生面对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也不太适应,尚未从传统的考试习惯中转变过来。

  三、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传统,努力将行政管理专业建成具有特色、富有改革成效的专业。

  (一)重视顶层设计,强化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不能仅仅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单纯复制,它应该以系统的观点和战略的思维进行顶层设计,这样才能避免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碎片化、单一化。行管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目标要符合社会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要着眼于从整体上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二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策略要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知识的逻辑顺序设计的,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有序、分层、组织化。教师也需要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三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评估遵循学习成效导向原则。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成效的显现有一个过程,最终要以四年整体学习成效检验改革成果。这种评估重视学生学习成效,重视毕业生的能力标准。这就需要基于培养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目标实现。因此,必须制定详细的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方案要坚持“三个符合”,即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行政管理职业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该方案要贯通四年学习周期,协同教学各环节,覆盖全部课程,达成“四合”,即知识系统的有序整合、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与学的调适契合。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过程的精细化和组织化

  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涉及多元主体,贯穿大学四年,涵盖所有课程,面广量大。要实现研究性教学的整体联动,就必须首先建立研究性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统筹谋划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重点难点。其次要制定相关制度,强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制度是各方主体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涵盖了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将各行动主体联结成一个互动整体,将研究性教学的先进理念转化为与教育相关者的自觉行动,从而确保研究性教学活动有序、高效、科学展开。这些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课程设计规范、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行政管理专业任课教师研究性教学评价标准、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等。

  (三)完善推进机制,实现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有序化和常态化

  有效的机制能够保障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按既定方案向前推进和深入。一是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导机制,坚持研究性教学改革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二是要建立任课教师协作机制,坚持集体备课、全员教研、公开课教学等,促进教师之间互通共研机制的形成,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成为专业整体研究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要建立课程内容整合机制,坚持统一的教学核心内容,明晰各课程的重点。四是要建立工作动力机制,坚持教学成果导向,强化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五是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坚持规范教学过程,强化对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及时跟踪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动态,及时调整产生的偏差,确保教学质量。

  (四)做好支撑保障工作,确保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推进工作专业化和高效化

  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除了思想认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以外,人、财、物的投入也很重要。一是要保证充足的教师及辅助人员数量。研究性教学耗时费力,应给教师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辅人员,如聘请研究生担任助教等。要对教师开展经常性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以此确保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专业化。二是要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网络平台、课程资源建设、校外参观实践、教师激励等都需要不少的经费,而且需要持续投入。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来说,图书资料也非常重要。要加大投入,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相关图书资料建设工作,包括网络资源库,并做好相应的服务。三是需要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保障。在线教育课程建设、微课制作、师生网上互动等都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平台,需要专人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研究性教学活动的高效率。第四,学校还应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保障。要有一定数量的适合研究性教学特点的教室、讨论室,学生也应有自主学习的场所,图书馆可设置阅读室和小型讨论室。以上措施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各自的内在驱动力,形成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5]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xx(12):25-28.

  [2]高辉,郭文善,严长杰,刘巧泉,苏玉宁.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讯,20xx(22):141-143.

  [3]别敦荣.研究性教学及其实施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xx(8):10-12.

  [4]杨运姣,罗超群.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498-503.

  [6]王海兵.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的耦合及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xx(10):117-121.

  [7]梁林梅,刘永贵,桑新民.大学研究性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xx(8):15-17.

行政管理论文2

  摘要:我国经历了众多时期的变革,在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无论在社会、经济或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管理;模式;职能

  一、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中心建设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建设转变为以经济为中心的建设,此后,我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或是生产力都开始突飞猛进,国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我国政府在进入新时期的发展中后,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以下就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二、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职能模糊

  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职能时经常出现职能模糊化的情况,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均采取同一模式进行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市场本身的调节性能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1]。

  2.现代理性精神不强

  行政管理最大的特征就是法制性,以理性为指导,不因情感因素发生转变。但在我国,现代理性精神处于普遍缺乏状态,行政组织中弥漫的是一种为世俗承认的理性主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个人的道德体系与信仰建立并对人们间的关系进行维系。由此种理性精神带来的后果是,行政官员的忠诚往往放在与自己生活、事业等息息相关的人身上,并不是对制度产生敬畏之心。与西方发达国家崇尚理性的行政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理性权威仍处于萌芽状态,权力等级高于理性思维,严重影响了我国行政组织的现代化与法制化。

  3.人治色彩浓厚

  步入现代社会后,我国国民在法制方面的意识逐渐觉醒,虽然我国在行政管理上进行了诸多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主义统治时期,人治思想几乎是根深蒂固。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依然无法摆脱人治的影响。所谓人治,即个人的治理权力凌驾于法律的治理之上。人治的管理模式会受到领导、他人及个人主观思想的影响,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再加上我国的权力运行属于单向性,即上级的命令下级必须服从,中央领导地方,人民的权力无法约束统治阶层等等,无强有力的监督部门与制衡机制。

  4.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模式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与我国现行制定的要求还有一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弊端是我国行政管理中一直都存在的,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①管理权力集中,即将管理权限赋予某个人或几个人,导致管理方面产生狭隘性;②干部人数众多杂乱,即行政干部队伍冗杂,出现办事效率低,责任承担不明确的情况;③管理与监督制度有待完善,即缺乏相关的管理与监督条例,无法对人事进行有效管理[2]。

  三、行政管理模式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坚持推行依法行政,用法律和理性对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约束和规范。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行为时,也需要对自身进行规范,任何事情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严格遵照规定,不可做出与法律相悖的行为,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理性态度对待被管理者,维护他人的正当权益[3]。

  2.转变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权力时要分清经济职能、行政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区别,要认真贯彻并落实其职能。对于政事分开与政企分开必须要加大执行力度,综合行使宏观调控手段与微观调控手段,让市场自行进行资源配置调整。行政管理部门可运用法律与经济手段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为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体系。

  3.健全行政管理监督系统,加强人员管理

  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机制,将规范性文件与规章制度进行报送备案,同时对报送备案的制度文件都要进行依法审查,增强司法的执行与审查力度,在法律的规范下坚持行政监管工作的法制性与规范性。除此之外,还必须建设并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不仅要增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监督力度,在同级行政部门间也要实施监督机制,督促各部门认真执行行政工作。对于人事干部亦需要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出现办事拖拉、责任众人推的现象,坚决严格执行干部的录取标准,严禁通过各种渠道破坏规章制度。

  4.增强行政的法制性与民主性

  行政管理部门在执行行政职能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严谨以个人意识办事,阻挠法制的推行,坚持一切事物均以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规范,法治凌驾于人治之上。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时,必须尊重并维护当事人应有的权利。针对与民众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事件,应积极展开民主讨论,学会听取民众的心声,增强行政管理的民主建设[4]。

  4.结语

  我国的行政管理模式经过不断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因素是我国因历史、民情、观念等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对症下药,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与措施。

  [1]田海军.公共管理的市场模式[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04):88-89.

  [2]张康之.行政改革中的制度安排[J].宁夏社会科学.20xx(03):176-177.

  [3]张尚仁.当代行政改革趋势析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05):63-64.

  [4]王运生.公共行政的责任与民主[J].中州学刊.20xx(03):28-29.

行政管理论文3

  随着“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高要求。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远程教育必须要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现阶段我国的远程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探索出一种在远程教育环境下,使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了当前网络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研究当前行政管理专业远程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足之处,并寻找出解决的有效方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1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内涵分析

  “职业能力”其实就是指人们从事某项特定的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工作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根据对用人单位、行政管理培养单位以及毕业生的调研,结合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学科性质和社会需求,可以得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拥有良好政治素养、现代公共行政理念和合理知识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即:计划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文案写作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

  2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核心素养的训练

  虽然远程教育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感知、归类、收集等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和整合,但是就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而言,理论课比重大,实践操作训练缺乏,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教育。学生缺乏了专业核心素养的训练,职业能力不足。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够突出,削弱了学生自身的竞争力。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应并重,二者要平衡发展。在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专业技能训练。适当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增强他们自身的竞争力,帮助他们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

  2.2实践技能训练流于表面

  远程教育主要是依靠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和科研等多种渠道互助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技能培训平台和基地。一方面是受远程教育自身特点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年龄、所处环境不同,很难集中培训。所以,在远程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仅仅流于表面,没有作进一步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足。

  3提高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3.1计划组织能力培养

  无论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中,行政管理工作者都需要有良好的计划组织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其实就是将未来一段时间的活动内容、途径等做好详细的计划,并对实行需要的人、财、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案例进行分析,例如“贫困县的摆谱症,高调消费的公共行政现象”,让学生从行政环境的原理分析。还可以借助沙盘推演和分组演练的方式使学生逐步领悟。增强他们计划组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提升。

  3.2文案写作能力培养

  文案写作能力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写、多总结。如社会热点的总结、案例分析、教训、总结等都可以写。指导学生熟悉公文写作形式,对报告、宣传稿等都能信手拈来,熟练写作。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培养没有捷径,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公文写作等相关的课程,给学生创造写作机会,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自身多努力,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提高自身的文案写作能力。

  3.3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熟练办公自动化软硬件成为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网络沟通、网页设计和网站维护等能力。扎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让学生熟悉办公自动化的软硬件。可以举行小型的计算机应用比赛,让学生重视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且在实践中真正完成自身能力的提高。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

  3.4依法行政能力培养

  在法治社会下,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当重要。依法行政能力也成为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行政管理人员必不可少会接触到员工劳动保障,工伤处理等。没有一定的劳动保障法、工伤赔偿法知识是不行的。学校可以开设法理学、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基本法律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可以例举一些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强化学生依法行政的能力。

  3.5财务管理能力培养

  虽然很多企业用人单位都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但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学校可以针对财务管理涉及到的知识,开设相关的课程。利用网络课件、双向音频等教学系统培养学生部门预算、资金利润率、投资收益分析等能力。可以模拟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财务实行有效的分配和管理,一点一滴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的财务管理能力。

  3.6调研分析能力培养

  针对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在远程教育中,要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可以加强学生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数据统计、调查研究方法、统计软件运用上有深入的理解,并能熟悉掌握这些方法和技能。可以多布置调研分析的作业,加强训练。如针对“地方行政人员职业能力情况”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并分析总结,撰写报告。在调查研究中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3.7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都在原有的知识、信息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组合,使之具备新的功能和效用。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例如针对地方政府现有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创新。当然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而是应该审慎看待创新,不唯上,不唯书,追求“唯实”。让创新真正受益于企事业单位活动中。

  4结语

  远程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利用远程教育的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计算机辅助学习课件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与研究,能够为远程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更完善的方法和途径。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行政管理应用人才。

行政管理论文4

  党群工作能不能有效进行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文化形象。目前,我国党群工作的一个重要范围就是电力工程企业。要发展好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建设中的党群关系,就需要正确认识党群关系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意义,加强电力系统行政管理建设中党群工作机制,提高党群工作人员和电力系统人员的综合素质。

  ―、党群关系在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对党群工作没有全面的认识。在当前的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一种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一些技术工作人员没有对党群工作形成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在具体进行党群工作时,态度比较消极,就致使这些人员参与党群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够,因而就导致党群关系无法在电力企业行政建设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另外,一些电力企业自身就不够重视党群工作的展开和党群关系的发展,只是把重点放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就导致其党群工作发展力度不够,党群关系无法和谐发展的局面。

  (二)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建设中的党群工作内容不够丰富。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依旧使用的是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展开党群工作建设时,只是对基层党员进行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设计丰富多样、具体的活动内容,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非常枯燥,党群工作展开和宣传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就降低了电力企业的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电力企业党群关系的形成。

  (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建设中缺乏党群关系组织和建设的人才。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在进行管理结构的精简和合并,每一个电力工作人员大多都要身揽几个工作,不利于行政管理建设中党群工作的有效进行和党群关系的形成,同时,这种改革制度和精简方法为党群工作在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展开带来了阻碍。

  (四)电力企业行政管建设中党群关系发展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建设中党群关系发展管理机制不完善有以下几方面的:第一,党群工作的各项内容没有落实到实处。第二,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建设中,对员工业绩考核奖金制度的建立,没有实现有效性和科学性。第三,电力企业在实际选拔党领导和干部时,有很大只重视选拔,不重视培养和监督的现象,同时,基层党员对民主的认识不强,就导致党选拔没有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构建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建设中和谐党群关系的措施

  (一)电力企业要强化党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的作风建设。电力企业要实现行政管理建设中的和谐党群关系,就需加强建设党组织干部和党员的作风,这也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就需要党领导和党员切实做到遵纪守法,遵守企业的政策、规章制度,在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心中留下清正廉洁的良好印象,如果是电力企业的一些重要决策,就需要运用民主的形式,采纳不同的意见。另外,党干部和党员还要主动到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工作和生活的现场进行调查,切实感受其工作状态,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党领导和干部还要主动把政务活动公开,积极接受基层工作人员的监督。

  (二)电力企业要切实解决和工作人员自身利益有关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的电力企业党群关系,就需要电力企业把关系到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看成是重点,一定要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在电力企业发展建设中,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保险制度、多种福利待遇等都是其最关心和最看重的问题,电力系统的党领导和干部就需要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多项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比如工作人员的奖金福利制度、实现带薪休假等,保证其实际需求可以被很好地满足。

  (三)电力企业要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党群关系,就需要强化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党建的思想政治工作。电力企业党组织要重视企业特色文化的建设,,努力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和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电力企业还要重视加强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对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电力企业还可以构建企业文化教育和宣传的阵地,利用有效地、积极地思想政治意识培训,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的文化特色,使党员干部和领导起好带头、模范效应,进一步创造出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推进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建设中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建设中,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关系着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有效实现和保障,还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运用效果,进而关系着电力企业整体的生产、运营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党组织就要非常重视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强化党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和工作人员自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强化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党建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适时转变党组织的工作作风以及工作方式,保证党领导和党干部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服务。

行政管理论文5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市场环境中运营机制的进一步深化,导致了很多市场存在不自觉的偏颇,必须辅之行政管理才能够保证市场机制的健康良性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应积极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基于上述要求,工商行政管理的思想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和创新。

  一、创新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在当下面临很多的任务,在新的阶段要对工商行政管理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市场机制不断深化和复杂的要求。

  (一)创新管理思想

  在现在的状况下,在科学发展观主导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想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应有的功能,积极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工商行政部门应该根据认真分析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清醒地认识自己,积极创新,不断完善服务理念,在不断加强市场关注的基础上,实现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另外,要打造自身的业务品牌。以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往往只有一种监管的角色,这不利于行政管理的开展。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从管理者走向服务者,这样才能够在行政管理方面真正地发挥任用。第一,要更新旧的思想观念,这表现在对新机制的探索和执行,改变过去的一些作风,比如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行政监管机制.积极保护公民的利益,纠正错误的服务态度,形成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第二,要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克服,这样工商行政管理才能够在法律的规范下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创新管理模式

  过去的企业管理程式化,管理和市场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创新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善公共服务为目标,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管理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但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方便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以合理调配人力和物力资源,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过去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是“背靠背”的服务方式,不符合时代要求,应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工商管理专业是最后一个“窗口模式”,应广泛使用的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商业管理,全面推行网上服务,开发在线系统,建立网上虚拟营业大厅,实施网上预定和发牌等公共服务,使人们的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快速和安全地处理相关工作,为企业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

  二、工商行政管理改革的措施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注意明确思路,工商行政管理也不例外。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总体思路,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提升整体素质,提高团队战斗力和集体凝聚力,建立一支人民满意、政府满意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用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创新。

  首先,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以建设学习型团队,坚持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建立和完善各种学习制度。采用创新机制,加强干部交流;通过越来越多的在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根据德、能、勤、性能等指标,选拔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全面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人才机制,促进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活力和热情,提高整个团队的能力水平。

  其次,每一个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改掉坏习惯,不断提高自己,营造自我提升的学习氛围。在这方面要加强培训,主要集中在政治觉悟的提高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造服务至上、和谐、创新、诚信为本的工商管理高素质队伍。

  最后,在产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建设上要进行价值观的选择,要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还要进行硬件上的优化,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水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除此之外,要积极树立工商管理榜样,不断开拓新局面,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能力的提高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也能够不断优化管理机制。

  三、结论

  以上通过对工商管理改革的时效性进行分析,针对当下的改革局面,从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素质、商业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工商管理改革的措施,这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并能够促进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进步

行政管理论文6

  岁月如梭,转眼三载已过。在入学之初,我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就已划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已确定。在这三年的学习和研究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体会到了治学的艰辛。在本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向我的导师***副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她在我仿徨时给予指引,在我困倦时给予鞭策,让我勤奋充实的走过三年。在此我谨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我还要衷心感谢给我们授课的各位老师,……等,以及其他所有辛勤工作的老师们。正是由于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学到了诸多的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亲爱的同学……,谢谢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

  感谢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家人,他们永远都是我坚强的后盾,他们给予我的爱、理解、关心和支持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最后,衷心感谢本次论文答辩中的专家教授们,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论文。

  宁静、温馨的校园生活可能就此远去,步入社会才是我们这些萃萃学子生命历程中真正挑战的开始。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但不论身处何境,我一定会奋斗不息,生命历程中那盏指引我前进的路灯也一定会永久不熄!

行政管理论文7

  一、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模式不完善

  供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管理模式上受到传统经济思想和制度的束缚,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纵向角度看,我国的供电企业是垂直管理模式,也即上级供电企业对下级供电企业的人力、人事和财务工作等进行直接管理,这一模式势必会导致管理链条过长、效果不佳等后果;其次,从横向的角度看,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还存在脱离实际、死板等问题,如有的企业内部安全检查活动就近乎形式化,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行政管理体系不规范

  首先,从行政管理的机构来看,虽然我国供电企业大都设置了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但其工作的开展却存在着诸多限制,行政管理权受到党政机关的干预;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设置过多,这会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效率不高。其次,从行政管理的制度来看,还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制度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供电企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仍未充分落实公司制度,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另一方面,在行政管理系统中,还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关于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以及奖惩等方面的规定仍需健全。

  3.对行政管理不重视

  目前,供电企业内部领导层的思想观念仍然很陈旧,认为行政管理的内容就是管好企业内部的人员。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创新行政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很多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自身的职能和工作任务认识不清,并且在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存在“惰性管理”的现象,同时也缺乏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动力。

  4.行政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多年龄层次偏老,他们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同时也缺乏创新改革的活力;另一方面,我国供电企业内部也缺乏相应的业务培训和人员激励制度,因此,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不仅不利于供电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管理改革的进行。

  5.管理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企业属性造成的。供电企业本身属于国有性质,在行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机构复杂、工作繁琐、遇到工作相互推诿等问题,这是管理效率低下的最直接原因。

  二、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对策  1.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构,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首先,从行政组织管理结构上来说,要精简部门,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和内容,从而分散权力,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要考虑供电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优化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使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局面。其次,从行政管理制度和机制上看,要健全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例如《供电企业人事管理条例》、《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与职业考核规范》等,从而促进行政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

  2.加强企业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要注重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企业要定期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更新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同时,企业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有提升自我的环境。其次,要从制度上激励行政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员要在基本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做到“业有所精”,这样才能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为供电企业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对管理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对业绩优者予以适当奖励,这是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3.通过危机管理模式推进行政管理的创新

  要彻底改变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就必须突破国有企业传统机构管控的束缚,不断优化行政管理模式,推行危机管理。当前我国供电企业改革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机遇,推行危机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带动企业内部管理改革。一方面,需要企业内部进行良好地管控和规划,控制不利因素的产生;另一方面,应立足于供电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好危机预防和准备工作,攻坚克难,勇于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先锋。

  4.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促进行政管理运行效率提高的外在动力。一方面,在制定激励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效益情况,以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工作人员全面发展的和谐互动;另一方面,要实现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和公平化,从而真正激发企业工作人员的创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改革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推动供电行业的整体进步,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和谐发展。针对目前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优化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不断提升供电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行政管理论文8

  1引言

  作为行政管理关键要素的行政管理人员,它既是管理的基础,又是管理的主体。离开了人,管理就无从下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贯彻上级的命令和决策,参与工作规划的制定与落实,组织实施各种事务性工作,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保证全校运行顺畅。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人员的政策解读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胜任与否,成为决定高校是否具有管理活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继续教育在高校行政管理环节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彻底解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政策、技能的滞后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之间的矛盾,全面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才能保障高校服务科研、服务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的职能,从而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理念淡薄

  “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高校的领导层认为在职行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既影响日常工作,增加经费支出,又得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因此,他们更加愿意将经费和精力投注在能够带来科研效益和经济收益的教师身上,这就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拥有的培训资源相对有限,获取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此外,中国高校的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并非来自行政管理专业,许多人在上岗前也未曾想到会成为一名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他们对职业本身的认识十分薄弱。在走上岗位之后,很多人也弄不清楚行政管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高校行政管理的特殊性是怎样的,以及如何将教育与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们仅仅成为了上级指令的执行者,缺少了对自己岗位发展的水平和状态的判断,缺少了对现代化高校管理体制的新认知。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着“重职位轻能力”的问题,行政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促进管理人员的服务化和专业化,从而适应现代化管理体制的新要求。行政人员往往为了职位升迁,将自己的重心放在繁琐的事务上,忽略了再教育和再学习,忽视了自我能力的提升,造成了行政管理工作陷入窠臼,单纯周而复始地循环。

  2.2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不健全

  综观政府先后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等,让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也都采取了积极措施,鼓励在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激发教师提升个人能力的热情。然而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却存在着明显的缺失。现阶段,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缺乏稳定的规范依据,缺乏权威的决策组织、独立的监督反馈和科学的考评等机制,缺乏专门管理和监控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机构。正因为继续教育的机制不完善,过多偏重于临时性的行政性指令,导致大部分的培训只流于形式,形成了以旅游休闲为主,学习研究为辅的培训模式。这样的继续教育体制与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形成完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继续教育体系。

  2.3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还是以学历提升为主,诸如在职硕士、博士等,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历层次,满足职位升迁要求。高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往往停留在满足统一培训要求而设计,讲究培训规模和效益。目前的培训缺乏实效性强的管理和实施细则,缺乏能够满足管理人员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培训形式,缺乏经过精心设计的培训方案和内容。管理本身是一门科学,它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脉络,需要耗费精力去学习和钻研。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教育。笔者认为,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可将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在打下良好文化基础的同时,学习现代管理理论,掌握科学管理手段,更新管理理念,加强知识积淀与经验积累,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适应现代化高校管理的新要求。

  3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3.1深化对管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打造一支善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管理团队,对于支撑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而言,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首先,学校总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赖于行政人员管理能力的强化。在信息化快速推进的当下,人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让高校旧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高校需要通过行政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从总体上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其次,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升,也有赖于管理团队的创新。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团队,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建高效推进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使教师更好地投入教育和科研一线,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则会导致学校整体固步自封,管理团队执行力下降,影响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推进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为确保工作正确、有序地进行,必须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推进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建立行政人员继续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应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总体规划的统一框架下,开展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并形成相关制度。制度的建立,既要确保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不被忽视,又要保障学校的正常管理工作不受影响;既要为行政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提供机会,又要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纳入总体规划。此外,要重视总结实践经验,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推进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各项规章制度是否顺应相关工作的发展,必将因时、因地而异,在规章制度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实时分析和总结问题,调整和完善规章制度,使之能够持续推进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的总体发展。

  3.3联系工作实际建立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体系

  针对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要明确深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提升高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要实现此目标,既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水平,又要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结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建立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体系,才能有效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全面提升管理团队水平的最终目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实际工作。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业务培训都必须联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方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学以致用。尽量避免单纯为了提升学历,对实际工作并无太多帮助的一般性学历教育。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本质目标应该定位为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水平,打造与时俱进的管理团队。针对不同的具体培训目标和实际工作情况,可以制定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与方法。例如,在需要提高某些重点培养对象的理论素养和综合水平时,可以选择学历教育;而在针对具体工作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时,则可以通过短期的专题性集中培训,快速提升整体团队的水平。总而言之,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团队水平,克服发展瓶颈,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只要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无需拘泥于具体形式。

  4结语

  当前环境下,高校行政人员的继续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既包括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又包括制度建设上的缺失,还包括教育形式上的过于单一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校行政管理团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提升管理团队的总体水平,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显得越发重要。重新正确审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建立并完善与之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管理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吴笑欢 杨斌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行政管理论文9

  [摘要]在学校内,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够大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最近几年,许多高校都积极地进行教学管理水平方面的改革,以希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管理方面,许多高校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分析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有效协调问题,以期对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有效协调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xx-0603(20xx)09-0152-01

  管理是指管理人员科学有效地把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运用起来。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能否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所拥有的各方面资源取决于决策者和管理者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高校的人员较多,是一个比较大的组织,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健康地运行下去,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行政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高校既是一个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所以教学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高校的管理要有效地把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联系起来,协调发展。本文从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和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和讨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一)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

  什么是行政管理呢?行政管理主要是指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工作,而教学管理是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所能达到的成果等方面的管理。只有教学管理做好了,才能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所以说教学管理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一个最有效的办法。高校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管理方法,还要有有效的行政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要从抓好教学管理出发,同时加強高校的行政管理。

  (二)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

  行政管理为教学管理健康有序地进行提供了保障,所以,行政管理在高校的管理中占有很高的地位,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教学管理健康有序的进行,而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其他管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是否科学有效对高校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能力。

  二、协调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措施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就是指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具有科学知识的人。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中,教育问题需要服从教育以外行政人员的管理,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发展,高校的教育应该更人性化,更现实化,而不能把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混在一起,他们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另一方面,我们高校教学的主题是各大高校的学生,因此我们高校教育要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不断地学习,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为我们的国家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尊重人才,也就是尊重高校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学生,培养人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人们对工作和生活负责的态度。

  (二)将教学管理的客观性与行政管理的民主性紧密结合起来

  当下,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改革,高校也不例外,但是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学生毕业之后因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跟不上当今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业率不高,这就需要高校做好教学管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改善当今社会的就业现状,还要将高校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充分联系起来,在管理的过程中多吸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给大家一个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机会。只有这样,大家才会积极地为高校提意见,管理人员通过对大家的意见和见解的分析,采纳合理的,丢弃不合理的,高校才能健康地发展。

  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教学管理方面不能够进行纸上谈兵,而是需要有实际的操作性。高校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学管理才能不断促进高校健康地向前发展。行政管理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支撑,需要行政管理者有好的心理素质。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只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才能够不断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同时还存在密切联系。所以,高校在管理方面,只有将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两者进行有效的协调,才能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刘峡.从高校行政管理的弊端看提高学术管理的地位和水平[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74.

  [2]廖金元.大学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xx(10).

行政管理论文10

  教育事业的革新是促进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发展所需的建设人才标准越来越高,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社会对于人才的更高要求,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就目前高校提升行政管理的必要性、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高校针对行政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应关注到的要点以及具体进行提升时可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新途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相关政策与体制不断发生着变化。高校作为主要的人才教育培养机构,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建设,对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步进行改变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对于一所高校而言,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将有益于高校教育事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旨在保障高校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妥善完成,作为高校中专门设置的行政相关职能部门,高校行政管理组织主要负责高校行政相关事务的处理以及日常事务的管理,在发挥好自身部门职能效用的基础上,为学校各级领导、教师、职工以及学生等群体提供妥善的服务,对于高校的科研及教学等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其次,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统筹高校内部几乎所有管理部门的联系枢纽,在高校的办学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随着现在各高校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高效的行政管理效率将十分有益于学校的稳定发展。此外,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也是高校进行对外交流的唯一平台。因此,其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不仅影响着高校在内部的发展情况,还关系到高校对外的形象建立。基于以上内容,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是高校稳定发展进程中十分必要的且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

  二、部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在目前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是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机制及机构设置的不完善。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机制主要应用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管理形式,在这种由地方政府定制的行政管理模式下,一方面,对于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能的高校而言,并不适应这样趋向于“机关化”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这种政府制定的行政管理机制往往模式单一、程序形式化,并且在高校这样一种教育机构中,通常对于应有的相关机构设置并不完善,例如,部分高校中对于人才引进机制、奖惩机制等的建设常会出现缺失现象。除此之外,由于管理机制的紊乱、管理机构缺失,在部分高校中还会出现多头管理现象或管理空白现象,前者往往致使一项事物的管理出现多重管理标准的混乱情况,这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作用。

  (二)管理工作服务意识的淡薄。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自身工作的服务性认知不清,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发挥出其服务性的职能效用。同时,对于应当进行服务的对象所处角色认知混乱,这也是大大降低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对于自身工作性质的认知模糊,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往往因循守旧,缺乏对于自身工作模式的革新意识,阻碍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及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考核激励机制的缺乏。目前,高校行政管理机制应用地方政府制定的模式,相应子机构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考核激励机制是常常被忽视的管理机制之一,不同于其他的缺失的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于职工个人的工作效绩进行客观的考核与评价,并进行明确的惩奖,能够有效刺激职工保持积极上进的工作状态,激励员工进行管理工作的形式的改变,并能够大大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滞后。高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机构,应当掌握当下主流的科学技术,并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学校是国家先进技术的主要展示平台之一。在高校的行政管理方面,对于当代主流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建设已逐渐深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的管理,将大大提高其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对于以往管理工作中繁杂的管理流程进行很大程度的简化,节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于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受众而言,比以往更为方便快捷,也更加受到服务对象的推崇。

  三、高校进行行政管理创新应关注到的要点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其工作开展的核心要领。对于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性质以及该部门职能性质的认知应当有新的认知,只有在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在做什么,自己所在的部门是因为什么而存在的基础上,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对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其职能具有一定的服务性,且在当下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下,围绕这一核心理念,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的要点之一。

  (二)现有管理方法的革新。随着工作理念的改变,工作模式作为工作理念最为直观的体现,也应当进行改变与创新。目前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现有管理方法的不恰当。因此,通过改变现有的管理方法,是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要点。当然,在进行管理方法的革新过程中应当做到循序渐进,逐步进行管理方法的改变,以免行政管理办法的大程度变化导致高校管理工作运转不周。

  (三)优质管理文化的培养。不论是在高校这样的教育机构中,还是在企业公司这样的营利机构中,管理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在公平公正、民主科学的环境中进行。且在高校这样群体整体文化修养、人文素质较高的环境中,良好的行政管理文化对于优质校园风气的形成具有一定作用。同时,良好的行政管理文化,对于自身工作的开展与发展也具有既定的积极作用。

  四、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可采取的措施

  (一)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建立。目前,部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及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工作责任的不明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混乱。因此,在今后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引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十分必要。首先,通过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应当对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岗位的具体责任要求进行明确规定,这对于行政部门现有的岗位设置也是一种科学的梳理,既避免了部门中赘余岗位的存在,也保证了应有岗位的完整性。其次,这样的部门岗位管理整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行政管理工作者的激励,能够很好调动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并且科学规范化的岗位设置与管理,使工作者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加之科学的岗位设置以及岗位目标责任制的严格要求,均将使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二)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把控。上文提到,高校行政部门的设立旨在保障高校办学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换言之,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具有一定的服务性质,但以往部分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对自身角色、职能的认知不清,故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服务性职责。且随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提出,高校行政部门管理工作需要针对这一核心理念开展工作。对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的强化,会使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另外,注重对于工作人员事务处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强调,这对于现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态度问题及工作服务意识的解决具有一定意义。在做好对于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把控的基础上,对于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也必不可少,高效率的管理运转依靠于严格的管控机制。

  (三)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1.行政管理人事聘用制度的革新。高效的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着手实施。因此,要基于高效行政管理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裁剪不需要的岗位设置,增添必要的职能岗位,对于这些新添岗位就职人员的选用,应当进行公开招聘、公平考核、择优录用,即改变以往传统的人事聘用制度,结合实际岗位设置招聘专业性符合需求的人才就职,提升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设置的科学性。2.分配考核制度的完善与革新。物质利益的合理分配、工作效绩的客观考核是保证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基础,在绩效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物质利益的分配,能够对于职工整体进行掌控,也有利于员工个人的潜能激发,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3.监督机制的革新。客观公正的监督机制与完善的考核分配制度具有相似的效用,客观公正监管机制的建立,在此基础上,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不必要的管理问题出现,有效的监督工作能够及时反映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运转效率,对于其具有积极推动作用。4.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作为具有一定服务性的职能机构,服务受众的意见反馈对于其机构的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采取一定措施,听取机构服务受众对于管理工作与方式的建议与意见,能够让机构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在群体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中,对于管理工作的反馈意见将更具可采纳性,能够有效帮助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优化发展。

  (四)信息化与科技化管理建设的加强。科技在不断革新,尤其是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更新速度史无前例,对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而言,应用信息化技术无疑是对工作效率的一大提升措施,加强对于信息化技术在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同时,也应注重对于其他科技化技术的采用,例如当前高校教务系统电子化的普及以及相应管理文件的无纸化。确保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快捷,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在发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行政管理各方面的优化,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水平以及工作效率,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推动高校更好地发展。

  

  [1]黄妃.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xx,39(38):74-77.

  [2]于鑫.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14(01):88-92.

行政管理论文11

  当前,安全工作是新时期消防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是部队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级领导实施管理的关键,也是每年部队考评的重要内容,安全工作甚至在每年年终评比中占有“一票否决”的地位。因此,抓好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部队; 行政管理; 认识; 安全教育; 重要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xx . 11. 040

  [中图分类号]E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xx)11- 0061- 02

  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针对队伍管理松懈、车辆事故频发、官兵思想波动大等问题,及时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百日安全竞赛”、“百日双防一保”、“安全双百日竞赛”、“安全日”等),在减少行政责任事故,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方面取得很大成果,对部队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从近期部局通报中看到,一些单位的安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领导干部重业务轻管理、重使用轻安全,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现象仍然存在。要深入持久地把部队行政管理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

  1统一思想,提高官兵认识

  在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中,各级党委、支部应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部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切实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1) 从树立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和消防事业的长足发展的高度出发。当前,全国消防部队正深入学习贯彻“三项建设”和“三年规划”,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活动,如果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不抓实,导致事故案件频频发生,不但影响部队的稳定,干扰正常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秩序,阻碍部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消防部队的声誉,严重损害部队的形象。所以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整顿工作是关系到消防部队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

  (2) “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官兵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高度出发。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作斗争,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的一支光荣的队伍。不少梦想报效祖国的有志青年也就是为了这个光荣的使命,为了这支光荣的队伍才投身到警营中。在火场上,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惜流血牺牲,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上。作为部队的管理者,不但应为他们自豪,同时更应清楚地认识到生命是世上最为宝贵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官兵没有在战场上流血牺牲,而是因管理者对管理工作的松懈和怠慢,导致他们致残、致死,那么我们如何向这些怀着满腔热血的官兵们交代,如何向他们白发苍苍的父母交代?想一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想一想一个活泼、机灵、年轻的生命突然间消失的残酷现实,部队的管理者的确应把“以人为本”的涵义再次仔细地体会。

  (3) 没有稳定就不会有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概括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0xx年,云南省消防部队在总队、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三年规划”等各项工作已处于全国消防部队的前列。“队兴我荣,队衰我耻”,作为云南消防队伍中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护云南消防的荣誉,保护经过我们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得到的成果。

  2严格管理,狠抓制度落实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民军队是以严明的纪律和扎实的作风来提高队伍战斗力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消防部队靠的是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具有约束力的,很多事故就是因为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导致的。为此,要贯彻从严治警方针,必须严肃纪律,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正人先正己”,要严格安全管理,落实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如果领导干部把教育整顿工作当作走过场,流于形式,那久而久之,官兵也习惯了安全教育活动其实就是学学文件,抄抄笔记,然后再轻描淡写地找几个缺点。如果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违反,那下级部门违反了,领导干部也就底气不足,所有的教育、批评也就不具备多少说服力了。“坚决纠正严下不严上、严兵不严官、严基层不严机关的倾向,真正做到赏当其功,罚当其过”,才能使教育整顿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3强化教育,增强防范能力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确找出了很多事故苗头,在官兵中产生了很大的警示作用,也遏制了不少事故的发生。但在一些单位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现象,把安全教育活动当作一阵风,学也学了,分析也分析了,检查也搞了,但活动开展以后,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毛病、老问题还是依旧存在。其实,安全教育活动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是一项经常性管理工作,应把此项活动依据条令条例,结合一日生活制度,随时开展,随地进行,并针对官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随时随地的开展教育,化解种种矛盾,稳定出现突发情况和重大变更时产生的思想波动,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防范不良倾向的产生。之所以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限于某段时期,是针对队伍出现的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利用安全教育来警示和告诫广大官兵应加强防事故意识,做到“人人防事故,事事讲安全”。

  4丰富内容,营造安全氛围

  常规的安全教育活动一般分为教育动员、全面实施、检查评比3个阶段。应在上级部门方案的基础上,不断衍生,丰富内容,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来全方位地开展部队行政管理工作。

  (1) 加强法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在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中,消防官兵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部队的条令条例,依法办事。要履行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历史责任,就要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每位官兵必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法律武器,做到“知法、懂法、用法”。也只有让广大官兵切实掌握了法律法规,法律对人的制约性和强迫性才能体现出来,才能有效地警示一些违法违纪事件的苗头。

  (2) “请进来,走出去”,营造良好氛围。如从交警部门请来专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并分析讲解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等。这种“请进来”的教育方法值得推行和借鉴。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好的氛围和环境,人不能改变环境,但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请进来”,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识。“走出去”,学习兄弟部队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改进工作方法。在营区张贴宣传口号和警示标语,时时提醒官兵安全工作一刻不能懈怠。所有的这些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其实就已经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踊跃参与的氛围。

  (3) 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单位人多车多,有的单位虽然人和车都少,但可能驻地环境较为复杂。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也要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多车多的单位可以把此项工作的重点放在掌握了解官兵的思想动态,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上。同时,安全教育活动应根据季节的变换、不同时期官兵思想动态的变化、部队任务的变化等实际开展。复退工作快要开始了,重点就是复退对象的思想工作;新兵下队了,端正新战士的服役态度,培养新战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活动的重点;雨季来临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又是必不可少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才能找准切入点,准确地找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切实将部队行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部队行政管理工作是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部队战斗力,关系到每一位官兵的成长和进步,关系到消防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安全教育,把安全工作抓好、抓到实处,是预防和减少部队行政责任事故,开创消防部队工作新局面,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

行政管理论文12

  摘要:

  在新时期发展下,要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不仅要在高校中建立相关机制,还要遵循学校的党风建设有效管理。以下根据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要遵循的相关原则进行分析,并在以下五方面对其解决,以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执行期间,能够按照这几个方面严格执行,促进其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

  党十八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因为高等学校能为国家、社会提供各种高素质人才,无论是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还是自身发展都更为重要,所以,为了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就要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并使高校工作在执行期间能够更标准,以获得高校的长期发展。

  1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

  1.1科学性。科学性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按照高校的管理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实施的;两一方面是将先进的理论作为主要依据,并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并且,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不仅要建立在管理统计上,还要保证教师、学生的承受能力符合思想政治水平。

  1.2激励性。高校中制定的相关制度都不能在根本上制约教师与学生,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并能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就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其积极引导。

  1.3民主性。在高等学校中,民主管理是一项根本性的管理制。要实现行政管理规范化,一般要实现分级管理方式,并利用民主的方式来确定、来执行。而且,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还要建立、修正相关学生会议等,保证在分级管理工作中能够让所有人遵守行政管理格局[1]。

  1.4超前性。超前性是高校管理工作规范化执行的主要特点,因为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着自身的规律。并且,管理工作又是一项科学、技术的生产过程。所以,高校管理工作要促进创新发展,不仅要使其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要努力创造自己的管理优势。

  2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的实施

  2.1加强高校制度管理。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能够制约学校的积极建设,并在期间发挥其一定的指导作用。制度的建立是高校中的最高规定,不仅包括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还包括人力资源、大学实践、财务、后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完整的高校制度的制定从而为学校各个活动发展提供稳定、长期的执行条件。其中,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发挥首要地位,它是根据高校各个部门领导的基本要求制定的,并具有相关的准则与制度[2]。在制度建设的同时,不仅要对其积极完善,还要保证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要求,从而保证制度的使用改进高校管理发展、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维护教师与学生的自身利益。

  2.2构建目标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度的建立是各个部门、各个政府的目标管理制度,它能对高校中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因为高校中的各个工作都掌握着自身的规律以及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此,根据工作性质、工作责任制度进行分类,能够形成不同的目标责任制。如:教学目标责任制、科研合同责任制、后勤服务目标责任制等,各个部门都能根据目标责任制将工作进行分解,并根据工作的目标、工作内容等实施分解管理,以保证在各个阶层都有人员对其负责。

  2.3岗位责任制与学分制。对于岗位责任制,要将目标分为具体化。工作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任职的资格、工资、岗位规范、考核方式以及奖惩制度等,不仅是高校管理、实施的目标责任制,还能为各个任务的有效完成提供一定保证。并且,根据学校内部人员的组成情况,还可以将岗位进行划分,并在每个岗位上确立合适的岗位要求,再以考核作为管理中的主要依据[3]。对于学分制,它在高校改革发展后,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因为在目前发展道路上,大学生面临着专业定向问题,一些学生面对着专业不想选择、不想学习的现象,所以,学分制正解决了该问题。为了培养复合型大学生人才,为大学生的以后发展提供广阔前景,学分制的产生还能为高校教学目标的提出作为保证,根据高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达到新时期的教育目的。

  2.4津贴制与奖学金制。对于校内的津贴制,是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以及高校内部的人员类型制定的一种工资制。校内津贴是工资的主要部分,津贴的执行能够体现职工的工作职责、工作能力以及实际完成的任务量[4]。因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要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在工资与津贴上有效改进。在高校中制定的津贴要与各个部门的管理目标相符合,并将每个职工的个人岗位与职责相互结合起来。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单位、个人等,要给予一定奖励,可以在校内将科研工作、学术研究等方面作为奖励手段。而且,工作质量还要与劳动报酬联系起来,并对其严格考核,以保证能够对高校中的职工进行合理评定,促进其稳定、公平的发展。对于奖学金制,奖学金涉及到大学生的自身利益,利用奖学金能使一些学习优秀、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经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引导学生能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奖学金制也是一种奖励方式,在对分配制度以及相关方案进行设计期间,要遵循一定的导向原则,并将德育教育放在工作执行的首要地位,以保证德育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2.5学校的四风建设。高校的四风建设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以及作风四个方面。校风是教师、学生以及各个职工在管理、教学等一些实践活动中长期努力形成的,并具有高校自身的特色发展,也是高校的集中体现[5]。高校教师、学生的精神风采彰显了校园在各个方面的质量标准,也是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所以说,良好的党风建设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不仅能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还能维护高校的各项秩序,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风是大学生的主体,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主要体现。教风是高校教师在教学期间,行为规范与自身的价值标准,因为教师影响着学生各个方面,只有良好的教风才能实现高尚的道德标准。作风是高校管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循的行为,因为高校是大学生认识的主要场合,所以对于高校的管理干部来说,就要具备良好的作风,并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仅要在高校中做到一定的表率作用,还要对基层情况进行积极调查,以促进服务的全面化。只有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才能使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适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总体的实施质量。因此,在管理工作执行期间,不仅要实现高质量服务,重视人才培养,还要将文化研究、文化服务、文化创新等方面积极贯彻到工作中去,以保证高校管理能够更高效、更规范。

  参考文献

  [1]符瑾.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探讨[J].教育探索,20xx(12):94-95.

  [2]朱媛.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xx(9):157.

  [3]吴铁坚.新时期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xx(11):146-147,152.

  [4]孙华乐.新时期环境下的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研究[J].华章,20xx(16):137.

  [5]廖雪.浅谈行政管理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xx(26):187.

行政管理论文13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加上未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现代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教育教学产业的迅速发展,各企业、公司对行政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结合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更加具有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未来可以快速而有效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中。

  关键词: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是为了让学生在巩固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具备实际应用效益最大化。为了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国内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由于教学起步较晚,教学经验不足,以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仍不理想,这就需要校方和各位教师,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的一步一步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有效应用于未来的实际工作中。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没有把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是过于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就是花费过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两者相互融合,达到以理论推动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需求多元化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在拥有足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亟需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学生第一时间使用专业知识的应对方式,不仅直接影响了问题解决的效果,也间接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创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的企业、公司的运营方式都会有所不同,随着学生在一家公司、企业的工作时长发生变化,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也会悄然发生改变,这时学生就需要自己去适应这种变化,去改变和武装自己、去创造更加适合自己目前工作岗位上的应用专业知识的方式。自主学习意识,是学生未来自我提高的根本。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在毕业后很容易造成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停滞不前甚至是出现倒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

  1.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应充分结合学生接触行政管理的时间以及之前的受教育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期而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初期,教师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所接触的实践课程内容只要符合单个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点即可。而对于行政管理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在初期的实践教学中,只需选取比较常见和比较通用的即可,同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而定。这样,学生在学习初期是以一个比较轻松自由的心态学习,打下了积极学习的兴趣基础。中期以后,教师就要考虑行政管理工作的多样性。现代社会,不论企业大小,几乎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单一的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相对于其他岗位并不是很大,但是行政管理涉及到各行各业。所以在中期,实践教学要更加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真实性。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可加入完整的工作流程,即:模拟企业的日常运营,通过分析其中的突发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避免学生进入工作时,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出现慌张而不知所措的情况。

  2.案例与教材的应用。为了让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加真实和具有代表性,加入案例教学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般在实践教学时,教师会以课本、教材的内容为主,案例为辅。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加深其印象,但容易造成课堂上的被动,教师只讲解了案例中课本对应的知识点,而其他的相关问题并没有详细论述或解决,以致不能让案例教学达到最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本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实践的一个过程,但课本内容却限制了整个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不能体会到完整的实际情况。并且,在应用案例教学时,如果过于注重案例的分析、运用,忽视了本应结合的课本外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却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这在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中,不论是解决问题还是管理团队,都会缺乏先进的专业理论依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停留在表面和基础上,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案例教学时,老师虽以教材为主导,但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严格按照教材,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向下逐层讲述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案例的整体内容,把涉及到的教材内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来进行教学。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时长和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成正比,这和学校的教材内容很相似,但案例中所含盖的实际工作内容,却不可能只涉及一个行政管理知识点。针对这方面,就需要教师把案例的选取和教材放在相同的位置上,不分高低,以实践教学中的“实际”为核心,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通过案例进行整合,将知识点凝聚为知识面,通过实践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亲身体会行政管理。如:很多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通常会兼顾人力资源管理,因此可以把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整合在案例教学中,这样在案例的选择上不但更加多样化,案例的内容上也会更加丰富和充实,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也就更加具体化和真实化。

  3.现代化的实践教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将会是计算机的时代,而现代的行政管理工作基本离不开计算机,所以在实践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内容上要涉及到与计算机相关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到先进的行政管理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利用计算机学习使用各种办公软件,避免知识落后更新慢而导致在未来工作中出现盲区的情况。把这种新技术有效的加入到行政管理中,正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大增加了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所以在寒暑假或其它节假日期间,教师可组织行政管理专业的讨论,根据具体情况发布案例,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分析案例、相互交流。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但教师在使用此种方法时需要注意,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的引用和两者的科学结合,避免造成实际与理论的分离,致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会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或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到实际中。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校方和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梅;谭安富;刘玉琼.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10期:199-200.

  [2]于志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xx年02期:72-75.

  [3]魏红征.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年14期:21-22+16.

行政管理论文14

  《试论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深化,经济政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家对于我国的经济政策有了更多的关注。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引导国家的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也实施了相关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方针策略,也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

  本文主要是通过借鉴相关文献和资料来具体分析我国经济政策的含义、特点、重要性、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及作用等,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经济政策; 国民经济; 宏观调控; 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经济政策,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如今,经济政策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通过对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于我国未来的国家建设也至关重要。经济政策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实施中,其优势有很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开始对经济政策在实施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

  1 经济政策的概述。

  1. 1 经济政策的含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形成了全新的经济体制,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将市场作为无形的手,放置于主导地位,同时政府也通过一些经济政策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需要通过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经济政策等来达到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要求。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有效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等。

  1. 2 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

  经济政策是国家和政府为了确保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收支平衡的一种措施,其实施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弹性。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会常常出现变动,而相应的经济政策也要做出调整,国家和政府所指定的经济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此,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时,还需根据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来严格规划产业布局,制定出适合的经济政策[1].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与信贷综合平衡政策等。各种不同的经济政策可以有效控制货币的发行、通货膨胀及防止通货膨胀的产生。

  2 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及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2. 1 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我国主要是实行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的经济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确定好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做好宏观调控目标和国土整治,将重点放在长期的计划上,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有利于企业发挥出市场机制,达到自主经营的目的。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追求微观经济目标,还能实现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经济政策是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对策之一,为了能实现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将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当所有商品的价格有了普遍的增加时,这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也无法了解到金融资产的实际价格,这时候需就要采取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对于社会的供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 2 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开始转向了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由国家来调控市场,市场来引导企业。通过这种形式的调控与管理能有效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引导国家经济健康的发展。

  经济政策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也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促使整个市场经济的过程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加强对经济政策是非要有必要且非常重要。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了解和懂得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也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全面建设的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2].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中能有效提升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经济政策在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3. 1 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已初见成效,有了一定的发展。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方针,是经济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大政策。一般来说,财政政策能够体现出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结构、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

  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需求中,所需采用的财政政策也不一样。当市场的需求不足时,则需要应用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扩大财政支出、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生产过剩时,可以通过高赤字等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的总需求。对于社会的总供给不足时,可以减少财政赤字,增加税收、提高税率等途径来降低社会的总需求。比如,我国在 80、90 年代时,一度的物价上涨使得我国国内的经济过热,于是我国颁布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对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减少国券发行和扩大税收、提高税率的方式来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松紧政策共同结合使用的方式来让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达到均衡的效果,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朝向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方向发展。

  在我国,财政政策能很好的体现出其对于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的重要调节作用,通过各个环节的分配后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国民收入分配的枢纽,对于社会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确实会对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有效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政府也需根据社会经济的运作情况采取适合的财政政策,从而促使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的目的。

  3. 2 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国家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宏观经济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相关渠道来控制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量。当社会的总需求过大或者过小时,需要国家减少货币或者增加货币的方式来确保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可以说,货币政策对于国家的总供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增长。如果国家的总需求过高,则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方式进行调节,反之,则相反。

  货币政策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价格的变动可以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效果总效益的提升。由于价格会随着产品的供求而出现变动,价格的上升利润也自然上升,企业可以从银行确定相应的资金,进而有利于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的体制下,价格是对商品价值的评价,价格出现变动可以将社会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但是,当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时,这就说明出现了通贷膨胀,这时候反通贷膨胀就成为了主要政策。

  与财政政策相同的是,货币政策也是为了达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作用于货币和物价的稳定上。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会通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政策工具来实现目标。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目前,在我国也已看到了初步的成效。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有着较好的发展,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经济政策展现出了它的优势和成效,它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对于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有了更高的重视。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政策的研究和管理,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及时解决,未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以上就是笔者对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1]曹培英.关于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xx(5).

  [2]成晓光.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行政管理的思考[J].经济教育学报,20xx(5).

  [3]张荃香.试析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机制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xx(11).

行政管理论文15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在工作中的表现

  1。缺乏专研上级文件的精神

  高等教育正面临着重大改革,国家不断出台新文件、新政策,这要求高校管理人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执行性文件或者根据上级变化了的新政策处理学校事务。从而势必要求具体工作人员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精神、知悉文件规定,对上向领导汇报,明确政策边界及要求,对下向全体职工予以解释说明、宣传政策。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有部分同志不能积极接受上级政策文件的变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上报材料、程序方法依然沿用过去一套。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上级文件根本进不了校门,因为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接受领会文件精神;二是上级文件进了校门,进了机关却进不了学校下设的学院,因为学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根本不理会机关颁布的文件。

  2。不去努力掌握本职工作业务

  本职工作业务是做好工作的基石,不了解本职工作涉及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知识,任何文件、命令都难以落到实处。如作为管理教学的工作人员,对本学院开设的专业、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哪些任课教师,都不熟悉;作为学院的人事干事,对本学院有多少教授、副教授及讲师,对本学院的重点专业及优势学科也都不清楚,等等。

  3。缺乏责任心

  工作人员在做具体工作时,能躲就躲、能推给别人就推给别人,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处理具体事务时,不能静下心来全面考虑事情始末,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提出优良的解决方案;而是浅尝辄止,草草交稿,事后也不能认真总结处置本事件的工作成效与得失。此外,工作粗糙、不够细致,也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等等。

  4。职业道德危机

  感觉前途迷茫,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领导在时装模作样,工作努力;领导不在,要么身在岗而磨洋功,要么是人也开溜。工作人员的迟到早退成了寻常事,人心涣散。不满意现状,成就感低。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1。工作重复性高、琐碎

  与教学科研相比,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是重复性高、琐碎,较大部分的工作就是简单的重复。比如,招生工作中录取通知书的发放,一位工作人员在数小时内就要邮寄上百份的录取通知书,且不允许出任何差错,这个过程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容易给工作人员造成厌倦感。近年来有不少博士、硕士被招聘到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去,虽然显着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层次,但是由于这部分人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因而对自身的期望值也较高,繁琐枯燥、重复性高的行政管理工作与他们的能力、期望值都会有差距,为此影响了其工作热情的发挥。

  2。晋升道路狭窄

  随着国家岗位设置文件的颁布实施,各高校大都依事设岗,按岗管理。为此,很多高校取消了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资格。而在高校的中层干部竞聘中,如教学、科研、研究生、学院等部门的岗位都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或者研究员专技职务作为参与竞聘的基本条件之一,这无疑阻碍了大部分管理人员的晋升渠道,将本就缺少的中层干部管理岗位置于更加稀少的境地。有的高校即使保留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评审资格,也是不兑现待遇。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无法出科研成果,很难达到高级职称评定要求的工作业绩,很多人也就是守着中级职称退休。即使参与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博士、硕士生,虽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但因不是专职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每日困于细致、琐碎的行政工作,久而久之,心思涣散,难以集中精力做科学研究,因此这些高学历的人员一旦进入行政岗位,虽然工作多年,但是评定职称时无业绩、无成果。基于此,导致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无目标、无动力、无热情、无希望,或者消极怠工,或者进入“得过且过”的低效工作状态。

  3。收入偏低

  据统计,20xx年度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56061元,月平均工资为4672元。对于市属高校的科员而言,工资要低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个收入水平与进入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的博士、硕士的教育投入和综合素质等是不相匹配的。而且首都的物价水平(尤其是房价)较一般地区高出许多,这更从绝对值上降低了高校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此外,由于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是主体,工资福利向教师与科研一线倾斜,同样学历进入学校的毕业生,因进入的岗位不同,就会享受不同的支持政策,如教师与科研人才有项目启动基金等。毋庸置疑,工资水平是一个劳动者的价值体现,也是培养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对于同样毕业于名校的硕博来说,因岗位不同而收入不同,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

  4。考核不体现工作业绩

  目前,高校考核从人员类别上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和管理(服务)人员的考核两类。对于管理人员的考核,在现行岗位聘任制下,虽然有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及岗位要求,但是由于工作分析不到位,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此确定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指标不合实际,也缺乏有效管控,导致难以进行真正地以《聘任合同书》为内容的考核。现状基本是由领导综合考虑年龄资历等因素进行平衡协调,使年度考核评优“轮流坐庄”。这严重打消了优秀管理骨干的积极性,是职业倦怠的重要诱因。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改进职业倦怠的措施

  1。领导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决定着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的实现和办学效率与办学能力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决策能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资源及政策只可适当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要充分重视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这就要求领导在做决策时,要综合考量管理队伍现状,在职位晋升、工资福利、培训发展、内外交流等方面切实考虑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双重重视。

  2。加强绩效考评,充分发挥年度考核的激励作用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手段,通过它可以发现优秀的员工、合格的员工与不称职的员工,最终达到“促进、改善、提高”之目的。目前,根据《关于印发<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京人发〔20xx〕103号)规定,北京高校对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分为“品德、能力、知识、业绩”四个方面,考核程序一般概括为个人述职、群众评议、领导决定三个步骤完成部门推荐。由于是在部门全体人员共同参加下的群众评议,导致职工根本无法表达自己对同事的真实评价,一般简单以投票了事。鉴于管理工作难量化及工作效益滞后性的特点,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含努力专研业务而制订的政策、工作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勤勉尽责带来服务对象对部门的优良评价等)很难在此种考评形式下得以体现。为此,要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使用“领导评价”、“服务对象评价”、“日常沟通部门评价”和“本部门员工评价”等四个维度全面评价员工,达到比较客观、真实地反应员工一年工作的目的。另外,也要注意考评结果的使用,综合运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奖励,激励员工。

  3。适度岗位交流,加强培训

  研究表明,岗位交流可消除员工的职业倦怠。一方面,员工新到一个部门,接触新环境、新的工作,势必要投入身心,努力掌握本部门涉及的政策文件及相关业务;另一方面,新的领导与新领导的风格,新的日常沟通协调部门及工作关系,都有助于消除员工的疲惫感,激发工作热情。为此,对于政策性弱、历史牵连性低的岗位(高校大多管理岗位属于此类),在满1至2个聘期后,可以考虑岗位交流,这也有助于培养锻炼员工,提升员工能力水平。而对于历史牵连性高、政策性强的岗位,要对员工加强培训,比如采取校际交流、外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及培训班等,开拓他们的视野,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也有利于缓解身心、恢复工作热情。

  4。营造和谐办公室文化,创建积极宽松的工作环境

  办公室文化及工作环境对人的身心的影响巨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不只是事业,情感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如能达到信任、理解与支持,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互相眷恋的感觉,就会产生互相配合、共克艰难、共承压力之心。因此,作为领导要了解下属、关心下属、信任下属;作为下属要体谅领导、相信领导、配合领导;作为同事,要相互支持、理解与帮衬,由此凝聚成一种良好的办公室生态,这也是消除职业倦怠的一剂良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