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测试方案模板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测试方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试方案模板1

  一、立定跳远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

  电子智能型测试仪器 ,红外线非接触传感器测量,自动测量成绩。

  3.测试方法

  测试学生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考生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两次跳完后,记录其中最好一次成绩。

  4.注意事项

  (1)脚尖不要踏线犯规,跳出双脚触地时身体向前,手不要背后触地,跳完后都要从正前方走出,并绕过红外测试杆,两次试跳犯规者视为无成绩。

  (2)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参加测试。

  二、引体向上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

  高单杠或高横杠,杠粗以手能握住为准。

  3.测试方法

  测试学生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

  4.注意事项

  (1)测试学生应双手正握单杠,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

  (2)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

  (3)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7秒停止测试。

  三、仰卧起坐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腹肌耐力。

  2.场地器材

  垫子若干块(或代用品)、铺放平坦。

  3.测试方法

  测试学生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用脚背勾住测试仪器,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

  4.注意事项

  (1)如发现受试者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不计数。

  (2)两手指没有交叉贴于脑后,该次不计数。

  四、800米跑和1000米跑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

  2.场地器材

  400米、300米、200米田径场跑道,地质不限;

  电子智能型测试仪器 ,电子感应式测量,自动测量成绩。测试学生佩戴感应腕表进行测量。

  3.测试方法

  测试学生按20人一组,依此类推,尾数组随后,排队站在起点线后,听测试仪器发令声响后开始起跑。

  4.注意事项

  (1)如果在非400米标准场地上进行测试,监考员向测试学生报告剩余圈数,以免多跑距离。

  (2)监考员告知学生在跑完后应保持站立并缓慢走动,不要立刻坐下,以免发生意外。

  (3)测试学生不得穿皮鞋、塑料凉鞋、钉鞋参加测试。

测试方案模板2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坚持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小学体质健康测试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与管理

  1、领导小组:

  组 长: 朱* 副组长: 陈*

  组 员: 武*、 阮*、常*、程*、刘*及各班班主任

  2、学校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要求,制定实施方案且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3、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统一安排、班主任等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体育老师负责实施测试工作,班主任负责测试的组织成绩记录,负责本班的组织工作。

  二、测试分组与测试项目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

  测试数据项目为:

  一、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规划方案《小学体质健康测试实施方案》。

  三四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五六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50米×8往返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三、时间安排:

  1、9.15-9.20 全校体育老师及班主任培训

  2、9.20-10.15 对全校学生进行测试并登记

  3、10.15-10.20 对各班测试成绩进行汇总

  4、10.20-10.25 成绩上报

  四、测试、等级评定与登记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校自行组织。

  2、测试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和制定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并进行严格核查,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要签字。

  3、因病临时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经体育教师核准,可不参加本次测试,但须进行补测。

  4、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则学年评定等级为不及格。

  5、测试成绩、评定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和得到家长的支持、帮助。

  6、每学年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妥善保存并公布测试成绩。

  五、数据收集与整理上报

  1、各班级要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要求,准确及时地采集、汇总、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数据。

  2、班主任负责对测试数据、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分析,认真填写有关报表。

  六、具体要求与措施

  1、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的体育达标活动。

  2、我校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3、我校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测验活动,督促、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炼和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

  4、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好各项活动,确保学生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中作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测试方案模板3

  目的意义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方案实施,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不断纠正和改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落实无锡市教育局下发的锡教体(20xx)208号文件的具体要求,保证学生体质测试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各班班主任

  负责部署和加强学生的体质测试训练工作,组织人员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二、时间安排

  20xx-10加强项目练习

  20xx-11-16下午集中测试

  20xx-11-17~20xx-11-19数据输入

  20xx-11-20~20xx-11-25数据处理

  20xx-11-30前数据上报

  四、测试小组

  组长:z

  成员:全体体育教师及初一年级任课教师

  五、考试流程

  1、集体进行准备活动

  第一批:1、2、第二批3、4、、第三批5、6依次类推共xx组

  2、进行第一个项目50米

  3、进行第二个项目技巧

  4、进行第三个项目立定跳远

  5、进行第四个项目掷实心球

  6、 进行第五个项目800/1000米

  六、工作人员安排

  1、准备活动:z

  2、引导员:z

  3、50米:z

  4、技巧:z

  5、立定跳远:z

  6、掷实心球:z

  7、800/1000米:z

  8、测试监督:z

  三、工作职责

  1、引导员:依照分组顺序点组的学生,带学生进行前四个项目的测试结束,引导学生到跑步的起点侯考,完成一轮工作,再去带下一组学生。

  2、50米裁判:发令员以清晰的口令督促学生做好准备,以旗语作为起跑信号,计时员正确测试学生的成绩,并记录在登记表上。

  3、技巧裁判:依顺序测试学生的技巧动作,完成动作的给予合格,未能完整完成动作的给予不合格。

  4、立定跳远裁判:依顺序测试学生的成绩,每名学生跳3次,记录最远的一次最为评分成绩。

  5、实心球裁判员:依顺序测试学生的成绩,每名学生掷3次,记录最远的一次最为评分成绩。

  6、800/1000米裁判:按学生分组进行测试,填写学生长跑成绩。

  注意事项:

  1、各个测试点的老师要特别关心学生的运动情况,如学生有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停止该学生的测试。

  2、各个测试点的老师要高度树立安全责任意识,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测试,避免出现运动伤害。

  3、为保证测试的严肃性,各班班主任老师要加强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将对测试过程中违规违纪学生要进行严肃处理。

测试方案模板4

  一、测试目的:

  了解汉语拼音部分教学情况,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汉语拼音知识,熟练地拼读拼音,为识字、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二、测试时间: 第九周11月1日(周四)上午第三节课开始

  三、测试具体安排

  测试地点

  纪律组织

  口语测试教师

  一甲班

  廖 静

  邓广平、曾姣、周俏、王浩、 刘江枚

  一乙班

  文静、蔡雅阁

  汤贴双、黄健、蒋毅舟、曹丹、于春晓

  四、测试操作程序

  1、本次测试只采用口试的方法,教室里由当堂任课教师负责纪律组织;教室外每班由五位口语测试教师负责一对一的测试。

  2、口语测试老师每人负责九名学生(按学号有名单)逐一口试,在学生拼读时教师不催促,不提示,在学生卷上读错的音节做上记号,并在成绩登记表上记录好所有学生分项成绩、总成绩,并反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3、全部测试结束后,将成绩表交教导处,由一年级两位班主任填写好质量分析于下周二之前交教导处。

测试方案模板5

  一、需求分析

  1. 测试目的

  为什么测?目的在于测试系统相关性能能否满足业务需求。通常分以下两种情况:

  1)新项目上线

  2)老项目优化

  如果是老项目优化,可考虑是否存有历史测试方案,如果有可以参考,或许可以省事很多。

  2. 测试对象

  要测啥?

  测试对象可以归结为“业务功能”。测试前,需要了解我们需要测试的业务功能(不深入细节)有哪些,比如“购买商品”、“寄送快递”。

  有没有必要测?

  需求来源哪里?,有没有数据支撑测试这个需求的必要性?

  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是否核心功能,是否要求严格的质量

  2)是否常用、高频使用的功能

  3)可能占用系统较多资源的功能

  4)使用人数多还是少

  5)在线人数多还是少

  3. 拆分对象

  先从业务上来分,实现这个完整的功能包含哪些流程、环节

  举例:购买商品

  登录->搜索商品->提交订单->支付订单->退出

  4. 指标分析

  分析性能需求指标(如“支持300人并发登录”)是否合理

  有必要测试这个需求,考虑需求指标是否合理?有没有数据支撑?

  通常,支撑数据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采样时间段内系统使用人数

  2)采样时间段内系统在线人数

  3)采样时间段内系统(页面)访问量

  4)采样时间段内请求数

  ....

  常用分析思路:

  1)2/8法则

  2/8法则:80%的业务量在20%的时间里完成。这里,业务量泛指访问量,请求数,数据量等

  2)正态分布

  3)按比例倍增

  4)响应时间2-5-8原则

  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当用户能够在2秒以内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的响应很快;当用户在2-5秒之间得到响应时,会赶紧系统的响应速度还可以;当用户在5-8秒以内得到响应时,会赶紧系统的速度很慢,但是还可以接受;而当用户在超过8秒后仍然无法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糟糕透了,或者认为系统已经失去响应。

  注意: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有些情况下时间长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好比12306

  举例:

  某公司后台监控,根据一段时间的采样数据,分析得出日高峰时段(11:00-14:00)用户下单请求数平均为1000,峰值为1500,根据这个计算并发请求数

  时段:3个小时 -> 3 x 60 x 60 = 1080s

  业务量:1500

  吞吐量:1500 * 80% / (1080 * 20%) = 5.56请求数/s

  假设用户下单遵循正态分布,那么并发请求数峰值会肯定大于上述估算的吞吐量

  注意:

  1、2/8原则计算的结果并非在线并发用户数,是系统要达到的处理能力(吞吐量)

  2、如果要求更高系统性能,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考虑1/9原则或其它更严格的算法

  3、以上估值只是大致的估算,不是精确值

  举例:

  想了下,暂时没想到啥好的例子,大致就说一些涉及到数据量的性能测试,比如报表统计,或者是大数据挖掘,查询等,怎么去估算数据量?

  数据生命周期:

  一般来说,数据都是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的,时间的选取需要结合数据周期考虑。这里假设3年后系统性能仍然需要满足业务需求。

  数据增长率:

  如果是老项目,可以考虑对应功能主表历史数据存放情况

  这里假设按年统计,比如第一年 10000,第二年 15000,第三年 20000,第四年25000,那么我们得出,以第一年为基准,数据增长率分别为 0.5,1,1.5,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以5000的速度增长

  预估3年后,数据增长率为 3,需要测试数据量为 (1+3)x 10000 = 40000

  注意:

  1、实际数据一般是没上面举例那么规律的,只能大致估算数据增长率。

  2、一些大数据量的性能测试除了和数据量相关,还涉及到数据分布等,比如查询,构造数据时需要结合实际,尽量贴近实际。

  3、不同业务模块,涉及表不一样,数据量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有区别的对待。

  如果是新项目,那就比较不确定了,除非能收集相关数据。

  二、系统分析

  结合需求分析中第3点,分析系统架构。从功能实现上来看,怎么实现这个完整功能的。通常这些业务功能操作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请求(可能能是不同类型的请求,比如http, mysql等),我们要做的是找出这些:

  1)请求顺序、请求之间相互调用关系

  2)数据流向,数据是怎么走的,经过哪些组件、服务器等

  3)预测可能存在性能瓶颈的环节(组件、服务器等)

  4)明确应用类型 IO型,还是CPU消耗性、内存消耗型-> 弄清楚重点监控对象

  5)关注应用是否采用多进程、多线程架构-> 多线程容易造成线程死锁、数据库死锁,数据不一致等

  6)是否使用集群/是否使用负载均衡

  了解测试环境部署和生产环境部署差异,是否按1:1的比例部署

  通常建议测试时先不考虑集群,采用单机测试,测试通过后再考虑使用集群,这样有个比较,比较能说明问题

  三、业务分析

  1)明确要测试的功能业务中,功能业务占比,重要程度。

  目的在于

  <1>明确重点测试对象,安排测试优先级

  2)明确下“需求分析-指标分析”中相关业务功能所需基础数据及数据量问题,因为那块需求分析时可能只是大致估算下,评估指标是否合理,需要认真再分析下

  四、用例设计

  1)用例设计

  通常是基于场景的测试用例设计

  <1>单业务功能场景

  运行测试期间,部分虚拟用户执行某种业务的某个环节操作,部分虚拟用户执行该业务功能的其它环节

  或者

  运行测试期间,部分虚拟用户执行某种业务功能,部分虚拟用户执行其它业务功能

  注:这里用例没说到多少用户去跑,跑多久等,这里只是把他当作相同场景用例下的的一组组测试数据了。

  2)事务定义

  根据用例合理的定义事务,方便分析耗时(特别是混合业务功能场景测试),进而方便分析瓶颈。

  比如,购买商品,我们可以把下订单定义为一个事务,把支付也定义为一个事务。

  3)场景监控对象

  针对每条用例,结合“系统分析”第4)点,明确可能的压力点(比如数据库、WEB服务器),需要监控的对象,比如tps,耗时,CPU,内存,I/O等

  五、测试策略

  1)先进行混合业务功能场景的测试,在考虑进行测试单业务功能场景的测试

  2)负载测试 -> 压力测试-> 稳定性测试-> 强度测试

  注:如果测试稳定性,时间建议至少8小时;

  3)逐步加压

  比如开始前5分钟,20个用户,然后每隔5分钟,增加20个用户。

  好处:不仅比较真实的模拟现实环境,而且在性能指标比较模糊,且不知道服务器处理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帮我们确定一个大致基准,因为通常情况下,随着用户数的不断增加,服务器压力也会随着增加,如果服务器不够强大,那么就会出现不能及时处理请求、处理请求失败的情况下,对应的运行结果图形中,运行曲线也会出现对应的形态,比如从原本程一条稳定直线的情况,到突然极限下降、开始上下波动等,通过分析我们就能得出服务器大致处理能力,供后续测试参考。

  4)单点并发

  比如使用集合点,单独针对某个环节的并发测试,通常是针对某个环节的性能调优时使用。

  常识:

  a) 负载测试

  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通常是满足某些系统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让被测对象承担不同的工作量,以评估被测对象的最大处理能力及存在缺陷而进行的测试

  b) 压力测试

  不保证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让被测对象承担不同工作量,以评估被测对象能提供的最大处理能力及存在缺陷而进行的测试

  c) 稳定性测试

  测试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同疲劳强度测试的区别是,稳定性测试的压力强度较小,一般趋向于客户现场日常状态下的压力强度,当然在通过时间不能保证稳定性的状态下,需要加大压力强度来测试,此时的压力强度则会高于正常值。

  d) 强度测试

  通常模拟系统在较差、异常资源配置下运行,如人为降低系统工作环境所需要的资源,如网络带宽,系统内存,数据锁等等,以评估被测对象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的工作状态

  注:疲劳强度测试是一类特殊的强度测试,主要测试系统长时间运行后的性能表现,例如7x24小时的压力测试。

  六、工具选取

  1)协议分析

  一般性能测试工具都是基于协议开发的,所以先要明确应用使用的协议

  2)工具选取

  1)类型

  开源工具、收费工具、自研工具

  2)分析工具

  <1>理解工具实现原理

  常识:

  1.同步请求:发出一个调用请求,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该调用就不返回。

  2.异步请求:发出一个调用请求,在没有得到请求结果之前,该调用可立即返回。该调用请求的处理者在处理完成后通过状态、通知和回调等来通知调用者。

  <3>使用长连接还是短连接

  <2>Web服务器参数配置

  八、网络分析

  1)网络路由

  通常为了排除网络型瓶颈,通常建议在局域网下进行测试。

  通常,这里我的分析思路是这样的:

  <1>检查hosts文件的配置

  不同DNS,其速度和准确率是不一样的,比如114.114.114.114速度远比8.8.8.8快,如果有用到DNS(特别是压测机),需要考虑下是否适当

  <3>确保路由正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