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精选2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

  冬至吃饺子,总能给我留下温暖的记忆。

  的确,冬至的味道是独特的。将和好的面团擀成小圆皮,自然就有了“团圆”的感觉了,无论包上什么馅,吃起来都是美滋滋的。全家人围坐一起有说有乐有玩笑,只一会儿功夫饺子就包好了,我感到此时的家是最温馨,最美满的时刻,令我迷恋。

  看着饺子在锅里翻腾的样子,我会想到奔驰在原野上的千军万马。我尤其喜欢在冰天雪地的午时,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浇上蒜汁儿,坐在小院里阳光下慢慢品尝。

  冬至这一天,我的家乡多半会飘起雪来,全家人无论多忙都会像过节一样赶回家吃顿饺子。其实每个人心里想的不是饺子,而是亲情。亲人们见见面,聊聊家常,个个喜上眉梢。

  北方人吃饺子是一定要喝些白酒的,烫上一壶老酒,酒的香气会被激发出来,飘在空气里,满屋生香,酒刚沾唇便觉心生暖意,心已醉了一半。俗话说的好,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只是图个吉祥有余罢了。

  饺子里包含了美好的心愿,远古发明饺子的人们,更会期盼来年有好的光景。作为农耕民族,土地是唯一的希望。播下盼望的种子,会期待一个冬季。冬至则更是放下许多心事的日子,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只有冬季才可以放松下来,品味辛勤劳作换来的丰收果实。选在冬至这一天亲人相聚一堂,那时的人们,那样的心情是现在人无法领会的。记得小时候回老家赶上过冬至,亲戚们从十里八村赶过来,他们坐着马车,带上些点心、果子,花生大枣核桃之类,风尘仆仆的,如同春节串亲戚。

  冬至吃饺子,更像是一场家庭喜宴,是年夜饭的序曲。它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长长的思念之情,如同这一年中最长的白天,期望的是亲情长久,生活富足,吃的是团圆的味道。古人们极具智慧,我不禁心声赞叹,中华民族是最优美的民族,是最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是充满智慧和想象的民族。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2

  今年的冬天,又是一个漫天雪舞的季节。我凝视着窗外冰封的世界,心里霎时有了冲动的感觉,就连那整天与世俗打交道已经有些冷漠的眼睛也涌动起抑制不住的温泉。因为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妈妈和爸爸是一家集体企业的员工。爸爸当管理干部,虽然工资固定但并不很高。妈妈是缝纫工,薪水按定额计件制,在完成单位规定的数额之后,多做一件衣服就多一份工钱。为了让家庭生活得好一点,她常常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有时甚至连一分钱钉一个扣眼的活儿也包揽了下来。我们三兄弟就是在妈妈这一针针一线线的辛劳中,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当看到我们一个个走上工作岗位并且成家立业时,妈妈才舒坦地松了一口气。然而这时的母亲,已经是发丝如雪皱纹满面。

  我们三兄弟都在异地工作,但爸爸妈妈下岗后都不愿意和我们一起生活。说是金窝银窝当不得自己的老窝,其实是怕给我们这些儿辈们增添负担。爸爸过世后,妈妈仍然一个人在家乡又独居了十来年。我们每次回家,都想把老人家接出来。可她总是说:现在吃得走得就不麻烦你们了。只要看到你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妈妈心里比吃糖喝蜜穿金戴银还要高兴呢!直到母亲87岁那年,生活自理能力实在困难起来,才不得不离开了她从来没有离开过的家乡。

  妈妈来我家的时候,是冰冻时间最长的一个冬季。天一放亮,她就起床来到阳台上做起了自编的早操。妻子连忙起床到厨房煎鸡蛋下面条,妈妈过来要帮忙却不熟悉油盐酱醋放在哪儿,于是要我用纸条写好标签贴在了坛坛罐罐上。还说,老人皮厚不怕冷,今后的早餐就由她来做,你们可以多睡一会儿。

  我们夫妻俩是上班族,临出门时给妈妈调好了电热桌的温度,又打开电视选好了她喜欢看的戏曲频道。我中午下班回家打开大门,只见妈妈坐在沙发上,身上盖着棉被,嘴里有些哆嗦地怨道:“停电了就没火烤,还是老家烧煤炭好啊!”我说:“没停电啊,您听对门邻居的电视机还在响呢。”她告诉我,想把中饭煮了,淘好米放好水,谁知一按开关只听到“砰”地一声,电源就再也开不起来了。

  我走进厨房一看,在原地惊呆了良久才缓过神来。原来妈妈把电饭煲当成了高压锅,米和水不是放在套筒中而是全倒在外筒里,一通电造成了短路现象。幸亏总开关装的是空气开关,短路时会自动跳闸,要不然还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呢。我把停电的原因和短路的危害说给她听,妈妈像一个小孩子做错事似的,自怨自艾着:“哎呀,太可怕了!今后再也不乱动了,不乱动了!”然后,她要我赶快处理好事态,免得儿媳妇知道了怪她不会做事。

  以前我们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是在家小住,婆媳之间都还相安无事。说实话,这次老人家要常住半年之久,一旦发生家庭矛盾,我只怕会夹在他们中间两头难做人呢。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妈妈从来不说儿媳妇的闲话,就是我们夫妻俩偶尔吵架拌嘴时,她总是当着儿媳妇的面只说我的不是。等妻子不在家的时候,她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两口子之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吵的,男人要有男人的量,能相让的就得相让,家和才能万事兴啊!”

  一辈子闲不住的妈妈,虽然再也不敢动电器摸开关,但天天在家里翻箱倒柜,把我们露了口的旧衣服和脱了线的破袜子寻了出来,一针一线地补好,还不时地称赞着自己的手艺:“正宗的裁缝师傅呢,功夫就是不减当年!”我和妻子一边夸她的针线活,一边说:“真的是补得好!但是换新的也不要多少钱哦。”妈妈摘下老花镜,一本正经地给我们上起了政治课:“你们年轻人啊,就是不知道艰难辛苦。钱是一分一分赚回来的,省一个是一个。我是过来人,想花钱而没有钱的时候,那是一分钱也能憋死人呢!”我们笑了,说:“我们也是当爹当妈的过来人了咯。”她怔了一下,然后点了点我的额头说:“反正在我的眼里,你们永远是细伢子!”见我们无言以对地愣在那儿,胜利的喜悦顿时充满在老人家的皱纹里,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甜蜜那么自豪。

  半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哥来接妈妈时,她拉着我妻子的手说:“你们工作忙,你们让确实受累了。可惜妈妈生的都是娃,要是有个闺女在身边的话,就不会这么麻烦你们啦。”说得我妻子眼睛红红的,连连说:“我就是您的闺女呢,您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我们不会嫌弃妈妈的!”

  谁知这一别,竟然成为了我们与母亲的永诀。第二年的冬季,老人家在小弟那儿去世,走的时候象睡着了一样,依然保持着生前不愿给儿辈们带来任何拖累的心态。

  窗外,车水马龙的拥挤和人们忙碌的脚步,使冰封的小城又恢复了喧嚣的世态。“干豆腐”、“爆米花”、“甜酒”、“糍粑”……叫卖声犹如串烧的民间小调起伏不断,给寂静了几天的市面增添了活跃的气氛。我久久地依靠在窗前,不愿意离开这雪白的世界。屋檐上的冰凌不再那么固执,开始有了暖软的迹象,渐渐地瓦解着自己的躯体在完成着新的蜕变,柔柔地化成细珠一滴一滴地渗入大地,一点儿也不炫耀也不张扬。

  这,不正是生我养我育我的妈妈的本性吗?!我在雪舞冰封的季节里,思念着发丝如雪皱纹满面的母亲……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3

  初秋,自有初秋的韵味,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与秋天面对面,正对秋的容颜,缕缕清雅涌入心扉,心蕊馨香慢慢晕开,周遭的一切,凸显得格外别致入心,喜欢一个人散步,不论清晨还是下午,静看街道上涌动的人群,如流的车辆,或站在岁月斑斑的老树下,想一些曾经的故事,或什么都不去理会,单纯简单的在路边小坐,静待一池碧水微澜,荡漾心中。

  都说人生如戏,那总会有一袭清风,吹入眉间,入了戏份,落了彩,起了波澜;也许从未经意,无意一瞥,深入心里,如盈盈秋水泛着微微波澜,一圈圈,碧水旖旎,映衬着天朗气清的天空,湛蓝湛蓝;这般的清洁纯净,静静的,浅浅的,轻轻的,不愿去打扰,只喜欢静默的一个人,想想念念,如袅袅炊烟轻柔飘逸,一池碧波荡着,缕缕微澜。

  前几日,早儿忽的发现,春天播的一棵石榴,竟长出了几朵花蕾,一家人为此高兴不已;早已过了花开结果的季节,它竟能在错的季节里独绽,是一种勇气,一种别致,一种独特;为生命创造的奇迹,为之震惊,为之动容;这种不经意,无彩排的惊喜,须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玲珑剔透,知足常乐,懂得生活的心;爱生活,自会一抹微澜清远悠然,荡漾心扉。

  如今闲暇时,便和一家人去郊外踏青,或回老家,郊外的空气的确清新纯净,也难怪这些年,很多人喜欢住农宅,吃农家饭,养生那不用说,吃的是一种本土原味,感受的是一种原始本真氛围;每次看孩子玩的那么开心,不由心生漪潋,感慨万千,思绪波澜……看远山近丘,那种心情如依着近旁青葱的小树,有倚靠,有依赖,有知足,有这样那样的满足;种种心情,是幸福踏实,是热爱生活,热爱一草一木,一树一花,是珍爱生命,珍爱光阴,珍爱每分每秒;那缕缕微澜碧波,清韵着脚步荡漾心中。

  人生如在漫漫长河行舟,碧水微澜在身边,微风轻抚,吹皱一池春水,荡响了蝶语莺啼,绿了草长莺飞,泛舟的舵在心里;如何撑渡随心,聆听水声,轻轻歌唱;眉藏青山,心装绿水,云水清欢,月色绕指,微澜一笺风雅,细品人生况味,让微澜浅浅淡淡去漪潋,荡漾心中,让满窗月自在散落,随性,随意,随缘!

  一袭微澜,有一种独特的美,美的雅致芳郁,言语不需太多,会意之间;犹如清风过耳,花草低语,一如一片风吹动心弦,如一滴雨露滴入眉心,莞尔一笑,拈花不语;时而带着滴点泥土芳香,大自然的气息,时而清香缭绕,馥郁淡雅,踩着一路晨阳,摘下一篮花露,把微澜带回家,这种微妙的美好,是春天的心情。

  微风拂过芦苇,欢喜了春鸭,微澜了水草,戏水了鱼儿碧波,这微澜欢心着光阴每个角落;微澜了一程程山山水水,一缕缕小溪小径;微澜了夏花爱之蕊,一瓣瓣秋菊清远悠然,一树树银花如玉,腊梅傲立,红袖独芳;这般微澜,是发现四季的眼眸,柔美中见着清悠,是热爱生活,欢喜着闹着光阴中的每天,须臾之间,微澜心底!

  微澜碧波,荡漾心中,是明净清澈,清逸娴静的感觉,一如柔水般的月色倾洒,清光流泻而下,意蕴宁融;一如清风轻抚而过,微澜柔和,轻盈飘逸;若蘸着心曲,沉淀心情,让旖旎中蕴涵情调,自如划向心际,让生命中的种种感动,美丽的去灵动,婉约的去微澜,岂不是很好。

  春兰秋菊,冬梅夏芍,各自雅芳,各自美丽,需一双发现的眼睛,懂得热爱生活的心底,四季如锦似画,生活如诗如歌,处处是碧波,处处是微澜!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4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就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就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就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日子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就是最寻常的,一下就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日子,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就是工夫,有的就是希望。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5

  面若桃花,视为娇艳;梨花散落,只因素颜!——题记

  仲夏,静水莲池,你涉足荷塘,轻点明镜,那圈圈涟漪,久久回荡在翠荷之下。晚风拂面而来,吹起你耳际那一缕乌黑亮丽的长发,吻干了额头上那滴晶莹的汗珠,换来你那银铃般的欢笑。一不小心,撒落下来,落在水里,丢在风中,从此你的声音在山野留下了种子,生根、发芽。你有些惊慌,一转身跑开了,只那荷茎做着最后的挽留,你裙摆上那一缕青纱成了它一生永留的信物。三步之外,你似有发觉,一转身,留下一个清纯的笑靥,那一转身的定格,成了整个夏天最美的瞬间。

  晚秋,萧萧落叶,你行进在荒凉的古道,仰望天空,向晚、红霞。一片翩然飘落的秋叶却突兀的闯入视线。好似一支描绘中的画笔,一笔一划,不紧不慢的将你淡淡忧郁涂抹在秋天这画布上,一缕凉风,踏着了岁月的痕迹逡巡于你,只为解你半点闲愁。那片片静美的叶子,站在万木枝头,只待你潸然一笑。

  寒冬,炉火熊熊,你伏于书案,看窗外银装素裹,飘飘洒洒,想着那晚间的翠竹应是怎样的豪情。你手捧千年黄纸:“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声音清脆,语调像珍珠般散落银盘,惊动了窗前的飞雪,缓缓飘落,只为一睹芳容。你一回眸的惊艳,定格了整个冬天。阳光从天边照射过来,光与影的结合,将你绯红的脸庞,冻结成整个大地的主体。

  早春,烟雨迷蒙,你浣纱溪边,无意效仿西施,却比之更胜。葱白玉手,提纱綄洗,惊扰一溪群鱼。轻揉慢打,配合低伏綄洗,似千年前的宫廷,吟乐府以舞蹈,美!一美字怎足以形容此意境。你已走远,为何它们久久不去?莫不是那映照在溪中的曼妙身姿,还存留心中!春风而过,本应是梨花灿烂之时,为何步履之处,却随风飘落,素颜至此,怎堪一地梨花!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6

  在玛曲草原,有一户牧民,家里有一根两尺来长的鹅卵石。肚子大,两头尖,像怀胎十月的孕妇。粗糙的表皮好似癞蛤蟆的背。潮湿的青苔,暗疮一样,布满它的周身。

  这根石头是他的爷爷从遥远的黄河源头淘来的。在玛曲草原,牧民都要淘来一根鹅卵石。每游牧到一处地方,便要将石头栽进土里,寓意在此扎下了根。

  一天,一个路人经过他家,看见了那根栽在帐篷前的石头。那人像是突然邂逅了神灵,满面生辉,扑通一声跪在石头面前,目光直直地盯着石头,神态庄严,一言不发,像是在和石头进行着某种神秘的心灵对话。

  牧民诧异地打量着这位行径古怪的路人,满脸疑惑。

  过了许久,那路人如梦初醒,抬起头,带着祈求的口吻对牧民说:

  你这块石头卖不卖,我愿意出高价,你要多少,我给多少!

  什么?牧民一时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路人又急切地复述了一遍。那声音犹如草原上的炸雷,轰地落在牧民的耳心。他一下给震懵了。天下哪还有这等蹊跷的好事!这不等于平地起水、天上掉财吗?这人是不是脑袋进水了,还是存心和我开玩笑呢?他仔细打量那个路人:一副商人行头,钱袋鼓鼓,神情严肃,目光如火,不像是个疯子,更不像是开玩笑!

  牧民犹豫了很久,心里的算盘打得劈啪响:这人既然愿意出高价买我的石头,想必石头里一定藏有黄金或比黄金更珍贵的宝物。我要是喊了价,里面的宝物又不止那点钱,我不是亏大了。我何不把它好好保存起来,等以后摸清行情,或是找一个更有钱的人,卖更多的钱,不是更好!

  于是,牧民一口回绝了路人。路人走后,他立即将石头从土里拔出来,洗去上面的污泥和青苔,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用哈达包裹了三层,小心翼翼地藏进自家那口红木箱底,置于高处,每天像祀奉神灵一样祀奉石头。他还严厉正告家人,一定要严守秘密,千万不能走漏风声。即便如此,牧民也不敢有丝毫大意,就连睡觉,也要在箱子和手上拴一根绳子,生怕石头不翼而飞了。

  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想买石头的人,又碰见了这户牧民,于是问起石头的事。牧民神秘地说:已将石头清洗干净,装进箱子里了。哪想,那个路人听了却大惊失色,瘫软在地,目光呆滞,像是遭了雷击一般。

  怎么了,怎么了?牧民见此情景,心急如焚。

  路人长长地叹一口气说:你这块看似丑陋的石头,却是孕育生命的暖床,它臃肿的肚皮包孕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它癞蛤蟆一样的肌体,是为和泥土紧密相生,吸收更多的水分;它遍体密生的青苔,是为保持石头的湿度和温度,给鱼儿生产氧气。可你因一时的愚昧和贪念,妄意剪断了鱼儿生存的链条,将石头装进封闭的箱子里,鱼儿失去了水分和氧气,给活活gan死了。世间万物唇齿相依,命运相连。你这样做,不是把生命逼上了绝路吗?

  说完便跌跌撞撞地爬起来,丢下丧魂落魄的牧民,头也不回地走了。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7

  教育的过程,充满着探险的旅程,它是发现意外的通道,是饱览美丽风景的旅途。那么它必然也是一个身体和精神都在路上的过程。而教学机智就是它充满快乐、和谐、奋发向上情绪的保障。

  教学是针对人的活动,它必定会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和学生本身的千差万别,教师和学生每天的情绪千变万化,教师和学生关注点的瞬息万变,让教学充满着不可知的变化。即使师生已经相互适应,缺乏新奇感但仍然需要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意外,制造意外。

  教学机智,体现在因势利导的变化。如果学生在课前准备不充分,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把注意力回归课堂。通过一些肢体活动,动一动脚,拍一拍手,活跃一下学生的情绪,从而奠定快乐学习的基调。比如很多开公开课的老师,都会做一些小游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还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和力,感觉到这堂课与平时课堂的不同。课堂常常会飞进一些蜜蜂、黄蜂、蝴蝶之类的小动物。有些同学因为害怕,有些同学正好趁机表现。这时候教师的处理方式,第一招:在发现蜂蝶第一时刻,告知学生:我们教室来了可爱的不速之客,接纳学生的各种情绪。第二招:请靠窗的同学打开窗户,其他同学不要动。第三招:背诵有关蜂蝶的古诗句,也可以是课文中描写上课有小动物来的段落,例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的“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第四招:请出蜜蜂和蝴蝶进行自我介绍。可以是网络上的信息,也可以是请同学作为蜜蜂蝴蝶自我介绍。经过这四招,蜜蜂蝴蝶应该已经安分下来,悄悄离开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从害怕,好玩,转变为知识的积累与活动的参与。

  教学机智,体现在决策的果断性。如果这堂课学生参与度较低,听课兴致不高。则要转变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比如当讨论的问题,出现冷场,很有可能是学生准备不充分,或者这个问题学生不理解,思维出现卡壳。那么迅速判断是因为准备不充分的话,再进行课文诵读,熟悉课文,了解内容。如果是对问题不理解,则降低问题难度,设置不同梯次的问题,给学生抓手和思维方向。在学生情绪不高时,如果采用竞赛、评比的形式,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度都会明显提高,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增强。这是教学形式的变化。也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变。把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调整到下节课,而着重解决一些,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提高参与度的学习内容。

  教学机智,体现在目标的指向性。不管是如何发散性思维,必定要收拢到你的教学目标,有的老师让学生提问的时候,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不是有效地总结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让它集中关联到本课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从而导致课堂零散。有的老师纠结在某个环节,在时间的分配上出现不均衡,让课堂的指向性不明。在课前或者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再加深程度,用各种听说读写训练,让优等生充分训练,后进生选择练习,从而都获得提升。现在提创一课一得,学生在这堂课的获得到底是什么?这种获得需要由量化到质变,教师既是引领学生穿越到达目的地的曲折小径的引路人,更是在穿越过程中不断制造惊喜和让学生看到鲜花的魔术师。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机智,都应以保护学生的兴趣,学习积极性,自尊为前提。我们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学生的自尊。教学机智是对他人的关心。也就是对学生的关心。

  我们在路上,身体和精神在路上,投入全部的洪荒之力,让自己既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又完善和看护好自己心理和身体的健康。这就是培训和学习最大的意义。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8

  走在树林间,一片树叶缓缓落下,这是一片没有虫眼的叶子,可是已经干瘪且泛黄,显得无比脆弱。

  叶子上的茎纵横交错,好像记载了数不完的故事,但是从它离开枝干开始,那些或许还能发展的故事也只能就此停止。

  看到这一幕的人可能会感到些许伤感,踩在软软的落叶上,不敢向前,因为每走一步静止的树叶都会发出生命的呐喊。此刻想屏住呼吸,让四周静得只听见风吹过的声音,却看见一阵风卷起地上的几片树叶,又吹落树上的几片树叶,一片片叶子随风而起又随风而落,时而像漩涡般,时而又静若死水,全然不知何时再来一阵风,也不知下一阵风会带去何处。

  就像每个人的人生随着社会的潮流,时而潮起时而潮落,再加上卸下电池也无法停止的时间总提醒我们,人的生命也会有一天枯黄脆弱不堪一击,人生的故事也不知会在何时突然落笔。秋天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见证着这一切,却不像春天的阳光躲躲闪闪任凭着春雨哭哭啼啼,秋天的阳光比春天的坚强,秋天的景比春天多一份感悟。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9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经典像颗闪耀的星,让懵懂天知的我们明理,努力。经典让我们像诗的一朵奇葩 ,让身处逆境的我们警悟,奋进。经典,宛如一串珍珠,让我们在阅读经典的同时感受到它的光泽和美丽。经典,似那淡蓝的海,让天真无邪的我们伫首聆听他的低吟浅唱。

  对于经典,我就有一种莫名亲切感,所以便与经典结下不解之缘。

  小时候,我偏爱的是童话《安徒生童话》带我领略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温暖,《格林童话》带我领略世界的变迁,《贝诺童话》、《豪夫童话》和《王尔德童话》等的故事情节令人着迷。

  等到再大一些,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开始阅读小说《红楼梦》中曲折宛转的故事情节;高尔基《童话》中的人物命运使人落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的豪情壮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何察金勇敢无畏。 而现在,我渐渐被一些古典诗词所吸引。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气苍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默;“同是天漄沦落人”的伤感;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柔情。

  经典是每个名族,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们要传承,更要发扬。

  我们在经典中成长,他交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经典根是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的指路人,我们在经典的熏陶下成长。因此我希望经典能够伴我成长,照我前行。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0

  眼前总是浮现婆婆红肿的铃铛似地脸。

  三周才有空回家。总以为,有公爹细心地照顾,婆婆也就是过着每天吃了躺着的日子。 所以每次回到家,总是先忙活着做饭 ,忙完再给婆婆洗洗、换换衣服等。

  这次也是。回到家先忙着做饭。公爹说,婆婆晚上下床跌倒磕到厨门子上,磕伤了脸、眼睛鼻子里也流血了。这才细细的看婆婆的脸。那肿的紫紫的脸、铃铛似的流泪的眼睛。看着,心里酸酸的,只想哭。婆婆说:不疼。能不疼吗?给婆婆擦擦受伤的脸,心里深深的自责:只顾自己饿了,想早吃饭,为什么不先问问老人的身体情况呢?

  公爹说:晚上一睁眼,才发现婆婆从床上掉下来,在地上躺着。婆婆自己根本用不上劲,他用尽全身的力气都无法把婆婆弄到床上去。最后,累了一身汗,终于把婆婆搬上床去。好在,只是皮肉之伤,没伤到骨头。要和上次那样,摔断胳膊,该多受罪啊。

  公爹开玩笑说:本来两个人的活,成了一个人干,还要伺候一个半死的人,白天晚上的都离不了人,真是累死了,还不如死了算了,都不受罪。婆婆说:是啊,死了就不受罪了,怎么就死不了呢?死不了,还要一天天过,过到哪天算哪天吧。公爹虽然这么说,还是顾着婆婆的饮食起居,不厌其烦。整整四年了,天天如此。

  村里人都夸我是孝顺的儿媳:每次回来,给婆婆理发,洗衣,给婆婆整理的干干净净。听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其实自己才照顾婆婆几次?只有自己儿子不回家的周末才能回家看看老人,才能尽尽义务,也就是两周才能回家一次,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啊。

  都说养儿为防老。其实养儿女只是义务,不一定为防老。儿女们都有各自的事情,谁能寸步不离的守在老人的身边呢?都做不到。即使身边有儿女,不到万不得已,老人也不好意思指使。能干的,尽量自己干,也不去麻烦他们的子女们。这就是父母。

  太阳好没有风的时候,公爹就会用轮椅推着婆婆到阳台晒太阳。轮椅上,被暖暖的太阳晒得睡梦中的婆婆,一定感到很幸福很幸福。我给婆婆开玩笑说:轮椅等你不用了,可得留好,等我老了好再用。婆婆说:愿你身体好好的,可别像我,可别做上轮椅。我想,即使坐上轮椅,也会很幸福的吧,就像婆婆一样。

  回家的时候,我对妈妈说: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别舍不得。身体好好的,比什么都强。有了病,儿女再孝顺,罪还得自己受,谁也替代不了,就像我婆婆一样。

  眼前时常出现整日躺在床上婆婆那跌的肿肿的眼睛、日渐年老的公爹还有孤独的妈妈,心里很难受,很难受……

  很快我们也会老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不敢想象。

  就像父亲说的,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呢,不知不觉,怎么就老了呢?

  父亲早早离开了我们。

  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老了……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1

  六月的天,湿热,烦闷。寂静的夜,只听得见雨点敲击窗台的声音,像一曲恍惚却令人心悸的旋律,只有窗外透进来的昏黄的灯光静静地提醒我,这里,是异乡。

  在同样的一条马路上沉默地走了七八年,却依然带着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如果不是身边这个世界的诱惑太小,就要归功于我们倔强的强大的基因。就如同我早知道惠就在同一个城市,我们呼吸着同一片空气,带着同样的表情,多年来不通音讯,却又彼此挂念,我想这就是我们骨子里的默契,有过那样刻骨铭心的葱茏岁月,即使分隔天涯也能够心照不宣。

  在车水马龙的闹市,或者灯红酒绿的街头,我的眼底都只能看见那一抹桃花般绚丽的春天,以及那花丛掩映中宁静却令人魂牵梦萦的小山村。我相信,惠也是。

  记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有些模糊了,春天里满树的桃花,点燃了多少稚嫩的梦想,夏夜的繁星和满池的蛙鸣,却成了心底最迫切的向往,秋天的风,冬天的雪,那些曾经深夜结伴而行只为去邻村看场电影,那些放着牛却烤着红薯打着扑克的记忆,也绝对不可能只停留在我的心底,如果可以不用长大,如果可以预知今天,惠,你也和我一样不会离开,不是吗?

  犹记得我们上小学的那条路,弯弯曲曲,路边有座烈士墓,春天的时候坟头和田野上都开满了野花。不远处有条小河,夏季的雨后,我们常常顺着河道去上学,看看浑浊的河水中不时翻腾出一两件别人洗衣时不小心冲掉的衣服,或者有人扔掉的一头死猪,大呼小叫。又或者我们的恋乡情结应该有大半是来自于这条河。清浅的水,青翠的山,水里捞雨,山边嬉戏,有多少缠绵悱恻的懵懂情怀,都幻化成黎明时那一轮火红的朝阳,直击我千里之外每一个湿漉漉的梦境,梦里,有我,有你,还有许许多多的我们。

  如今,身处同一片蓝天下,却又时过境迁,惠,我们的缘分就像这座城市的缩影,光怪陆离又面目可憎。回不去的时光,跨不过的距离,如果我们只能永远分别于鹊桥的两端,那就让大家都能够拥有那段心有灵犀的会飞的回忆吧!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2

  我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

  以前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出去,不管做什么都喜欢和朋友分享。每当出去就会怀恋在一起的开心悲伤,可是现在我看透了他们,一切都要以金钱为主。没有钱就没有朋友兄弟。

  想起每次出去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都是我开钱,我从来没有在乎他们愿不愿买单,朋友就是一起玩开心了才觉得舒心。不看重哪些金钱和权势。金钱能买来开心、伤心可是他买不来友情亲情啊。

  但是现在朋友们都变的以金钱为主,没有就没有朋友兄弟,用钱换来的只是短暂的时间,他们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也跟他们谈钱他们会是什么感受,当我明白朋友没有真心的,我真后悔过去跟他们涉交,不想被他们伤。可是没办法这个社会太残忍。往往真心换来的都是悲伤!

  现在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跟朋友们很少联系真的感觉不错。就算跟一个新的同事都比跟朋友要好的多,朋友太多没几个是真心的。从前觉得朋友好自己也就满意了。谁知道人心是不能满足的,你给他太多他会依赖你可有一天你给不了他那种需要的时候,他会伤害你离开你。

  人还是为自己家人多一点关心比对朋友要好的多,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3

  为什么一定要到遍体鳞伤,才无奈放手?

  文字在键盘的敲打声之中,忽然就杳无影踪。跳跃的思绪如短裂的玻璃,散了一地,那些过去终于不复存在,剩下一个我在听[你从什么时候不再爱我]。窗外寒夜冰,一片黑暗。我毫无睡意,带着满溢的伤痛,在敲打文字之中静静等待睡意袭来。

  面对空白的过去,此刻思绪分外宁静,除了一份想念犹存,她已睡觉,在另外一座城市里。Q上已经没有那个熟悉的名字,在黑名单上几进几出,我知道,这一次将是永远。当真的心碎至绝望的时候,才明白悬崖边的跳舞,最终付出的是血的代价,于是,我用红色染红这爱的坟墓,用眼泪淹没这个爱情神话。用失眠悼念这份死去的爱情, 还有她那颗孤单的心,她告诉我依然是孤单的。

  其实爱情让彼此都孤单,我也是,守着这份孤单却如此甘愿。只是心在小心翼翼的和自己对话,有些孤单可以等到尽头,而有些却像是遥遥无期,有些更是不值得。那么深的爱,那么深的恨,那么伤的悲,爱情原来让一个女子笑嫣如花,也可以让她在忧伤里沉沦。我知道结局是早已注定的,我流泪,只是眼神中常常被风吹进沙子。

  不由自主的将手心紧贴着忧伤的脸庞,冰冷的泪珠如水般任思绪传递给满是伤痕的心脏。我细细地寻觅天堂地狱之间的距离,有人说天堂和地狱的距离只是咫尺之遥。对我来说天堂与地狱只是那一步的距离,一念之差让我陷入万劫不复,坠落深渊。

  想起删除前回顾着自己的日记,那些破碎的文字就如同散落的音符,凌乱,无章,那些只是被我记下的隐隐作痛的日子。就像易碎的瓶装情感被当作皮球从高空抛下,在脱离了可以掌控的手心,那砰然碎地的声音会划破了美丽的记忆。惊醒了噩梦,从此现实中的爱在我面前变的苍白,就像美女揭去面纱后无法再让人为之痴狂。现实是最残忍的,可我还是那么勇敢的在现实和网络之间选择,可是你呢。

  我已经不想说我心中有多痛,又多尴尬,我只是开始沉默,可这样的沉默你还是没有放弃伤害我。你的残忍,我的骄傲,在一次次文字对持中,让彼此的心再也感受不到一丝丝的爱意,眼神中已经没有了依恋,毁灭性的放手成了最后的选择。

  一场本该或许是惊天动地的神话爱情故事最后演绎成了痛苦,麻木的心已经没有了惊醒的时辰。也许是我太累,也许是泪水伤了眼,朦胧中我无法睁开辛酸的双眼。心就像被抽去了什么似的变的空荡荡的,心情在一瞬间变得沉重。

  深深叹口气,曾经以为,窗外的阳光,只需一点照耀,我便会幸福许久、曾经也以为,等待的幸福,只需得到一点,我便会温暖许久,可是每一次我都以为,自己已走到悲伤的尽头,幸福都快落在我的指尖,每一次我都以为所有的等待,终会换来那一个微笑,却不知幸福为何总是与我擦肩而过。我听到了自己轻轻地叹息,最后撤退的总是自己的一声轻叹。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到遍体鳞伤,才无奈放手?

  时光医好了我的伤,却没教会我遗忘

  从没想过,会如此痴迷一个人,就像从没想过,会遇到这个人。——因你,而起。

  不是不再心疼,只是这城没有那人,于是关于我们,慢慢变成传闻。

  不是不敢追问,只是这伤还有疤痕,于是所谓缘分,由爱变成了恨。

  不是不想去等,只是你我早已陌生,于是种种前尘,依旧那般心疼。

  有人说:这一世,寻寻觅觅,无非是为了在对的时间和一个对的人相遇,之后无论风雨,无论悲喜,都能携手与共不离不弃。

  有人说:上辈子,也许我们错过了彼此,今生才会如此珍惜,每一天的相依,纵然时间老去,纵然分隔两地,也无法阻止。

  有人说:错过了花期,只能收获一场叹息,可,我想我能给予你,不该只是附庸你的美丽,而是点燃自己,照亮你。

  有人说:最后的放弃,是为了成全最初的坚持,既然我不是你的故事的结局,我还你崭新的开始。

  这个说的人是我,而那个听的人已不是你。

  在爱与恨之间,我开始忘记曾经缠绵。你转身不见,天涯已远,抛却最初的惊艳和最后的决绝。大雪漫天,我站在风里泪已模糊了双眼。

  所有的悲欢,都因离合而起。我从过去,走到这里,用经年的光阴。而有些事情,不曾想起,也不会忘记,一如你。凝望到遗忘,是一段长长的距离,我在繁花似锦里看见,你最初的样子。

  那些开在枝头的句子,还有点儿羞涩不善言语,我匍匐在春绿后的大地,于是青春开始提笔。你回头摘下相思,把情绪压得很低很低,其实,你未必了解,我一直,感同身受你的哭泣和欢喜。

  岁月的悲喜,全因聚散而起。我用一局手语,来告慰曾经的散去。你别离的愁绪,在眼角化作泪雨。我奉若神明的拜祭,那些即将封笔的回忆。原罪是那场阔别多年的际遇,而我死在你眉清目秀里。

  缘分如杯中新绿,后来各奔东西,留下的茶渍,如沉疴一直未能散去,我饮下这绝情,却治愈不了那颗死心。当初说好一念相系,天涯不离,奈何风劲雨疾,所有温婉都被淋湿,不必再提,圆镜时的云开天霁。

  时光医好了我的伤,却没教会我遗忘。我在缘起情灭的地方,用含泪的目光,看熟悉的场景,慢慢回退成殇。所有有关你的过往,终究要埋葬,然后开出最颓靡的绝望。

  那缕炊烟

  离开爹娘有270天了,在这千里之外的小镇生活,心里想的慌。于是,不断地做梦,梦见爹在赶着黄牛耕地,那一声声咳嗽响彻在耳畔;梦见娘坐在灶火前点柴火给我做饭,灶火里冒出的青烟呛得娘直流泪;梦见娘在门前的老榆树下一嗓子一嗓子地喊我的乳名,叫我回家吃饭。还有崖畔上的烟囱里袅袅娜娜地升起的那缕炊烟,让我无法从梦境中醒来,醒来后却是两行泪水湿了枕边。

  小时候,每天天麻麻亮,当我睡眼朦胧地从热乎乎的土炕上爬起来的时候,就看见娘已经坐在灶火前已经点燃了青蒿在给我热饭,娘在用嘴吹着灶火里的蒿草,从灶火里返出来的青烟呛得娘直抹眼睛。我喝了娘做的红豆小米稀饭和馍馍,爹就送我走出远门,上了蜿蜒曲折的山坡。当我慢慢地走上坡顶,接近那棵老槐树时,东边的天际已经泛出鱼肚白。回头看山窝窝里的窑洞,还依稀地看见烟囱里的炊烟冒出,袅袅地升上了崖畔,飘逝在空中。

  晌午放学的时候,我肚子很饿,急匆匆地往家的方向走。当我走到山坡顶上那棵老槐树旁时,我向山窝窝家的方向望去,心头觉得热乎乎的,充满了温暖。因为,看见了窑洞上方已经升起了袅袅的炊烟,那是娘在给我做饭了!我加快了步伐,三步并作两步就下了坡,回到了家,吃上了娘做的玉米面片子。

  尽管我们小的时候家很贫穷,可是娘对我们姐弟四个的生活照顾的很好。那时候白麦面很少,所以我们家经常吃的是玉米面和高粱面,吃在嘴里很涩。于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娘总是去村子里乡亲们家借回来几碗小麦面,给我们蒸上几个白面馍馍吃。吃饭的时候,娘看着我们香香地吃着白面馍,开心地笑了。而我却看见娘坐在灶火前,就着咸菜吃着玉米面窝窝头,我心里酸酸的!

  我在那个山窝窝里生活了18年,当兵后就离开了窑洞5年,没有看到过娘做饭时的炊烟。当我复员回去后,爹和娘已经搬离了窑洞,住进了大哥的楼房。

  当我站在山坡顶上那棵老槐树下,看着远方的窑洞时,却没有看见那缕炊烟。我慢慢地走下了山坡,走近了那个旧宅子,由于没有住人,几口窑洞已经塌陷了,黄土块满窑都是。而那口作为“家”的窑洞还是原样,很安静很安静,以一种亘古的姿态默默地看着我这个 归来的故人。烟囱依旧,只是没有了娘做饭时袅袅升起的那缕炊烟,留给我的只有儿时的记忆!

  今天放弃了明天就不一定能得到

  听着一首首好听的歌,看着一部部经典的电影,看着一个个人匆匆的走过,看着每天的太阳依旧落下。究竟那一首才是最好听,那一场才是最难忘,那个人才是我的永恒。虽然会有结果,但我知道不会有下文,因为那不是我所想要的。

  我虽不喜欢热闹,但也不喜欢无意义的生活,其实我也知道人本就该平凡,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见太多坎坷,许多不平的道路,但这是成长以后的必修之路。我记着自己说过,一个伟大、至死不渝的爱情也要是经过许多磨练、困难、才能铸成的。就算双方都已逝去,但那份爱还是会存在的,即便遇见孟婆到了孟婆桥,喝了孟婆汤,那份爱情还是会长长久久的延续下去等待着再续重圆。

  我不会忘记,所有的好和坏,快乐和悲伤,爱或恨,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我会把它深埋在我记忆的深处,在心的一偶为他留下一个空间。不会时常将他想起,但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是属于我的,记录着我的青春年华,每一个画面,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言语,每一处感动,都不会磨灭。

  阴沉的夜空飘着淅沥的雨滴,伴着阵阵清冷的风,吹过发梢。将所有的记忆深埋,义无反顾,不再回头。我想要彻底的走出那个有他的世界,和心中的那个人做最后一次告别。不是不爱了,只是无法继续做无边际的纠缠和等待。转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不会再有重来的一天。

  我走了,离开。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离开那曾经温暖的怀抱。

  就这样一个炎热而心不热的夏季 悄然而去,等待我的又是一个寒冷而心更冷的冬季。

  或许我不应该有悲伤, 因为生命只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 。苦和甜只是来自外界 ,其实我只应该在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有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当有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就不一定能得到!

  注定离开有多少无奈?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可是心里的痛从来就没有停,我用冷漠埋葬曾经的热情,我用寂寞埋葬我的曾经,有笑有泪还有一份真诚,曾经是我无悔的青春!

  不敢再去看你那疲惫的神情,不敢再去触碰你被我伤害的曾经,爱有多深就有多伤人,不是不懂你的心,曾经亮丽的无悔青春,曾经我的自信我的真,转眼之间成泡影,只换来我一地破碎的心情!

  没了你没了曾经,没了我曾经最真挚的热情,生活的热情逐渐冰冷,取而代之的是冷漠的表情冰冷的心,我恨我自己的无情,伤了朋友的心,我恨我自己的无能,无法割舍对你的感情.

  伤感注定写满了这个秋天的风景,愿我的离开还这里一个久违的平静,秋天原是收获的季节,我却在这一季里伤了所有人的心,不敢回首过去,不敢在对人生有任何的期许?只愿在你的心里留下我的祝福几许,只要你的人生平安顺意。

  我终将化作蝴蝶远去,我终将要辜负大家的期许,我终将消失在茫茫人海,我终将要踏上他乡的土地,没有再见没有别离我要你快乐一如往昔,一起走过的日子我会用心铭记,在一个没有朋友没有你的天地,陪伴我的将是冷漠和忧郁!

  分别注定是悲哀,尽管我们约好一定会来,时钟滴答滴嗒地在等待,春花秋月也随着无奈,一步一步走向心海,才发现我不过是一颗小小的尘埃,多年以后你我才明白,时事过境迁一切都已更改,你有了新的期待,我不再是你的未来,不必怀疑我的平静离开,只是不想纠缠太多的不愉快,不用说谁将谁伤害,只是岁月无痕作怪,回忆一点一点的失去了色彩,直到最后变成了空白,习惯了对着窗外发呆,学会了一个人徘徊,淡淡音乐如此合拍,泪水忍不住轻轻流下来,时钟嘀嗒嘀嗒仍然等待,春花秋月却早已不在。

  一曲清歌,悲伤泪流成河

  失眠,夜半无人时,一觉方醒,脑子却是无比的清晰。听着《涟姿映荷》,读着伤感的文字,在凄美的爱情故事中泪流满面。点点滴滴晶莹的泪,落下衣衫,心在崩塌中清明,从未有过得的悲伤被莫名其妙的感染起。

  我说过,我的心越是平静越是写不出一句话。此刻我的心是在平静中流着泪的,心间的感觉就连自己也找不到更好的修饰词来形容,唯有泪千行把心侵蚀,任期悲伤在心里泪流成河。

  沉寂,死一般的沉寂。我的世界就是如此,一片荒芜,满是哀凉的凄伤,却深深不见伤。说不出的感觉,道不明的忧伤,我总是在那些哀怨的唐诗宋词般的歌词里,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跟着那些悲伤一路滑过。

  或许我是把自己融入那样的伤感中,让自己的情丝在是诗是词的'曲调里面产生共鸣,读懂了那份伤痛,读懂了那份凄凉,更都懂了那份凄美,所以被感染得一塌糊涂,泪成灾。

  不是没想过快乐,不是没有过快乐,只是那些快乐对我来说早就死去了,现在的我很好,心波澜不惊,激荡不起高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一切,安静、平静、静谧、静默。

  我不知道我的悲伤来自何处,每次看见深有感触的东西我就爱把自己沉溺在里面不愿意出来,直到把一切都搞清楚了,心绪毫无知觉了才罢休。

  自小爱凄美事物的我,对于越是凄美的事物就越是无法自拔。一个故事,一曲歌都能把我心捣烂,到如今,能如此感染我的故事和歌已经没有多少了。此次再一次的被悲伤倾覆是我始料预及的。

  人有七情六欲,没有谁可以做到无情无欲。因为有情,所以才会悲。有时我在想,假若我活在古代,是不是曾经经历过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凄美故事?要不然,为何我始终能被凄美的事物所动容?明知道那份凄美是一股毒,自己却抗拒不了,遇到了还是会毫无免疫力的被传染。

  只是如此之说似乎不太现实,都说有前世今生之说,那么我是否也可以虚幻的认为一次呢?是否我在前世经历过凄美的故事,只是故事未完待续,今生今世再见凄美之事便逃不出那张网。

  我在伤感中沉寂,在沉寂中静默,在静默中又让一切都消失。有再多的话语和言辞也道不出我内心的那些突发的感觉,只有在音乐中才能找到灵魂的那份慰藉。

  独身一人舞起一池碧水,有风起,碧水却无波,因心境而定吧。心若无波,万事万物的外部条件也无法动容心波。我能在音乐中让悲伤蔓延至腐烂,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却无法任期自己去失控情绪。

  现实的状况告诉我,遇事时要打压自己的情绪,必须做到不悲不喜的心态。即便是自己的心还是有一点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压抑着自己去做,时间久了心会在不知不觉中便真正的是不悲不喜了。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4

  一年一度,又逢母亲节、父亲节。

  我的意识中,母亲像一棵树,父亲像一座山。他们教育我很多朴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令我终生受益。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人,父母早期的家教都具有初级的朴素的人文元素。我作品中的平民化倾向,同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密不可分。

  我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兄妹5人,为了抚养我们五个孩子,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到外地工作,每月把钱寄回家。他是国家第一代建筑工人。母亲在家里要照顾我们五个孩子的生活,非常辛劳。母亲给我的印象像一棵树,我当时上学时看到的那种树——秋天不落叶,要等到来年春天,新叶长出来后枯叶才落去。

  当时父亲的工资很低,每次寄回来的钱都无法维持家中的生活开支,看着我们五个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孩子,食不饱腹,鞋难护足,母亲就向邻居借钱。她有一种特别的本领,那就是能隔几条街借到熟人的钱。我想,这是她好人缘所起的作用。尽管这样,我们因为贫困还是生活得很艰难,五个孩子还是经常会挨饿。

  一次,我小学放学回家走在路上,肚子饿得咕咕叫,正无精打采往家赶时,看到一个老大爷赶着马车从我面前走过。一股香喷喷的豆饼味迎面扑来,我立即向老大爷的马车看过去,发现马车上有一块豆饼。我本来就饿,再加上豆饼香味的刺激,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拿着豆饼填饱肚子。我趁着老大爷不注意,抱起他身旁唯一的一块豆饼,拔腿就跑。

  老大爷拿着马鞭一直在后面追我,我跑进家里,他不知道我一下子跑入了哪间房子。我心惊胆颤地躲在家里,可没想到他还是找到了我家。

  “你看到一个偷我豆饼的小孩吗”,老大爷问我母亲。

  母亲对发生的事全然不知。老大爷就把事情的经过给母亲详细说了一遍,然后蹲在地上沮丧地说:“我是农村的庄稼人,专门替别人给城里的人家送菜,每次送完菜,没有工钱,就得到四分之一块豆饼,可没想到半路上豆饼被一个学生娃给抢了,可怜我家里还有妻子和孩子,就靠这点豆饼充饥……”

  母亲听完后,立即命令我把豆饼还给了老大爷。他大约走了十几米远后,母亲突然喊住了他。母亲将家中仅剩的几个土豆和窝头送给了他,老大爷看到玉米面做的窝头时,就像一个从未见过粮食的人一样,眼睛放亮,一边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一边流着眼泪。

  母亲回到家时,我以为她会打骂我,可她没有,她要等到所有的孩子都回来。晚饭后,她要我将自己的行为说了一遍,然后她才严厉地教训我:“如果你不能从小就明白一个人绝不可以做哪些事,我又怎么能指望你以后是一个社会上的好人?如果你以后在社会上都不能是一个好人,当母亲的对你又能获得什么安慰?”这些道理不在书本里,不在课堂上,可这些道理使我一生受益。

  当时我家虽然非常穷,但母亲还是非常支持我读书,穷日子里的读书时光对我来说是最快乐的。当时家中买菜等事都由我去做,只要剩两三分钱,母亲就让我自己留着。现在两三分掉到地上是没人捡的,那时五分钱可以去商店买一大碟咸菜丝,一家人可以吃上两顿,两分钱可以买一斤青菜,有时五分钱母亲也让我自己拿着。我拿着这些钱去看小人书,《红旗谱》在同学那里借来读过后,才知道还有下集,上下两部加起来一块八毛多一点,我还清楚地记得书的封面是浅绿色的,画有红缨枪,颜色很鲜红,我很喜欢,非常想看这本书的下集。当时正读中学,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才鼓起勇气去找母亲要钱。

  那天下午两点多,我来到母亲做工的小厂。进去一看,原来母亲是在一个由仓库改成的厂房里做工。厂房不通风,也不见阳光,冬天冷夏天热,每个缝纫机的上方都吊着一个很低的灯泡。因为灯泡瓦数很高,所以才能看得见做活。厂房很热,每个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整个车间就像一个纱厂一样,空气中飞舞着红色的棉絮,所有母亲戴的口罩上都沾满了红色的棉絮,头发上、脸上、眼睫毛上都是,很难辨认哪位是我母亲。

  我一直不知道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后来还是母亲的同事帮我找到了她。见到母亲,本来找她要钱的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母亲说:“什么事说吧,我还要干活。”

  “我要钱。”

  “你要钱做什么呀。”

  “我要买书。”

  “梁嫂你不能这样惯孩子,能给他读书就不错了,还买什么书呀。”母亲的工友纷纷劝道。

  “他呀,也只有这样一个爱好,读书反正不是什么坏事。”母亲说完把钱掏给了我。

  拿着母亲给的钱,我的心情很沉重,本来还沉浸在马上拥有新书的喜悦中,现在一点买书的念头都没有了。当时我心里很内疚,因为母亲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我一直不知道她在那里。我一次都没有去看望过她,我也没有钱孝敬她,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去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罐头。

  母亲看到我买的罐头反而生气了,然后又给了我钱去买书,那时我就拥有了完整的《红旗谱》和《播火记》,我非常喜欢这两本书。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以至后来参加工作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二三十元钱,给母亲买回所有款式的罐头和点心。母亲看着我买的礼物,泪流满面。她把这些罐头擦得很亮,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

  母亲最令我感动的事是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那件事。当时因为我们家里小孩多,所以政府给了我们家一点粮食补贴,其实也没有补贴多少,也就补了五至十斤粮食吧。月底的最后一天,家里一点粮食都没有了,揭不开锅,母亲就拿着饭盆将几个空面粉袋子一边抖一边刮,终于刮出了一些残余的面粉。母亲把它做成了一点疙瘩汤,然后在小院子里摆上凳子。

  正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来了一个讨饭的。这是一个留着长胡子的老人,衣服穿得很破,脸看上去也有几天没洗。他看着我们几个孩子喝疙瘩汤的时候,显得非常馋。母亲给他端来洗脸水后,又给他搬凳子,把她自己的那份疙瘩汤盛给了他,而自己饿着肚子。

  然而这件事被邻居看到后,不知是谁在开居委会时把这个事讲出来了,说我们家粮食多得吃不完,还在家中招待要饭的人。从这以后,我们家就再也没有粮食补贴了。可我母亲对这件事并没有后悔,她对我们说你们长大后也要这样。所以我觉得有时母亲做的某些小事都具有对儿童和少年早期人文教育的色彩。我现在教育我的学生也经常这样讲,少写一点初恋、郁闷,少写一点流行与时尚,多想一下自己的父母,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谈何了解天下。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几乎没有过一天幸福的晚年。老舍在写他的母亲时说,我母亲没有穿一件好衣服,没有吃一顿好饭,我拿什么来写母亲,我能感受到作家当时的心情。萧乾在写他母亲时说,他当时终于参加工作并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拿来给母亲买罐头,当他把罐头喂给病床上的母亲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季羡林在回忆他母亲时写道,我后悔到北京到清华学习,如果不是这样,我母亲也不会那么辛苦培养我读书。我母亲生病时,都没有告诉我,等我回到家时,母亲已经去世,我当时就恨不得一头撞在母亲的棺木上,随她一起去……这样的父母很多,如果我们的父母也长寿,到街心公园打打太极拳,提着鸟笼子散散步,过生日时给他送上一个大蛋糕,春节一家人到酒店吃一顿饭,甚至去旅游,我们心中也会释然。如果我们少一点粗声粗气地对母亲说话,惹她生气,如果我们能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母亲,那就好了。我想全世界的儿女都是孝的,只要我们仔细看一下“老”字和“孝”字,上面都是一样的,“老”字非常像一个老人半跪着,人到老年要生病,记性不好,像小孩,不再是那个威严的教育你的父母,他变成弱势了,在别人面前还有尊严,在你面前却要依靠……

  最后我想说,爱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不完整的。父母养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爱是人间共同的情怀和关爱。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5

  谁不希望拥有一座小小花园?哪怕是一尺之地呢。若有,当代人定会以木栅围起。那木栅也定会以各人的条件和意愿,摆弄得尽可能美观。

  都市寸土千金,地价炒得越来越高。也许,今后将更高。拥有一个小小花园的希望,对寻常之辈不啻是一种奢望与梦想。

  其实,谁都有一座小小花园,谁都是有苗圃之地的,这便是内心世界。人的智力需要开发,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需要开发的。人和动物的区别,恐怕还在于人有内心世界。心,不过是人的一个重要脏器,而内心世界则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它是由外部世界不断作用于内心而渐渐形成的。

  我常“侍弄”心灵的苗圃。身已不健,心尤荒芜,又岂能活得好呢?职业的缘故,使我惯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深入研究。结论是:心灵,与人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我的儿子梁爽,小学五年级。这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形成的年龄。我也常教他学会如何“侍弄”那小小心灵的苗圃。“侍弄”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很勉强的,不那么贴切,意思无非是,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惰于拂拭,就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这联系到禅家的一桩“公案”:“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我系俗人,仅能以俗人的观念和方式教子。故我对儿子首先的教诲是———人的内心世界,大概最容易招惹尘埃、沾染污垢。心灵的清洁卫生只能是相对的,好比居处的清洁卫生,只能是相对的。倘若根本不“拂拭”,甚至反感别人中肯的批评,则是大不可取,犹如讳疾忌医。

  一次儿子放学,进屋就说:“爸爸,今天同学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

  我问为什么。儿子回答:“犯错误了呗!把老师气坏了。”

  那同学是他好朋友,却有些日子不到家里来玩了。我依稀记得,似乎老师要在他们两者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

  我将他召至跟前,推心置腹地问:“跟爸爸说实话,你是不是因此而高兴?”

  他便诚实地回答:“有点儿。”

  我说:“你学过一个词,叫‘幸灾乐祸’,你能正确解释这个词吗?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还算不得什么灾。但是,你心里已有了这种‘幸灾乐祸’的根苗,那么,你哪一天听说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危险了,说不定你内心里也会暗暗地高兴。”

  儿子的目光告诉我,他不相信自己会那样。我又说:“如果你们老师并不打算在你们两个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你倒未必幸灾乐祸。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师最终选拔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幸灾乐祸。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和你被选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选拔的可能性更大些。

  于是,你才幸灾乐祸,这完全是由嫉妒产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丑恶呀,它竟使人对朋友也心存不良。”

  接着,我给他讲了两件事。有一对女孩儿,她们原本是好朋友,又都是从小学芭蕾的。一次,老师要从她们两人中间选一个主角。其中一个认为肯定是自己,应该是自己;可老师偏偏选了另一个。于是,她就在演出的头一天晚上,将她好朋友的舞裙,剪成了一片片。还有两个女孩儿,是一对小杂技演员。一个是“尖子”,也就是被托举起来的。另一个是“底座儿”,也就是将对方托举起来的。她们的演出几乎场场获得热烈的掌声。可不知为什么,那个“底座儿”内心里怀上了嫉妒,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掌声是为“尖子”一个人鼓的。她觉得不公平。日复一日,那种暗暗的嫉妒,就变成了愤恨。终于有一天,她故意失手,制造了一场不幸,使“尖子”在演出时当场摔成重伤……

  我对儿子讲,因嫉妒而伤害到别人,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那就可能是犯罪行为了……

  儿子问:“大人也嫉妒吗?”

  我说大人一旦嫉妒起来尤其厉害。凡那样的人,皆因从小就让嫉妒这颗种子,在心灵里深深扎了根。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是花园,不是苗圃,而是荆棘密布的乱石岗……

  儿子问:“爸爸你也嫉妒过吗?”

  我说当然也嫉妒过,直到现在还时常嫉妒比自己幸运、比自己优越、比自己强大的人。从伟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没产生过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没有的。

  儿子问:“那怎么办呢?”

  我说,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恶的,是邪恶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第二,不可能一切所谓好事、好的机会,都会理所当然地降临在自己头上。当幸运降临在别人头上时,你应对自己说,我的机会和幸运可能在下一次……

  邻居们都很喜欢我的儿子,认为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跟他也都很友好,觉得和他在一起高兴,愉快。我因此而欣慰。我知道,一个心灵的小花园,“侍弄”得开始美好起来了……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6

  淫雨在户外哭泣,瘦叶在窗前瑟缩。这一个孤独的日子,我想念我的母亲。有三只眼睛隔窗瞅我,都是那杨树的眼睛。愣愣地呆呆地瞅我,我觉得那是一种凝视。

  我多想像一个山东汉子,当面叫母亲一声“娘”。

  “娘,你作啥不吃饭?”

  “娘,你咋的又不舒坦?”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常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讲她的往事--兄弟姐妹众多,七个,或者八个。一年农村闹天花,只活下了三个--母亲、大舅和老舅。

  “都以为你大舅活不成了,可他活过来了。他睁开眼,左瞧瞧,右瞧瞧,见我在他身边,就问:‘姐,小石头呢?小石头呢?’我告诉他:‘小石头死啦!’‘三丫呢?三丫呢?三丫也死了么?’我又告诉他:‘三丫也死啦!二妹也死啦!憨子也死啦!’他就哇哇大哭,哭得憋过气去……”

  母亲讲时,眼泪扑籁籁地落,落在手背上,落在衣襟上,也不拭,也不抬头。一针一针,一线一线,缝补我的或弟弟妹妹们的破衣服。

  “第二年又闹胡子,你姥爷把骡子牵走藏了起来,被胡子们吊在树上,麻绳沾水抽……你姥爷死也不说出骡子在哪儿,你姥姥把我和大舅一块堆搂在怀里,用手紧捂住我们嘴,躲在一口干井里,听你姥爷被折磨得呼天喊地。你姥姥不敢爬上干井去说骡子在哪儿,胡子见了女人没有放过的。后来胡子烧了我们家,骡子保住了,你姥爷死了……”

  与其说母亲是在讲给我们几个孩子听,莫如说更是在自言自语,更是一种回忆的特殊方式。

  这些烙在我头脑里的记忆碎片,就是我对母亲的身世的全部了解。加上“孟家岗”那个不明确的地方。

  母亲她在没有成为我的母亲之前拴在贫困生活中多灾多难的命运就是如此。

  后来她的命运与父亲拴在一起仍是和贫困拴在一起。

  后来她成了我的母亲又将我和我的兄弟妹妹拴在了贫困上。

  我们扯着母亲褪色的衣襟长大成人。在贫困中她尽了一位母亲最大的责任……

  我对人的同情心最初正是以对母亲的同情形成的。我不抱怨我扒过树皮捡过煤核的童年和少年,因为我曾是分担着贫困对母亲的压迫。并且生活亦给予了我厚重的馈赠--它教导我尊敬母亲及一切以坚忍捧抱住艰辛的生活,绝不因茹苦而撒手的女人……

  在这一个淫雨潇潇的孤独的日子,我想念我的母亲。

  隔窗有杨树的眼睛愣愣地呆呆地瞅我……

  那一年我的家被“围困”在城市里的“孤岛”上——四周全是两米深的地基壑壕、拆迁废墟和建筑备料。几乎一条街的住户都搬走了,唯独我家还无处可搬。因为我家租住的是私人房产——房东欲握机向建筑部门勒索一大笔钱,而建筑部门认为那是无理取闹。结果直接受害的是我一家。正如我在小说《黑钮扣》中写的那样,我们一家成了城市中的“鲁宾逊”。

  小姨回到农村去了。在那座二百余万人口的城市,除了我们的母亲,我们再无亲人。而母亲的亲人即是她的几个小儿女。母亲为了微薄的工资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出卖一个底层女人的廉价的体力。翻砂--那是男人干的很累很危险的重活。临时工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全凭自己在劳动中格外当心。稍有不慎,使会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压伤。母亲几乎没有哪一天不带着轻伤回家的,母亲的衣服被迸溅的铁水烧了片片的洞。

  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支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当年城市里强行节电,居民不允许用超过40支光的灯泡。而对于我们家来说,节电却是自愿的,因那同时也意味着节省电费。代价亦是惨重的。母亲的双眼就是在那些年里熬坏的。至今视力很差。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或见灯虽着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有多少夜,母亲就是那么睡了一夜。清晨,在我们横七竖八陈列一床酣然梦中的时候,母亲已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生大饼子,悄没声息地离开家,迎着风或者冒着雨,像一个习惯了独来独往的孤单旅者似的“翻山越岭”,跋出连条小路都没给留的“围困”地带去上班。还有不少日子,母亲加班,则我们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儿。只知母亲昨夜是回来了,今晨是刚走了。要不灯怎么挪地方了呢?要不锅内的高粱米粥又是谁替我们煮上的呢?

  才三岁多的小妹她想妈,哭闹着要妈。她以为妈没了,永远再也见不到妈了。我就安慰她,向她保证晚上准能见到妈,为了履行我的诺言,我与困盹抵抗,坚持不睡。至夜,母亲方归。精疲力竭,一心只想立刻放倒身体的样子。

  我告诉母亲小妹想她。

  “嗯,嗯……”母亲倦得闭着眼睛脱衣服,一边说:“我知道,知道的。别跟妈妈说话了,妈困死了……”

  活没说完,搂着小妹便睡了。

  第二天,小妹醒来又哭闹着要妈。

  我说:“妈妈是搂着你玫的!不信?你看这是什么?……”

  枕上深深的头印中,安歇着几茎母亲灰白的落发。

  我用两根手指捏起来给小妹看:“这不是妈妈的头发么?除了妈妈的头发,咱家谁的头发这么长?”

  小妹亦用两根手指将母亲的落发从我手中捏过去,神态异样地细瞧;接着放下在母亲留于枕上的深深的被汗渍所染的头印中,趴在枕旁,守着。好似守着的是母亲……

  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在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余不敢睡,怕焦了着了。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

  家像地窖,像窝,像上丘之间的窝。土地,四壁落土,顶棚落上。它使不论多么神通广大的女人为它而做的种种努力,都在几天内变不往劳。

  母亲却常说:“蜜蜂蚂蚁还知道清理窝呢,何况人!”

  母亲拼将她那毫无剩余可谈的精力,也非要使我们的家在短短几天的节日里多少有点象样不可。

  “说不定会有什么人来!”

  母亲心怀这等美好的愿望,颇喜悦地劳碌着。

  然而没有个谁来。

  没有个谁来母亲也并不党得扫兴和失望。

  生活没能将母亲变成个懊丧的怨天怨地的女人。

  母亲分明是用她的心锲而不舍地衔着一个乐观。那乐观究竟根据什么?当年的我无从知道,如今的我似乎知道了,从母亲黩黩地望着我们时目光中那含蓄的欣慰。她生育了我们,她就要把我们抚养成人。她从未怀疑她不能够。母亲那乐观当年所根据的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吧?唯一的始终不渝的信念。

  我们依赖于母亲而活着。像蒜苗之依赖于一棵蒜。当我们到了被别人估价的时候,母亲她已被我们吸收空了。没有财富和知识。母亲是位一无所有的母亲。她奉献的是满腔满怀仁温不冷的心血供我们吮咂!母亲啊,娘!我的老妈妈!我无法宽恕我当年竟是那么不知心疼进、体恤您。

  是的,我当年竟是那么不知心疼和体恤母亲。我以为母亲就应该是那样任劳任怨的。我以为母亲天生成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几回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

  她常对我们说:“妈不会累得,这是你们的福分。”

  我们不觉得福分,却相信母亲累不垮。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7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了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8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19

  我对话语的警觉是在十几年前产生的。那是在我从医的第三年,也就是我医生生涯的最后一年,那个夏天伤寒病大流行。为了追踪传染源,我在整整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里,与所有的伤寒病人谈话,可是我仍然没有寻找到传染源。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我发现找不到传染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病人的主诉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撒谎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人们不用撒谎,他们的话语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真实,在这个不真实的话语疑团中,所有的语锋都指向多重岔路,结果是搜寻者必然误入陷阱。我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更喜欢文学,但是也不排除我对口头语言的厌烦和对书面语言的信赖。

  更深的醒悟姗姗来迟,那已经是90年代中期。我在德国见到了一个久违的朋友。她是90年代初嫁给一个德国人的。她的故事当时很轰动。轰动的原因并不在于她嫁了一个老外,而是因为她一句德语都不懂,还有,她的长相比较难看。我们没有办法理解老外的选择,我们就试图理解她的选择。但是她是一个寡言的女孩子,在我们几个好友的不懈追问下,她简单地告诉我们,她选择这个老外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在中国嫁不到一个这么英俊这么文雅这么体贴的男人;而她此生的理想,就是想要一个体贴她的男人,想要一栋舒适的房屋和爬满青藤的小花园,所以,她宁可放弃话语。当时,我们都认为她的牺牲太大了太大了。我们都一致地认为她为自己难看的长相和接近于痴人说梦的理想付出了人生最惨痛的代价。转眼就是我再次见到她的90年代中期了。这一次她带给我的不再是轰动而是震惊。她依然没有变得漂亮,但她生育了两个非常漂亮的混血儿。我们坐在她家大花园的木椅上喝咖啡,青藤果真爬满了她的篱笆。花园的远处,她的小女儿在荡秋千,儿子则在很开心地与他老爸踢球;花园的近处,是她的油画画架。我的这位朋友,依然只能说最简单的德语,但是她的神态已经深刻改变,安详得如同在富裕安定的生活中过了三辈子一样。显然,她不仅没有付出人生最惨痛的代价,而且顺利地达到了她的理想。她深有体会地对我说:“说话不重要,最简单的对话足够管用。亲密的人之间,更重要的是眼睛,是表情和动作。你认为呢?”

  我认为我朋友的人生体会是一种真理或者接近于一种真理。那一天,我回到我居住的饭店,坐在窗前,望着德国幽静的绿树成荫的居民区想了很久很久。我想:这个世界上最普遍的矛盾和麻烦难道不都是话语引起和造成的吗?一个人的话语只是在出口的一瞬间具有真实性。可这一瞬间眨眼就过去了。重复者和传播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各自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因素都能够改变话语的顺畅流通,使之产生多重意义。于是,我们的生活中便充满了絮叨,充满了解释,充满了流言和蜚语,充满了隔阂和攻击,也充满了谩骂和扯皮。想想多么无聊啊!

  其实,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但凡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你们不用说话。你们即便说话也是一堆泡沫,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看起来很美丽,其实它仅仅是你们情感交流的衍生物,过去了也就消失了。发生了就永远不会消失的是拥抱,而诺言注定会随风而逝。没错,事情就是这样的。

  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 篇20

  当然这只是一个过去的故事,但那名司机却让我时常记起。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会适合我。

  小时候在家中做些农活,清晨天气不是太热,又双脚泡在有些冰凉的泥水地中,父母亲总怕冻着我,而太阳刚刚升起不多,我就有些犯晕,豆大的汗珠从脑门下不断往下滚落,吓得父母亲以为我生病了,光了脚,甩着糊了泥巴的裤卷带我上医生家,而医生的答复竟有些让父母哭笑不得,这孩子不是受苦的命,以后这些活就别让他做了……

  果然那以后父亲与母亲不再让我帮他们做农活,就连基本的家务也不会分配于我。

  上班后几经辗转在两张人事令的安排下,我从事起了轨道车的修理工作,而这一与所学专业脱节的工作一干就是五年。

  刚入得厂子,满地的油泥,乱放的零配件,还有着了油的发亮工作服的老师傅,让我生出一丝悲哀,将上班前的若干好梦瞬间浇灭,整个人也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只是那身西服与领带皮鞋还在硬撑着自己脆弱的内心。

  师傅这有没油的地方吗?我小心地问了坐在地上的一个男子,他戴了防油手套,屁股下坐了个拆卸零件装箱的木头板,而板子下方就是还在流淌的废机油,伴了因滴落而击打水面的响声,快速流向地沟。

  怎么会没有?在上面!师傅用戴着沾满黑油的防油手套的右手指了指上方。

  在简单的工作环境熟悉后,厂子给我们放了假,好上街购些生活日用品。

  出的厂房门,外面便有些燥热,白花花的太阳光逼视着你的眼睛,让你不得不选择了躲避,而这躲避面对了夏日的晴空朗日又有何用?

  顺了视线我的目光移向了厂房顶,而那师傅的话却再次响起,有啊!在上面……

  真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以那位师傅好幽默,那厂房顶上自是蓝天白云,净是些飞鸟在翱翔,当然不会有油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