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叛逆期如何教育 7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较好
7岁叛逆期如何教育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7岁叛逆期如何教育,欢迎大家分享。
7岁叛逆期如何教育1
最近儿子做了许多令人生气的事情,屡教不改,不得已,求助于网络,搜集了一些资料,提供给大家,期有所助。
幼儿在某个阶段会表现出很强的违拗意识,这是人的第一个叛逆期。
在7—8岁的时候出现第二个叛逆期。
在13—18的时候出现第三个叛逆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青春期。
通常认为的叛逆期就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很不好管,是最最懵懂的时期,在很多事情中,他们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欢装的什么都懂似的,因为他们老是喜欢跟别人唱反调尤其是大人(老师跟家长),大人么觉得这样他们就那样,总觉得,按大人们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很不甘心 ( 觉得凭什么 他们说怎样我们就怎样) 他们就是有这种心灵,所以称之为"叛逆"!
这个阶段的家长要努力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进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三)亲子沟通有技巧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这里介绍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7岁叛逆期如何教育2
1、要知道成功的交流是没有秘密的
孩子交流没有普遍的模式,和孩子交流的方式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孩子。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自己的交流方式。例如,有个母亲的儿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一般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母亲根据儿子爱好听音乐、写字、看书的特点,常常带着儿子到书店,听儿子讲故事,给儿子讲故事、讲书中的人物,以此来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她还和儿子一起听音乐,是儿子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并不断地鼓励他。最后,她儿子慢慢地活泼开朗起来。很明显,成功的亲子交流并无秘诀,只要你是有心人,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交流方式。
2、学着倾听
和孩子交流时要自己说,但更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聆听是指避免打断孩子说话,专注于沟通的过程。为方便这样做,最好是在安静的地方进行交流,排除可能造成干扰的干扰。当你忙着做晚餐或者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时,很难认真听。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和观点,让你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你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产生误解。多听孩子的声音,你就会发现孩子虽然没有给他们很多要求和建议,但你的孩子总是在问你很多问题。因为,善于倾听的家长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3、制造对话的机会
和孩子交流需要适当的'机会。年轻人不喜欢约定时间的交谈。你们想谈的时侯,他们也许没有兴趣,只是在他们愿意谈的时候,交流就能顺利进行了。有的家长喜欢在饭桌上或睡觉前和孩子聊天,有的家长则会在一起散步或者出去玩,和孩子交流。无论选择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知道,最好的交流往往发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切勿总想着和孩子在一段不固定的时刻交流,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失败。
4、探讨彼此之间的差别
在观念和观点上,父母和孩子之间常常有差异。例如,父母们认为孩子应该在晚上9点前回家,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认为他们已经长大,可以晚些回来。没有对这种差异进行有效的处理,就必然会导致沟通的失败。家长们应该意识到,这些差异事实上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机会来反思孩子原来的教养方式和约束,与他们一起商议,制定新的制度,从而帮助孩子发展有用的社会技能。这类讨论是有可能的,而且因为青少年能够分辨事物,并且越来越有能力考虑各种可能性和意见。若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大,一时难以协调,家长也不必急着上火,最好镇定自若地将您对孩子的关怀与期望告诉孩子,耐心地加以解释,这样就将差异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至于演变为冲突。
5、防止反应过度
过分强烈地回应孩子的言行常常会导致争吵,使得谈话无法继续。要让谈话保持友善的气氛,家长绝对不能带著焦虑或情绪去跟孩子说话;同时,为体现尊重,避免引起反感,家长在提问题时,最好以协商、平和的语气,例如「你这么做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谈谈好吗?」
家长应努力成为孩子乐于吐露秘密的对象,成为孩子所关心的事的人。唯有如此,孩子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例如,你的孩子告诉你,晚上他和他的同伴去抓蜜蜂,如果你表现的非常惊讶和激动,或者对事情的结果一点都不感兴趣,孩子后来也不会跟你说什么。
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最想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励和奖励。孩子在与父母交谈时被批评时,父母就会觉得,坦诚得不是奖赏,而是惩罚,这会损害他与父母直接沟通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