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七大古典舞

中国著名的七大古典舞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舞蹈遗产,古代著名的舞蹈作品很多,仅在上面所列出的一些,都可以说是历史上著名的舞蹈作品。这里只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舞蹈作简单的介绍。

  一、《大武》

  周代编创的歌颂武王伐纣获得胜利的乐舞作品,属《六舞》之一。共分为六段:

  (一)在一段击鼓声后,舞队从北面上场,舞者都手执武器,列队而立,以歌唱表现了武王伐纣的决心。

  (二)舞队两面有人振铎传达军令,舞队随即分两行,作激烈的击刺动作,边舞边进,表示已有灭商。

  (三)灭商后再向南进军。

  (四)表示南方的疆域已稳定。

  (五)舞队再分两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协助周王统治。接着有条不紊地变化各种复杂的队形,形成整齐的队式后,舞者皆坐,作低势的静止场面,表示国家得到了很好治理。

  (六)舞队重新集合,排列整齐,表示对周王的崇敬。全舞结束。

  二、《灵星舞》

  (又名《象教田》)是汉代祭祀后稷的乐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现了开垦、耕种、锄草、驱雀、收割、舂谷和扬糠等劳动的生活,以此来纪念和歌颂后稷教民种田的功劳。

  三、《盘鼓舞》

  (又名《七盘舞》)是汉代具有较高技艺性的舞蹈,舞者在七个盘鼓上以不同的节奏,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止盘鼓,身体作跌倒姿态摩击鼓面。敏捷的踏鼓动作,如飞行似的轻盈舞步,若俯若爷、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位调度,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深邃的意境。

  四、《东海黄公》

  汉代具有一定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由两个人扮演的角抵戏,主要以动作来表现人和虎搏斗的故事。据《西京杂记》所载:“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蠃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五、《剑器》

  唐代流传比较广泛的属健舞类的表演性舞蹈,为女子戎装的独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记述了他观看这个舞蹈所给他的感受:“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从诗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个舞有跳跃,有回旋,有变化,进退迅速,起止爽脆,节奏鲜明;或突然而来,或戛然而止,动如崩雷闪电,惊人心魄,止如江海波平,清光凝练。”

  六、《胡旋舞》

  唐代时从康国传来的民间舞,舞蹈旋转为主,故名胡旋舞。白居易所作《胡旋女》诗,生动地描写了这个舞蹈的特色:“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旋女的舞蹈动作和姿态以及她的内心情感都和伴奏的音乐旋律、节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她旋转时双袖举起,轻如雪花飘摇,又像蓬草迎风转舞。她的旋转,时而左,时而右,好像永不知疲劳。在千万个旋转动作中,都难以分辨出脸面和身体。旋转的速度,似乎都要超过飞奔的车轮和疾徐的旋风。

  七、《踏谣娘》

  唐代盛行的民间歌舞戏,据崔令钦《教坊记》载:“北齐有人姓苏,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至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我们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知道《踏谣娘》是根据北齐时的`真人真事编演的一部具有讽刺性质的歌舞小戏,有不同的性格人物,有一定的矛盾冲突,编演者有鲜明的情感爱憎态度和思想倾向。据传,这个歌舞戏,在宫廷宴会中上演,民间艺人在街头也表演,由此鲜明说明它是一出很受广大欢迎的雅俗共赏的歌舞小戏。

  文化特点

  中国古典舞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舞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

  中国古典舞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另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的资料之中,从而整理和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舞蹈素材。

  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复杂,技术难度高且运动幅度大,因此,需要表演者关节韧带和肌肉柔韧性强。中国古典舞的舞姿有开又有关(开、关指外旋和内旋)。足的应用除了勾、绷、开、关之外,还有内翻和外翻。关节需具备多种能力,使关节的屈伸、外旋与内旋、外展与内收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演员需要有较全面的软开度能力。

  舞姿与身法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舞姿是造型,身法是韵律,它们之间的变换可以构成千姿百态,舞姿的子午相立体造型,是由拧倾、屈伸、俯仰、纵横等形状所构成的,它呈现出拧倾中的宛转与修长,屈伸中的收与放,俯仰、纵横的交融与变化。这个变化决定着舞姿的幅度、速度、平稳度。这“三度”又需要人体中段的高度柔韧与力量为基础。至于连接舞姿的身法更是以腰为轴心而发力带动全身的。无论是提、沉、冲、靠,或是平圆、立圆、8字圆以及拧、倾屈……关键都在腰的应用。所以,腰部的应用能力和脊椎的屈伸、回旋与侧旋是完成舞姿和身法的关键。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和身法都离不开圆的规律。足要在踝关节处作勾、撇、绷;小腿要在膝关节处作跨、蹁;大腿在髋关节处作环动;手在腕关节处作上盘、下盘;前臂要在肘关节处作晃手;上臂要在肩关节处作摇臂;腰、胸、颈要回旋……都在围绕一个“圆”字。

  表演中国古典舞还需要爆发力强的跳、转、翻技术的能力。例如:许多弹跳必须借用爆发力强的快速腾空方法去赢得空间,完成各类空中技术,达到古典技术美的程度。中国古典舞的旋转因所用重心不同,形式也不同:如平旋类属于直立重心,拧倾类属于螺旋重心,而俯旋和仰旋则属于平衡重心。而“以腰为轴,以臂为轮”的翻转,又是中国古典舞的特殊技巧。

  总括起来,中国古典舞表演者需具有的特殊能力可分为如下五个方面:关节柔韧的幅度;舞姿身法的回旋与环旋;跳的爆发力;转中的三种不同的舞姿的重心;翻中的水平线。

  发展方向

  1、继承宫廷舞蹈为主,那些本来舞蹈给王宫大臣的舞者,宫廷垮台了,于民间传承,以后又进入舞蹈学校,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源头。

  2、藉鉴于西方舞蹈的成就,主要是芭蕾舞,参照取用,并回头看中国既有舞蹈与西方舞蹈的不同点,重新训练。这种取向,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教材编制,具体了基本训练的内容,然而取用西方的舞蹈多少,保存中国舞蹈多少,以及哪些动作是中国的,哪些不是,便引起了争议。

  3、透过文学的描写、绘画的描绘,来揣摩已经失传的古代舞蹈样貌,重新学习与恢复,这种取向,由于文学和绘画的纪录不可能完整,所以至多仅能类似而已,然而总是为中国古典舞蹈提供新的成分,仍有其价值。

  4、取于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惯称「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既是如此,它的一些动作有如舞蹈,很自然的可以抽取出来,为编中国古典舞提供资源。如甩袖、扇子功皆是。然而戏曲舞蹈由于是戏曲的一部份,便与舞蹈性质有别,今日有以为学习戏曲舞蹈便是继承中国古典舞蹈性质的,有使中国古典舞无法与戏曲划分的危险。就舞蹈性质而言,中国古典舞的表演形式,继承宫廷舞比承续戏曲舞蹈更为妥当。

  5、继续从民间舞蹈获取滋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民间舞蹈更接近实际生活,对生活的体验有助于舞蹈动作与感情的更新。尽管中国古典舞蹈已经专业化了,除非指专注于标准舞作的建立,不再创造发展,否则就要从民间舞蹈持续获取资源。更何况,即使是古代的舞蹈,也是从民间舞蹈精练提升而来的,而非凭空创作的。

  意义

  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而这套系统已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有我们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是其它训练体系所代替不了的。

  通过充分了解这些技术、技巧的民族特性,以便于在训练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其动作要点,也能够让我们充满信心。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这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1993年,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