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评课稿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第十三周,我们低段年级的数学公开课展示活动如期开展了。前段时间承担公开课的陆老师通过精心备课,试教,磨课,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修改教案,再试教,直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堂精彩的课。感动于陆老师的执着、认真、敬业,她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
现在就陆老师的《找规律》一课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找规律》这是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个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陆老师的《找规律》一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陆老师通过启发谈话,先出示了书上学生开联欢会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十分亲切自然,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灯笼,男女生的排队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和猜测接下去物体的排列规律。在教学课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都是以两个为一组的,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在观察、探究、猜测中发现规律。

二、 整合教材,精心设计

学生对规律并不陌生,但教材中的主题图涉及的规律比较单一,如彩旗、彩花、灯笼的排列都呈现了两个为一组的颜色变化规律,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多样性?陆老师在灯笼的摆放规律上是隐去了中间的一个灯笼,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应该摆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还别具匠心地带来了自己设计的小花,小花的设计体现了物体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规律。接着,又通过例2和例3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物体可以呈现形状、颜色、数量、大小……的变化规律。

三、练习的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紧扣

陆老师的练习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感知、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欣赏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如在创造规律上,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形状设计出有规律的图形,在创造规律的时候,体现了创造的开放性,就是让每个学生用一盒彩色笔和一张白纸,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图形。除了让学生用图形、颜色来创造,还鼓励学生用声音或动作来创造规律,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会找规律了。问题是:当学生找到规律后,是否要求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将找到的规律表示出来,又该要求学生的表述达到怎样的程度?还是只要学生感悟到规律,会摆,会画就行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