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舞蹈基本动作教程详解

朝鲜族舞蹈基本动作教程详解

  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下面分享朝鲜族舞蹈基本动作教程。

  普通步

  准备:站“八字步”做“后背手”。

  动作:柔和地呼吸,似正常行走步,略有起伏。

  垫步(包括:行进式垫步、点式垫步)

  准备:双后背手站成右后点步。

  1、行进式垫步做法:与普通步作法相同,而节奏上为两拍内走三步(一大二小步)。

  2、点式垫步做法:与行进式垫步相同,区别在于点式垫步的一大步二小步中,二小步为一行进一点地。

  滑步

  准备:双后背手站成右后点步。

  动作:右小腿向外绕到右前,面对八点方向双腿弯曲,经过双膝直立,右脚迈到大八字位置,在重心移到右腿的同时,身体转向左前侧,向右旁倾斜,左脚掌垫到交叉步的位置。接着呼气,右脚掌开始迈到大八字位置上,重心移至右脚,微屈双膝。

  蹬步

  准备:双后背手站成右后点步。

  动作:吸气,左脚开始向前做一次“垫步”后,控制呼气,屈双膝的同时,右脚翘起脚尖,脚后跟用韧劲向前蹬,然后,用右脚开始向后做一次“垫步”。顿弹提出(安旦长短)

  准备:双后背手站成右后点步。

  动作:与普通步伐行进步相同,只是相应强调行进每一步时都要顿、弹一次,体现出民族风格上的要求和特征。

  要求:弹步动力腿的位置在主力腿内侧腓肠肌的下方。(男学生弹的幅度大些,女学生弹的力量小些)。行进迈跟步(安旦长短)

  准备:双后背手站成右后点步。

  动作:与普通步伐行进步相同,只是相应强调行进每一步时,前腿都要经过勾、绷脚,膝盖抬起迈出,后腿平脚拖地跟上的过程。单点踏跳出(安旦长短)

  准备:左手叉腰,右手打开单斜手臂45度。

  动作:左脚轻轻跳一下,同时右脚抬起(嗒拍)。第一拍时,右脚跳一下。

  要求:抬脚不要太高,此动作为二人相互串位时所用。

  拓展:朝鲜族的民族舞蹈类型

  1.长鼓舞:

  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舞蹈之一,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长鼓舞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前身挎着长鼓,故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鼓舞便在二十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态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

  每逢佳节之日,民间常出现跳长鼓者,深受群众欢迎,延边歌舞团从50年代初起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鼓的群舞表演。

  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予美好的艺术享受。

  2.顶水舞:

  顶水舞因舞者头顶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鲜族女性表演的传统舞蹈。

  朝鲜族妇女习惯用头部顶着器物行走。在插秧、锄草季节,妇女们常头顶水罐将饮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间地头。顶水舞即在这种生活习俗基础上形成,而且一经形成,便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50年代初期,顶水舞在延边各地随处可见,成为当地群众性最广泛的民间舞蹈之一。

  舞者顶的水罐,原是生活中的实物,后来为了便于起舞,多用纸糊的罐型道具,在表层上绘以漂亮的花纹,轻巧别致。随着道具的变化,舞蹈动作也相应发展。顶水舞以“挫垫步”、“踏波步”、“碎步”为基本步伐,主要动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弹珠”等。舞蹈通过模拟顶罐行进中的各种生活动作,抒发欢乐喜悦的内心感情,舞姿轻松优美。

  3.农乐舞:

  农乐舞是朝鲜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源于农业生产的丰收及劳动,体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多在节日和喜庆佳节,由农民高举上书“农者天下之大本”的旗帜,手持各种乐器和道具欢歌起舞。

  从高丽国时期,每逢农历正月初一、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插、夏锄、秋收季节,农民在田间地头自娱,借以抒发欢乐情感,鼓舞生产斗志,表达渴望丰收的`心愿,称为“农乐游戏”,后来遂以“农乐”命名成为民俗歌舞。50年代初起延边歌舞团把农乐舞搬上舞台,成了该团的压轴节目。

  农乐舞表演主要由“手鼓舞”和“甩象帽”组成。手鼓舞分有柄和无柄两种,动作极为丰富,基本技法是“跑步拉弓”,出自狩猎时以箭瞄准猎物的模仿动作。

  甩象帽,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的头部和身体前、后、左、右画出种种光辉耀眼的美好彩环。

  象帽以飘带的长度分大、中、小三种,长者达12米,短者仅1.5米,介于中间者为中象帽;甩象帽动作花样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抖露珠象”等,能够边甩边跳跃,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伏身甩象”等高难动作。

  4.扇子舞:

  扇子舞起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十五世纪后期,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以卖艺为生的组织,为谋求生存,常在村落里进行各种表演,内含“绳上杂技”、“地面技艺”等,称为“歌舞百戏”,其中常有扇子舞蹈。

  扇子舞由女子表演,通过舞动扇子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动作舒展大方,舞动扇子与执扇造型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舒缓的节奏中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在轻快的节奏中则显得欢快活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