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儿童玩的互动游戏

适合儿童玩的互动游戏

  家长在忙工作的时候,难免会照顾不到孩子,不能陪孩子一起玩,那么室内儿童益智游戏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适合儿童玩的互动游戏,欢迎大家参考!

  适合儿童玩的互动游戏1

  1、纸箱空间

  给孩子一个大的空箱,把孩子放进去,给他一些画笔,让它在箱子上面自由地绘画,画笔和空纸箱就可以给孩子一个安静的思考绘画空间。

  2、踩高跷

  用吃完的铁盒罐头做个简单的高跷,踩在这样的道具上,和踩在地上有什么不同?让孩子们来告诉你吧!踩高跷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

  3、纸箱滑梯

  家里有楼梯的可以试下这个玩法,将大的纸箱拆开,让其铺在楼梯上,很像游乐园的滑梯,然后让孩子从高处滑下来,孩子们一定乐此不疲。但是!一定要做好安全考虑,例如楼梯太陡峭的话,就需要在下方铺上足够的软垫来确保安全。

  4、穿越障碍

  找一个过道,左右两边贴一些纸条作为路障,类似于防盗的红外线的样式设计,孩子们需要身体不接触路障而顺利通过,充满刺激的小游戏,很适合家庭聚会。

  5、击球比赛

  孩子双手向后支撑身体平躺,用脚去击球,保证球不落地。这个游戏适合多个孩子一起参加,很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6、套圈游戏

  很早以前,就有套圈游戏,套到什么东西该东西就归套圈者,家里可以用一次性纸盘和卫生纸芯来自制游戏道具,乐趣多多。当然也可以在家中竖起一个短杆,让孩子们扔圈套杆。

  7、手指创意

  实在不知道怎么玩,就玩玩自己的手指吧,这可是发挥孩子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好机会。可以用画笔在手指上绘画,也可以在手指上涂满颜料,然后在图纸上随意涂抹。如果妈妈们有心的话,可以买一些有基础底色的绘画板,让孩子把自己的手模或指头模印在图纸上,然后裱框挂在家里的墙上做装饰。或者可以带孩子仔细观察蔬菜水果,借助于颜料用果蔬作画。

  8、找瓶盖

  家里不用的小瓶子,小盒子一定很多吧,把它们的瓶盖和瓶身分开,让孩子们自己去进行配对,很培养孩子的细心观察能力。

  9、大纸箱游乐场

  将家里不用的大纸箱取出来,让小朋友自己来绘制一个游戏场,将小脑袋里想像的情景都实现出来,再把乐高小人或者小玩偶都拿来,在自己创造的游戏场里玩情景游戏,充满乐趣。

  10、画图案

  打印出来一些具有相同图案的纸(可以是不同的圆,三角形或者任意形状),和孩子一起用不同的图案或者花纹去填充,思考+创造,非常推荐这个有创意的游戏。

  11、配对游戏

  经典的记忆配对游戏,找一些废旧的颜色鲜艳的盒子。选择大约6个不同的纯色,然后剪出2对颜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或圆形。将它们全部倒扣在地板上,让孩子一个个翻开,寻找相同盒子上的图案进行配对,很考验小朋友的记忆力及观察力。

  12、家庭小剧场

  找一块床单,做成一个简单的小幕布,让孩子们带着他们的小手偶来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吧,要鼓励他们尽情想像来创造吧,其乐融融的家庭亲子时光,多美妙。

  13、胶条游戏场

  胶条真是个好工具,这样的游戏空间能让孩子们玩很久,玩具并非昂贵就是好的,让孩子自己来创造游戏空间,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温馨提示:可以选择布面胶带,比较容易清理。

  14、胶带通路

  这个玩法依然与胶条有关,找一个家里的过道,将胶条悬空随意贴成若干轨迹,孩子们将手中的小车或者小人偶扔出,如何能让它们通过障碍而不被粘住,考验小朋友的手眼协调能力。

  15、迷宫游戏

  还是胶条,聪明的父母在地板上贴出迷宫,设置好出入口,考验孩子们的时候到了。

  16、行走轨迹

  依然是胶条,父母在地板上贴出任意的几条路线,让孩子们按照轨迹去行走,可以培养他们的平衡能力,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吸管吹球,让小球按照轨迹行进,也是非常好玩的游戏。

  17、踩泡泡膜

  找一些塑料泡泡包装膜,剪成一段一段的,用胶条贴在地板上,让孩子去踩,让小脚丫与泡泡膜进行亲密接触。如果室内的温度适宜的话,可以让孩子脱掉袜子去踩踏,很有利于他们的触觉发展哦。

  18、推球游戏

  在地板上设置一个区域做为目的地,让孩子在一定距离外用小手将小球推动,看看小球能否停留到目的地,可以将目的地分区域设置得分,全家一起来玩,看看最后谁的得分最高。

  19、分类游戏

  收集家里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孩子进行分类,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到形状的知识,这样的认知一定印象深刻。

  20、扔骰子

  在正方型的纸盒六个面上分别写下六个不同的小活动,可以是身体的动作或者是即兴的小表演,扔到哪面就必须按照提示进行表演,非常适合家庭聚会。

  适合儿童玩的互动游戏2

  1、一反常态

  玩法:上场的队员听主持人的号令,作出与号令相反的动作!

  2、夹弹珠

  玩法:

  由两人上场比拼,同在一个小盆中夹弹珠,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夹的弹珠的数量多,多者获胜!

  道具:小塑料盆、弹珠、纸杯、卫生筷

  3、快乐指路

  道具:眼罩或丝巾

  玩法:每组由A、B两个同学组成,用眼罩或丝巾将A的眼睛蒙住,A背B同学,B给A指引方向,两个人合作到达指定的位置

  4、拍篮球

  玩法:拍篮球个数最多的获胜

  道具:篮球

  5、踩气球

  玩法:在一个5平方米的区域内用脚踩破他人脚上绑的气球,直到游戏时间结束。三个人一组,分别在每个同学的脚上绑3个气球,每个人不能出圈,只能用脚,否则视为违规,取消继续比赛的资格。在比赛时间内踩别人的气球,并躲开别人不让踩破自己脚上的气球,剩下多的2个小朋友获得奖励。

  道具:绳子、气球

  6、托球跑

  玩法:参加者用兵乓球拍将兵乓球托到制定的塑料盒内,在规定的时间托的兵乓球最多的获胜。

  道具:兵乓球拍、兵乓球、塑料盒

  7、猜字谜

  山上还有山。——出

  十张口,一颗心。——思

  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尖

  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差一点六斤。——兵

  家中添一口。——豪

  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省

  一人一张口,下面长只手。——拿

  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连。——田

  种花要除草,一人来一刀。——化

  一百减一,猜一个字。——白

  一夜又一夜,猜一字。——多

  一个人搬两个土,猜一个字。——佳

  一个礼拜,猜一个字。——旨

  一家十一口,猜一字。——吉

  一只牛,猜一个字。——生

  一只狗四个口,猜一个字。——器

  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怕风,一边怕雨,猜一个字。——秋

  8、比划猜

  玩法:两个人一组,把物体放到猜物人看不到的盒子里,一个人去摸,然后将摸到的物体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让另一个人猜,然后说出来。摸物体的人只能用肢体语言表达,不能说话否则视为犯规。猜出最多的获胜。

  道具:盒子、各种物体

  适合儿童玩的互动游戏3

  沉睡的守门人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

  游戏过程:

  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着各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要求小孩子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如果弄出声响,给“守门人”逮着就算输了。

  为了给小孩子以成就感,游戏开始时,“守门人”可以装着没听见动静的样子,待小孩子“抢救”出几种动物以后,再稍稍显示出已经听到一点动静的.样子,以此来培养小孩子轻举轻放的好习惯。

  我是谁?

  游戏目的:小孩子对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同情心。动物是最能引起小孩子关注和最便于交流的自然环境要素。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小孩子加深对身边常见动物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动物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环境意识。同时还能发展小孩子的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

  游戏准备:

  在带小孩子参观动物园或通过看电视录像,初步掌握一些珍惜动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持人制作好分别绘(贴)有大熊猫、长臂猿、恐龙、华南虎、丹顶鹤等珍惜动物的卡片。

  与小孩子一起在卡片上认识这些动物的形态特征、运动特征和生活习性。在帮助小孩子了解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告诉小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有的已经灭绝了(如恐龙),有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学一学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

  游戏过程:

  将卡片打乱,让小朋友随机抽出一张卡片,贴在主持人背后(不要让主持人看到卡片上的动物),主持人就“变”成了这种动物。主持人向小朋友提出一些与动物的基本特征相关的问题,如“我在地上跑吗?”“我爱吃竹子吗?”等,通过小朋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判断“我”是什么动物。告诉小朋友,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只能用“是”和“不是”,不能有其他任何提示,直到主持人猜对了为止。然后主持人与小朋友再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游戏变化:

  如果小朋友太小,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可以减少动物卡片的数量,介绍动物时可以只抓住最主要的一、二个特征即可。还可以将游戏改造成亲子双方模仿某一动物的动作,学一学它的叫声,然后让对方猜一猜“我是谁”。

  你听到什么啦?

  游戏目的:

  让小朋友感知声音环境,学会欣赏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声(交响乐),体验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学会安静地行动,进而培养小朋友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动作能力、行为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游戏准备:

  带领小朋友在环境中体验各种声音,主持人模拟、创设或录音回放各种来自自然界的和人为的声音,让小朋友辨听、比较不同发音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

  游戏过程:

  给小朋友蒙上眼睛,用不同的发音体在不同的地方创设不同的声音,让小朋友说出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并用手指出声音来自何处。

  与小朋友探讨“你最喜欢哪种(些)声音?”“你最不喜欢哪种(些)声音?”“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避免噪声的产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