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是闰几月 2023年为啥是闰年

2023年闰年是闰几月

  在我们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闰年是闰几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闰2月。

  公元2023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农历癸卯年(兔年),闰二月,共384天。由于2023年闰二月,所以在农历2023年里有2个立春,故称这一年为双春年。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农历一年内出现两个二月,第二个二月为闰二月。春节、龙头节最早,上巳节最晚的年份通常闰二月。

  闰二月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三月,在21世纪前后频率中等,一般每隔19年出现一次。此后闰二月频率逐渐下降成为罕见闰月,25~28世纪中每世纪各出现一次,29-30世纪、36-38世纪、40-44世纪没有闰二月。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农历则不同,实际上,它是一种“历月和阴历相同,历年与阳历近似”的“阴阳合历”。它是以月球的圆缺盈亏周期作为历月的依据,又要考虑全年的寒暑节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而决定哪一个月做闰月,则依24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

  什么是闰月

  闰月是古代历法学家通过农历“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阳历年和农历年的用天数相适应,这是为了协调农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我们知道农历一个月大概有29.5天,一年12个月就是354或355天,这样阳历一年365天就会和农历相差11天左右,三年累积下来就会相差超过一个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历法学家就研究出了“置闰法”来进行调解,让农历和阳历几乎相差无几。

  闰二月好不好?

  闰二月好不好跟天气、温度、运势等有关,具体也没什么说法,因为闰二月是人为设置的,农历年和公历年的计算古人是用增加闰月的方法来算,也就是在19个农历年中增加7个闰月,如果有闰月的那一年就是有13个月,也叫闰年,全年就一般是384天或者385天,至于闰月出现在哪一个月,跟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有关,所谓“中气”就是指月中,若是含有中气的月份算正常月份,不含的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而2023年的农历癸卯兔年在“闰二月”没有中气,因此就是上一个月二月的闰月。

  2023年闰二月有什么说法吗?

  1.说法一:送父母闰月鞋

  民间有“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说法。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祝愿父母福寿延年。

  2.说法二:妇女喝闰月茶

  在武夷山地区,闰月有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3.说法三: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两春夹一冬”即两个立春节气中间夹一个冬天的意思,“十个牛栏九个空”表意是说牛会大量减少,其实寓意是因为天气极寒,而导致抗寒性很高的牛都能被冻死,当然这也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是烘托天气非常寒冷的意思。

  4.说法四: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

  民间流传着“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这样一句农谚,关于闰二月和双春年,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是双春年加上闰二月的年份,那么当年会出现春天比较寒冷,秋天比较干旱的情况。

  闰月的规矩

  在各大历史朝代里面,都有对于不同的气象和日历时节的改变。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改变里面发现规定闰月的规矩。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

  闰月几年一次

  闰月一般2-3年一次,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的方式,是指农历每两到三年就增加一个月,之所以有闰月是因为农历年要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协调农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每隔2-3年农历就会通过“置润法”来调整,使农历和阳历的总天数相适应。

  闰月计算方法

  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闰月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需要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

  闰月由来

  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因加入了阳历成分,故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属阴阳合历。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单数个就叫做节气,双数个叫中气。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长此以往,总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也就是下一个中气位于之后第二个农历月的月初)。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 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为什么会有闰月

  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1.先说说闰年(Leap Year):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

  产生原因

  通常的解释是说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取整数365还有多余的,累积达到一天24小时后,就多加一天的年是闰年。这个解释只是告诉了大家怎么计算,是人为设置的东西。

  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计一天,故第四年于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平年。

  2.那闰月又是什么呢?

  闰月有两种,一种是指闰年中的2月,另外一种,则是在亚洲(尤其在中国)历法中每逢一定时刻增加的一个月。

  闰月,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和日。

  产生原因

  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需要置闰,古时曾采用: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

  闰月有什么民俗讲究:

  在闰年的闰月,民间有着很特别的风俗习惯,如闰月鞋、闰月衣、闰月饭以及闰月袜等。

  按照民间习俗,每到农历闰月年,出嫁的闺女都要蒸面鱼、面蟾,送到娘家。这里的面鱼代表“富裕”,面蟾象征“健康”。民间还有俗语称:“娘吃鱼,爹吃蟾,活到万万年。”而“闰月之前送鱼蟾,父母安康到永远”的说法,表达的也是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祈愿父母增福增寿,平安健康。闰月送鱼蟾,一般是在闰月开始之前送。

  闰月吃什么好:  1、妇女喝闰月茶

  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2、送母亲猪脚和面线

  在中国地区,闰月有这样的风俗: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绑红丝线和春花。

  2023年闰法科普:

  1、从传统历法这个角度来看,2023年是兔年,是有闰月的,具体来说是闰2月。与此同时,今年还是双春年,也就是会出现两个立春。不管是闰月,还是双春年,其实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表明这一年的运势会非常不错,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取得好的结果。如果大家有人生中重要的喜事需要操办,比如说结婚生子,再比如说买车买房,那么都非常值得考虑在2023年。因为这一年综合的运势和气场是特别旺盛的,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会变得很顺利,不会遇到意料之外的阻碍。在运势旺盛的年份中,大家还要积极做出调整和变通,不要死死遵循着老一套的方法,或者是传统的守则。应该在想法和行动方面,都做出调整,这样才能让人生朝着好的方向进发。

  2、虽然2023年有闰月,但是本年度并不是闰年,一年总共有365天,2月只有28天,是不折不扣的平年。其实不管是农历的闰月,还是公历的闰年,彼此之间并没有特别的联系,因为两者遵循的立法标准,是截然不同的,由于依据的标准不同,产生的结果,自然也没有任何比较的意义。平时大家应该多翻翻各种日历,这样才能够对立法,有着更为清晰明确的认知与了解,还能够避免错过一些重要的节日。至于闰月产生的原因,具体来说,就是二十四节气、回归年,以及农历历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个时候就需要特殊的东西来进行调节,闰月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才出现的,体现了先人的聪明与智慧。闰月最早出现在我们国家,为古代农耕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闰年介绍:

  宇宙的一半(5张)

  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

  阳历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而农历闰年由于比平年(354天)多一个月,所以实际上为383天或者384天(具体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此外还有美国的喜剧电影“闰年”。

  由于地球公转一周为365日5时48分46秒(或365.25日),与一年相差5时48分46秒。这样每过四年就会多一天。因而被四整除的非世纪年是闰年,但这样每过四百年又多出一天。所以后来规定世纪年只有能被四百整除的才是闰年。

  闰年解释:  基本解释

  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详细解释

  指阳历中有闰日(即二月为二十九日)或农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份。

  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宋陆游《蜗舍》诗:“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茨菰应闰月》:“茨菰一根,环十二子,闰年十三子。”

  产生原因:  阳历闰年

  《中国民俗万年历》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故四年于2月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虽然是4的倍数,也是平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例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则是平年。

  阴历闰年

  陈同寿 闰年花开 成扇农历(即中国的阴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大约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民间又有“三年两闰,三年两不闰”的说法。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判定方法:

  判定公历闰年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计算方法:

  地球公转示意图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01年不是闰年)

  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如果能整除3200一般不是闰年,但是如果能整除172800则是闰年。如172800年是闰年,86400年不是闰年(因为虽然能整除3200,但不能整除172800)(此按一回归年365天5h48'45.5''计算)。

  此外,如依照现有太阳年的长度与上述闰年规则,每8000年又约差一日,因此约翰·赫歇尔提议每逢4000的倍数不闰,如西元4000年。但距此一年份来临尚有约二千年之遥,因此还未曾真正纳入规则或实施过。又由于地球公转速率的不稳定与众多影响因素,届时是否需要纳入此规则仍有疑问。

  原因:

  祖冲之改革历法若一年按365天5h48'46''(此时86400年也是闰年)计算,一年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零时数计入,所以取365天为一年,则余5时48分46秒 ,积至4年约满一 日,所以4年一“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为平年,即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但到4年之时,仅有23时15分4秒闰一日,欠缺44分56秒;积至100年(25闰)时就欠缺18时43分20秒,约合3 / 4日,所以满100年不闰;此时又余5时16分40秒,积至400年余21时6分40秒又闰;又欠缺2时53分20秒,积至3200年计欠缺23时6分40秒,所以满3200年不闰;此时又余53分20秒,积至86400年刚好24 时又一闰,这是不余不欠,需重计算,所以按阳历计算就有上面的闰年规则。

  按一回归年365天5h48'45.5''计算:3200年多出16000小时153600分145600秒 =18600小时26分40秒,共32*24+8=136个闰年=776*24=18624小时 >18600小时,所以只能算到775个闰年,3200不是闰年,于是775*24=18600,多出了26分40秒怎么办需要多少个周期弥补?答案是54个周期,为172800年,因为172800/3200=54个周期 54*26分40秒=1404分2160秒=24小时。

  历史规则:

  1、非整百年:年数除以4余数为1是闰年,即公元前1、5、9……年;

  2、整百年:年数除以400余数为0是闰年,年数除以3200余数为1,不是闰年,年数除以172800余1又为闰年,即公元前401、801……年。

  

  这一规则曾在19世纪提出,但不知何故没被两教派采纳。比起400年3不闰和900年7不闰的规则,128年31闰更精确更简便。

  按现行的闰年规则,从2052年到2096年间的闰年与回归年的误差都会超过一天以上,如采用128年31闰规则不会这么早出现这种情况。

  128年31闰的置闰方案的优点和实施方法:

  采用128年31闰的置闰的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少历年与回归年的误差,回归年长度是365.24219879日,128年31闰的平均年长是365.2421875日。历年与回归年的平均误差每年不到一秒,是历法与回归年平均误差的27分之一。

  改历后与现历法衔接好,不须要过渡阶段。其方法如下:现历法继续使用,到2048年停闰,以后每加128年既不闰。新历法规则是:每四年一闰,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

  此历法非常科学,它的置闰方法比现历法更简单,更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现历法平均每年与回归年误差26秒,而此历法每年与回归年平均误差不到一秒。经计算,如果回归年按现在长度计算,得八万多年,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才能超过一日。而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3300年即超过一日。此历法好记简单,便于历算,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

  公历闰年:

  张生镛1925年作《花卉图》闰年开到十三回仿地球绕日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每四年累积约一天,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即2月29日),使当年时间长度变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得。由于当时没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问题,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一共累计多出了10天。为此,当时的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人为规定为10月15日。并开始了新闰年规定。即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和1900年为平年,2000年为闰年。此后,平均每年长度为365.2425天,约4年出现1天的偏差。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经过四百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降低,而公转速度则相对更加稳定,所以上述的系统经过更长的周期也会发生微小的误差。据计算,每8000年会有一天的误差,所以英国的天文学家John Herschel提议公元4000为平年,以后类推12000年,20000年亦为平年。但此提议从未被正式采纳。原因是到了4000年,地球自转的精确速度并非现在可以预测,所以届时参照真实数据方可做出判断。因此,在长远的将来,针对闰年的微小调整应该不是由预定的系统决定,而是随时不定性的。

  农历闰年:

  中国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如1984年鼠年的农历中,有两个十月,通常成为前十月和后十月(即闰月)。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