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文言文原文翻译 赵普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赵普》文言文原文翻译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赵普》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赵普》文言文原文翻译 1

  原文:《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赵普》文言文原文翻译 2

  原文: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注释:

  1.除:封授

  2.可:同意

  3.去:离开

  4.骤:突然

  5.震恐:惊恐

  6.因:副词,于是,就

  7.损:妨害、妨碍

  8.供帐: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等物

  9.耳:罢了

  10.终:结束

  译文:

  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帝)仍然不任用;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普举荐的人)果然以胜任本职工作著称,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皇帝非常高兴,直到宴会结束。

  《赵普》文言文原文翻译 3

  赵普: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

  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赵普》文言文原文翻译 4

  

  赵韩王[普]为相,置二大瓮于坐屏后,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满即焚之于通衢。

  李文靖曰:“沆居相位,实无补万分;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聊以补国尔。今国家防制,纤悉具备,苟轻徇所陈,一一行之,所伤实多。佥人苟一时之进,岂念民耶?”

  陆象山云:“往时充员敕局,浮食是惭。惟是四方奏请,廷臣面对,有所建置更革,多下看详。其贰书生贵游,不谙民事,轻于献计;一旦施行,片纸之出,兆姓蒙害。每与同官悉意论驳,朝廷清明,尝得寝罢;编摩之事,稽考之勤,何足当大官之膳?庶几仅此可以偿万一耳!”

  [冯述评]

  罗景纶曰:“古云:‘利不什,不变法’,此言更革建置之不可轻也。或疑若是则将坐视天下之弊而不之救欤?不知革弊以存法可也,因弊而变法不可也;不守法而弊生,岂法之生弊哉!韩、范之建明于庆历者,革弊以存法也。荆公之施行于熙宁者,因弊而变法也,一得一失。概可观矣。”

  文言文翻译:

  宋朝赵普任宰相时,在座位后面放置了两个大缸,凡是有人送上建议国家利害的疏奏,大都被扔入缸中,等装满缸后就在通道上把文书烧掉。

  李文靖说:“我任相国时,对国事实在没有大的补益,只在众人所陈述的利害建议方面,一切都不予采取,这也算是对国家的一点贡献吧。当今国家的各种制度,已经非常详尽完备,如果轻率地采纳各方的建议,一一推行改革,必定会产生很多伤害。小人一念之间的进言,怎么会真正关心到老百姓的长远利益呢?”

  陆象山说:“以往朝廷冗员充斥,我也是白支俸禄的'官员之一,心中实在是很惭愧。但是遇到有人建议各种改革事项,便都在朝廷上讨论,看看有什么不良影响。书生和贵族这一类人,不熟悉民情,随便献策;一旦遵照施行,一纸命令容易,但却使万民受害。我每每和同僚尽力议论驳回,好在圣上清明,常常采纳我们的意见而将献议作罢;我们所做的,只是编辑、考查一类的功夫,如何担当得起领取大官的俸禄呢?大约只值得万分之一罢了。”

  冰鉴·须眉原文及翻译反经·地形原文及翻译冰鉴·声音原文及翻译冰鉴·刚柔原文及翻译反经·格形原文及翻译反经·料敌原文及翻译

  《赵普》文言文原文翻译 5

  原文: 普少 习吏事,寡 学术,及 为相,太祖常劝 以读书。

  字词:年少 熟悉 少 学问 等到 做 劝勉 用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 第, 阖户 启 箧取书,

  字词: 放下 自己 大住宅 关门 打开 (qiè)箱子

  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

  原文:读之竟日。及 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

  字词: 整 等到 第二 古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译文: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他)死后

  原文:家人发 箧 视 之,《论语》二十也。

  字词: 打开 箱子 它,箱中东西

  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 虽多 忌 克, 而能以天下事为

  字词: 沉着 严肃、刚正 尽管 嫉妒 刻薄 但 “把……作为”

  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对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

  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

  字词: 形容过分拘谨照章办事 言语不多

  译文: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

  原文:普刚毅果断, 未 有其比。

  字词: 他,代赵普

  译文: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原文: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其人

  字词:曾经 担任 第二天 又

  译文: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没有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求启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字词:还 第三天 再一次 将、把 撕碎

  译文:太祖还是没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个人,太祖生气了,撕碎

  原文:案牍 掷地,普颜 色不变,跪而 拾之 以 归。

  字词: 奏章 扔 面容 颜色 连词 回家

  译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 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原文:他日 补缀 旧纸,复 奏如初。

  字词: 缝补 再次

  译文: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

  原文:太祖乃 悟, 卒用其人。

  字词: 才 醒悟 终于

  译文: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三)全文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赵普背景介绍:

  赵普祖籍幽州蓟县,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后唐时期,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征战,家国不宁,赵迥不堪战乱,举族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又迁至洛阳。赵普是赵迥的长子,为人淳厚,沉默寡言。镇阳豪门大户魏氏(名不详)很欣赏他,将女儿许配给了赵普。

  后周显德元年(955年)七月,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为同僚。刘词死后,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

  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用兵淮南,赵匡胤攻下滁州,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赵弘殷于是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他。赵匡胤曾经与他交谈,觉得他很不寻常。当时捕获盗贼一百多人,律当斩首,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太祖讯问他们,后来得以存活的很多。淮南平定后,调赵普补任渭州军事判官。赵匡胤领任同州节度使时,征召他为推官;赵匡胤移驻宋州后,又上书朝廷任他掌书记。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去世,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是年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陈桥兵变: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侵。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从柴宗训手里接过“禅位”书,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宋太祖即位,论功行赏,继续使用后周宰执范质,王溥以及魏仁浦为相,以维系旧官员之心。石守信、高怀德等得到晋升要职、赵普辅佐有功,任为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从征二李:

  宋太祖赵匡胤代周以后面临的国内形势,依然是五代十国以来的武臣弄权局面。后周时义成军节度使李筠,不甘居下,拒绝新皇帝授予的兼中书令的高官,于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赵普看到形势可虑,力主太祖亲征并随同前往,宋太祖从其议,御驾亲征,命赵普和留守京师,赵普请求随军出征。宋太祖笑着说:“你能够胜任战事吗?”六月,石守信、高怀德攻陷保泽州(今山西晋城),李筠自焚死。

  时后周太祖郭威之甥、驻扬州之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已成为宋廷心腹之患。李派翟守殉联结北汉,中途被俘为宋太祖所用以后,宋廷采取赐李铁券(免死牌)以稳其心,并令其移镇青州(今山东济南一带)以便就近约束。李重进扣押宋使,遂于七月起兵反宋。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赵普因以原后周之将士攻后周之贵戚为虑,劝太祖自行。十一月从征扬州,—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而死。

  二李叛乱的平定,从献策亲征之意义上来说,赵普之功显著。遂迁以兵部侍郎、枢密副使之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