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办法是法律吗 管理办法属于什么法律的什么形式

管理办法是法律吗

  管理办法是一种管理规定,通常用来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特殊活动的一种规章制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办法是法律吗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办法是法律吗?管理办法是个泛称,其地位要看其制定者。

  例如:

  《武汉市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制定者是武汉市人大,其地位是地方性法规;

  《常州市市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的制定者是地方政府,其地位是地方政府规章;

  《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的制定者是财政部,其地位是部门规章;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制定者是国务院,其地位就是行政法规。

  所以说,《立法法》所规定的几个法律层次,除了狭义的法律之外,其他皆有可能使用“管理办法”这个称谓。

  某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有时也会把一些内部管理制度冠以“管理办法”之名,这些是不属于法律范畴的。

  法律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

  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

  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基本介绍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称。

  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法律部门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及单行条例。

  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是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

  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

  法律门类

  法律最初指国内法,只在一国主权范围内使用。

  随着国家间交流的频繁,国际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法和国内法常常发生冲突,也随着冲突逐渐彼此协调。

  虽然所有的法律体系处理的议题通常都是很类似甚至是一样的,不同的国家对于各种法律的分类和命名上通常都会不同。

  最一般的区分为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规范私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权行为和物权法)。

  在大陆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属于债法的一部分,信托法则在法令制度或国际公约下运作的。

  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物权法与信托法被视为“传统核心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更为重要的课题。

  国际法

  在全球化经济的现在,法律也一样全球化了。

  国际法可以是指三种事物: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超国家组织。

  国际公法关注于国家之间的关系。

  作为法律,它有一个很特殊的地位,因为没有国际警察和法庭来处罚不守规则的对象。

  国际公法的起源来自于国家间的习惯、惯例与条约。

  联合国基于联合国宪zhang与世界人权宣言,是最重要的一个国际组织,在凡尔赛条约失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

  其他如规定战争行为的日内瓦公约之国际协议、以及如国际法院、国际劳工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亦为日益壮大的国际公法的一部份。

  国际私法主要在于处理涉外或区际民事法律关系中,审判权应该归属何国(或何地),及该使用哪一国(地)的法律。

  现在的商业活动有着越来越多超越国界的资本与劳力供应移动,以及越来越多的海外贸易。

  这些都增加了在单一个法律架构外发生争议的机会,以及标准程序的施行性。

  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选择在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之下进行商业仲裁。

  欧盟法是第一个且唯一一个超国家法律架构的例子,这是由于目前欧盟正在寻求以经济的一体化来带动政治的一体化。

  但随着全球经济整合的持续增加,许多的地区也出现了类似合约-尤其是南美洲国家联盟-也追寻着相同的模式。

  在欧盟里,主权国家们已透过一套法院与政治组织的机制将它们的主权整合在一起。

  它们能够要求成员国与其公民遵守其法令规范,以一种国际公法做不到的方式。

  正同欧洲法院于1962年所说的,欧盟法对其成员国相互间的社会与经济利益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法律秩序”。

  国内法

  宪法与行政法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此宣言内的若干原则仍然对宪法有很大的价值。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此宣言内的若干原则仍然对宪法有很大的价值。

  宪法和行政法管理著国家的事务。

  宪法关注于行政、立法与司法间的关系,以及人权或国家内个人的公民自由。

  大多数的国家,如美国和法国等国家都只有一部成文宪法,并辅以权利法案。

  而中华民国宪法则于宪法成文法典条文本文规制人民之基本权。

  但少部份如英国之类的国家并没有这样的条文;在这些国家里,宪法是由法条、判例和惯例所构成的。

  在一名为恩蒂克诉卡林顿案的这一案中,描述了一个普通法里的宪法原则。

  恩蒂克的房子被卡林顿警长搜索并拿走了一个东西。

  当恩蒂克在法庭上控诉时,卡林顿警长回驳说他有政府首长的授权。

  但是,并没有成文的法令条文或法院授权。

  主审法官查理斯·普拉特说:

  人们进入社会的重大目的是为了保全他们的财产。

  这个权利在任何时刻都是神圣且不可侵犯的,亦不会因公法上所谓的公众利益而被夺取或缩减…若不能找到或形成任何的原因,书本的沉默将会是对被告的职权,而原告必然会得到一个决断。

  由约翰·洛克提出的一个基本的宪法原则为:个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禁止;且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许可。

  行政法是人民监督政权的主要方法。

  人民可以对地方议会、公共服务或政府部门的作为或决定提出司法审查,以确定它们是否有遵行法律。

  第一个专门的行政法院——法国行政院议会成立于1799年,正值拿破仑夺权之时。

  刑法

  16世纪在赛伦对女巫审判的一个描绘图

  16世纪在赛伦对女巫审判的一个描绘图

  刑法为规范犯罪与刑罚内容的法律。

  逮捕、起诉、审理以及刑罚的实施则是由刑事诉讼法来规范。

  一个行为是否会构成刑法所欲处罚的犯罪,在大陆法系的国家中,依据刑法犯罪三阶理论,通常认为必须符合下列三个要件:

  第一,构成要件该当,亦即该行为的态样是否符合刑法中所定义的犯罪行为,而所谓的因果关系通常会在这个要件中加以判断,若无法证明该行为与结果间具有因果关系,则该行为亦无法被评价为犯罪。

  第二,必须具有违法性,通常犯罪构成要件该当,即具有违法性,仅在该行为具有阻却违法之事由时,始例外认为该行为不具备违法性。

  而阻却违法事由有许多种,一般常见的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难,譬如在19世纪英国的王诉杜德利和史帝芬案中,便涉及到紧急避难的概念,该案中,一艘从修咸顿航行至雪梨的玛格丽特号的帆船在离好望角约1600英哩处发生船难。

  当时有4个船员搭上了一艘救生艇,然而却在海上漂流了20天仍未获救,此时,其中的三个船员便将年仅17岁,已经奄奄一息的Richard Parker给杀了,并吃了他。

  这些乘客后来得救了,但被依杀人罪起诉。

  他们声称杀了Richard Parker对维系他们的生命是必要的。

  约翰·柯勒律治对此表示极度地不赞同,裁决:“维系生命一般可以说是一种义务,但牺牲可能才是最明白且最高的义务。

  ”这些人被判处绞刑,但大众舆论,尤其是在船员间都对这项判决感到气愤,并压倒性地支持这些人维系他们自己生命的权利。

  到最后,国王将他们的刑罚减轻至六个月。

  第三,必须要具备有责性,也就是说,对于该违法行为,是否应该加以非难。

  如果行为人因为年龄,精神状态导致价值判断有问题,无法期待行为人于该状态下做出合法的行为时,即认为其不具备罪责,而不应该受到非难。

  犯罪不只被视为是对单一被害者的伤害,亦可能对整个社会的伤害,因此某些对于社会危害严重的犯罪,尽管当事人不愿或无法追诉,国家仍然会透过警察、检察官等机关加以追诉。

  譬如在中华民国,即会出现“公诉人:某某检察署检察官”这种案件,在英国,即会有“王诉…”,在美国则是“美国诉...”的案件。

  此外,某些国家亦会利用陪审团来决定被告是否有罪,但陪审团通常仅能从事认定事实的工作,适用法律仍然属于法官的职权。

  某些发达国家还保留死刑和体罚等刑罚,除此之外,一般的刑罚应会是徒刑、罚金和社区服务等。

  现代的刑法被社会科学等学科深深地影响着,尤其是在判决、法律研究、立法和犯罪人更生等方面。

  在国际法上,则已有104个国家签署了国际刑事法院的条约,负责审理危害人类罪之类的犯罪。

  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称“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所谓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

  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

  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民法通则制定于1986年(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共9章,156条。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

  对民法通则中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条修改为:“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删去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合同

  “合同”的概念源自于“有约必守”这一法律用语。

  合同可以是单纯的日常买卖,也可以是指复杂的多方协定。

  合同可以经由口头约定(如买报纸)或以书面约定(如签订雇用合同)。

  有时,一些正式程序(如书面约定或证人保证)对合同是否有效是必须的(如买一橦房子)。

  使炭烟丸公司破产的广告,因为它付不出它的广告上所承诺的金额。

  使炭烟丸公司破产的广告,因为它付不出它的广告上所承诺的金额。

  在大陆法系中,合同的成立着重要约与承诺两个要素。

  譬如在法国、德国,一般的合同只需单纯地以“合意”(由要约与承诺所构成)为基础便可成立。

  而除了要约外,尚有所谓要约之引诱这个概念,其乃指足以唤起他人向自己要约为作用之意思通知,必须经自己承诺后,合同始能成立。

  然而当事人的行为到底是要约抑或是要约的引诱,往往难以判断。

  譬如在台湾知名的戴尔电脑标错价案中,戴尔电脑因为内部系统设定错误,因此造成其线上购物网站错误折扣7000元,而使原本售价8700元之显示器以1700元之售价在网络上贩售,然而之后戴尔电脑不肯照订单出货,而仅愿意以抵用券予以补偿下订的消费者,遂有消费者分别向台北及台南地方法院提起诉讼。

  就此案例,台北地方法院认为,戴尔电脑于网站上标价展售商品之行为,仅属要约之引诱。

  然而相同的案件由不同人于台南地方法院所提起的诉讼中,却认为此等行为属于要约,故戴尔电脑应该受该要约的拘束,而应如订单出货。

  在德国(包含受到德国所影响的部分国家在内),一般的合同又被分成了债权合同和物权合同两个部分(譬如买一份报纸,将会成立一个债权合同和两个物权合同),关于物权合同的部分在物权法中另外有所规定。

  根据所谓的物权无因性理论(Abstraktionsprinzip),物权合同独立于债权合同之外,当债权合同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效,如一个汽车买主以其意思表示错误而撤销该买卖合同时,汽车所有权移转的物权合同并不会因而无效。

  这时,不当得利法会代替合同法而使不当的财货变动回复到原始状态。

  在英美法系中,除了要约与承诺外,约因是另一个合同成立的要素之一,“约因”指合同的各方都必须提供一些值得令合同成立的某种交换。

  例如,在卡里欧诉炭烟丸公司案中,一家医药公司广告说,他们的新药——烟丸可以在三个月内治好人们的感冒,而且若是不能的话,消费者将获得100英镑的金钱。

  许多人在药效无效时向药商求偿他们的100英镑。

  害怕破产的炭烟丸公司声称他们的广告不能被视为一种正式、法定的要约,而只是一种要约的引诱、吹嘘或花招。

  但承办法院宣判说,合理人炭烟丸公司已经提出了一个正式的要约。

  人们在这个广告上得到了一个好的约因,使他们必须承受因为使用了不良品而导致的“明显不便”。

  “阅读说着你将可以怎么,且扭曲成好像你真的将如何的广告”。

  林德瑞法官说:“这是个直接表现在语言上且完全不可能被误会的承诺。

  ”不过并非所有的英美法系国家皆认为约因为合同成立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澳洲等国,约因即不属于合同成立的要素之一。

  禁止反言的概念以及缔约上过失的适用可以在缔约阶段便形成某些义务。

  侵权行为法

  侵权行为属于民事不法行为,泛指违反对某人的义务,或侵犯到某些既存法定权利之行为。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颗板球不小心打到了某人,即构成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的成立,以过失责任(包含了故意、过失)为原则,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形,像是原子能设施的经营、商品的制造销售等情形,法律可能会要求:行为人纵使无过失,亦须负损害赔偿责任,亦即使行为人需负所谓的“无过失责任”,在德国称为“危险责任(Gefhrdungshaftung)”,在英美称为“严格责任(strict liability)”。

  英美法上,关于过失责任(negligence)原则的论述,可以看到发生在英国的多诺霍诉史蒂文森案。

  该案中,多诺霍太太在佩斯里的酒馆里订了一瓶用不透明瓶装的.姜汁啤酒。

  喝剩一半后,她将剩下的倒进玻璃杯中,结果却看到有一只死掉的蜗牛的部份躯体浮在酒面上。

  多诺霍太太感到很恶心,于是控告制造商,请求制造商负损害赔偿责任。

  英国上议院决议制造商必须为多诺霍太太的不舒服负责。

  阿金男爵由道德的观点切入,表示:

  过失的责任…无疑地是基于一般大众对冒犯者在道德上需负起责任的观感…当‘你必须爱你的邻人’的道德规范成为法律规定时,你就不可以伤害你的邻人。

  当律师提出‘谁是我的邻人?’的问题时,其答案必须严格认定。

  当你可以合理的预见你的作为或不作为将影响邻人时,应采取合理的注意措施以避免结果发生。

  然而在法律上谁是我的邻人?答案是:当我从事该作为或不作为时,可合理地预见,将因我的行为而直接、密切受影响之人,均为我的邻人。”

  ——詹姆士·阿金,阿金男爵

  从本案中可以得出过失(negligence)侵权行为成立的四个要件:

  行为人对于受损害之人有注意义务;

  行为人违反该注意义务;

  行为人注意义务之违反与该损害之发生有因果关系;

  行为人之行为是造成该损害的“近因”而非“远因”。

  另外,故意的行为当然也会构成侵权行为,而且故意的行为,不仅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行为,亦可能构成刑事责任。

  譬如伤害或非法侵入等行为,都有可能因为构成刑法上的伤害罪或是侵入住居罪。

  侵权行为法近来不断受到各国重视的领域,便是关于“人格权”的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于草拟民法典时,甚至计划将人格权法单独列为一编,借此来凸显人格权之重要性。

  所谓关于人格权的侵权行为,即:个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自由、姓名、信用、贞操、隐私等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予以救济的问题。

  譬如就名誉的侵害而言,假如一家报社或杂志社登载了一篇未经查证的报道,而伤害到某个政治人物的名誉时,该政治人物可以依据侵权行为的概念,向该报社或杂志社请求损害赔偿。

  此在台湾最为有名的案子,便是吕秀莲副总统控告新新闻杂志社的嘿嘿嘿案。

  其他较不知名的侵权行为则如经济侵权行为,这在一些国家里构成了劳动法的基础,使工会于法律未提共豁免时,要为罢工行为负责。

  物权法

  南海泡沫事件的绘画——史上最一次投机失败,导致证券交易被严格地规范。

  南海泡沫事件的绘画——史上最一次投机失败,导致证券交易被严格地规范。

  物权法规范了所有被人们称为“他们的”的事物。

  不动产是指对土地和地上物的所有权。

  动产则是指不动产以外的事物;可移动的物品如电脑和三明治,或无形的权利,如股票。

  “对物权”是一种对特定物所拥有的权利。

  若一人弄丢了他的电脑,而另一人捡到了它并卖给了第三者,对物权是持有人有这个权利去由第三者身上取得这台电脑。

  而“对人权”则是某物对特定人所拥有的权物。

  若一人弄丢了他的电脑且被转卖给第三者,对人权允许这人向小偷请求电脑的价格赔偿(而不是真的电脑,当其可能已属于其他人的时候)。

  传统欧陆法系的物权概念是由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所发表的,指对世界是好的的权利。

  物权和合同或侵权行为等义务不同,是一种对人与人之间皆好的的权利。

  对英美法系而言,物权的概念较近似一种义务;对其他的竞争方,个人若可对一物权提出最好的声明,则是此物权的所有者。

  物权的概念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和政治上的议题。

  很多人知道,约翰·洛克曾谈论过我们的“生命、自由和身份”都是我们的财产,因为我们拥有我们自己的身体,且将劳动与环境相结合。

  私有财产的概念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

  法国哲学家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曾写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财产是盗窃!”

  土地法构成了大多数类型物权法的基础,且是最为复杂的一种。

  它含括抵押、不动产租赁、执照、盖印合同、地役权和土地登记的法令制度等。

  动产的规范则落在知识产权、公司法、信托法和商法等法律里。

  信托法与衡平法

  十九世纪时伦敦的衡平法院

  十九世纪时伦敦的衡平法院

  衡平法是在英国独立发展于“普通法”之外的一套规则。

  普通法是由普通法官执行的,而大法官作为国王良知的维护者,可以否定普通法判决形成的法,如果他认为这样做是公正的话。

  这表示衡平法比起严格的规则,更偏向以原则来运作。

  举例来说,不论是英美法系或大陆法系都不允许人们将所有权和对其一部份的管理权分开,但衡平法却允许其经由一个被称为“信托”的约定来分开。

  “受托人”管理财产,信托财产的“受益权”则为“受益人”所有。

  受托人对受益人负良善管理信托之责。

  在早期的一个案件——“基奇诉桑得福案”中,一个小孩继承了伦敦罗福镇中一间市场的租地。

  桑得福先生受托在小孩成年之前照料此一财产。

  但在此之前,租约过期了。

  地主(很明显地)告诉桑得福先生说他不愿意再将地租给这个小孩。

  但地主很乐意(明显地)转让给桑得福先生承租。

  桑得福先生接受了。

  当小孩(不是基奇先生)长大了之后,他向桑得福先生请求他在市场租地中所得到的利益。

  桑得福先生原本是应被信任的,但他将他自己放在利益冲突的形势之下。

  大法官拉夫拉斯伯爵同意并命令桑得福先生必须吐出他所得到的利益。

  他写道,“我很清楚,受托人在被拒绝续租之下,是否可以承租部份应该续租的信托财产……这看起来可以很怪,对于受托人是全人类中唯一一位不能承租的人这件事而言;不过,此一规则却是必然应被严格遵守且决不妥协的。”

  当然,拉夫拉斯大法官在此是担心受托人会使用受托财产自肥,而不是去管理它。

  近代,投机客即使用信托导致过南海泡沫事件。

  受托人的绝对义务被写入了公司法中,并且被应用在董事和执行长之间。

  受托人的另一项义务是要明智地投资资产或卖掉它。

  这对于年金基金(信托最重要的类型)更是如此,这里的投资人是人们储蓄的受益人,一直到个人退休为止。

  但亦有以慈善为目的的信托,较知名的例子有大英博物馆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

  其他方面  法律与社会

  劳动法关注于劳工、雇主和工会等三方关系所产生出来的问题。

  这包含了对集体谈判的规范,与罢工的权利。

  另外还有对个人工作环境,如安全卫生与最低工资等权利的规定。

  人权与人权法对保障每个人基本的自由与权利,是个很重要的领域。

  其包含的条文有世界人权宣言、欧洲人权公约与美国权利法案。

  民事讼诉法与刑事诉讼法关注于在法庭上行审判与上诉时所必须遵行的程序。

  两者都为了保证人们都能够拥有公平的审判权。

  证据法规范著何者才可以在法庭上被当做案件推理与构筑的依据。

  移民法跟国籍法关注于外国人在非其母国中生活与工作,以及要求或丧失公民权等之权利。

  两者都包含着庇护权与无国籍人士的问题。

  社会保障法是指人民应该有如失业补助金或购屋津贴等社会福利的权利。

  家庭法包含结婚与离婚的程序、小孩的扶养权和分开时对物产及金钱的权利。

  法律与商业

  商法涵盖了较复杂的合同与物权法规。

  代理、保险法、票据法、无力偿付与破产和拍卖法等法律也都很重要,且可追溯至中世纪的商人法。

  英国货物买卖法令和美国的统一商法典是英美法系中的商业原则成文法的几个例子。

  公司法源自于信托法中,区分所有和管理的原则。

  现代公司的法令起始于《英国合股公司法》,由英国于1865年时通过,以有限责任和授与独立的法律人格来保护投资者们。

  知识产权处理专利、商标与著作权等议题。

  这些都是无形的资产,是保护你的发明免于模仿、你的商标免于盗用、你的作词免于剽窃的权利。

  回复原状是关于他人所得利益的回复,而不是对个人损失的赔偿。

  不当得利是指可以取回他人从另一人身上以不公正的行为取得之利益的行为。

  是产生债的方式之一。

  法律与规范

  税法规范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

  是调整国家权利以及企业利益的一部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收取税收的范围和方式,使企业有了相对稳定的生产环境。

  银行法和金融监理设定银本必须要有的最小资本额,和对投资等主要业务的规则。

  这是为了确保能降低金融危机的风险,如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

  行政法规处理公共服务和公用事业的供应。

  水法即是一个例子。

  尤其是当私有化变得普及,私有企业开始做起之前由政府所控制的工作之后,企业便开始有了社会责任。

  能源、天然气、电信和水在大部份的OECD国家中都是被规范的产业。

  竞争法,美国称为反托拉斯法,是一个演化长久的领域,可追溯至古罗马命令订定价格的法令和英国贸易管制的法条。

  现代的竞争法则是源自美国二十世纪初反卡特尔和反垄断的法条(休曼法案和克莱顿法案)。

  这是为了控制企业,以防止它使用其经济影响力来扭曲市场的价格。

  消费者法包括任何对不公平的合同条款之管范。

  环境法是一个持续地重要的领域,尤其是在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气候变迁的潜在威胁之下。

  环境保护亦有在国内法中罚处污染者的条文。

  拓展相关:期货从业法律法规辅导:人员管理办法  总则

  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所称机构是指:

  (一)期货公司;

  (二)期货交易所的非期货公司结算会员;

  (三)期货投资咨询机构;

  (四)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的机构;

  (五)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机构。

  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所称期货从业人员是指:

  (一)期货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二)期货交易所的非期货公司结算会员中从事期货结算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三)期货投资咨询机构中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四)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的机构中从事期货经营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人员。

  从业资格的取得和注销.

  参加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期货从业人员辞职、被解聘或者死亡的,机构应当自上述情形发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告,由协会注销其从业资格。

  取得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或者被注销从业资格的人员连续2年未在机构中执业的,在申请从业资格前应当参加协会组织的后续职业培训。

  执业规则

  期货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下列执业行为规范:

  (一)诚实守信,恪尽职守,促进机构规范运作,维护期货行业声誉;

  (二)以专业的技能,谨慎、勤勉尽责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三)向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时,充分揭示期货交易风险,不得作出不当承诺或者保证;

  (四)当自身利益或者相关方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或者存在潜在利益冲突时,及时向客户进行披露,并且坚持客户合法利益优先的原则;

  (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守法意识,抵制商业贿赂,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不正当交易行为;

  (六)不得为迎合客户的不合理要求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在机构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七)不得以本人或者他人名义从事期货交易;

  (八)协会规定的其他执业行为规范。

  期货公司的期货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进行虚假宣传,诱骗客户参与期货交易;

  (二)挪用客户的期货保证金或者其他资产;

  (三)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期货交易所的非期货公司结算会员的期货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结算业务关系及由此获得的结算信息损害非结算会员及其客户的合法权益;

  (二)代理客户从事期货交易;

  (三)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的期货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

  客户的信息;

  (二)代理客户从事期货交易;

  (三)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监督管理

  协会应当设立专门的纪律惩戒及申诉机构,制订相关制度和工作规程,按照规定程序对期货从业人员进行纪律惩戒,并保障当事人享有申诉等权利。

  协会应当自对期货从业人员作出纪律惩戒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及其有关派出机构报告,并及时在协会网站公示。

  期货从业人员自律管理的具体办法,包括从业资格考试、从业资格注册和公示、执业行为准则、后续职业培训、执业检查、纪律惩戒和申诉等,由协会制订,报中国证监会核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