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太极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太极拳哲理博大精深,是祖国传统的健身瑰宝,具有独特的修身、健身、防身理论和效果,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欢迎阅读。

  研究表明太极拳确实具有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

  1、太极拳具有充分调动人的精神能动性的巨大作用。太极拳讲究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神形合一;它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状态的锻炼调整,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

  2、太极拳讲究柔顺,刚柔相济,随机转化,舍己从人,以柔克刚,利于人们的心态、心理的调整,发挥正面A型性格,减少内向性格影响,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3、太极拳讲究松静自然,对于解除精神紧张,提高精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

  4、太极拳讲究保持舒畅的腹式深呼吸,促进内脏的蠕动,起到调整内脏、提高功能的作用。

  5、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人群普遍感受到它具有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

  6、多年来,对中老年人群的心电、脑电及血脂水平的定量测试表明,太极拳锻炼对心脑功能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长期练太极拳的人的脑电波中a波(觉醒波)占明显主导地位,主峰突出,波频率同步化、有序化,大脑机能进入良好的觉醒状态。从现代医学观点看,这种状态能极大地增强人体内脏功能及免疫能力。

  7、研究结果还表明:太极拳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促进心脏功能、代谢功能的提高,有显著的抗衰老效果。对人群的微循环测试结果显示,太极拳锻炼能使人体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我们相信进一步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终将全面揭示太极拳提高人体生命质量的奥秘。

  8、为了太极拳的进一步提高,还应体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深入理解太极拳内在特点的基础上,发展相对简单易学、具有明显专项健身功能的太极拳套路。在科学实验配合下,太极拳不仅吸取古典拳种的精华,还将根据不同病症的医学要求,发展新风格,创编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套路。

  9、太极拳理、拳论从经典理论向现代语言和现代科技诠释的过渡,将推动太极拳运动的更大普及和向世界传播。 将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理论方法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必将加速探索太极拳优化生命质量奥秘的进程。

  10、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系统的太极拳锻炼,可能成为促进人们聪明智慧、 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一个重要手段,为解除21世纪社会的人口老化的压力、提高中年人健康水平、开发青少年人智力、提高脑力劳动能力,全面提高21世纪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精神文明作出独特的贡献。

  扩展阅读——太极拳口诀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击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长、畅通至百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至丹田达于涌泉。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宫贯到左、右指;其余四分,化作两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经骨缝贯至左、右足趾,以保证虚灵顶劲。

  所以说,含胸塌腰非常重要,悉心掌握,全身气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基本要领。

  三、松腰养气

  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塌腰指的是腰劲下塌,中气自然沉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炼正气。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拳论》说:“腰如车轴气如轮”。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全身僵直;腰部要松,肾气才能出入畅通,身体各部位正气皆可上下相通,贯注丹田,遍布周身。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冲百会,下至涌泉,气随意动,处处开张,久而久之,内气自然充盈。所以说,松腰即可养气。

  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手运,以腰为轴,圆转自如。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坚不摧。

  松腰先要松胯。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胯松、腰松、气脉才能贯通,涌泉、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阻随功夫长,方得太极神妙。

  四、分清虚实

  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所以说练习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才能耐久不疲,张弛轻重匀运转换,不致困顿。

  练太极拳时不仅双手要不虚实,双足要不虚实,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也要上下相随,在运动中分清虚实,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虚则右足实。一招一势,虚虚实实,遍藏玄机。

  虚,不是全无力量;实,也并非全部落实,占实。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罢了。初学者,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大虚大实,根据身体条件和年龄的变化、功夫的进步程度即可选择练习中架或小架。比如二八分,转为小虚小实,变为三七、四六分等。小虚小实,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虚实转换更为灵活。

  分清虚实,但不要过偏。所谓“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离超出两脚内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过偏不利于转换,易遭袭击,不易灵活应敌。分清虚实,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

  分清虚实要注意隅手的补救办法。与人交手,偏虚偏重出隅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注意运用隅手纠正自己的偏虚偏实劣势,随机应变克敌制胜。

  分清虚实,演练者自己要尽量做到外形隐蔽,心中明了。“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皆实,此谓虚而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太极自然妙用,至结果之时,始悟其理之精妙”。“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分清虚实,深得虚实变化要领,悉心把玩,相信演练者从中会逐步理解太极真味。

  五、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下沉,两肘随之下塌,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劲达四梢。

  沉肩坠肘与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坠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坠肘。否则,无法使周身之劲合为一体,运动时上下不随,内外不合,血气不畅。

  《拳论》说:“打拳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能勉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两肘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不适于用。”讲的都是沉肩坠肘的基本要领。

  两肩要松下,不松下上身僵直,气脉不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无法完成。但松肩不是丢肩,丢肩则不是精神;更不可耸肩,耸肩气血不涌,中气不能通达四梢。故《拳论》说:“肩塌下,不可架起来。”又说:“两肩要常松下,见有泛起,即将松下;然不得已上泛,听其上泛,泛毕即松,不松则全肱转换不灵。故宜泛则泛,宜松则松。每势毕,胸向前合,两肩彼此相呼应。”

  成势时,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膝盖与肘尖上下相对,使外三合与内三合紧密配合,全身呼应合住劲,天长日久,功夫自成。

  太极拳的养生功能  一、 对消化器官的功能

  太极拳运动,由于逆式腹呼吸之配合,呼吸深度增大,使横膈膜上下活动次度随之增加,促使消化器官功能大增,肠胃积气消除,保持谷道畅通,经络与消化系统,得以调剂与改善,营卫吸取与供给充份,同时增大唾腺液分泌功能唾液增加,随呼吸流入胃中,不但助长胃的消化能力,且有助于人体内的自疗机能,预防诸多病变不易发作,所以道家炼丹者称「唾液」为化丹妙药养生功能有哪些。

  二、 对心脏系统的功能

  人在安静时,毛血管的开放,仅占全体总数量的千分之二点五左右,气血循环流速迟缓,骨骼肌筋肤发肢体末梢,所需营卫供给量减少,犹如高处自来水管,因水压或水管淤塞而缺水,人的心脏跳动与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畅与否亦然,人在练太极拳时,由于身体四肢按一定的姿势与屈度速度收缩屈伸,内气鼓荡,动作柔顺和缓,促使心脏跳动能力增加压力加大,血液出入心房量多力大,循环流畅,周身毛细血管全部得到开放扩展。由于血循环速度加快加大,将血液中于滞留的废弃物质清除,使毛细血管得到充分营卫供给,维护生理机能,免病症细菌及其它有毒物质侵害,所以对于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冠状心脏病等,都有显著效果。

  三、 对神经系统的功能

  依据运动医学家的研究,太极拳的松、慢、匀、柔、轻灵顺畅和微波的起伏动作,可使大脑皮层处于自抑休息状态,以恢复由于过度兴奋,或剧烈动作所造成的机能紊乱。因为在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时,耗氧量减少,脑部血液中含氧量增加,脑电磁波频率随之提升,中神经系统主管人体意念活动恢复正常,所以对于失眠、头晕、神经衰弱等病症有最好的治疗效果。

  四、 对呼吸器官的功能

  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由肺来完成躯体内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的呼吸与性别、性龄、身体姿势、海拔高低、气温、气湿、气压、风向、风速等有关,在正常状况下,男性每分钟呼吸12至18次,女性13至19次。其脏腑横膈膜运动一至二公分之间,而练太极拳时,内则由于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外则由于肢体配合引导,而使气布周身肢体肤发,全身毛细孔大开,从全身毛孔所吸入的宇宙真气,与体内原真之气在丹田会合融聚,由于逆式腹呼吸作用,不仅使横膈膜运动增大四至五倍,亦使身躯正直肺活量增大,腰围减少,医谚云:「腰小一寸延寿十年」,周身发育健全,使全身所有器官都发挥应有正常功能,提供每一细胞所需要的营养,发挥潜在自疗功能,抑制肌筋萎缩,毛发脱落,骨胳松软,不仅减缓衰老退化,更能防治呼吸系统诸多病症。

  五、 对脏腑功能的调整

  太极拳运动的主要功能,在调节控制脏腑器官功能,据现代医学研究所得的共同结论:「因为人体内脏器官,是由植物神经系统管理,而植物神经又是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组成,人体发生许多疾病,都是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如能时常作缓慢柔和顺畅自然的,身体肢体运动与内气接合互动,与中枢神经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维护内部脏腑机能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有意识主导内外相合而互动的太极拳运动,既可调节内部脏腑机能,亦可营卫滋润肌筋骨骼,使心率正常气血更新,胃肠蠕动正常快速,营卫摄取良好,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旺盛,袪病健身益寿延年自然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