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产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
试论产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
增加值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单位产值的增加值。例如物流产业增加值是指由交通运输业物流增加值、仓储物流业增加值、批发物流业增加值、配送加工包装物流业增加值和邮政业物流增加值构成。下面小编整理了试论产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欢迎阅读收藏。
产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
一是“生产法”,即从产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进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进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公式为:产业增加值=现价产业总产值产业中间投进 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分配法”,即从产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进初次分配的角度,对产业生产活动终极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产业增加值=工资 福利费 折旧费 劳动、待业保险费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应交增值税 营业盈余。或:产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那么,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产业增加值?本文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按“生产法”计算:
此种方法是最常用、尽大多数产业企业采用的方法,从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产法”计算产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现价产业总产值,二是产业中间投进,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
1、现价产业总产值如何计算:
(1)概念:现价产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产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业终极产品或提供产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原则:计算产业总产值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产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进本企业的产业总产值中。
终极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进产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终极产品,假如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终极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产业总产值是以产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终极产品计算产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产业总产值,不答应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答应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3 ) 计算方法:产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进,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①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进库的全部产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产业部分和生产福利部分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按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数目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均匀单价计算;核算中按本钱价格转账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本钱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作这样的处理:首先由各个成品生产分厂的统计职员分别报送本期(报告期,一般按一个月结算一次)品产合格进库量(按各种规格明细分类报出),然后由销售部分的统计职员报送按品种规格的销售单价,再将产品产量和产品销售单价按品种规格对应相乘得出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进: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产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进和对外产业修理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进,对外加工费收进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是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
2、产业中间投进如何计算:
(1)概念: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产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用度。
(2)计算原则:计算产业中间投进有三个原则。
A、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物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B、必须是本期投进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C、中间投进的计算口径必须与产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一致,即计进产业中间投进的产 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进产业总产产值中。
产业中间投进按照具体分为直接材料、制造用度中的中间投进、治理用度中的中间投进、销售用度中的中间投进和利息支出五大项。具体计算过程:
①利用会计决算报告中的“制造用度明细表”可以计算出制造用度中的中间投进,即将属于中间投进的运输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劳动保护费、差旅费、保险费、水电费、办公费、劳务费、绿化费、排污费、机物料消耗、修理费等等项目相加而得。
②利用“销售用度明细表”可以计算出销售用度中的中间投进,即将属于中间投进的差旅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装卸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修理费、运输费、代理费等等项目相加而得。
③利用“治理用度明细表”可以出治理用度中的中间投进,即将属于中间投进的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业务招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经费、工会经费、租赁费、绿化费、土地使用费等等项目相加而得。
④利用“财务用度表”可以计算出利息收支净额。
⑤利用“生产本钱明细表”可计算出直接材料,即将属于直接材料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等项目相加而得。需要留意的是,应将回收的原材料从本钱中扣除。
但在日常统计中,有些项目资料的取得比较困难,因此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下面二种中间投进的计算:
一是正算法:即将轻易从报表中取得的制造用度、治理用度、销售用度中属于中间投进的部分分别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产业中间投进合计。
二是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用度、治理用度、销售用度合计减往其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大体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劳动保险费、职工待业保险、税金等),倒算出三项用度中的中间投进,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产业中间投进合计。涉及到的财务报表有:“产品本钱表”、“治理用度”、“财务用度”、“制造用度”、“销售用度”等明细表。
3、本期应交增值税如何计算: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产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本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出口退税 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这些资料取自会计核算资料“应交税金及附加费明细表”。
以上对构成产业增加值三要素的计算方法、计算依据、计算过程作了具体说明,再根据“生产法”计算公式(产业增加值=现价产业总产值产业中间投进 本期应交增值税)就能够得出某厂的产业增加值了。
二、按“分配法”计算:
此种方法涉及到七个要素――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及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有的部分回结为四大要素,即: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其都大同小异。
1、工资:从人力部“劳动工资”报表或会计核算“损益表”中取得,对应的人数为单位从业职员。
2、福利费:从会计核算“损益表”中取得。
3、折旧费:从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科目中取得。
4、劳动、待业保险费:从会计“治理用度”明细表中取得
5、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从会计“损益表”中产品销售收进科目中取得。
6、本期应交增值税:从会计“应交税金及附加费明细表”中取得。
7、营业盈余:是指产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以及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等。计算公式为:营业盈余=营业利润 生产补贴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 将以上这七个要素直接相加就得出产业增加值。
以上就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产业增加值作了具体论述,但两种方法计算企业产业增加值的结果有一定差异。
拓展阅读 企业增加值要怎么计算 一、什么叫企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
二、计算工业总产值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3、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三、企业增加值要怎么计算
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一进项税额一减免税款一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一年末未抵扣数。
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企业增加值要怎么计算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计算公式为增加值=营业利润+工资及附加+折旧+税金及附加。如果您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欢迎您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