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简介
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简介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简介
1.孝哲毅皇后(1872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
阿鲁特·宝音,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副都统、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蒙古正蓝旗。
1854年7月25日(咸丰四年七月初一)生,1872年10月14日(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三)被选入宫,10月15日(九月十四)册立为皇后。1875年1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德宗光绪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封为嘉顺皇后。
同治帝死后,皇后对自己前程感到绝望“以寡嫂居中宫不成体统”,又对慈禧专横、阴毒、暴虐充满怨恨,收到其父无字书信后吞金屑求死,抢救暂缓,又绝食。1875年3月27日(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寅刻逝世,仅22岁,时距穆宗崩才七十余日,五月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1879年4月17日(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合葬惠陵,升祔太庙。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宣统帝入嗣穆宗,1909年(宣统二年四月)加上尊谥恭端二字,全谥: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2.淑慎皇贵妃(1859年12月24日—1904年4月13日)
富察·兰轩,满洲镶黄旗人,员外郎凤秀女,1859年12月24日(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一)生,在选入宫时还不足十三岁,到1872年(同治十一年)虚岁刚十四。她俏丽清秀,风流多情,善体人意,但不足的是为人心胸狭窄。同治帝按慈安太后的意愿,选了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日封富察氏为慧妃。
两年多以后,富察氏由妃直接晋封为皇贵妃,连升两级。同治帝刚死半个月,慈禧册封富察氏为敦宜皇贵妃(照例给皇贵妃上的封号)。光绪二十年正月,慈禧六十大寿之前,又册封她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得到四个字的封号,在有清代仅此一例。
1904年4月13日(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富察氏逝世,终年四十六岁,谥号为淑慎皇贵妃。她于1905年10月19日(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一)入葬,成为惠陵妃园寝内第一个墓主人。其宝顶居前排居中位置(前排唯一一座墓),地宫是石券规格。
3.恭肃皇贵妃(1857年—1921年):即庄和皇贵妃
阿鲁特·秀珣,为大学士赛尚阿侍妾所生,生于1857年9月20日(咸丰七年八月初三),蒙古正蓝旗人。皇贵妃阿鲁特氏是同治帝皇后的姑母。孝哲毅皇后的父亲崇绮为赛尚阿第三子,即皇贵妃的哥哥。皇贵妃虽是皇后的姑母,却比皇后小3岁。1872年10月14日(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三),姑侄二人同时入宫,侄女被立为同治帝的皇后,姑母却被选为嫔。1874年12月23日(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晋升为珣妃。1894年2月(光绪二十年正月),慈禧太后以是年六旬慈庆,命晋珣贵妃,1895年5月29日(同治二十一年五月初六)晋珣贵妃受礼。光绪帝死后第四天(1908年11月18日),宣统帝尊她为皇考珣皇贵妃,移居到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过的储秀宫。清朝灭亡后,1913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初五),溥仪又尊封她为庄和皇贵妃。192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七)病死,终年六十五岁,谥为“恭肃皇贵妃”,1922年1月4日(十二月初七)入葬清东陵的惠陵妃园寝。
4.敬懿皇贵妃(1856年7月2日—1932年2月3日):献哲皇贵妃
赫舍里·君瑜,知府崇龄女,生于1856年7月2日(咸丰六年六月初一),满洲镶蓝旗人。她身材苗条,冰肌玉质,花容月貌,据说是四位皇贵妃中最漂亮的,而且聪明机敏,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尽管如此,入宫后最初仅封为瑜嫔,两年多以后,在1874年12月23日(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晋升为瑜妃。1894年2月(光绪二十年正月)晋封为瑜贵妃,1908年11月18日(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光绪皇帝刚死四天,宣统皇帝就尊封她为瑜皇贵妃。1913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初五),废帝溥仪又尊封她为敬懿皇贵妃。1932年2月3日(阴历腊月二十七)病死,终年七十七岁,伪满朝廷谥为献哲皇贵妃。
5.荣惠皇贵妃(1856年9月6日—1933年5月18日)
西林觉罗氏,主事罗霖之女,原任七品罗定之曾孙女,原任笔贴式吉卿之孙女,原任参领托普清阿之外孙女,生于1856年9月6日(咸丰六年农历八月初八),满洲镶蓝旗人事穆宗,1872年3月11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封为瑨贵人,十月正式册封,时年十七岁。1874年12月23日(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封为瑨嫔。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懿旨封为瑨妃。1895年5月29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六)尊封为贵妃。1908年11月18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宣统帝尊封为皇贵妃。1913年3月12日(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溥仪尊封为荣惠皇贵妃。1933年5月18日(民-国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逝世,享年七十八岁。谥曰敦惠皇贵妃,民-国二十四年与献哲皇贵妃一同葬入清东陵。
同治简介
中文名:同治
英文名:Tongzhi
在位帝王:爱新觉罗·载淳
所属朝代:清朝
类别:年号
时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
主要事件: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父亲:爱新觉罗·奕詝
人物年表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载淳在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出生。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去世,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依照咸丰帝遗诏,由肃顺等八位大臣辅政。九月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臣等被奕訢与慈禧夺权。 同治三年六月,清军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
同治四年四月,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为捻军所杀。
同治六年十二月,东捻军被平定。
同治七年七月,西捻军主力被平定。
同治九年七月,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
同治十一年九月,册立皇后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
同治十二年正月,亲政,同年陕甘回乱及云南回乱大致平定。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享年十九岁。
人物生平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出生之后未命名就夭折了(同治帝即位追封悯郡王),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六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联合东#宫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奕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之际,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达,采纳恭亲王建议,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废除八名顾命大臣所拟定的年号“祺祥”,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死因之争
对于载淳的死,尽管清代宫廷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桃花圣解庵日记》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
《慈德外记》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
《四朝佚闻》记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
慈禧太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澄清历史事实,在《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七辑中编纂公布了《同治进药簿》。根据宫中所藏《万 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中御医对载淳临死前诊断记录(即脉案)及处方的.研究,认为从这本进药薄的名称,以及从载淳患病到去世的脉案、用药处方,都可以证明载淳是因患天花没有治好而去世的。
官方档案中关于天花的诊断,几乎没有记录当时在北京的外国医学观察者的看法,根据外国医学团体的内部报告,载淳至少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并且由于病情的发展而导致了他的死亡。几年之后,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梅毒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到了这一阶段,纵有回春妙手,多半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其实。载淳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 岁爷进药底簿》中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这是详实可靠的。
死亡结论
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同治中兴
慈禧任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