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反思

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唤起激发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但他不是让生死读书听其讲解被动接受,这又体现了靳老师授课中的人文特点。

两小儿辩日反思2017-09-19 19:04:49 | #1楼回目录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作者:曲慧萍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总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自己几乎不能自主学习,所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字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翻译教给学生,希望通过这样能解决学生课文中存在的疑惑,从来不敢有所怠慢。但我发现,无论我怎样尽力,学生学习的效果都很难提高。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最后决定摒弃串讲的模式,贯彻课改精神,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得到不少听课老师的认同和赞赏,学生自我感觉也相当好。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

1、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方案,最后决定由“辩”字入手。在板书课题时,我故意把“辩”写成了“辨”,这是学生经常弄混的两个字。不出所料,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纷纷指出老师写了错别字。通过区别,得出“辩”的意思是“争辩、辩论”;在表扬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同时,从而引出本文的中心:两小儿究竟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呢?在此基础上,学生有了研究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2、课前,学生如果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那么在课堂上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精心设计了这课书的预习导航:1、收集孔子的

有关资料。2、认真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4、再读课文,用“——”画出含有“日”字的句子,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5、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预习。事实证明,这种预习是有效的。课堂上学生是各抒己见,很多见解都非常到位。对于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及理由,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辩斗,再利用收集的课外资料,用当今科学的观点做出解释,使学生了解了不同时间太阳的凉热与日地距离的远近没有关系。

3、在课堂上,我不是根据课文内容按部就班的学习课文,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弄清本文的重点“辨日”之谜,再引出“孔子不能决也”,从而得出“辨日”启示。这种教学流程让学生自此自终对课文兴趣盎然。

不足之处:

1、我一直认为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在实施教学时,这种方法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因为文言文的节奏比较难以把握,老师应该进行范读,我也没做好。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文意,在进行全班交流时,由于看到时间紧迫,所以使得交流有点仓促,流于形式,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

3、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比较深刻,好些优秀生还能联系实际进行阐述,但中下

层学生则理解不到位。课堂应是每个学生的课堂,教师应对学生的阐述及时进行评价与引导。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设计比较合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环节紧凑,层次感比较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质疑释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识。通过这节课,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对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完善课堂,完善自我。

两小儿辩日反思2017-09-19 19:05:43 | #2楼回目录

看《两小儿辩日》有感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看了一节国家级的语文课《两小儿辩日》,获益匪浅。执教者是一位长相普通,精神矍铄,说起普通话来字正腔圆的老者—靳家彦。刚开始时,我是抱着例行公事的态度去的。手里还拿着学生的小考卷。准备随时干点“副业”。可是靳老师的课从刚一开始到结束,我一直被深深的吸引了。

靳老师的授课特点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化”。何谓化,通俗的说就是他教学时能化掉僵硬棱角和有形痕迹。使教与学在“润物细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自然状态中进行。学生们没有感到在上一节语文课。而是在和一位睿智的老者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白。从中学到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语文是科学也是艺术。无论是语言能力训练还是文学素质的培养,离开兴趣、才气、悟性的辅助都是很难做到的。

靳老师的“化”主要表现“四”一、;是情趣化,二是才识化,三是文学化,四是人文化。靳老师首先用了六个辨别真伪的问题以自我介绍的方式介绍了“两”的作者。唤起、激发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愉悦感。听课时不但无压力而且有磨拳擦掌欲。他的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不只一半!靳老师博古通今,知识渊博。但他不是让生死读书,听其讲解,被动接受。他讲的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从“两”引出相关文章;通过讲日曰区别引出“冒”并肩其由来,颇觉新鲜。他还通过“生评生朗读”,“师生互换角色提问题”等方式启发学生的读书能力培养其读书连贯的好习惯。靳老师还很注重培养

学生的才气和文采。他让学生学完课文后自己创设情境,用白话文表演。他还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孔子,怎样回答《两》中问题。同时还教给学生实事求是的做人道理。这又体现了靳老师授课中的人文特点。

我们教育界盛行一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还有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得有一桶水,而且要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靳老师的才智堪称一条“河”了。但他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好的隐蔽了自己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去探究、发现。可见我们应像靳老师那样走出用一桶水给学生一杯水的樊篱,而是以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等待点燃的火把”,用“一杯水”去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两小儿辩日反思2017-09-19 19:05:05 | #3楼回目录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和谐小学胡艳霞

上周我们学校进行了紧张的录课活动,我讲的是《两小儿辩日》,反思自己的课堂活动,我认为:

《两小儿辩日》是s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本书中的第二篇文言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我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只是让学生会读书,会说课文的意思。第二课时来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我讲的是第一课时,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不再一字一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是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让他们自主学习,从目标上看,任务完成了,但不是理想中的完美。

本册书第一篇文言文《夸父逐日》讲完后,听课老师说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那节课读得有点少了。所以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比较注重诵读,首先让学生读通:通过学生试读,个人练读,学生读熟之后,我挑选小组比赛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听他们朗读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而达到读正确、读熟练的目的,应该说多读对理解文意还是起到了作用。在疏通课文时,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最后决定摒弃串讲的模式,贯彻课改精神,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我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阅字典,自己理解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就记下来。然后小组四人交流学习,讲自己对词和句子的理解,再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不足之处:

1、课文的背景缺少对学生的引导,学生不会筛选信息,有点耽误时间。

2、但也许是我太自信了,忽略了这篇课文的篇幅,读的时间长了些,导致后来的疏通文意很仓促,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3、本来我还安排了生生检查,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提问,以及自主回答的方式,但由于看到时间紧迫,所以使得交流有点仓促,流于形式,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希望各位老师都来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的古文教学不再格式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