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禅一句话 每日一禅经典语录

1、生命中,当独自占有一种幸福与财富时无疑是快乐的,它会让我们生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却也是虚空的。当我们的幸福与财富无人

2、包容: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和宽恕的人就像水一样,既不计较,也不争论。以善巧智慧,不伤害众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3、缘起缘灭,得到或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态,然而这一切终将过去。所以,在顺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弃,以心灵的常态对待人生就可以了。

4、敏感的心留给美好,愚痴的心应对龌龊。对世如对镜,人人即我,我即人人。

5、 问:“蚁身如是之小。本性与九界众生一样乎,或有减少?”答:“一勺水与一池水之湿性,并无有异。唯勺与池之水,各如其量而已。”——李炳南居士

6、佛门本是清修之地,跟贪欲作斗争,是修行的第一要诀,但佛门弟子为了争一个正统地位,仍免不了争斗,至于其他以趋利为目标的行业,更是如此。假设没有足够强大的信念、决心和意志力,很难坚持到底。只有那些下定决心、不畏前境、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7、 内在的“心力”——精神——是强大的,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人还是要有点精神。

8、 人要惜身、惜命、惜缘、惜福,更要再造福德福缘。

9、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浮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10、 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曾。用通俗的话说:这个人就现出衰相,就显得倒霉。一一耕云先生

11、 为了表示自己的清高而否认别人的真实面目,断绝与别人的来往,这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12、该做的事,要有毅力与勇气,坚持到底不畏艰难。

13、人生的两端,是生与死,中间几十年或平静如水,或刀光剑影,漫长的博弈中,终有得有失,有苦有乐。

14、生死大事,能看得开、想得通,就能安然自在。

15、施佛塔庙,得千倍报;布施沙门,得百倍报。《上品大戒经》

16、 比喻是什么样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

17、人性的微妙:有人口渴,可以为之解渴,不可为其止渴。让人饱受乐趣是危险的,它会使人对那些最永恒的卓绝的事物不屑!人可以受苦,但却不能受惯。

18、修行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为我们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

19、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启人心智功德无量。我学知识,知识不必属我;倾我所知,惠人实则惠我。

20、修行的功夫层次千差万别,方法也很多。可是如果少了“忍让”和“消化掉”的功夫,那么即使获取其他的法宝,也往往派不上用场。

21、有一种缘分叫相遇,有一种奇迹叫相知,有一种快乐叫相依。人生那么短,相遇已不易,相知更难得,相依太珍稀,缘分你没有理由不珍惜,奇迹你没有理由去拒绝,快乐你没有理由不接受。缘是快乐的种子,缘是奇迹的蓓蕾,人世间没有常开不败的花,却有常在常新的缘。

22、人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与其烦恼它,何不每天快乐地过日子?

23、不要把你的脏话放在前面当作口头禅,说得越多乱的就越早。

24、有句话说:“静时养气,动时练神。”静的时候练气,可以磨练我们的气质与品德;动的时候则要专一精神,将心念统摄为一。

25、 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心。一个人是不是人格完善、品德高尚,关键就在于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26、开悟者“离地六寸”,自然和站在地上的凡夫俗子有所不同,他们离地的过程正是不断修行的过程,“离地六寸”的位置也正是悟后的境界。

27、人道为罪福、圣凡户枢。(民国)太虚《优婆塞戒经讲录》

28、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29、 般若智如大火聚,诸贪爱水,逼之则涸;诸烦恼薪,触之则焚;诸愚痴石,临之则焦;诸邪见稠林,无复遗余。——《竹窗二笔》

30、 追逐物欲,如渴饮盐卤,转增其欲,有情之于五欲,亦复如是。故应于诸资生物具,勤修舍心是菩萨行。——■妙峰法师

31、世间之美好皆因相信感召而来,尤其奇迹的到来,更是相信的产物。

32、不求在俗世中暮鼓晨钟,千年坐禅,但可随着音乐放纵遐思,坐看云起,养一份释然。

33、生活在这样一个拜物教的社会,奔波在这样一个贫富悬殊的时代,人被逼成物质的奴隶,精神的暴虐者,这是一种悲哀。有人将其归咎为制度问题,我认为不全面,至少还有文化的问题,如果不从文化的根基上找病因,期待制度的实质性变革简直是痴人说梦。文化改变心灵,变革从心灵开始。

34、 问:“如何是道?”师云:“炉中有火无心拨,处处无踪任意游。”僧云:“如何是道中人?”师云:“坐看烟霞秀,不与白云齐。”一《汝州首山念和尚语录》

35、一切事情,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当下是基础,今天是基础。

36、思念礼供如来力,普覆我等有情众;诸法增益人天需,无子痛苦常远离;不舍菩提长善法,二障消除人天乐;远离暗冥魔害敌,供养怙主无恼害;速得禅定陀罗尼,习得胜慧消恶习。愿我临欲命终时,生彼净土莲花中;福智功德悉圆满,妙如光音王如来,得蒙授记愿欢喜。

37、不说是非,不传播是非,不计较是非,更不要为是非患得患失。(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38、山上无直树,世上无直人。直是相对的,有谁可以拍着胸脯说,他从来就没有曲过?直是一种品格,曲是一种策略,有直有曲,是最真实的生命状态。多数时候,我们若能做到身曲心直,以曲求直,就已经无悔于自己的人生了。

39、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四十二章经》

40、以三事教化:一者神通,二者知他心,三者说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六,六喻品

41、人见欢喜者,前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42、 什么样的人是佛呢?张李四都是佛。

43、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维摩经》卷上,弟子品

44、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永嘉证道歌》

45、我知道,我只向往这世间一点点的好,我便是那尘埃里的花,可以开的芬芳。雪小禅《无爱不欢》

46、 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维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师

47、无法要求他人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但是可以自我要求,将“不可能”的事转为“可能”。

48、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忧戾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维摩经》卷下,香积佛品

49、譬如摩尼宝珠,不论开价多少,都是贱卖。佛性摩尼宝珠也是如此:成为亿万富翁、大学问家、国王乃至天王,通通是贱卖;唯有成佛,才实现生而为人的价值。

50、调和:万物因水的存在而汇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粉是三种不同的事物,因为水的调和而融合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们三种才有可能按比例调和而成。同样的道理,由于爱心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j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才有可能和谐相处、充满和平。

51、人执着摄取就是执着死亡领域,就不会在一切世上摄取到任何东西。《经集》第五品,第十三章《跋陀罗弗达问》

52、成就菩萨道,必须经得起磨练。做慈济、学习做人间菩萨,必须认真做本分事,遭遇困难时,必须再接再厉去克服。

53、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我不可得,不见受者,施物不可得,亦不望报,是名菩萨摩诃萨三分清净檀那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施与一切众生,众生亦不可得。以此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不见微细法相。舍利弗,是名出世间檀那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八,无生品

54、山川草木,大地山河无不蕴藏着无限的禅机;煦日照耀,微风吹拂莫不透露着诸佛的法音,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一切都充满真的纯净、美的纯德、美的纯情。

55、善需大家做,力量才会强;福需大家造,福气才会大。

56、对于有意识地去生活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之旅,但对于无意识地去生活的人来说,人生的确是一种大的惩罚。

57、人应该摒除“自己不如人”的心念,用心于如何对待别人、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少欲知足、快乐的人生。

58、①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②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③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④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⑤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⑥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59、两方斗,两方臭;两人让,两人有。(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诨》

60、世间种种法,一切唯有名,但想所安立,离名无别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识微密品

61、世界需要与平,社会需要祥与,人心需要与气。

62、心量要大,自我要小。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放自如,是自在人。识人识己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63、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是这分爱必须“清净无杂染”——付出者无所求,接受者不贪婪;施与受者都无烦恼,彼此皆自在。

64、善人死者,福应生天,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受无量苦。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未曾有因缘经》卷上

65、 人生在世应以慈悲为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6、骄傲是失败之母。《经集》第四品,第八章《波修罗经》

67、为别人赚钱时,别人管你;别人为你赚钱时,你管别人。钱这东西,总是让有些人双输,又让有些人双赢。

68、而“格”是格正,司马光解释为格杀,也就是说要格除物欲,人心才能向善。

69、对美丽的欣赏是一种高雅,而对美丽的贪求,却可能是一种亵读和伤害。也许,世间的美丽如天上的繁星,可是属于自己的只有一颗;生活中的美景若沧海烟波,能深藏于心的只有一个小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