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所有知识点 商鞅变法知识梳

1、商鞅变法知识梳

2、商鞅变法公开课

一、历史背景: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得到发展(改革变法的)

3、军事(主观动力):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变法的直接推动力)

4、思想:

1、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2、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5、有利的历史条件:

(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二、变法的内容: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以农致富的经济改革

1、废井田, 开阡陌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其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认为工商业是“末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投入官府充当奴婢。 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3、统一度量衡

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2、废除“世袭世禄制”

宗室成员没有立军功者,要除掉其宗室属籍,剥夺其贵族身份,以此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1、 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他各家都得举报,否则得受同等刑罚。

2、普遍推行县制

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分全国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改革旧的社会,风尚习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制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 (成功) “商鞅虽死,秦法未灭” 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四、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1、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实行坚决,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执法如山,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5、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6、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有全盘计划,先奖励生产军功,然后才迁都求出击。

五、商鞅变法的评价:

1、商鞅变法的性质:

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2、历史作用:

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历史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

(3)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商鞅变法的启示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法家思想:

1、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

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

2、以法治国、主张君主集权

商鞅变法公开课

雷州八中高效课堂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

主编人:劳丽珍 审稿人: 定稿日:2015.04.26 协编人: 高二历史科组 使用人:高二文科学生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一、使用说明:请阅读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二商鞅变法15页到24页的内容,并用15分钟完成知识存盘。※为C层选做题。

课题:商鞅变法(新课) 课时:1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尤其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记住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和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三、学习重点: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特点。

四、学习难点: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以及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从商鞅变法的结果分析变法的历史作用。

基础梳理

第 1 页 共 5 页

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

A、军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

4、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第 2 页 共 5 页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

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 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

础。

① 按军功授爵;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削弱旧贵族的

特权;

④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理论基础(2分):法家思想。

(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历史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局限性: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3、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

4、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

5、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6、变法触犯了旧贵族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2分)

第 3 页 共 5 页

标准:个人品行 ( 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道德评价)

(4)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4分)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4分)

标准: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因素: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成功的原因:⑴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历史趋势,合乎秦国的国情,这是成功根本原因。

⑵秦孝公大力支持:由于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得以坚决实行,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⑶商鞅的政治才干:敢于同反对派进行斗争,赏罚分明,取信于民。

⑷变法深得人心:变法施行十年,百姓有较长时间适应及接受。

启示:1.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动力;

2、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3、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4、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6、改革重在制度创新不能因循守旧。

1、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D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

2、《战国策秦策三》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④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B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商君虽死,秦法未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B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4.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5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新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论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两者有何不同?(4分)

(2)梭伦:

第 4 页 共 5 页

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 严刑峻法

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