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1、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2、湖北省莲藕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内容摘要:  摘要:文章主要围绕湖北省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其发展速度缓慢的矛盾来研究湖北省农业发展状况与问题,同时借鉴德国农业改革,结合湖北省农业现状探讨了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湖北省;农业;德国农业改革;品牌发展;农场

  一、湖北省农业的发展现状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底,全省总人口605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987万人。耕地面积4803万亩,其中水田占60%,养殖水面1100万亩。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种养的动植物品种繁多,历来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近年来,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等各种财政政策来补助农业的发展。湖北省农业发展较为稳定,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农业总产值全面增长,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农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二、湖北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农业发展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倾斜,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只是趋于小步前进、较为稳定,但不明显,且相对其他地方如黑龙江、福建等还是相对落后。

  (一)农业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滞后

  国家投入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地方配套资金一般难以到位,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和组织引导不力,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技术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农政执法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农产品市场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抗御自然灾难的能力不强,湖北农业抗风险能力不是很高;农产品的利润率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农业和农村投资环境不乐观,农业内部积累资金包括外来资金流向农业生产的资金转化率偏低,用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则极为有限;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改革开放步伐缓慢,农村投资融资渠道不多,农业投资项目的影响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等力度弱、数量少,农产品出口创汇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与引导不够,与农业生产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需要的差距仍然较大。

  (二)农民素质不高,消费保守,资本流动性不强,农村人力资本不足,科技水平低

  由于湖北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未有重大突破,不但是农民素质不高、科技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和分散经营,导致农民收入一直在低位徘徊,用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极为有限。随着湖北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其知识、技术、信息和资本集约的结合,依靠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尤其要依靠一批思想开放的高素质农民与能够发挥其特长及知识技术价值的市场经济环境。但农村大量劳动力(既包括脑力劳动者也包括体力劳动者)大多流向了城市。

  (三)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

  信息和销售渠道是农产品走向市场、获得经济效益的桥梁与纽带,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是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农产品质量不高,加工增值率偏低

  湖北农产品质量不高和加工增值率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二是种子、种苗、种畜禽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增加了优良品种的更新难度;三是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四是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弱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当前湖北农业初级原材料生产比重大,依靠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低,农产品附加值少,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

  (五)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规模小

  一是农业合作组织法律地位不明确,内部治理不规范,影响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稳定发展。二是农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业合作组织会(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

  (六)农业土地细碎化,生产经营分散化

  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但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要解决湖北的“三农”问题,就必须从解决农村家庭仍然是现时期农业生产主体——数量最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入手。

  (七)没有品牌,龙头企业发展融资能力低、信贷较低

  湖北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品牌营销较差,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在武汉主要超市经营的数百种上架食品中,湖北本地生产的产品数量较少,在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中,能够进入武汉各大超市的数量也极为有限。品牌创造与创想的能力较弱,缺乏知名农业品牌。而且此前我们品牌意识淡薄,营销观念与方式陈旧。农业经营过于分散,龙头企业带动较弱,标准化生产难推行。

  三、德国农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

  20世纪代初两德统一后,德国对其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转型改革:

  (一)从微观层面看

  原集体或国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过以土地私有化为主的彻底改革,产权明晰,经营形式多样。二战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收归国有,100公顷以下的仍为农场主个人私有,实行家庭式经营。此后,在社会主义集体运动中,通过建立小型农业合作社,小社并为大社以及按专业建立各种社会主义农业企业(如种植业生产企业,畜牧业生产企业,园艺生产企业),使实行家庭式经营的约60万个农场主在集体化运动中从独立经营的私有企业改造为全民的大型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LPG)。在,德东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约4700个,但所占有的农用地占全国农用地面积的96%以上,私有土地仅2.5%,其农业公有化程度已相当高了。因此,两德统一后,德国农业改革主要是围绕土地私有化和经营市场化进行的。

1、以“土地归原主”为核心,重新私有化。所谓土地重新私有化是指在农业集体化和建立国营农场过程中被剥夺,无偿或有偿征用的农用土地重新归还土地所有者。

2、允许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组织存在。在合作社成员自愿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相对一家一户的小农场主,风险更小,效益更好的经营形式。主要有综合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由私人小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土地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改革的具体办法是:大幅度裁减人员,新的合作社采取土地租赁形式,经土地愿拥有者同意,统一经营;新的合作社成立董事会,监督委员会和经理层等领导班子,按公司制企业动作。

3、农业经营组织之间可以互相兼并重组。农业经营组织之间可以互相兼并重组,互相间对其土地、农机、厂房、棚舍等资产进行出售,出租不受任何限制,也可以购买或租赁国有土地,使原来均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国营农场变为现在规模大小不等的多种农业经营组织。

4、大量分流农业从业人员离开农业。大量分流农业从业人员,约有四种情况离开了农业:一是部分人分到钱后退休或提前退休;二是部分人转向城市打工;三是就地创办小企业,小作坊,经营二,三产业;四是部分人成为失业者。

5、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快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减少企业数量,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协调工业与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平衡,并按德西农业化模式对德东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改造。

  (二)从中观层面看

  为了帮助广大分散经营的农场主进入农场,德国政府完善了多层次的各类服务机构,使德东农业逐步建立起新的市场机制:

1、农场主的自治组织——农场主联合会在各级议会里有代表的机构,是政府与农场主对话的桥梁。

2、半官方半自治组织——农业管理协会。协会的主要职能:一是负责协调,审批欧盟对德国农场主主要农产品配额的分配与申请。二是监督执行环保,植物分类以及药品,食品,饲料的安全使用。三是对农药,种子,牛奶质量进行检测。四是搞课题研究,推广新品种。

3、非营利机构——农场主社会保险公司。德国政府在对德东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彻底改造以后,相应改革了原成员每月只交定额保险金就可享受一切福利保险,同时按德西办法建立了个人与政府共同分担保险的新机制。组建了农场主社会保险公司,培训了大批管理人员。农场每年向公司提供必要的保险基金,实行政府监控专款专用。公司每年向辖区各农场主发放保费表格,由农场主按表格要求向当地税务,银行,法院等机构交纳个人保费。农场主及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的保险项目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这类保险在参保后,国家都有相应的补贴;要求雇员必须参加的保险项目有失业保险,自愿参加的有老年人和残疾人保险.此外,各州还制定有农业冰雹和牲畜,病害保险,都是自愿参加的。

湖北省莲藕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 要:莲藕是湖北地区居民喜爱的春夏季时令蔬菜,当前莲藕产业已成为武汉市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本文介绍了莲藕在湖北的种植情况,分析了湖北省莲藕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省莲藕生产情况提出了若干建议。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湖北地区;莲藕;产业化;建议
  莲藕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其地下茎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其叶、茎、莲籽还是不可多得的药用和加工用轻工原料,极具开发前景。莲藕在我国广泛种植,湖北、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安徽、上海、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市均有种植。其中湖北、江苏两省种植面积较大,均在100万亩左右。如何建立莲藕产业化的最佳模式、促进莲藕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从而为带动整个莲藕产业发展提供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湖北省的气候特点及莲藕种植情况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长江中游地区,全省土地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港渠交错、库塘众多,平原湖区占20%,长江、汉江横贯全省,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加之湖北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日照时数1200-2200h。全年无霜期230~300d。年平均降雨量750-1600mm,发展莲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世纪80年代开始,湖北省众多科研单位开展了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新品种选育工作,至今已选育新品种20多个,其中鄂莲l-7号系列莲藕品种率先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生蔬菜新品种。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已形成早、中、晚熟和炒食、煨汤品种配套系列,成为国内主栽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产量比传统品种高30%~50%。尤其是鄂莲5号高产稳产、抗病性强而得到大面积推广而成为目前的主栽品种。鄂莲6号入泥浅、产量高,鄂莲7号熟性早,03-13莲藕炖汤时汤色白、味甜、?|粉,这些新品种亦已被莲藕种植者和消费者广泛接受。
  二、莲藕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拥有长期的种植历史、丰富的栽培经验、独特的莲藕饮食文化、雄厚的科研实力、众多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大量新优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较大的生产种植规模、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大量的宣传工作,湖北省莲藕已经从整体上成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品牌,莲藕产业已经成为湖北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前,湖北省的莲藕规模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新的栽培技术不断涌现,经过多年发展,湖北省莲藕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区格局,如武汉地区的莲藕2万hm2、孝感地区莲藕2万hm2,江夏子莲6 667hm2(以采收鲜莲籽和藕带为主)。近些年来,湖北生产的莲藕已批量销往北京、深圳、长沙、福州、成都等地,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主要面向国内蔬菜批发市场,开辟了广州、深圳、西安、郑州、石家庄、北京等直销市场,并有相当部分通过沿海外销公司间接出口销售。目前莲藕加工业发展迅速,已经研究开发出莲藕加工品逾20个,如罐装藕汤、莲藕面条系列、荷叶(参)茶、高钙藕粉、速冻藕丝、干制藕片、腌渍藕及藕蜜等,产品销售海内外,如武汉地区的代表性莲藕食品莲藕排骨汤,经过加工包装,基本保存了典型风味和营养,方便食用,已在多家超市俏销,部分产品已远销东北三省。腌渍藕片专门出口韩国,用于生产韩国泡菜,保鲜藕片出口我国台湾和泰国,藕粉通过转口贸易出口日本和东南亚。
  莲藕加工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湖北省莲藕产业化发展中也存在中各种问题:一是科技投入少,品种退化、生产用种基本上采用自繁自留或无序引种,造成莲藕产量低、品质差、病害重,效益降低。二是现有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莲藕产品加工规模不大、深加工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深加工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较低,真正能在莲藕产业化经营中担当“龙头”角色的企业不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莲藕加工出口未能形成气候,莲藕生产主要靠鲜销,种植面积随鲜销市场的波动而摆动,市场销路不畅,发展缺乏后劲,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等科技对促进产品流通的作用。四是莲藕贮藏保鲜技术不完善,在莲藕新鲜产品远距离运输或出口过程中,贮藏保鲜技术不完善。五是综合利用不够,莲藕是一种集食用、药用、观赏、生态利用等功用价值于一身的高经济价值植物,湖北地区对莲藕的利用目前主要限于食用,少部分观赏,在其他用途方面开发较少。
  三、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
  重视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对莲藕生产技术限制性因子和保鲜加工技术的研究,同时要研制适合各国人民口味的藕制品和莲藕综合开发的新工艺、新配方、新产品。
  2.抓住机遇扩大莲藕产品的出口
  在湖北莲藕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立足国内市场,也要注重开拓国际莲藕产品市场,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市场将给湖北莲藕出口创造极大的发展空间,带来湖北莲藕产业的纵深发展。
  3.大力发展莲藕菜深加工,提高莲藕的附加值
  莲藕仅仅靠其初级产品来销售,生产者所获利还是有限的,如能通过加工使其初级产品变为高级产品,效益就会成倍增长。莲藕全身都是宝,不仅要不断推出食用性的藕产品,而且要研制一批莲藕叶、花、果、荷梗、藕节、藕肠等药用、饮用保健或外用美容产品。同时要加强莲藕综合利用开发,如莲藕在旅游观光、景观建设、生态利用、食用药用及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开发。
  4.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莲藕种植离不开加工,只有形成一定的加工能力,解决藕农后顾之忧,才能推进莲藕产业化。要大力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莲藕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既是生产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科研中心,可以对农民实施全方位的带动。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尝试小包装藕粉、藕酒、莲心茶的深加工,开展荷叶、藕节、小藕等的综合加工利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利用互联网构建高效的营销网络平台
  针对莲藕市场价格波动大、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的客观现实,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加快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官方农业部门和半官方组织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设立专门为农民服务的网站、网页,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构建高起点的莲藕产品营销售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周明全, 何建君, 胡中立. 湖北莲藕产业发展的若干设想及建议[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2, 24(4):22-24.
  [2]邓春梅, 李双红, 黄永洋,等. 湖北省仙桃市莲藕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长江蔬菜, 2017(8):21-23.
  作者简介:管维轩(1986-),男,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相关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