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字诗句 关于一字诗的古诗
1、关于一字诗的古诗
2、古诗词鉴赏三上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多篇关于一字诗的古诗作文500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关于一字诗的古诗作文500字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关于一字诗的古诗作文500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杖长竿一寸钩。一上一下一来往,一人独钓一江秋。 〔清〕·纪晓岚
一花一柳一石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禅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清〕·何佩玉
一机一茶一醉仙,一蹬论坛一心欢,一朝一夕一大天,一首诗词一甘甜。
一山一水一小庙,一僧一道一盘棋。一胖一瘦一壶茶,一天一夜一和局。《僧道对弈》(现代)张志真文章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回船一字诗 〔宋〕·苏 轼
苏东坡一次要过江访友,谁知来到渡口,却见渡船刚刚驶离。东坡急忙喊那船家,让他回撑几篙,把自己带上。哪知船上之人都不认识苏东坡这位大诗人,便故意为难他,说是让他即刻应景赋诗一首,且诗中须有十个”一“字,才回船接他。苏大学士略加思索,便脱口吟出了上面这首“一字诗”。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向云低,万里江天都在望。 登山一字诗 〔明〕·唐 寅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风流才子。有一天,他乔装改扮成乞丐,出外登山游玩。到了山前,见几个秀才在赋诗,便去凑热闹,说:“我这个乞丐也来作首诗。”秀才们答应了,唐伯虎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一上”两字,见众秀才哈哈大笑,又在纸上写了“一上”,众秀才见了,更是笑得打跌。唐伯虎不以为意,说道:“有酒吗我喝了酒才会作诗。”秀才们忙倒上一杯酒,唐伯虎一口饮完,大叫一声:“好酒!”然后在纸上又写了“又一上”三个字,突然一转身,夺过秀才手中的酒壶,一饮而尽。众秀才急道:“诗还没作完,怎么把酒喝完了”唐伯虎道:“急什么”然后拿起笔来,后面三句一挥而就,众秀才看得目瞪口呆。
古诗词鉴赏三上
古诗词鉴赏
校本教材
三年级上册
中和镇东夏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组编著
梅河口市中和镇东夏小学
校本教材开发组
主任:牟春玲
副主任:崔志颖
主编:郭强
责任编辑:郭强
编著: 郭强
刊首寄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
辈出,名篇佳作卷佚浩繁,在中国文明中蔚为壮观,今
天,让我们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结合艘一次美的洗
礼。诗是美文学,是文学精华,对美的强烈追求,促使
我们在诗歌的土壤里不懈耕耘。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古诗词鉴赏更是如此。2002
年古诗词鉴赏被列入高考内容,不仅高三毕业生,还是
高中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都应该提早做些相关的知识
和技能储备。《古诗词鉴赏》就是在为同学提供这方面的
知识素材。
让我们漫步在古诗苑中,去领会祖国文化的博
大精深!
第一课。。。。。。。。。。。。《咏风》
第二课。。。。。。。。。。。。《咏兰花》
第三课。。。。。。。。。。。。《新家娘》
第四课。。。。。。。。。。。。《题诗后》
第五课。。。。。。。。。。。。《剑客》
第六课。。。。。。。。。。。。《人日思归》
第七课。。。。。。。。。。。。《重别周尚书》
第八课。。。。。。。。。。。。《竹里馆》
第九课。。。。。。。。。。。。《望岳》
第十课。。。。。。。。。。。。《紫骝马歌辞》
1、咏风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箇)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 缘因为。
3. 个:这样。
4. 秋霜:指白发。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2、咏兰花
明·张羽
能白更兼黄,
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
容得许多香。
张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改字附凤,号静居。明初江西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早年随父宦游江浙,因兵乱不得归。元末与徐贲相约避居湖州蜀山(在今浙江吴兴),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后又徙居于吴中(今江苏苏州),与高启、杨基、徐贲聚为诗友,享誉“吴中四杰”。又因其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均有诗、书、画声名,故又人称“北郭十才子”。洪武初年入京,未能得到朱元璋青睐。洪武四年征至京师,因应对不称旨,放还。再征,授太常司丞。洪武帝曾亲述滁阳王事实,命张羽撰写庙碑。洪武十八年(),因坐事谪放岭南,未半道召还。羽自知不免于难,遂自沉龙江,卒年六十三岁。
可以称为白色的但是也有点黄颜色,即使没有人来欣赏也一样开花吐芳。
微小的花朵原本就不大,但是里面蕴藏着很多香气。
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能白更兼黄”是指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无人亦自芳”,是从人格化的角度赞其“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寸心”则一笔两写,既写花,又状人。杨万里《凝露堂木犀》云:“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张羽化用杨万里诗意,而更加准确、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谦谦君子,所求于社会的不多;“许多香〃,则暗喻君子才华不尽,可贡献于人的不少。用兰花的清幽、纯和、持久之香,写出兰花独具的品格与文人雅士的志趣,亦属咏物诗中的佳构。
3、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末句斩钉截铁,守望之情,跃然纸上。又如《江南三台》:“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纯是白描,别有情趣。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
小姑: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新婚三天就下厨房,洗净双手开始做羹汤。不熟悉婆婆的饮食口味,先送给小姑品尝品尝。
4、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1.吟:读,诵。
2.知音:指了解自己思想情感的好朋友。
3.赏:欣赏。
4.得:此处指想出来。
这两句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作者作诗每字每句都精益求精,反复推敲,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
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作者作诗每字每句都精益求精,反复推敲,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
5、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用十年的功夫来磨励这把宝剑,霜雪般锋利的剑刃还没试验过。我今日把它亮出来摆在您面前,请告诉我谁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贾岛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6、人日思归
南北朝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
1、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
2、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3、人归落雁后:诗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
思发在花前: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发生在春花开放以前。
:
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从诗句的词语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可能要落在南雁北飞的日子之后。诗歌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普遍心理。
7、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
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这里也是代指自己所住之地。一二两句是说,自己羁留在万里之外,始终不得南归。
三四两句是说,只有大雁一到秋天便向南方飞去,这是比喻周弘正来到北周、经年又得南返,心中不胜欣羡。
身居阳关万里外,
不见一人往南归。
只见河边有鸿雁,
秋天到来往南飞。
庾信
(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初仕梁,后出使西魏,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缥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 司,世称“庾开府”。博学多才,擅长诗文。早年作品绮艳轻靡,晚年因遭世变,身居北地,所著多身世之感、故国之思,风格苍凉沉郁,深受杜甫推崇。有《庾子山集》传世。
8、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9、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杜甫“望岳”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10、紫骝马歌辞
汉《乐府诗集》
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
童男娶寡妇,壮女笑杀人。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这是形容战火连天的场景:到处是一片火海,田地都烧没了,野鸭都惊得飞上了天。
童男娶寡妇,壮女笑杀人。——童男娶寡妇,这是为什么?因为人丁稀少啊!男丁都被抓去从军了,只剩下几个童男。可是童男为什么要娶寡妇呢?因为寡妇多啊!寡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因为他们的丈夫都被抓去上战场,并丧失了性命。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中国人有句古话叫“落叶归根”,这句话说明了多余那些战死沙场的生命能够早日安息,他们的灵魂能早日回归故土。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这是一句反问句,作者问的是那些从军的将士,问他们一去几千里外的战场,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
这首汉乐府的民歌,主要是揭露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连年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诗中描绘的是百姓被迫从军的场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