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与孩子观后感(20字) 狐狸与孩子观后感

1、狐狸与孩子观后感

2、狐狸与孩子观后感

狐狸与孩子观后感篇一:狐狸与孩子 观后感

专业班级:网信10-3班 姓名:李昉学号:311009050302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狐狸与孩子》观后感

关键词:狐狸与孩子 爱情 放手 占有 观后感 生活 摘要:在观看了《狐狸与孩子》这部电影后有感,通过电影的剧情对比生活和爱情得到了一系列的感悟。由此论证了题目所写: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在某个星期一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狐狸与孩子》这部电影,那么大的一个教室一个专业的同学坐在一起静静地观看,那么意味深长的电影,深入骨髓的感动,直到现在我依稀能回忆单纯的孩子和无邪的狐狸在一起时美好的时光。

那是一部直击心灵的的电影,电影里安静的画面,电影里自然的不能再自然的场景,安静的讲诉着一个像梦一般的故事,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加修饰,但却能让人用最平和的心静看完整个的剧情,然后回味无穷。

剧情很美,像是一幅幅的画面一张张配着感情般的徐徐铺展开来:红霞满天落叶纷纷的秋日;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森林;像新疆天池一样的风景;夜晚像梦幻般童话乐园的山洞;清晨含着露珠晶莹含羞的花儿;还有翠绿翠绿的草地;当阳光隔着树缝洒下一片金黄时整个的森林都是那么熠熠生辉,让我们屏住呼吸去品味着它的美丽与优雅!在那么一个充满温情与灵性的森林,美丽的小狐狸和小女孩毫无征兆的就相遇了。犹记得当时小狐狸发现身后小女孩时转头的一个眼神是

那么的纯净,写满了恐慌像一个被宠坏的小公主般的无辜。就这样的眼神在我心里留下了,就这样的眼神紧紧地抓住了小女孩的心!长着雀斑笑容甜美的小女孩她是真心喜欢小狐狸的吧,她看它的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自从一次美丽的邂逅后,女孩就一直努力着努力着,想离小狐狸近点再近点。她是那样的努力,是那样的不辞劳苦,满山满山的寻找它的踪迹,甚至每天坐在山毛榉上边等着和它的再次相遇……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她真的接近了它,就像女孩说的那样: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我可以抚摸它。是的,小狐狸真的就给了她足够的信任,可以玩耍,可以陪伴。孩子就是孩子呀,当初追逐的时候单纯的没有一丝的杂念,小狐狸就是个可爱的小动物,她就是想和它一起玩。可是,当真正的拥有时她还是忍不住想要开始拥有它。所以,从那以后,一切就注定有了结局……

有好一段时间,我总以为片子只是一部教人爱护动物的片子,顶多是一部告诉人们“爱并不等于占有”的片子。可是,时隔几个星期,我忽然有了别的感悟——关于爱情与生活。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提笔写这篇观后感时立马就想起了这句话,是的,有些感情倘若真的爱,那就要学着放开。小女孩执着的爱恋着小狐狸,以为越是爱它越该拥有它,和它朝夕相处,和它形影不离。我们对自己的爱人何尝不是如此?当最开始的春心荡漾和芳心暗许,彼此还不曾熟识的时候,我们仅仅想的是他能看自己一眼,他能对自己笑一笑,他能多注意自己一点,那就知足了;后来,如愿以偿做了朋友,我们开始索取更多的关注,索取更多的在意,总想着让

他对自己特殊点再特殊点;一直到,当两人真正走到了相知相随的地步我们就想更多的陪伴,总想对方眼里只有自己,总想对方心中只想着自己,把那份爱情攥得紧紧的,生怕一松手感情就溜了,他就没了。小女孩失败了,因为她忘记了灵动的小狐狸属于灵性的大森林。自然,我们也会失败,因为我们会慢慢忘记,没有谁会永远的属于谁。我们总是这样,当确定了彼此的感情后,就开始想要去占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强加到他的身上,只有当他接受的时候,我们才能满足了自己的虚荣,知道了自己还被爱着,自己还在他的身边有别人没有的特权,这才幸福着。就这样慢慢地,我们也开始为对方付出越来越多,总不停地有意识无意识地告诉对方我爱你,殊不知就这样的付出已给了对方太多的的压力,因为我们用行动告诉对方我很爱你的时候,就是在诉说:我这样爱你,为你做了那么多,你不能不爱我,必须也做出表现爱我的行为。是的,我们在付出,我们用心在经营爱情,可是像小女孩一样,我们把爱和占有搞混了。当初的依恋变成了束缚,我们的爱就变成了束缚的理由。爱怎么能成行使特权的借口呢,就算再爱,也不能规定谁注定是谁的谁。所以,就像小女孩一样,当我们在企图占有和控制时我们也在开始走向分离。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完全被别人约束。我们拿着爱当幌子去占有,去要求时,那样的爱还会纯洁吗?计较了太多的得失,权衡了太多的付出与回报,我们就开始了不甘心、不公平。那自然,爱情中的满足也就消失。我们应该给彼此足够的空间,倘若被感情压得太紧,人都会变了质,这样的人还会是你曾经所迷恋的他

吗?足够的空间我们让彼此发展,足够的时间我们做自己的事,能永恒的保存酝酿自己的魅力。我们一直用欣赏关心的心态去对待对方,依恋着,牵挂着,但不过分依赖不过度约束。如果大家真正的彼此相爱,那么自然就有真心的自我付出,不用你去索取,源源不断的爱恋团团将你包围。不用朝夕相处,不用耳鬓厮磨,没有猜忌没有担心,我们彼此心中想着念着的全是对方,坚信对方的忠贞,肯定感情的永恒。拥有这样的爱,不正是我们最想要的爱情?!

多了羁绊,雄心壮志的男儿开始了懦弱胆怯;多了束缚,优雅得体的少女也会开始杞人忧天。多了那些硬是借着爱的名义塞过来的东西,再没有豪情壮志,再没有独立优雅。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我们身边占有的那个他,还是自己曾经深深迷恋的他吗?小女孩未用绳套栓住小狐狸,倘若小狐狸真的就范,那么卧在小女孩身边的像乖狗狗一样的狐狸还会是那个女孩第一次见眼眸如秋水般深邃平静的小狐狸吗?美丽灵性的小狐狸会没了吧,那样,小女孩还会一直迷恋着它?狐狸是属于森林,只有在森林中它才能保持着它的美丽与灵性,才能引得小女孩驻足,才能让她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们的他也是一样吧,他不只是属于我们,更属于世界。放他进整个世界后,他的风姿卓越,他的卓尔不凡,才能更吸引我们,能让我们追逐他的脚步更进一步。这样,就有了金童玉女的神话,有了流传千古坚不可摧的爱情故事,于是,我们也有了天长地久。就像小狐狸与小女孩,放手后才有了美好回忆,不然,记恨小女孩的小狐狸还会放女孩在心里吗?!倘若我们没法活成永恒,那我们活在心里美好的曾经中也好。

爱情如此,亲情友情亦如此。在生活中,我们总以爱的名义接受了太多,于是我们忘记了自己的翅膀,忘记了怎样飞翔。不知外边天地的辽阔,外界风雨的凛冽,所以,没了迎着暴风雨飞翔的海鸥,没了振翅击长空的飞鹰。爱是放手,放手让他走,学会生活的一切,他才能一直生存下去。孩子本就不属于父母,他属于的是世界,我们不能再用爱的名义将他束缚。而当友情自私的不再留下自由,那么友谊也该到了保质期。小狐狸属于大自然,小女孩的不再纠缠给予自由才能让属于自然的狐狸不再记恨,也许它还放她到了心底最深处的地方。

一切落下帷幕。女孩在最后说,她把爱和占有搞混了。我喜欢这句话,爱不等于占有,当我们拥有着一份难得的感情时我们需要用这句话时刻鞭笞着我们。爱,不是占有,我们想让爱更加长久,就应该是站在我们彼此自己的空间里学会放手,学会时刻欣赏着对方,共同努力着,一起奋斗着,以致足够配得上彼此的美好,等待着心中的他一转身的请求……

注释:文中所写仅为个人观点,如有异议,也请宽容对待。

参考文献:无

狐狸与孩子观后感篇二:狐狸与孩子——观后感

《狐狸和孩子》观后感

观看了《狐狸和孩子》后,我感受很深,最深刻的还是剧尾那句话“爱不是占有”。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我们喜欢的事物,但我们不能让它们按照我们的方式生活,因为它们跟我们毕竟不一样,它们有它们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们真的爱它们,就应该尊重它们,让它们自由自在的过自己的生活。如果强行改变了它们,它们就会失去本真,会不幸福,我们想要的结果也不是这样的,不是吗?

该片在剧中也展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情节,故事讲述一个十岁的小女孩,由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一只狐狸,从此她的生活因为这只狐狸有了不一样的精彩,她与这只狐狸慢慢建立了感情,最终明白要给它自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片中小女孩表现出一种无畏和童真,因为对狐狸的喜爱,让她不断在寻找它,不怕风吹雨打,不怕任何危险,只是执着的等待,等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我们执着的东西,现在回想一下,我们是否为了我们所执着的,而像小女孩那样苦苦追寻,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为了执着的东西,费尽心思,直到成功为止。茫茫宇宙,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小女孩在寻找狐狸的过程中,站在森林中,猛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突然有种失落感,但她还是没有放弃,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也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己一直尽力付出,却还是没有收获,有失落感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我们放弃什么也不能放弃信念,放弃自己,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所以,我们应该向小女孩学习。

在片中,还有动物界的生存竞争,小女孩说“适者才能生存”,在自然界中,动物们也面临着生存竞争,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生命危险,生命诚可贵,我们在生活中要时时小心,事事小心,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在工作中,更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这样才能立足社会。另外,还有小女孩一直寻找狐狸,刚开始一直没有结果,她很焦急,感到迷茫,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但我们迷茫的时候,不能有所懈怠,应该静下心来,寻找思路,相信最终会有转机的。片尾处,小女孩想让狐狸适应自己的生活,并把狐狸关在自己的家里,对于狐狸这种天性就惧怕人类的动物,怎么会被束缚,以致造成狐狸冲破玻璃倒在血泊中的悲剧,正是这件事才让女孩明白,爱和占有是不一样的。

我们应该尊重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不能自私的想通过束缚它们来成全自己。让我们彼此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们还是好朋友,这样不是更好!

狐狸与孩子观后感篇三:《狐狸和孩子》观后感

至少还拥有麦田的颜色

——《狐狸与孩子》有感

麦田和我没有任何关联,真令人沮丧。不过,你有金黄色的头发。想想看,如果你驯服了我,那该有多好啊!小麦也是金黄色的,那会使我想起你。我会喜欢听麦田里的风声??

——题记(摘自《小王子》中狐狸的话)

好像自从《小王子》问世以来,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了一只小狐狸。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小狐狸意味着不同的身份:朋友、玩伴,抑或是生命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而《狐狸与孩子》这部电影的取材也是一只小狐狸,并将它和一个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

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景物篇

整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当属它绚烂的画面,和谐缤纷的色彩变化,长短镜头的自由切换,再加上巧妙丰富的景色选取,汇成了一副神秘瑰丽、气象万千的风景画。其中让我尤为印象深刻有两处:

第一处是一个极有代表性的“从片叶到山巅”的镜头切换。小女孩独自一人在树林里休息,突然一片在风中摇曳的树叶攫住了她的目光,接着是一个漫长的特写:微微卷曲的暗黄色树叶上下翻飞,时浮时沉,同时衬以墨绿色的森林,只见小小的黄叶从树枝繁叶密的躯干渐渐飘到了枝桠稀疏的树梢,二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这个舒缓的长镜头过后,导演做了一个快速的镜头切换,倏忽切到了小女孩登上山巅的画面,四周景色登时豁然开朗:劲疾的山岚吹拂着小女孩的长发,浓重得化不开的乳白色雾气渐渐褪去,泼墨似的绿色森林映入眼帘,远处,山峦起伏,像奔跃的兽脊,天地一片苍茫。接着镜头慢慢拉远,小女孩的身影也逐渐缩小,最后化为山巅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旋转的镜头,展现着小女孩头顶的风云变幻,天空的颜色也由黯淡深沉变得明快清丽,阳光像经过了三棱镜的折射一样,化作耀眼的七彩斑块照在小女孩的脸上,向阳的山麓也渐渐染上了淡金色,苍翠的山色就这样仿佛融化在了熔金的落日里。将壮丽多姿的景色恰当地佐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空旷而不悲怆,可谓独具匠心。而前后两个镜头的对比也堪称妙绝,由沉静唯美之态迅速转向巍峨苍茫之势,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具震撼力,似这般大开大阖之手笔不觉令人神往。

第二处是小女孩“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溶洞探险过程。小女孩跟随小狐狸躲雨进入了天然溶洞,而溶洞内的瑰丽景色不得不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土黄色的钟乳石与石笋俯仰皆是,如细密的发丝一般,大片大片的延展开来。仿佛它们并不是坚硬的岩石,而是柔软的水母的触角,亦有生命的气息。石笋静默地矗立着,如同五根手指,突兀而又鲜明,与倒锥式悬挂的钟乳石相呼应和,极富意趣。流水顺着钟乳石淅淅沥沥地从头上滴下,其声叮咚,其状如雨。下坠的水滴经年累月地落在石笋上,敲出了一个贝壳型的凹槽,最令人惊异的是,凹槽的中心竟还有一个圆润的白色石子,像被打磨的围棋子一样。神秘的溶洞晦暗幽邃,唯一的亮光便是小女孩手中的手电筒,凭借着它,小女孩赐予不同的景色以光明,而整个旅程便是在这种忽明忽暗的氛围中完成的,平添了一抹冒险色彩。静谧奇幻的溶洞风景与作品一贯展现的草原森林风景迥乎不同,它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绰约,使人油然生出一种敬畏之感,不禁拜服于神奇的大自然的脚下。

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主旨篇

1、童心与纯真

电影中小女孩与小狐狸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让我不禁想起了牡丹亭。汤显祖在牡丹亭序中这样写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杜丽娘因游园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旖旎生情,相思成病,病笃而亡,痴情至斯。与杜丽娘相似,小女孩对小狐狸也是“一见钟情”,她对小狐狸的执着追寻,都使

小女孩像极了一位“痴情人”。小女孩与小狐狸的邂逅颇有些“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味道,面对小女孩如火的热情与喜爱,小狐狸像是被灼伤一样仓皇逃开,徒留小女孩一人在原地不知所措。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女孩子也屡屡碰壁,一直不为小狐狸所接受,但饶是如此,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尝试。

小女孩对小狐狸的喜爱更多地来自儿童的天性,甚至是一种审美本能。她被小狐狸的漂亮和可爱而打动,由于受到了好奇心的驱使,她将“心动”变为了“行为”。小狐狸是大自然精魂的化身,是山林之子,而小女孩恰恰为其所吸引,并心甘情愿地追寻它的足迹。从冬到春,由春到夏,一路走来,她始终保持着当初那颗干净柔软的心,沉醉于初遇时的悸动和惊艳,不断期待着与小狐狸的下一次相遇。她不加掩饰地表现着自己多变而又丰富的情绪,她的一喜一怒都与小狐狸有关,她会因为小狐狸不经意间的一个回应而雀跃欢呼,会因为小狐狸的举家搬迁而倍感懊恼。为了救它,面对群狼她可以勇敢地挺身而出,面对孤鹰她会死死地把它的孩子掩护在自己身下。对小女孩而言,小狐狸就是她的世界,就是她的全部。而现实生活中,鲜有大人会对一只普通的狐狸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和如此狂热的喜爱,大人们已经历了太多的风浪,生活的艰辛早已让他们的心变得麻木,再难为外物所打动,对身边的美好往往视而不见,如同踽踽独行的瞽者。正如圣所说的那样:“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只是他们很少有人记得”。

2、爱与占有

小女孩和小狐狸有过很美好的“蜜月期”,他们曾经一起坐在山崖上,小狐狸很温顺的呆在小女孩的身边,听小女孩给它介绍自己的家庭生活,在高高的山崖上眺望远方蜿蜒的河流??然而,他们最终还是不得不分道扬镳,小狐狸意识到也许人类终究不能做真正的朋友,因为小女孩的占有欲使得一度和谐的人狐关系变得分裂、错位。没有任何一种爱可以凌驾于自由之上,一段关系想要稳定的发展下去,那么处于这段关系中的双方就必须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是和平共处的先决条件,一旦一方想控制另一方,那嫌隙也就产生了,最后的分裂也就可以预见了。

在小女孩初次见到小狐狸的时候,她就暗想:“一定要驯服那只狐狸”。一开始,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危险的兆头,因为自从读了《小王子》之后,“驯服”在我看来并不是类似于“征服”一类的邪恶字眼,甚至还多了些浪漫气息。那也许意味着之后的一段冒险里,小女孩将和小狐狸成为朋友,建立起专属于彼此的羁绊。对,就是羁绊,在我心里,我已经把“驯服”暗暗同“羁绊”联系到一起了。不过,后来的剧情发展证明我只猜对了美好的那一半,至于悲剧的那一半我却完全没有料到。

曾经一起在草原上嬉闹的一人一狐,在肉体上的接触一步步深化的过程中,两颗心却逐渐疏远。原因很简单,小女孩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玩伴关系,她想更进一步,实现当初许下的“驯服”的愿望,没错,她要“占有”它。如果能让小狐狸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该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似乎这种普世性的占有欲,在人类的孩童时代便已深深植根于我们心底了。这是一种奇妙的潜意识,似一条柔曼的藤,随着条件的逐渐成熟,它也慢慢从地下长到地上。在占有欲和征服欲的驱使下,我们终于开始对别人指手画脚,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小女孩也不例外,她开始给小狐狸系上围巾,开始尝试用绳子索住它,尽管其间小狐狸表现出了极度的不合作,但这都没有让小女孩停止她违反自然法则的荒谬行为。当小狐狸最后一次到她家里去的时候,他将它引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并轻轻关上了房门。也许这一切只是出自她对小狐狸的喜爱,她完全是无意识的,但这一系列举动却使小狐狸焦躁不安,发出吱吱怪叫,甚至开始四处乱窜,然而这都没引起慌乱的小女孩的足够的重视。于是悲剧发生了,小狐狸为了逃脱“牢笼”,破窗坠楼,血溅五步。虽然,小狐狸侥幸留了一条命,但是一切都回不到从前了。

当小女孩试图限制小狐狸的自由时,她已经开始压抑它的本性了,她侵犯了它的生活,而这正是它——一个大自然的孩子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喜欢和爱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你的爱成为沉重的锁链,开始束缚他人时,还不如选择放手。

《狐狸与孩子》这部电影巧妙地选取了人与自然相处的一个片段,却阐述了极为深刻的主题,可谓以小见大。整部电影采用了小女孩的视角,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观察自然,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亲切生动,讲起故事来没有丝毫距离感。

其间,我被小女孩和小狐狸之间建立起的深厚情感所打动,忘不了那第一次的抚摸,忘不了彼此间的探望,也忘不了小女孩吹起悠扬的芦管调时小狐狸清脆的应和。当然,我也为故事的结局而惆怅。小狐狸渐渐退出了小女孩的生命,人狐之间曾经建立起的羁绊随风而逝。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小女孩最后还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尽管这成长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与残忍的失去,但她醒悟了,犯错的高昂代价使她不再执着于征服与操控,爱和占有原来是两个绝对不容混淆的概念。

同一段故事,对于小女孩来讲意味着成长,对于小狐狸来讲也未必意味着失去。犹记得《小王子》里的一幕情景,小王子在离去前对小狐狸轻声地说:“那你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吧”。小狐狸倔强地说:“至少我还拥有麦田的颜色”。我想电影中的小狐狸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吧,尽管小女孩曾经伤害过它,但曾近的欢乐场景是忘不了的,曾今付出的真心也绝对不是自欺欺人。当空气里充满了落叶的味道,它会否想起小女孩当年金色的头发,那如同麦田一般的颜色呢?虽然她和它终究没办法以朋友的身份走到最后,不过它“至少还拥有麦田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