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丽宏的简介简短 赵丽宏资料
第1篇:赵丽宏资料
赵丽宏,男,散文家,诗人。汉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2年2月出生于上海市区。赵丽宏1968年中学毕业后回故乡[*队落户",种过田,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在[*队落户"期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编委,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作家。现为*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参事。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常委。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七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心散文奖。
赵丽宏的散文集有<生命草>、<诗魂>、,<爱在人间>、<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玛雅之谜>、<人生韵味>、<时间断想>、<喧嚣与宁静>、<玉屑集>、<闻乐札记>等,诗集有<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沧桑之城>等,报告文学集有<心画>、<鸟痴>等。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的人生的故事,并表达他对诗人普希金的热爱和怀念,表现了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他的组诗<*,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很多*奖项。
第2篇:赵丽宏海量阅读*
海量
赵丽宏
①透明清洌的白酒,刚打开瓶盖,空气里已经弥漫着浓烈馥郁的香气。那些有魔力的液体,在小小的酒杯里微微晃动,发出诱人的光*。酒杯叮叮地碰过几下之后,饮者的嘴唇才小心翼翼地和酒杯接触。说是喝酒,其实只是几滴几滴慢慢地啜,酒似乎不是喝进肚里,而是化作又热烈又清凉、又*芳又苦*的气体,在叮叮碰杯声中悄悄流遍了全身。倘若有哪位豪迈之士,仰脖一口喝干杯中之物,便会赢得满桌的喝*声:
②“海量!海量!”
③这种场面,经历得不少了。亲戚朋友聚到一起,少不了要喝一杯,每张酒桌上,也总会有一两个“海量”的角*,便平添许多热闹的气氛。不过,真正的“海量”,也实在难得遇到,能喝上八两烧酒的,似乎已了不起,而且还常常以酩酊大醉作为代价。每遇到这种场面,每听到人们喊出“海量”这个词儿,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一个人来,一个我所遇见的最能喝酒的人。
④那是我从前的一个邻居,一个瘦瘦高高的老人,严肃的脸上一对极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浓密的胡须终年覆盖着嘴唇和下巴。这形象使我联想起古时的。然而他却是一个,一个研制耐火材料的工程师,有许多创造发明,在国内同行中也是权威人物。那时我还小,见到他有些惧怕,不仅因为他的形象,还因为他那种很神秘的沉默。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喝闷酒,紧锁着的眉峰中凝聚着无穷的幽怨。他喝酒有些怪,菜并不讲究,一碟花生米、几根萝卜干、几条煎鱼已经很不错。而酒总是上好的大曲,每次总是一瓶,用大碗斟,斟两次,酒瓶露了底。一瓶酒喝下肚,他脸不变*,情绪却有了一些变化,脸上有了笑容,口中还会半生不熟地哼几句京戏道白。
⑤时间长了我才知道,他是个极和善的人,而且特别喜欢孩子。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喝酒的时候,我爱坐在一边看着,一边问他许多问题。有我在,他便不再喝闷酒。他那些关于喝酒的故事是令人难忘的。
⑥“你喝一斤烧酒就像没事儿一样。你难道喝不醉?”我问他。他笑了笑,说:“还没有喝醉过。小时候在乡下看见大人们用小酒盅喝烧酒,我想,男子汉,这样小里小气扭扭捏捏做啥。有一次,我一口气喝了三大碗烧酒,把村里人都吓蒙了。可我没啥感觉,同喝凉开水差不多。那年我刚刚十四岁。以后,我在家乡就出了名。许多号称‘海量’的喝酒好手都来找我,要和我较量较量。说起来好笑,那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一个个都是气势汹汹地来,烂醉如泥地去,而我总是脸还来不及红呢。”
⑦“那么,你最多能喝多少酒呢?”
⑧“我自己也不清楚。最多一次喝过四斤烧酒。那是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外乡女财主带着一帮男女找上门来,要和我喝酒。那女人酒量确实不小,两斤烧酒喝下去,面*一点不变,只是不停地说话。三斤酒喝下去,她面孔发白了,话也少了,两只眼睛却红起来。那女人哪里肯服输,嘴巴还硬邦邦的:‘早着呢,才喝了三分呢!’再喝下半斤,她吃不住了。那女财主是被人抬着回去的,临走,算是讲了老实话:‘好小伙子,真海量。这一辈子,我还是头一次服输。’”
⑨他的那些带着传奇**的经历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总是刨根究底地问:“这么说,你这一辈子还没有遇见过对手?”
⑩他手中的碗停在了半空中,沉吟了半晌才答道:“见过一条好汉,只是没能坐下来和他对酌。那是在新*成立前夕,我路过扬州,在一家临近轮船码头的小酒馆里喝酒。隔壁桌上坐着一个中年汉子,看样子是码头上的搬运工,他喝酒的架势吓了我一跳:三斤土烧,两个馒头,一小碟酱黄豆,不到半个时辰,统统倒进了肚子里。吃完后抹抹嘴站起来就走。酒这样喝下去,我也是头一次看见。我连忙追出去对他说:‘像你这样的海量,我还没有见过,佩服佩服!假使你同意,我想明天请你喝两盅,我请客。’于是我和他约定第二天黄昏在码头酒馆碰头。这是我唯一的一次碰着对手,想不到第二天他失约了,我白白等了一个黄昏。”
11然而我看他喝酒,没有一次超过一斤的,他说:“每天喝三斤烧酒,条件不许可喽!百八十块*,喝酒也不够!”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个不幸的人。新*成立后,他是一家大厂的总工程师,“反右”时因为替几位朋友鸣不平,被送进了监狱,一关就是七年。七年中,他滴酒未沾,出狱后,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狂饮,只是在紧张工作之余,独酌几碗。偶尔与朋友对酌,也不会过量。不过就是这样,他一辈子喝下的烧酒大概也能汇成个小池塘了,然而竟从没醉过,那也是奇迹。
12十多年前他患胃癌去世了,死时境况很凄凉。临终前,有一次他还和我谈起酒,他说:“你记牢,,我生这个病,一定和喝酒有关。年轻时被人捧几声‘海量’,得意得要命,于是拼命喝,我自己也不明白为啥喝不醉。唉,这大概也是报应吧。”
13李太白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诗是这么写,然而因为能喝酒而百年留名的人毕竟不多。我那位老邻居,前些年*昭雪了,还补开了追悼会。追悼会上,许多我不认识的人出来讲了他不少好话,讲他在科学上的贡献,讲他拼命工作的精神,讲他刚正不阿的为人……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
12.文中生动描述三个人“海量”的情形,请分别概括他们喝三碗或三斤酒的情态。(4分)
(1)邻居老人(年轻时):三碗烧酒,没啥感觉,似喝凉水。
(2)女财主:三斤烧酒,①,②。
(3)中年人:三斤土烧,③,④。
13.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侠客武士”与“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这一矛盾评价的理解。(3分)
答:
14.参考上面第13题这种具有思辨特征的提问方式,请你就第12段“酒不是好东西”这一说法,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可以就本文内容提问,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提问)(2分)
答:
15.邻居老人的追悼会上,有人建议在会场悬挂一副挽联。请你依据上联补写下联,并用规范的正楷书写在田字格中。(3分)
上联:饮酒为人有海量
下联:
16.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背景,分析末尾画线句包含的复杂情感,并谈谈你的感悟。(4分)
答:
12.示例:
①脸白眼红
②话语变少
③很快喝完
④抹嘴就走
(共4分。每空1分)
13.示例:
说他是“侠客武士”,是指他的形象和替朋友鸣不平的行为;说他是“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是指他有过许多发明,是极有权威的工程师。这一矛盾的评价,突出了他是极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4.示例一:
邻居老人有“海量”,喝了一辈子酒,为什么临终却说“酒不是好东西”?
示例二:
对司机来说,明知“酒不是好东西”为什么还是有人要冒险酒驾?
(评分标准:具有思辨*且表述完整得2分,只侧重“酒不是好东西”得1分)
(共2分)
15.示例:
发明创造诚权威
(共3分。对联2分,书写1分)
16.示例:
作者与老人是好朋友,敬仰老人饮酒和做人的“海量”;对老人离世满含不舍和怀念,极为难过、同情;也暗含对周围人行为的批评。我觉得,对待老人这样的人,应该给他们公正评价、真诚关爱,而不是仅在其去世后热闹地追悼。
(共4分。每个要点1分)
第3篇:代书寄赵宏诗词
忆承昨岁致书召,遂入*城同一笑。
羸奴小马君所借,出犯朝寒鞅频掉。
从来万事固已拙,况乃病敦颜不少。
去随众后已自枉,更苦世情非可料。
一心耿耿浪诚直,百口幡幡竞诃诮。
独君踊跃于我顾,譬于真玉火空烧。
别来未几岁云换,杨柳得春还窈窕。
东溪最好水已渌,桃李万株红白照。
当时病卧不能出,日倚东风想同调。
逡巡红白委地休,新叶可书*可钓。
君持使传入南师,忽领貔貅过蓬?。
僧堂取酒就君饮,不觉乘欢盏频?。
屋西明月过帘白,帘角有时飞熠?d。
明闻钲鼓催*发,共上高楼看旗?怼?/p>
日高行忽又别君,从此闭门谁可啸。
秋风已尽始得书,喜听车轮返穷徼。
身欲追随病未能,目断珊瑚遮海峤。
是时肺气壮更恶,日以沉冥忧不疗。
岂其艰若天所悯,晚节幸值巫彭妙。
放心已保*命在,握手犹惊骨骸峭。
今年霜霰虽未重,室冷尚无薪可燎。
一亩*寒岂易言,局促不殊鱼在罩。
劳君书札数问讯,深愧薄材无象肖。
君心卓荦众未识,安得辨口闻廊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