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以及例句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表比较,如“重~泰山”。

2、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于”是”被“的意思。

3、于-释义: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

4、“于”是一个汉字,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属古今异义。

5、古汉语中“于”大部分都是介词,在句子后半部分出现时,很大可能是状语后置(含被动句,如“受制于人”)。

6、《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本义为叹词,音xū。“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於”所代替,魏晋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就很少出现了。“于”的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只出现在先秦汉语中,汉代以后逐渐消失了。

7、“相与步于中庭”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就是“相与于中庭步”。“于中庭”是一个介宾短语,“中庭”是“步”这个行为发生的地点,而非“步”的方向或目的,“于”就应该译为“在”,不该译为“到”。

8、作者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9、)对,如“勤~学习”。

10、不拘于时,学于余

11、翻译:(李蟠)不被时局所拘束,向我学习。

12、“不拘于时,学于余”这句话出自韩愈的文章《师说》。第一个“于”字是介词,表被动,翻译为“被”。第二个“于”也是介词,翻译为“向”。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李子蟠不被世俗所拘束,向我学习。在这里,韩愈表扬了李子蟠不被世俗的风气所沾染,敢于向老师学习,韩愈毫不掩饰对李子蟠的欣赏。

13、“于”不是“於”的简体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也并不能代替“于”的全部意义。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14、古文中,“于”一词主要作为介词使用。作为介词前提其含义如下:

15、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

16、)自,从,如“取之~民”。

17、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的于的用法是介词,意思是“在”,这是状语后置句,译为:太守与客人来到这里饮酒。

18、此句意思就是:费无极对楚平王说。

19、)向,如“出~自愿”。

20、是贵义于其身也。“这是(由于)把仁义看的比自己的身体还贵重啊!”这里是“于”就是“由于”的意思。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自身来说,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里是“于”,是“对于”的意思。翻译古文要多练习上下文翻译啊。

2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于”是”被“的意思。

22、楼主这个是出自古文《精卫填海》吧,恰巧我前些日子读过,这个字念yin,是堵塞,填塞的意思。原文应该是"常衔西山木石,以堙于东海"吧,记得不清了,大概意思是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23、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24、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25、于⑵:比,表示比较。义同“重于泰山”的“于”。

26、)在,如“生~北京”。

27、该句译为“(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谓语是“步”为散步。

28、于⑴:介词,自,从。义同“取之于民”的“于”。

29、)给,如“问道~盲”。

30、通句解释:靛青是从蓼(liǎo)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31、“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

32、译文:楚平王组建了水军以攻打濮人。费无极对楚平王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靠近中原;而楚国偏狭小,所以不能同晋国争雄。如果扩大城父的城墙,把太子安排在那里,以便和北方各国交往,君王会收取南方,这样就可以取得天下。”

33、此句中的于是介词,和时组成介词结构做动词拘的补语。

34、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是“在”的意思。

35、文言文中,“于”作为介词时,有“从”和“向”的用法。  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时,“于”同现代汉语的“向”。举例:“白于母曰”——向母亲说;“问道于盲”——向盲人问路。  在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时,“于”的意义可以是“从”。举例:“取之于民”——从老百姓哪里取来;“得之于途”——从路上捡来。  文言文介词中,“于”使用频繁,用法和意义也很复杂,理解时需要注意语言环境。它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处所、对象范围、表示比较、被动等。

36、)表被动,如“限~水平”。

37、青出于⑴蓝而胜于⑵蓝

38、”学于余”中“于”是“向”的意思。

39、试翻译:费无极对楚子说到…试理解:“于”在这句话里所表达的意思是:向…、对…。“言于楚子”就是:对楚子说、向楚子说。表示动词“言”的引进承受对象,谁在听“言”,是楚子。“于”的这种用法在现在也是常见。“于”作为介词,其用法和含义比较复杂多变,必须结合上下文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40、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的于是介词,意思是“从”,这也是状语后置句,译为:就是(因为)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教育)还没达到(要求)。

41、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42、“不拘于时“中”于“是“被”的意思。

43、出自《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该诗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44、)到,如“荣誉归~老师”。

45、于,yu,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

46、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师说》

47、出自《左传·楚子之在蔡也》楚子为舟师以伐濮。费无极言于楚子曰:“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

48、作者到国子监上任后,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