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

  近些年以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也由此得以设立起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制约了教学效率及学生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长时间以来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高职教育开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一大主流技术,各种新技术和新内容层出不穷,这就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高职计算机教学还存在问题,学生所学的内容跟实际应用存在脱节的情况,这要求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和教学的内容上进行不断的更新,要求课程的内容务必贴近社会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硬件维护、软件应用、网络配置与维护、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在理论教学之外,还应该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实践教学上,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这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无法在毕业之后胜任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同时,还需要提供学生相应的实践机会,以便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实际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更新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其教学的方式也需要实现现代化。具体说来,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计算机有相当多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形象化的形式予以展现出来,继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再者,还应当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络在线讨论和答疑系统,这样学生有问题或者疑虑时,可以及时向老师询问,由此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文化知识水平往往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所以,在对高职学生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其文化技术水平的因素,找到适用于不同的课程教学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正是因为高职学生的入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在入校前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而有的学生可能接触过电脑并已经相当熟练,在同一个班级教学中,如何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好”,同时也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这是教师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因而务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加强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

  即便是高职计算机教材的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基本上都是直接套用的普通高校的教材,这些教材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并不适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再者,有的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当前社会主流技术不相符,教材的内容已经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此类滞后的教材势必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为了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课程的效率,加强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十分必要,所以,教师需要切实了解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情况,了解掌握哪些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就业,以此作为标准来选择教材的内容。同时,在教材的编写时,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是要以实际能力做支撑的,编写高职教材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

  (五)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师资队伍的素质息息相关,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都偏向于老年化,这些教师可能对以前的计算机技术掌握比较熟练,但是对于最新型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则显得有待全面,这可能导致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受到的教育并不能够满足用人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情况,这就需要学校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及时引进新鲜血液,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帮助计算机教学,从而让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凭借所学到的知识获得就业岗位。

  三、结语

  总之,时代及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因此,高职院校也随之开设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但纵观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应当积极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真正的脱颖而出。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2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将相关职业标准课程链接到专业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我们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改革的关键和重点,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改革。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方向多,不同学院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也不相同。例如,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等。但是,针对不同方向的次要岗位而言,则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可以从事电脑的组装和销售等。因此,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临的首要问题。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等院校学生的评估提出了具体标准,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高职高专等院校培养的是专项人才,应该严格遵从以上要求。学校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市场调研,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就业的需要。

  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存在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障学生有所成,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即便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设计的十分科学合理,如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则会直接导致培养人才的质量下降。因此,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动力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填报学生志愿时,考虑的最多的是能否被录取,有的选择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部分学生是调剂录取的,这必然会给专业教学提出挑战。在学生入学后,对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也不清楚,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将学习看作是一项应付考试的任务,这样就很难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成就。其次是专业知识陌生而难的问题,专业课程对学生而言是新的陌生领域,在接触到的所有概念等都是陌生的,这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再次是学生对就业问题过分忧虑,社会虽然已经逐渐认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但是,高职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值仍然很高,主要体现在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上。对就业问题的过分忧虑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策略研究分析

  首先,增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技能有硬技能和软技能两种,硬技能是指从事某一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软技能则是指能为工作单位和个人发展带来其他利益的能力。有报道指出,应届高职毕业生最重要的能力是口头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大学生毕业工作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交流能力、积极学习和协调安排等。因此,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改革,除了要能够培养学生今后发展的必备基本能力与素质外,还需要强化职业技能,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等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高职专业教学的根本,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让学生全面认识到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及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校要能够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并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为良好的教学创造条件。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因,提高学习主动性。首先应该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悉专业的岗位要求;其次应该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帮助学生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职业规划,逐渐明确学生的就业目标,及时解决学生对就业等问题中出现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要避免学生出现盲目的就业心理。第三,提高教学效率;采用何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才能实现对人才的高效培养是高职专业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区别于其他本科等院校,高职学生对于计算机等技能的掌握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针对这一特点,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很好的解决方式。分层化教学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即针对学生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其学习。

  其次,专业就业岗位要有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很大,而且需求层次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合理制定。

  再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应该和岗位技能标准相互一致;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更新速度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最新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新技能指标可以进行模拟教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达到相应的岗位技能标准水平,提高教学水平。高职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技术型专业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需求,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应用计算机技术转变。其中,信息化管理指以信息化技术为指导实现企业管理工业化及现代化的过程[1]。相较于其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显著,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企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经营方式及生产方式,合理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行业竞争力。鉴于此,本文针对应用计算机对企业信息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1.1信息准确及时

  企业运转流程复杂,涉及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方面内容,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不仅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还为企业决策发挥辅助作用[2]。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以计算机技术为切入点,不仅能准确及时获取企业的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内容,还能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数据库,实现自动化数据管理,进一步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辅助,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优化管理流程

  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涵盖优化人员结构及优化办公流程两个方面内容。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一部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存在“人浮于事”的问题,不仅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还浪费企业资源,加大企业运行成本[3]。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定岗定责,便于组织一系列在岗培训,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符合岗位要求,并且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实现办公自动化,进一步简化办公流程,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求,确保工作效率及质量。

  1.3增强员工素质

  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帮助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头作用,还能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能保证员工明确岗位职责,树立岗位责任意识,有利于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其次,企业运转离不开竞争机制,员工主动转变传统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引进科学的工作理念及成果,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夯实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企业间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便于员工开展内外交流,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措施

  2.1生产过程信息化

  作为企业运作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的要求严格,例如:技术参数等。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切入点,将模拟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实现全面监测、控制及调整生产过程,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4]。同时,信息化管理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为质量检验、车间现场管理、生产流程及产品开发等,例如: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设计、复杂工程结构设计、辅助制造及辅助设计技术等。

  2.2内部流程信息化

  作为企业运作的主要环节,信息化管理内部流程的难度大,涉及环节复杂,涉及范围广,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立足点,落实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做好基础工作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业务环节,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整合、组织、加工及收集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内容,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决策发挥数据辅助作用。例如: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重大事务处理系统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目标,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概况,选择适宜的应用领域。

  2.3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局面日益严峻,企业生产不再处于孤立及封闭的条件。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突破点,实现供应链管理,做好客户、第三方服务商、供应商与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企业局域网技术间的协调工作,促使企业内外部的服务环节、销售环节及供应环节相结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中,供应链指原材料、原设备及零部件的销售环节、加工环节、制造环节、储存环节、运输环节、采购环节所形成由销售客户、第三方服务商、生产方、供应方共同组成最终服务于客户的链式结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过程直接影响及阻碍企业生产及管理环节。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变革,综述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分析应用计算机计算对企业信息化的隐性,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增光.浅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电子制作,20xx,06:151.

  [2]昌文鑫.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03:211-212.

  [3]钟超.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xx,03:86-87.

  [4]郑明伟.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中国新通信,20xx,14:96-97.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4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娄底、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为地方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但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该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需要按照岗位要求,创新建立与市场用人需求更加贴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目标

  20xx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前往娄底博通数码彩印有限公司、长沙视传广告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进行专业调研与回访,调研结果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关联度过低,因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解决的问题。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面向面向数码图文广告及平面设计行业/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数码图文处理、网站美工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具备岗位任职要求必备的数码图文处理、平面设计、网站美工专门理论知识创新创业精神,熟练掌握数码图文处理、平面广告设计及网站美工、网站设计与制作、管理、维护与推广、设计创意方法和表现形式,培养具备文化、公益、商业广告设计创意能力、图片编排等综合职业技能,熟悉计算机最新发展技术,把握职业规则及行业准则,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制约着专业的发展,实验实训缺乏前瞻性和先进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改革的思路是创新重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项目化课程体系,专业教学环节及考核评估。以行动为导向,深入行业与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明确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分解职业技能要素,按照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依据,开发以行动导向课程,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按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领域,提出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情境描述,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以提升专业群整体水平,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工程导向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服务等方面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打造信息技术专业群。

  三、创新“校企融合,产教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团队通过深入信息行业企业调研,对机械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专业发展趋势、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专业职业岗位(岗位群)的结构、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分析,由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的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专业技术课程为核心、职业资格证为认证标准,加强与娄底、长沙、江苏等多家企业的合作,实施“校企融合,产教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按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把计算机行业与企业专家请进校园,把产业经典案例融入课堂,专业课程内容与信息产业企业标准相融合;建设“理实合理,工学共赢”的课程氛围,增加“产教融通”课程比例,基本技能模块课以必需够用为度,核心模块课可以设置专业发展方向。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融合。鼓励学生考取数码图文、网站美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师资格证、平面设计师资格证、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将考证融入课程体系,做到课程体系与产业结构融通,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融通。

  四、重构“项目导向、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基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行动导向实施为途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体”的建设思路,构建坚持系统培养“项目导向、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重点开发以数码图文、网站美工项目为载体,按照“项目化、技能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真正实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在设计实习实训内容时,注重锻练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同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将职业技能鉴定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技能证书与专业的符合度保持在100%。尽量做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与信息产业相结合,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建设“项目导向、分段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课程特点,每门专业课程选定一名课程负责人,设置相关的实践典型教学任务,不断优化和改进课程标准,构建“以实战任务为载体”的数码图文广告设计与制作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五、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宽基础、高技能、“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培训、企业实践等手段,建立一支专兼合理、理实兼备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名,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聘请5名企业技术骨干充实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师团队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5%以上。本专业课程修满毕业建议学生首先就业,全面转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完善职业素质,正确定位,顺利完成职业人转化。三年内完成本专业的在职学历提升,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全面提升。积极参与企业的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在实践中提升技术和能力。二学年进行宽基础培训,安排学生进行认知型、操作型小型项目开发;第三年学习应用性课程,进行专向培训,安排学生做工业项目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六、结语

  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教师把握了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更加符合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和平.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xx,7.

  [2]曲昊.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xx,4.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5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在我国逐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逐年提高,多样的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人民生活及工作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体现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及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1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逐渐在人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减少了人力劳动,降低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政府、企业、通信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进步与提高体现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应用技术也融合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功能,方便了人民生活,提高的信息传递及处理效率。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其可促进社会信息化,加强人们的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进行复杂数据及信息处理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同时可进行电子信息共享。未普及计算机时,人们多使用书信联系,限制较多,而计算机的信息传播可跨越时空限制,满足人们信息的即时化、快速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可以进行网络会议,不受空间、距离因素制约。同时,计算机还可用于远程教学,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本文综述了计算机及其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2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现状

  2.1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2.1.1应用水平低现阶段,虽然我国人民计算机普及程度高,但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仍需较长时间达到西方国家水平,并没有在企业及家庭生活中全面普及计算机技术。2.1.2研发资金少目前,我国在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方面投入较少,现阶段我国多数借鉴国外资源,自身研发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受到限制,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2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

  2.2.1数据处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功能为数据及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技术主要依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进行数据转化、传输及存储。目前,医学领域的虚拟技术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造治疗环境,在合适的时间及环境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锻炼医疗工作者的能力,提高教学及实践经验,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2.2.2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及网络技术结合实现,目前主要分为有限通信及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技术安装简单,与传统通信方式比较,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多样、便捷、交互性和同步性好的特点。计算机通信技术促进了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不同领域及地区的信息交流,在我国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起到浓墨重彩的一笔。

  2.2.3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又称计算机智能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医疗、生活服务、卫星定位、商业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计算机智能技术主要由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多媒体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识别系统等组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改变了生活方式,促进现代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计算机应用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3.1计算机发展趋势

  3.1.1光计算机

  在计算机的未来发展中,光计算机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其主要优点为:(1)在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信息量较大,而光器件运行中,可通过光频,使得两束光交涉必须保持相同频率。(2)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光计算机可迅速计算信息数据,光介质运行传输无寄生电阻及接地电位差[2],保证光计算机的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有效性、真实性。(3)光计算机传输信息过程中,耗能较少,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3.1.2量子计算机

  与现今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可平行运算处理相应信息数据,若某人在某栋办公大楼丢失重要文件,普通计算机需要依次进行各个办公室的搜索,而量子计算机可根据文件特征,复制多个与文件相似的文件,若某一文件副本找到原件,其他相似文件则自动消失[3]。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网址数据库,使用量子计算机可提高搜索效率,保证搜索准确。量子计算机在搜索电台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加快了互联网发展进程。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可提高计算机处理数据效率。

  3.1.3化学计算机

  化学计算机主要使用微观碳分子为信息载体,从而进行信息传输和储存。在化学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微观碳分子体积较小,因此数据的传输和运算速度较普通计算机快。在目前的研究中,西方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化学计算机及软件进行研究开发。化学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取代了硅电子部件的碳基制品[4]。现阶段,化学计算机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问题也较多,需要各个国家的研发人员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3.1.4微型化计算机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实现家用电气的计算机微型化。在工业控制的过程中,系统运行的核心部件即微型部件,也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微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微型计算机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如平板电脑及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应用的普及。

  3.1.5巨型化计算机

  计算机的巨型化是指:研究开发运行速度快、运算能力强、信息存储容量大、精确度准确度高的计算机。现阶段,我国研究巨型计算机过程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应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以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3.2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3.2.1网络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的联系也逐渐越来越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普及,在传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网络化的计算机应用得到了不断发展。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通信一体化进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使信息技术逐步为大众接受,使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互联网也进入了大众的生活中,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近年来兴起的蓝牙技术通过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结合,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多样化、通信无线化及小型化的发展。无线设备网络通信终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系统,组成区域化无线网络[5],促进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及网络通信软件的更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网络化,使通信距离不再受限制,人们可以进行数据的高速传输及资源的远距离共享,使用者可任意查找使用全球范围内最新最快的网络资源,开拓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改变了生活方式。

  3.2.2集成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集成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日益多元化。传统的计算机主要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及存储,将来,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信息传输。为了减少体积,提高便利度,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化发展成为趋势。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点为如何实现多功能多样化。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同步的相辅相成结合发展,促进集成化发展。

  3.2.3智能化嵌入式发展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具有了丰富的功能。准确的信息储存、智能化信息处理也在逐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步嵌入电气设备,以实现电气设备智能化控制。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软件与硬件系统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应用性能得到了大大优化。在实际生活中,嵌入式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如:电视机机顶盒、数字电视、网络冰箱等。

  4结语

  在当前时代下,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由于经济及技术水平等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我国应加大计算机科研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水平,争取赶超发达国家,促进信息全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发展趋势探析[J].软件,20xx(6):70-71.

  [2]范伟.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3):80.

  [3]杨净.关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4):136-137.

  [4]20xx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xx(1):89-96.

  [5]温爱华,张泰,刘菊芳,等等.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煤炭技术,20xx(5):247-248.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6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普及到日常生活中去了,随之,中国迎来信息时代,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人才被社会迫切需要,如今社会对这类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高职院校教育是组成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几乎任何一个高职院校都设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但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此类人才的社会反馈却不理想,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赵凯(1982-),男,河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中国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培育出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就显得尤其重要。每年有大批量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的人才走向社会,同时,社会也对这些人才做出了合理的评判,但结果却不尽人意。由此,我们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有很多问题,这催促高职院校必须在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改革创新,为社会提供合适的人才。本文详细的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改革策略。

  1简要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特质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对象是该专业的学生,因此首先需要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的文化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导致他们的文化基础不牢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出来来自与高中职业职业技术学校,还有一部分来自与高考录取而来,高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本身在文化基础方面就比较薄弱,高考录取而来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对文化基础课产生厌倦的情绪,当一到大学,就完全放松自我了。其次,从学习态度上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还是有很积极的态度,但是他们缺乏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不得学习之法,容易导致放弃学习。最后,从学习心理学上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由于高中时期产生的心理自卑,导致他们对于学习不抱有自信心,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习。

  2简要描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熟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里就体现出要较好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实施的扩招政策,导致很多缺乏大量的教师,这时,教师的招聘就降低了要求,新招教师基本都来源于更高层次院校毕业的学生,此类教师大部分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实际的例子,只有空泛的理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2.2专业建设不明确

  计算机专业是实际操作非常强的专业,但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操作的机会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在高职院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锻炼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用处,所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不明确亦是其中一个问题。

  2.3教学设备缺乏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其中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提高就业也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不能够吗满足社会的要求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教学设备缺乏,高职院校缺乏与时俱进的实训室、实训基地和实训软件等。

  2.4教学内容陈旧

  计算机行业无疑是高速发展的行业,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更新速度,导致教学内容陈旧。这个问题基本普遍存在于高职院校,教学内容陈旧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到工作中使用不到,最终导致学生失业。

  2.5对考试监管力度不够

  现在的考试越来越容易,不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考题变的越来越简单,而是监考老师越来越不重视考试了。考试之间学生们互相抄袭,甚至还有不少老师帮忙作弊,监考人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都是为了考试通过率。所以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学习持有无所谓的态度。

  2.6职业规划混乱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所有教师都忽略了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很多刚毕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未来的职业很混乱,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也不清楚自己应该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对待工作总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而导致该类型人才失去了工作的稳定性,失业率和换行业率非常高。

  3详明提出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打造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

  为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了促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够实实在在的应用于工作中,这要求高职院校有一直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对于快速更新的计算机行业知识,学校应该定时定期的组织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师去培训、参加计算机行业讲座,同时,高职院校一年应该挑选两到三个计算机专业教师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行业知识。对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这一方面,学校应多和知名计算机企业接触,让教师去企业学习,在企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既能够促使教师了解社会上需要哪类知识的人才,又可以使教师累计更多的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可以用于以后的教学上,以吸引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习的兴趣。

  3.2完善专业建设,成立因材施教政策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定期的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市场需要,明确最受欢迎、最稀缺的是哪些型人才,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创立并完善学校独特的专业建设,教给学生能使用到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之前提供其去社会锻炼一个月的机会,促使学生熟练运用学校学习到的计算机技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的。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上,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不要强制的教授给学习教师认为对的东西,也不能够没有区别的笼统的教学。比如,有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可能擅于记各类代码,那么教师应该重点培养该学生的编程能力;又如有,有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擅于解决计算机的软件问题,那么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其软件专业的能力;再如,有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喜欢计算机的硬件方面,那么教师就应该重点培养该学生的硬件知识。

  3.3更新和引进教学设备

  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他们至少应该具备两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第二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因此,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必须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例如,实训软件、实训基地、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师。同时高职院校应多安排学生一些实际操作的课程,提供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的机会,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且把理论完美的运用于实践中。

  3.4定期更新教学内容

  学校应该时刻关注世界上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然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新学校知识体系。以确保教导给学生的内容是最新、最有用,同时,高职院校做到教给学生的知识,学生都能够运用到。

  3.5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

  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国家的各项政策,那么一个高职院校的发展也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应该制定一份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比如,上课期间有上课期间的要求,严禁学生上课玩手机、聊天、吃零食,再如,对待考试,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不许舞弊和抄袭,教师监考时应该尽其责任,发现学生有违纪情况,予以警告,屡教不改者,就上报学院或者学校,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同时,考试时,设置巡考老师,若发现有教师帮助学生舞弊,必须严惩该教师。

  3.6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在大学生准确定位、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等方面提供帮助。该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只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学生才能在其目标下奋力前行、披荆斩棘,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职业竞争能力、认识社会能力、战胜困难毅力等优秀品质。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该及时有效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提醒所有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完成规划职业。

  4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这门课程在我国高职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大力发展,改革将会越来越深入,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将会影响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类型人才,进一步,也会促进未来我国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所以,怎样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改革创新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率,高职学校必须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坚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做到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完善专业介绍、更新教学设备和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国栋,王卫华.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电子制作,20xx(15):98,104.

  [2]阿依古丽·艾克木.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科技风,20xx(09):207,218.

  [3]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xx(24):137-138.

  [4]何宁.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浅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12):203.

  [5]何祥华.探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xx(05):230-231.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7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教学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笔者所在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xx年9 月与联想集团签订了“联想 IT 工程师特色班”合作协议,从20xx 年 8 月开始进行该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实践。该文结合“联想 IT 工程师特色班”的学徒制试点经验,对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xx)25-0084-02

  1 概述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办于1994年,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共计培养学生20xx余人。20xx年计算机应用专业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订了“联想IT专业共建—联想特色班”项目,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订单班”,主要面向联想集团及附属企业培養IT技术服务工程师。通过合作教学、服务站岗位实践、集团文化养成、职业资格认证、集团顶岗实习和就业等系列举措,实现了合作育人、订单培养、合作发展、互惠互利,为探索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 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企业建设目标

  2.1 建立“六双五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六双(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带头人、双证融通、双向考核)五同(共同组织招生招工、共同制定教学文件、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实施技术服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2.2 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专业招生、企业招工、三方协议签订同步推进,每个试点班预计30人左右,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事项,合作企业就业率占学徒总数的80%以上,年度就业率达95%以上,校企生三方满意度在90%以上。

  2.3 健全系列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共建共享优质特色教学资源,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联想班”实施“3学段4循环3轮岗”双元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开发岗位技术标准、课程资源、特色教材和培训包。

  2.4 建设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

  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合作开展教科研立项、实用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企业专家进校培训和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

  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任务

  3.1 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为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顺利进行,学院与企业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试点工作重要事项,领导小组下设试点工作管理办公室和学徒制试点项目组,校企共同制订招生与招工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3.2 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探索招生与招工同步推进形式,学院与企业合作,在高考报志愿前进行招生招工统一宣传,并充分利用“高职单招”的有利政策,让学生了解企业岗位、薪资、福利、发展前景等,了解学校的办学实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企业双向选择,企业进行面试,单独招生考试和面试合格的学生同时具备学徒(准员工)身份,实现专业招生、企业招工、三方协议签订同步推进,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定班即定岗,毕业即就业”。

  3.3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广泛调研,科学制定“双元主体、分段培育、交替递进”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校企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修订。

  4 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4.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熟练掌握联想服务规范、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联想IT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胜任联想系列PC机、笔记本电脑及相关办公设备的维修维护岗位工作,具有联想IT服务工程师职业资格,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养、宽技术、精维护、会沟通、善服务”技术技能人才。

  4.2 “3学段4循环3轮岗”双元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学徒适应期-学徒成长期-学徒成熟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律,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基于“3学段4循环3轮岗”双元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图1)。3学段是以教学周为单位的三个教学进程划分:校内学习阶段、企业学徒阶段、生产实习阶段;4循环为四个学期的学生、学徒身份交替学习的循环过程;3轮岗为学徒顶岗期(第五、六学期),学生可自主选择轮换三个实习岗位(LCSE联想服务工程师、LCRE联想远程工程师、LCPE联想项目工程师),在不同岗位上实践不同的企业任务。

  4.3 “SRP”交互递进式课程体系

  围绕联想集团三大工程师岗位能力培养需要,综合考虑IT行业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岗位职责、前沿技术和职业资格任职要求,借鉴瑞士现代学徒制特点引入跨企业课程,重构了“SRP”交互递进式课程体系,即围绕联想集团三大技术岗位,基于校内专业教室、校内联想服务中心、区域内联想服务中心3个工学交替育人场所,设置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和跨企业课程3类课程,顺利完成由“学徒适应期”、“学徒成长期”到“学徒成熟期”的过渡。

  5 “现代学徒制”配套政策实施

  5.1 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

  牵头院校与合作企业高度重视,成立由学院和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保障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

  5.2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企业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学徒培养,为学生购买实习保险,支付学徒津贴;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设备投入;学院利用奖、助、贷等政策对学生进行资助,充分利用生均拨款和奖补资金,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确保完成试点任务。

  5.3 建立互聘共用机制

  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并享受带徒津贴。学院明确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5.4 建立招生与就业保障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享有的单独招生政策,校企双主体实施招生,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组建试点班,实现招生与招工合一,为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生源保障,为合作企业精准培养人才,为试点班学员提供优质的就业保障。

  6 结束语

  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项目的实施,引领带动全院其他专业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双主体育人取得更好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影响力不断攀升;为合作企业精准培养“零适应、素质高、技能强”的优秀员工;使学生更早植入企业文化、熟悉岗位工作,实现精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 邹贤芳.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4):15-18.

  [2] 李祥杰.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xx(6):35-37.

  [3] 柴方艳.基于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育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应用,20xx(36):98-99.

  [4] 朱晓敬.认知学徒视角下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模式探索[J].成人教育,20xx(5):47-50.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8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让新时期的学校教育能够遵循国家的要求,应将工学结合实施与完善、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从校企合作方面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展示培养人才的规律,使学校教育体现出“高等性”和“职业性”。学校创新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创新型的教学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满足社会生活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本文就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型课程展开探究。

  关键:岗位引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课程体系

  传统计算机的主要教学手段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要把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区分学生个体的差别当作教学重点,在传授知识时,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把现实生活中工作项目当作案例引入到教学中,创出新的计算机学科体系。

  1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教学有很大不足

  第一,更新速度较为缓慢的专业课程,发展速度迅猛的计算机技术。专业技术日新月异,从以前的职业学校到现在的高职院校以及各大高校,总有一部分专业设置滞后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开设课程的专业教学效果被严重影响,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影响下的学生缺乏岗位竞争能力。由于教材的更新较为缓慢,所以教材就会缺乏易学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系统性的学校教材,其系统性指的是应用角度而不是知识,要实行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现在的教学情况缺乏目的性和导向性的根本原因是授课老师常规的教学模式,就好比大人教小孩走路一样,大人走一步小孩走一步,大人如果停下不走了,小孩也会停下不走,学生在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主动去学习和实践。由于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新慢,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不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影响岗位竞争能力。要想让学生能够事半功倍的进行学习,就只有在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这样才不会与社会脱节,提高就业机会。第二,课本内容与社会脱节,职业学院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是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更是工科的目标。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验证为基础的传统实践教学,对知识的理论性和相关性过于重视。现在主要采用实验实训课和顶岗实习两种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实训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采用现实案例来进行教学,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严格教材要求,把案例作为课堂的基本素材,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模拟,让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革之后,案例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作为基本材料的案例,最重要的就是其内容的选取,当下的教学现状,由于约束了学时,教师很难把握选取案例的数量以及难易度,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典的计算机案例往往已经过时,有些开发语言在以前很是流行,但是在现在已经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多年不变的教学案例,更新较少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工具版本、开发语言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出现,重点抓实践的学校教育,其优势和特点是设置了顶岗实习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职业工作来对书本中理论知识进行验证。

  2创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第一,调研当前社会的人才需要,对社会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前景进行细节分析,对当前的职业岗位人群和未来的职业岗位人群进行总结,并预测其需要的人才类型。教学目标中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按照调查结果进行实时改变,把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总结成经典任务,对任务中的专业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其转换成不同的领域,其内容包含五到十个经典任务,其转换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单位,采用案例项目模式进行教学,将理论与实践以及实际应用环境三者结合在一起,对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通过训练就业之后工作任务,使学生对将来工作中会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对应和处理,系统地学习多个模块,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步提高。教学的准备、执行和总结三个阶段共同促进教学实施优化,核心为教学总结提高,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课程的教学体系提出优化意见并进行修改。把根据岗位需求,筛选并凝练出的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理论内容和将来就业会用到的基础技能合并到一起,融入到实训案例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还能使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对市场和行业关于计算机应用的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岗位能力基础,使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之对应。

  第二,教学核心是以提高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构建。不仅要注意建设课程的实用性,还要对职业特点进行强调,考查地方市场和地方行业的发展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上,在理论知识够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添加岗位职业能力方面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加大实践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和练习到的知识来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学生就业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在新的课程体系教学中要融入以后岗位的主要技能和主要技能的教学内容,新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创建原则是培养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能力,按照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模块化的创建,新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即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等。由通用职业能力课、基础职业能力课、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课,扩展专业能力课组成创新型教学方案。通过通用职业能力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得到加强,通过基础职业能力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使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能够被学生扎实掌握,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接下来的学习能够更加得心应手。通过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课的学习,分类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像平面设计、软硬件维护、数据库的维护与使用网站设计与制作等都是具体的职业岗位,在创新型的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了能够使市场需求与课程设置相互结合,教学内容要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相对应,使课程设置与校企相结合,培养的学生要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通过扩展专业能力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得到加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来应对今后工作。

  第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完善,规模庞大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将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学习条件才是教学关键。在学习中可以划分多个学习小组,不同的学习小组之间可以交流合作,促进学习氛围,可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来辅助教学,开展户外课堂活动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充分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应用才是计算机技术的重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会应用并且能应用,专业教师必须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家,只有深入到第一线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项目实战的经验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教材中加入合适的内容。想要工程化教师队伍,主攻一个专业、主讲一个模块、编写一本教材、主持一个项目、联系一个单位,建设一个网站这“六个一工程”必须要做好。服务于当地行业和地区的学校由于其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必须立足于周围环境的需求来进行教材改编,认真把握好教材建设的动静特性,静指的是教材的主基调,指的是相对稳定的基本技能;动指的是教材的变化性,即体现教材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对应内容,此外,重视建设实验实践所需要的教材也是创新课程系统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创造课程系统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岗位对口高素质人才,只有在基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的前提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模式变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接轨,将工作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工学结合得到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梁毅娟,莫小群.岗位引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20xx,12(39):77-79.

  [2]周扬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能力需求[J].现代商贸工业,20xx,37(13):173-174.

  [3]魏先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5(2):61-63.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9

  我国人口位于世界第一,然而我国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也不差,位于世界第三,据统计,我国每年对于计算机人才的专业需求缺口高达三十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呢?首先,计算机人才需求缺口基本上都是比较高端的计算机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每年培养出来的高端计算机人才并不多,从而才会导致这个人才需求缺口的。所以,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本文就对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展开了探讨。

  一、培养高端的计算机人才

  虽然我国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然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大部分学生都能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基本的办公操作,因此低端的计算机人才已经满足了。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的也还是就业于比较低端的岗位,如网络维护。所以,如今我国欠缺的是高端的计算机人才,是综合性较强的计算机人才,故此,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更加高端的计算机人才。

  因此,要想培养更加高端的计算机人才,学校就要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要求,提高标准,比如,学校可以更改考核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考核,强制性要求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所以,通过强制性的要求以及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加高端的计算机人才,弥补高端计算机人才的缺口。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要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在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职业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不大,因此要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应想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知,并且列举相应的实际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

  其次,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向学生阐述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例如,老师可以列举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薪资,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的学习观念不正确,将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水平,计算机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兴趣。

  三、摒弃部分理论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实操教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故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教学,而不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应该对教学方法作出一定的改革,摒弃部分的理论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实操教学。

  比如,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教师应该摒弃一些实用性不强而且比较落后的理论知识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地删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及概论》等书籍的教学,从而增多对学生实操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而且在进行实操教学时,教师应该适当地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才能更快地找老师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Photoshop时,学生对于某个操作不是很清楚,那么在练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举手问老师,然后老师就可以即时进行解答,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Photoshop操作的熟悉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故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部分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增多实操部分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实操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性。

  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则应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教学和合作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在竞争和合作中学习成长。例如,在学习完Photoshop,Flash以及premier等软件后,教师就可以布置相关的任务来让学生合作完成,然后再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1.教师布置相应的任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然后阐述自己喜欢该电影的原因或者是自己对该电影的一个影评;

  2.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和收集,最后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

  3.学生之间可以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小组的人数为3到5人;

  4.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就要将自己小组的视频展现给全班同学收看,然后通过投票的形式来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5.在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后,该小组就应该上台发言,讲述自己在这个视频中所使用的软件以及做了哪些操作,从而让其他小组进行学习。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在合作中学习。故此,要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师则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来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许辉.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科技信息,20xx(03):237,257.

  [2]肖玉荣.试论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143-145.

  [3]白雪峰.浅论职业教育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改革[J].电子商务,20xx(01):84-85.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0

  随着信息化浪潮不断地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人类即将进入全面的信息化时代,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与大量应用。能否熟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深刻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一个现代人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开设目的便是给大学生普及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使其有基本的技能。实践作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所具有的优越性,积极性,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如何高效利用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进行思考。

  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特点与现状

  1.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的特点

  实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深刻理解所教授的内容,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总的来说实践应当具有操作性,互动性,自主性三方面的特点。所谓操作性,便是实践本质的体现,实际操作,自我经历,唤醒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产生深入而广泛的影响。互动性是实践的基本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才能发挥教学最大的效用,学生的每一项操作都需要老师的引导。而自主性反映了实践中的主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热情。

  1.2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的现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广泛开展于各大高等院校,可是实践并未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采用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实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可由以下三方面反映:

  (1)实践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理念滞后,“言传身教”式的教学,并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自主性不强,实践变得枯燥乏味。

  (3)学生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以后学习与工作的作用,加上学校引导不够充分,使实践效率降低,作用降低。

  2、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应用

  2.1视频资源的特点

  视频资源作为新媒体的产物,随着科技不断普及而成为易得的资源。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视频资源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易得性,科技不断进步广泛普及,使得视频资源具有易得的特点,制作与使用十分容易。

  2.2视频资源应用与实践的方式

  视频资源已经大量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将实践内容录制成视频,从而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大节约老师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思想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不断出现的高校精品课程便是此种应用方式的最好例证。此种方式在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达到课程要求,不过对学生自主性有较高要求,如何监管,如何检查教学成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2)开发交互式实践视频系统,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观看相应视频进行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系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视频发送,在良好互动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此种方式开发成本较高,视频数据库应当不断完善。良好的交互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种方式应用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符合大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具有很好效果。

  (3)课堂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部分内容由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解,部分晦涩难懂极为抽象的内容使用视频资源进行讲解。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应用视频资源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本质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教学方式。正是由于此种方式的保守性,使大部分老师学生都能适应,当然教学成果也较为保守,即不能最大程度发挥视频资源的优势。

  3、如何高效合理地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实践

  3.1视频资源的高效率应用

  上文中已经分析了视频资源在实践中的积极性,较传统教学方式优势明显。所以视频资源的高效应用变得重要,在高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当建立视频资源教学数据库,通过合理方式保证视频的质量,建立一定的教学制度不断更新视频资源,使教学资源与时俱进。数据库的应用使视频资源的使用变得高效,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3.2视频资源与实践的合理结合

  视频资源与实践的结合,使实践变得高效。但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不使用视频资源,传统实践方式弊端会越来越大,上文已探讨,不再赘述。如果大量繁杂地使用视频资源,这就会大大地冲击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其完全改变,这对于教学者与学生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大量应用视频资源显然是不合理的。视频资源使用方式与使用程度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的施教主体应采取不同模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所处阶段,当前的认知水平与心理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4、结语

  本文分析研究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及特点,对当前现状进行了研究。肯定了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优势从而从多方面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地将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应用。视频资源如何使用,如何合理使用成为后续工作的重点内容。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兆华.视频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化用户,20xx(11).

  [2]杨梅,王学明.视频资源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xx(12).[3]黄远尘.微视频在大学英语中的具体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xx(09).

  [4]金纬.视频资源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教育,20xx(05).

  [5]习海旭,陈湘军.互动式视频教学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前沿,20xx(06).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与变革,我国工程项目事业取得宏大发展,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工程项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让工程项目建立的质量及效率得到提升,本文就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硕士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浸透至各行各业,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项目中的新型管理技术,可让工程建立的效率更高,质量更为优秀,而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及质量,增强工程项目建立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程度的提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变革发展,工程建立项目管理已不再是对工程本钱、质量及进度等的简单管理,需求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及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原料采购,项目设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财务风险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仅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在工程项目管理应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助于工程项目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工程项目的建立周期较长,范围比拟大,经济及技术风险比拟大,要提升项目管理才能,需求计算机技术给予保证,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及系统化,有效改善项目管理措施,应用计算机技术中的数值,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库资源及信息处置方面的才能模仿机及概率统计等措施,有效处理项目管理中的管理问题,让国度的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与国际管理相接轨,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向。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及统计,并恰当处置大量的项目信息量,计算机技术恰恰能做好这方面的数据处置,这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才能的提升,加强国际竞争力。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应中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科学复杂的重要任务,其触及的项目内容较为冗杂,单纯运用人工计算法管理工程项目,是一件糜费人财物的事情,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能快速地绘画工程建立的图纸,计算出相关数据,并合理调整建立方案,运用计算机的管理软件还能合理编制网络进度,对工程项目中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把工程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减低工程项目的管理本钱,确保工程项目的管理程度及质量。

  (二)工程项目管理应中的办公自动软件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应中,有些项目材料及信息较多,会给项目的管理部门形成较大费事,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中具有办公自动软件,办公自动软件是一种根底应用技术,将该应用技术应用至工程建立项目管理应中,管理部门运用CAD软件进行项目材料的文字及图像等处置,会为工程项目的施工部门提供出最精确合理的设计计划及组织计划。需求留意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中,每位成员需求经办公自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文件材料及报表方面完成正轨化及规范化。在工程项目方案统计方面,可运用工程的预算软件及电子表格分离方式,合理制造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数量及本钱控制等工作,以缓解工程管理部门工作量,减轻报表及表格的制造本钱,存在数据差别时,在电子表格当中略微修正下即可,无需反复编制,动态反映收工程建立的情况,为项目施工提供科学性的材料。

  (三)项目信息资源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建立中,为了有效推进项目活动的顺利施行,需求对整个工程流程提供科技保证,在这样的目的下,工程项目需求以实践的需求为导向,保证项目的信息管理效率,这就需求对项目管理各方面均有所触及,契合项目管理的时间、范围及质量等方面请求,并根据实践工程的功用需求制定管理请求,可树立较完善的项目管理平台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让项目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把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管控与录入,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库资源及信息处置方面的才能,恰当运用计算机技术,可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及统计,并恰当处置大量的项目信息量,计算机技术恰恰能做好这方面的数据处置,这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才能的提升可制定出合理的项目管理,树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项目管理提供便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项目改造的活动计划与执行过程,把项目系统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管理系统进行有机衔接,以确保项目系统应用及员工职能应用,经过预算查询,以理解项目资金详细的意向。

  (四)项目质量监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的监视管理应中,工程项目的建立周期较长,范围比拟大,经济及技术风险比拟大,要提升项目的监管才能,需求计算机技术给予保证,充沛发挥出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工程施工前,可对工程项目的前期计划进行规划,运用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对施工计划进行实验模仿,经计算机的精细计算,预算所拟定施工的计划,以确保施工可操作性,以提升施工保证性。在工程施工当中,可将计算机技术和项目管理进行有机分离,根据实践状况,构成信息化的项目管理系统,如人员间的互相谐和,不时完善项目的管理系统,保证项目管理的效率。在工程施工后,可运用计算机的技术对项目施行检测,找进项目潜在风险的要素,合理评价项目质量,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三、完毕语

  在工程项目的建立当中,计算机技术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比拟复杂,质量请求较高时,可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程度,强化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对工程项目的建立行为进行有效标准,确保信息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而且在工程项目管理应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力。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在工程项目的应用前景还是十分宽广的。

  参考文献:

  [1]张银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5:187.

  [2]徐延强,杨亚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剖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03:4+6.

  [3]唐传娣.讨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3:140-141.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2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人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其中的重点专业,将现代学徒制学科应用其中,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文章探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确保课程体系建设的适宜性和科学性,高职院校在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时,需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着眼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考核,完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1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给予高度关注,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开展了不少探索和研究,现代学徒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现代学徒制,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及国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进行总结归纳,以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于20xx年,在《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范纲要(20xx—20xx)》中明确指出,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将逐步落实,采用两种教育制度及劳动制度,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重视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要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此外,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xx—20xx)》中,针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深入详尽的规定,以促进校企合作,让各个区域内具备相应能力及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之中,以彰显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在20xx年,教育部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颁布了相应的工作意见,并选择一批院校作为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

  2践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价值

  基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专注到教学内容之中,并结合适宜情况及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及教学项目,引导学生一一完成,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完善教学设计,避免由于教学设计不严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失误等问题,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要选择优质适宜的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工作,将企业工作情景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岗位需求,从而逐步丰富自身工作经验,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将理论与实践并重[2]。

  3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堂体系改革

  3.1课程目标建设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了明确要求,课程建设要以此为基础,与课程内容、课程开展、考核评价这些内容上具有密切联系。基于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目标,将重点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而现代学徒制体系有效调整了传统课程目标的局限性,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增强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在20xx年,我国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现代职业教育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要秉承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强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现代学徒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之际,需要选择适宜的企业,建立密切合作,采用交流会谈、调查问卷以及数据分析等多种措施,对企业人才需求类型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明确教学重难点,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3.2课程内容建设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学校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职业素养以及资格证书等方面制定明确具体的规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以及组织予以重视,从而在专业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完善课程内容建设工作,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关于专业课程内容,高职院校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及发展需求,确保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符,让教学内容能够包含相应工作任务的各个阶段,并将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家规定,适当深入课程内容之中,以彰显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的密切联系。近年来,我国计算机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研发出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故而在课堂内容中,需要适当引入新兴技术成果及知识,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此外,在课程内容组织环节,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能力水平,关注部分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佳的现状,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课程内容组织。一方面,在组织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具体工作人员运用到课堂内容建设之中,让学生通过了解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相应的知识体系,科学整合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就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针对不同层级岗位,具有不同的需求,在设计工作任务时,高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秉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确保工作任务设置的适宜性,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及知识积累。

  3.3课程实施建设

  在完成课程目标设置及内容设计之后,高职教师要开展课程教学,将工作任务与教学设计落到实处,彰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任务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任务,增进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从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堂实施的各个阶段,高职教师要明确各个阶段的内容。首先,高职教师要完善工作目标与任务设计,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将工作目标及任务要求进行阐述到位,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具有明确细致的了解,知晓学习过程及步骤,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资料、分析研究,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依据具体任务,科学应用团队合作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处理相应任务的效率。此外,对于学生相应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学评价等,对于学生工作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采用客观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4课程考核评价建设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题体系建设中,要体现层次性,完善课堂教学与实训课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考核与试卷考核科学结合,将职业技能作为考核评价的要点。在教学评价环节,试卷考核能够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增进理解的作用。形成性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平时表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学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科学整合。不同的考核方式各有侧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在教学体系中所处位置及内容,科学设置两者评价方式在其中所占比重[3]。

  4结语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现代学徒制对其具有深远影响,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对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践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不足,增进校企合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汤平,李纯,邱秀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研究[J].物联网技术,20xx(3):110-112.

  [2]李琳.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福建建材,20xx(4):114-116.

  [3]王玉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烹饪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20):28.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3

  1引言

  随着社会建设进程加快,计算机服务的优势逐渐凸显,大型企业对其研发投入、维护投入一点点的加大,在客观上推动运行速度和服务功能的优化。计算机系统在应用中,维护方面也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做好维护应用的创新探讨与实践,而且计算机的发展必须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2计算机应用技术维护的内涵

  计算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各种功能,在实际操作中能实现自身服务需求的最大限度满足。计算机最为综合复杂的操作系统,在应用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故障,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新时期也有更多的新型技术被运用到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中,用来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能,确保其运行稳定。维护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硬件方面的维护也有软件方面的维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维护理念和技巧的创新。

  3计算机应用技术维护中的既存问题

  3.1缺乏有效的维护管理意识

  与其他产业发展一样,计算机在管理中更注重应用,所以很大程度上会弱化维护。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网络安全和网络故障的关注。这很大程度上是群众对计算机应用缺乏有效的维护管理意识。因为在计算机使用中缺乏维护意识,所以会导致计算机产生一系列故障。例如病毒的入侵、电脑高手的侵袭等,对计算机使用造成干扰。因此,必须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维护意识,确保以计算机维护为保障,保证计算机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3.2软硬件维护方面存在问题

  软件和硬件是计算机的主要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是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实体机箱、显示屏、鼠标和键盘等,而软件则是计算机系统,是较为关键的技术和程序。只有软硬件运行稳定,计算机应用才能落到实处。在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对软硬件问题的关注,数据存储硬盘的老化,软件数据的丢失等,都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性能,影响其运行稳定性。因此,计算机在使用时,一旦发现软硬件存在问题,必须及时梳理问题,找出原因,并更换破损硬件,维护软件漏洞,确保计算机应用实效的发挥。

  3.3受现有维护技术的限制大

  计算机技术在迅速发展,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维护和创新研究却相对滞后。目前市场上计算机生产厂家多,软硬件性能特点也各不相同。导致故障种类多样,加大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维护的难度,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假如计算机维护人员没有经验,就无从入手。针对相同的故障表征,可能对应的故障原因千差万别,维护人员如果维护知识掌握不到位,维护技术不足,就很难有效地解决问题。现有的维护技术也对维护水平造成客观影响。受制于现有的维护技术和手段,很难在第一时间解决计算机应用问题,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维护创新

  4.1积极做好软件的维护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软件维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衍生出多种防御功能强的软件。除了具备保护功能外,还具有还原功能。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就是GHOST。该软件支持磁盘信息的打包备份及保存,一旦磁盘信息受到攻击,可以立即进行信息还原式恢复,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单机还原和网络多播克隆是其最主要的还原方式。网络多播克隆是利用网络把计算机使用的网络区域内其中一台计算机选为服务终端。基于该终端进行数据备份,带动其他客户端进行信息的恢复,在还原过程中实现计算机名称的统一修改。该技术在公共机房中的优势作用犹为明显,可以实现多台电脑信息的恢复管理。在软件维护中以纯驱动的形式进行操作,当计算机系统启动时,此类软件会有所感知,获得系统的控制权,使该计算机软件进入硬盘来进行操作。此外还需要借助专业的垃圾清理软件进行垃圾处理。例如360、鲁大师的清理效果都很理想。清理网页浏览产生的信息记录,将网页历史记录的保持量降到最低。

  4.2积极做好硬件的维护创新

  在信息还原中利用插接卡的形式保护磁盘内部的系统。当前常见的磁盘分两种,一种是主板集成性,另一种是独立网卡型。前者利用产品还原系统芯片,进行系统的有效防护。而后者独立网卡型的系统保护原理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数据的还原,把磁盘内容集成在以太网卡上,以扩展卡的形式存在,卡的功能很多,以多种还原保护的方式发挥实效,并且支持各种存储方式,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复制。当前比较流行的是通过数据线和硬盘连接,把内容导入的还原技术,安全性性能高,无需安装底层驱动,就可实现分区的备份与复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在进行克隆备份时,必须确保分区大小合适,一旦分区超过需要储存的空间,就会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但如果储存空间不够,分区过小,也会影响系统运行效率。系统文件在进行创建时,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软件的下载和卸载,这样速度恢复更快。要想实现克隆后文件信息在各种环境里的有效存储,需要在系统安装的过程中把所有的硬件资料进行卸载,使文件复制实现与任何环境之间的无缝对接。此外也可以引入英特尔硬件增强型安全保护系统,保护企业的敏感数据,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可以定制包括受保护的密码、蓝牙感应锁及指纹识别等技术在内的定位检测系统,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处理,降低数据信息被攻击的风险。计算机应用技术维护创新中不能忽略对硬盘的维护,这是因为硬盘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硬盘维护主要是对垃圾碎片的处理,节省硬盘的存储空间,提高利用率。

  4.3提升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计算机维护人员作为维护工作的主导者,必须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还原技术,云时代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得出潜藏于数据背后的规律,创新信息还原和保护技术。加强对维护人员的责任教育,很多计算机应用技术维护人员因为缺乏工作责任心,维护不到位,导致维护问题频出,严重影响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并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必须强化维护人员的责任教育,让维护人员认识到计算机应用维护及创新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问题、大胆探究思考、做好安全防治和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加强对维护人员维护技术的培训指导。可以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集中性的讲解培训,让计算机应用技术维护人员掌握最先进的维护技术和维护理念,通过创新实践,提升维护水平,激发自主创新维护意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加强对维护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设立奖惩机制,表彰优秀的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具有创新意识的维护人员进行重点表彰,确保先进计算机维护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这种多管齐下的方法,提升了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让维护取得实效。

  5结语

  大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应关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维护与创新,支持、鼓励维护技术的创新发展,为计算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只有关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维护创新,才能使计算机的应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凸显。

  参考文献

  [1]黄明源,朱锦聪.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的创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9):186-187.

  [2]唐芳苗.探讨新时期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的创新思路[J].通讯世界,20xx(11):23-24.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4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

  1.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

  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指研究计算机应用于社会中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以及系统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计算机学生的组成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是促进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一个载体。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应用的分类一般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两大类,这两大领域都具备养自身独特的特点,但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1.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

  我国计算机的最开始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在这个阶段计算机应用情祝还都是数值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主要都应用于国防武器的生产和研发方而之后,从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逐渐向非数值应用的领域发展,其主要都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工商业事物处理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己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经济等更多的领域了,随养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现阶段己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服务、文化等行业。近些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技术也己经很好的结合到一起。

  2.目前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低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与西方国家比,还是远远比不上。很多单位和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限制在对电子文档的处理,没有建立内部的网站,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比较低,计算机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国家应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研究,大力培养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努力提高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2.2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的信息产业研发的投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充足的研究投入,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不起来。没有充足的研究资金投入,我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不能真正的适应某些系统的要求。我国的重大工程、重要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大多不是自主研发的,很多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软硬件和信息系统。而西方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化水平之所以那么高,主要还是因为其信息产业研发投资的力度充足。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大力引进国外的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开发具有特色的、先进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以更好的服务国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3.未来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分析

  3.1计算机巨型化

  计算机的巨型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快速发展,大量的数据交流共享以及信息资源的传输等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计算机向巨型化方向发展。同时巨型化的超级计算机体现出了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的尖端科学技术以及宇宙科研发展和国防系统的力量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备更大存储空间容量、更快速运算处理速度以及更加严密精准逻辑能力的巨型化计算机必然是未来我国计算机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3.2计算机微型化

  计算机的微型化主要是表现在计算机体积缩小,微型化的计算机目前在医疗设备、工业仪器仪表、家用小电器等小型化的设施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应用领域甚至涉及卫星通讯、航大探索、地质勘查、深海作业、生物医药等各个重要的工业领域,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微型化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过程当中,微型化计算机作为核心部件不断发挥着关键功效。智能手机、掌上电脑、成像探头等微型设备在很大程度上體现出计算机微型化发展所带来的便捷性,未来更加高效智能的微型化计算机系列产品将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将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3.3智能化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就算是智能化了。它的强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优秀的推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来实现人类的一些行为过程,还可以模仿人的逻辑思维和感官行为,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能够享受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

  4.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开发团队的力量。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多是由相关公司承担的,但公司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是很高,技术创新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这样,就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其实,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公司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之前,公司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并且这些开发者计算机专业应用知识应该非常丰富,能够关注社会计算机发展情况,关注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开拓意识,综合素养要高,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公司还需要能够与一些高校实现合作,能够使一些高校计算机教师或者是一些计算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学生加入到公司的计算机技术斤发团队中去,解决团队在人力资源方而不足的问题。

  5.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也在社会中发挥了高效的社会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方式,信息化的交流也缩短了人们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国际应用水平存在许多差距,因此,我国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投入及普及。

  参考文献:

  [1]万波,邱晨涵. 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其创新发展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xx,(17):127-128. [20xx-09-21].

  [2]陈超文. 探究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08):129-130. [20xx-09-21].

  [3]李浩然.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xx,(02):147-148. [20xx-09-21].

  [4]赵荣刚. 计算机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24):7-8. [20xx-09-21].

  [5]柳宏.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7(08):95+97. [20xx-09-21].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5

  1企业信息化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信息资料为主要对象,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使得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好地安排,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实现规范和优化的管理,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总之,企业信息化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得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进而使得企业的竞争地位上升。

  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的各种功能,人们能够对软件和硬件进行操作,实现它的功能,进而高效、快速地完成各项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几个特点:首先就是操作特别简单,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让计算机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有的用户还可以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其次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需求整合性的特点,人们的需求不同,因此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也就不同,计算机应用技术将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整理,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来形成一个专门的系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对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为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再者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信息共享性,其共享性使得信息的世界变得非常小,信息的传送都变得如此的简单。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好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应用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这样可以提高生产和控制自动化的水平;第二就是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也用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这样可以解决企业信息复杂、麻烦的特点;第三就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用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3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3.1提高办公效率

  每个企业的信息都是数量庞大的,而且信息的来源还不同,信息数据还非常复杂,这对企业信息管理增加了难度,但是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在企业信息管理中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信息进行整理、传输和分享,使得企业的办公变得轻松自如,使办公变得更加灵活,为以后开展各种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些不合理、非常复杂的业务环节就可以去掉,由此就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失误而造成的工作损失,这样可以将企业资源实现很好地分配,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办公效率也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3.2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一个企业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当一个企业具有了很强的综合实力时,这个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因此,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保持着跟随时代的脚步而发展的速度,若要想企业与时俱进,就应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企业信息化中,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很好地整理,保持信息的共享和畅通,使得企业员工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使得员工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很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可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术和工作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而转化为公司内部的资源,进一步来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能力。以上这些都可以使得企业高效率地运转,使得有限的资源发挥极大的作用。总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3.3使企业获取信息及时准确

  每一个企业都会包含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各种活动有关的。还有一些员工的个人信息、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等这些基础数据,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就应该保证这些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时,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个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可提高这些基础数据录入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还可以将这些数据自动放到其相应的数据库,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密和权限设置,保证信息的安全。当用户需要时,可以很快地将信息进行整合和传输,实现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求。

  4结语

  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企业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贯穿着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