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陶行知生活及教育
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精选18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与幼儿的生活相适应,以所生活的环境做基础,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科学探索。”它要求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不应脱离现实生活。幼儿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科学实践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敢于去发现,并从中得到乐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幼儿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使幼儿从小就懂科学、爱科学。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
教育为生活服务,生活又离不开科学。科学教育我们要从幼儿抓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学科学、用科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积极探索发现,敢想敢做。在日常生活中要总结经验,总结适和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以科学为依据,联系客观实际,在娱乐活动中传递科学知识,鼓励孩子勤动手勤思考,大胆发现,并把科学知识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鼓励孩子运用科学知识去进行创造,并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进行科学教育,科学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没有实物作为参考,只凭抽象的符号和概念他们是不可能接受的,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具体事物和具体问题,从中积累经验并不断的思考,并且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思维活动,开启孩子的思维能力,进而进行对科学的探索,从而达到认识科学的目的。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观察它们存在的条件,发生发展等各时期的变化,使他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变化多端,以身边的具体实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从中发现其中的奥妙,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例如,在大班《环保小卫士》的主题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外的街道、小区等,感受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当孩子们发现街道上有很多的小摊贩,而且地上有很多垃圾时,孩子们都表示很气愤,他们说“这里可真脏!”“这里应该竖一个牌子,让叔叔阿姨们知道要把垃圾放进垃圾桶。”……等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回到班级里自发的设计了环保宣传栏、环保宣传册。我们还设计了变废为宝的活动,请幼儿帮助一起收集家里的废旧物品,比如破旧的衣服、光盘、薯片桶、纸卷芯等。又如:大班活动《我们的牙齿》?就来源于大班孩子们平时对换牙的讨论。大班孩子正处在换牙阶段,平时经常能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我掉了4颗牙了”“我的牙齿还没掉,可以里面已经长新牙了。”“我为什么一颗牙齿都没掉呢?”孩子们对于换牙有着自豪、害怕、担忧等等,因此我们就开展了科学活动《我们的牙齿》,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换牙的秘密,让孩子们不再害怕,知道怎样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牙齿。综上所说,我们开展的科学要来源于幼儿身边,要从孩子们的问题中来,这样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自发的探索学习。
二、营造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环境氛围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对幼儿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当重要的。孩子接触的事物只有丰富多彩,思维才会敏捷丰富,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一些有益的东西和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所以对幼儿园的活动空间要充分合理的进行科学开发。
1、设立科学问题板报
我们可以把问题板报放在孩子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把孩子们日常活动中提出的疑问和出现的问题记载下来,科学生动地为孩子们讲解,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耐心细致的讲解,带动孩子的思维。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向孩子提问,从而达到开发幼儿的智力的目的。经常开展亲子活动,游戏要多样化,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使幼儿的思想情感更加丰富。
2、建立科学探究室
周围环境的刺激会使幼儿追求科学的欲望更加强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如何想出好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践场所,也就是科学探究室。在探究室放幻灯片,给幼儿讲解光和影的奥秘,声音的传递等。在探究室里准备一些仪器设备机械等,让孩子摸一摸,看一看,从中感知到方的、圆的、大的、小的、高的、矮的、规则的、不规则的的等等,还要准备一些植物和动物的标本,让孩子们了解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还有科学读物,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积累知识和经验,使孩子感受到学好科学的重大意义。
3、创设科学区
科学区主要涉及能让孩子们直接操作和体验的内容,这些内容来自孩子们的身边,例如,通过玩色彩陀螺,了解颜色叠加的变化;通过观察物体放在水中的不同现象,感受沉与浮;通过翻跟头的小胶囊,感受物体重心的转移等等。在“科学区”中,孩子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经历失败,最后获得试验成功的满足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
三、幼儿科学活动应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在科学活动中,一般遵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后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大班的孩子对电充满着探究的兴趣,于是,我就准备了很多的材料。其中最简单的游戏,就是将鳄鱼夹、二极管、电池连接,小灯泡就会直接发光。孩子们制作了很多的手电筒,在角色游戏“小小医院”中,孩子们利用手电筒,帮助检查小病人蛀牙情况,喉咙是否长泡等,他们联系生活情况,创设了丰富的游戏情景。综上所述,经常接触生活中的事物不但是幼儿可以直接获取经验的基本条件,还可以为其更好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提供了前提保障,同时也为幼儿能够清楚的理解到科学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所具有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将所学的知识、经验再运用于生活中去。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2
摘要: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领域,并在推动教育质量发展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其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更是让教育打开新的局面,让教育与生活完美衔接在一起。幼儿教育领域同样需要注重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和融合,让幼儿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生活教育;幼儿教学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育要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联系起来,幼儿园与社会不能脱节,教师的教育与幼儿的学要统一起来。下面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着眼点,简单阐述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怎样在幼儿教育中运用实践的。
一、以生活为载体,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由于幼儿是通过直接的经验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所以教育要建立在幼儿已经形成的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在数学领域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幼儿明确“保质期”这一概念,那么教师就要让大班幼儿在生活场景中体会什么是保质期。教师首先可以设定一个场景,告知幼儿教师早上喝了一袋酸奶,不知道为什么没多久就肚子很疼,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幼儿就会猜测什么原因导致教师产生这样的反应,当幼儿回答很可能酸奶放置的时间太久了,教师就可以切入“保质期”这一概念。然后拿来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小食品,让幼儿看一看,找一找小食品的生产日期,在什么时间内吃是不会危害自己的健康的,这样幼儿不仅可以体会到食品保质期的概念,而且还会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会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幼儿园的区角也可以根据生活的场景来布置。如娃娃家、小超市、小医院等这些区角,可以让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例如在小医院这一角色扮演区,给幼儿提供了医生和病人等角色,幼儿通过回忆自己在生病时,医生都说了哪些话,有什么样的行为,通过模仿模拟这一生活场景,幼儿会增加生活经验,丰富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而提高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陶行知曾说: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幼儿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载体,进行学习,能够产生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让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让课程回归生活,这也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体现。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的教育不是要局限在幼儿园中,而更多的是要走出去。大自然、大社会都可以作为幼儿学习的教材。幼儿教育界最近兴起的“森林教育”就是以大自然作为“活教材”,向自然学习,向自然致敬。在没有围墙的森林中,幼儿尽情地体验自然给予的馈赠,爬树,抚摸溪水,观察蜗牛,这些都是在课本中不能得到的,幼儿的每一次亲身体验和接触都会增强他们与环境的互动,幼儿在感知环境中习得了经验。在森林幼儿园中可以教幼儿怎样防范规避未知的风险,在森林中迷路了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这样的教育方式比教师在室内通过图片的方式一遍遍地告诉幼儿怎么做更直接,更便于幼儿理解。
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以社会为学校的,自然教室的范围不应该局限在房子里,天地间的任何场所都是可以用來进行教育活动的。需要研究什么内容,那么教室就应该在哪个地方。在大自然中,在社会中让幼儿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主动去思考;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去触摸;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解放幼儿的嘴巴,让他们自由言说;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回归到大自然中,从学校中走出去;解放幼儿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支配时间。将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有机渗透,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三、通过幼儿的动手实践,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活动中,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对玩教具充分地触摸、摆弄,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断地尝试错误,获得经验,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例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教师想要生成一个关于艺术领域的活动。那么仅仅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PPT,用心准备的各种花儿的实物图片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能带领幼儿在园内寻找各种各样的花儿,教师可以把幼儿园开放的花儿的照片打印出来,让幼儿拿着花儿的图片“按图索骥”,寻找相对应的花儿,这样幼儿就会对春天开放的花儿的颜色、形状、大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幼儿成为此次活动的一个主体,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儿。此外,在“安吉游戏”中,也可以看到幼儿任意地摆弄、操作,不断地尝试。在大型积木建构区幼儿在拼搭,垒高;在沙土区,幼儿在用沙土挖水渠,铲沙子,倒沙子,通过与沙土的接触,可以促进幼儿的眼手协调能力,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攀爬区,有滑梯、平衡木、跷跷板、吊桥,都可以带给幼儿不同的体验,幼儿在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地探索,在一次次地探索尝试中,得到发展,得到锻炼。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幼儿在实际操作和探索中,得到了发展,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在“做中学”,正是我们现在幼儿的教育理念,不是只有口头的教,更重要的是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要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我们教育领域中的一面旗帜,指引教育不要脱离生活,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幼儿教育也应该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指导,不断挖掘生活教育理论的契机,将生活教育和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真正做到让幼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玩中学,做中学,在玩中求进步,在做中求发展。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3
一、教师教育的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民族素质的高低。他曾在《介绍一件大事》中从小学教师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小而言之”,小学教员教出的学生之好坏,关系到“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关系到“国运”,“民运”。他不仅仅注意到师范教育对发展教育事业本身的作用,而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师范教育放到挽救贫穷落后的民族,改造旧的社会,创立新的国家的高度上去认识,把师范教育同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二、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根本
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中指出:“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这是陶行知在推行平民教育、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工作者在师德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他更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被宋庆龄称之为“万世师表”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其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教育工作头绪多,形式多样,不仅教学任务繁重,且不少工作难以量化,无法在经济上得到体现,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是否具有无私奉献意识、是否有较强的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搞好教育必须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业务水平的师资队伍。
三、师范教育的对象。
(一)
行政管理人员
陶行知指出:教育界所需要的人才可分四种:一是教育行政人员,二是各种指导员,三是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四是各种教员。他说“吾国自办师范教育以来,无论高等师范、初等师范只顾到第四项,只是以造就教员为目的;对于教育行政人员、指导员、校长和职员的训练都没有相当的注意”,以致“大家都以为这种种职务可以不学而能,人人会干,无须特别的训练更无须科学的研究”,“中国学务不发达的原因固多,但是教育行政办学指导人员之不得相当培养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广义师范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都应受相当的培养”。
(二)一线教师
陶行知在《新学制与师范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师范教育的三原则:一是教育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二是教育界的人才要什么,就该教他什么,要多少时候教得了,就教他多少时候;三是谁在那里教就教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组织学历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开展行政管理人员岗位培训、领导上岗、竞岗培训、提高培训等干训工作,提高教育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毋庸置疑的。
四、教师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主张教育要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其职能的发挥以改造社会。他认为师范教育建设也应根据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以训练有生活力的教师,通过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有生活力的新一代,使他们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陶行知主张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即“有什么,学什么”,“要什么,学什么”,以大社会、大自然作为教材和课堂。他认为以文字为中心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书呆子。“那种文字之外无教育”和以“讲书、听书、读书”为正统的教育程序必须打破,只有这样才能使师范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创造出富于“生活力”的社会改革者。
陶行知认为:“乡村师范学校负有训练乡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使命”,“我们要想每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起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不能训练学生培养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绝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由此可见,陶行知认为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和能力,这说明陶行知办师范的目的绝不是培养只能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是要具有建设新中国伟大理想,成为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改革家的人才。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4
在“五四”以后基础教育的“中国化”探索中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活跃元素,成为促使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股重要的助推力。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当代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及不足
1.我国幼儿家庭教育发展状况非常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平衡”,这其实决定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反映在幼儿家庭教育的投资方面,也反映在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逐步发生变化的家庭对于幼儿在情感和教育方面的功能,以及在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文化冲击中教子观、儿童观和期望观的不同。同时由于乡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完善,从而导致了幼儿不能受到良好的幼儿教育。
2.我国心理学研究、应用和普及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没能体现教育的真正内涵和意义。由于起点低,我国的教育在相当长时间内只是处于基本知识的普及状态,一代代人只重视知识量的积累,却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启发和训练,而这种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
3.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功能包括:对幼儿的照料;提供游戏场所、材料、内容等;将幼儿发展与教育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家长。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位家长都具备完善的幼儿教育及心理学知识,于是有关机构应当承担起一部分社会责任。如今基于幼儿教育的巨大需求,受众的相关知识匮乏,幼教行业呈现着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二、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解决当代教育的弊端
1.改进幼儿园课程设置,设想对主题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主题开展的成功与失败,幼儿获得的新的整体联系的经验有多少,这与主题开展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有关。如教师对主题的理解和演绎会有所不同,围绕主题向外拓展的范围和层次也有所不同等。
教师应围绕主题所涉及的中心话题进行讨论,对主题所涉及蕴含的问题、现象事件等进行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制定出相关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以及相关的日常生活活动等,构成整个主题的内容,并要保留符合本班幼儿实际的生成活动的空间。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很多幼儿教师几乎形成了完全一样的幼儿教育模式,使教师习惯于模仿而不善于创新。我们可以建立自我评价机制,让老师学会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每学期,我们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主要形式有:半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围绕主题进行的相关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观摩,老教师深入课堂指导新教师等。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解决,形成了一个良好、向上的教研氛围。
2.加强幼儿园师德建设
第一,从我做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想,只要行政领导们从自己做起,就能对普通教师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因为,你是领导,你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你做好了,大家也会跟着做。你没做好,大家虽敢怒不敢言,但心里是不服的。
第二,加强舆论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上级行政部门,可以建立建全舆论监督机制。对每位教师的师德师风,让同事、幼儿、家长、社会进行共同的监督与评价。
第三,落实并拓宽教师交流的渠道。现在,电话、短信、网络交流已相当便捷,作为幼儿教师,不仅可以在接送幼儿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网上聊天等形式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幼儿的情况。
以上,是我对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的一些意见和看法,我想,肯定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施,希望我们可以共同进步、共同努力。
3.加强幼儿园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首先,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要实现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新理论、新观念的学习为首。但是从理论到观念的转化,是教改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教师会说会讲新观念,但却不知如何落实。
其次,教研活动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活动中,组织教师热情发言,对具体问题各抒己见,可让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学到更多。我们每两周一次大教研和不定期的小教研,充分发挥教研组这块主阵地作用,以多种教研形式,开展富有成效的研讨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教研内容丰富,教研质量明显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引导教师换位思考,采用体验式教研解决幼儿学习、发展中的问题,即请教师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在指导幼儿的活动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如在抛出“新投放了拼图玩具后教师应如何指导”这个问题后,我们打破了以往空研的形式,请教师先自己玩玩拼图,了解并找到拼图的难点所在,大家结合操作体验踊跃发言,然后再结合幼儿已有发展水平思考应怎样引导幼儿突破难点。
最后,幼儿教师的成长不是虚无的成长,而是与教学行为血肉一体的具体成长。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园园长应坚持不懈地着力于教师教育专业水平的提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我们幼儿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当改进工作在一步一步出实效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是真正的受益人,我们的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成长与成熟。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5
生活即教育,生存即教育。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再腾云驾雾了,我们的教育应该脚踏实地一些,请不要再以是否考上大学,考上怎样的大学去评价一个孩子的前途,请不要再以教学成绩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请不要再以升学率评价一个学校的管理。我认为只要我们的教育能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健康、快乐的活着,这便是成功的教育。
爱生活教育学生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深思,顿觉获益匪浅。从陶老的教育事迹中,我读出了教育的责任、教育的能力和教育的美丽。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对陶老我有一种仰视的情怀,对陶老的著作虽是细品慢敲,但因资质有限,得来仍是皮毛。不过就是这皮毛已给了我不少指导。下面就从陶老的“爱满天下”和“生活即教育”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爱满天下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这一句句发自陶老口中的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只有接纳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好好的教育他们。
二、怎样才是爱学生呢?
从陶老的著作中我读出,爱学生首先爱在一个平等上。老师热爱学生就应该是全员的,是面向所以学生的,不应有任何附加条件,无论他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是听话的还是不顺从的,是老实的还是淘气的,是漂亮的还是难看的,是整洁的还是邋遢的,也无论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他们在我们老师心目中是一律平等的,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那种“美丽花儿人人爱”的思想应该抛弃,只有连不美的花儿也爱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大爱、博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融化一些孩子心里的坚冰。记得06年距小高考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的化学教学。这个班上有一个很令老师们头疼的学生。你上课不理他时,他便去逗周围的同学讲话或是看小说、玩手机。你管他,他便趴下去睡觉,这时你若再讲他,他便会站起来问你:“我又没碍着你上课,你到底要我怎么做?”那种蛮横的态度真的让人感觉不可理喻。班主任拿他没辙,上报学校德育处,德育处最后给了一个处分,本以为这样能杀杀他的威风,谁知他依然如故。
后来老师都采取了避而不管的态度,拿他当空气,只要他不扰乱课堂,那就由他去。我第一天去上课时,班主任就和我打了一个招呼,让我不要去“招惹”他。第一节课,我走进课堂,在同学们问“老师好!”时,他叫的声音很大,并拖了很长的音,其他学生都笑了,我也笑着说:“同学们好,那位同学你更好!”后来课堂上我果然发现他在看小说,便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走到他面前,轻轻地敲了一下他的桌子,他很自觉的收起了小说。但不到五分钟他果然趴在了桌子上,我又走过去,在尽量不引起其他同学注意的情况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抬头看看我,我保持原来的讲课状态,也不愠不火的看看他,他没有再趴下,一节课总算“相安无事”。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旁边的一间空教室,先问了他的名字,然后问他:“你以前认不认识我?”他很诧异的看我一眼说:“不认识。”
然后我就笑着说:“你看,你以前不认识我,我以前也不认识你,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没有未谋面的仇’,因此,我想,你这节课的表现一定不是有意的,不是想针对我的,是不是?”他低着头,没有讲话,我接着又问他:“你上课看的是什么小说?”“不是小说,是杂志?”“哦,那是什么杂志啊?”“读者”“读者啊,我也很喜欢看,是不是这个月的新刊啊?”“是的,我中午才买的。”“哦,我还没来得及买,那你看完后,借给我看看好吧?”“噢”…后来的谈话进行的很顺利,直到最后我也没有让他保证以后不再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但是我充分的相信他已经体会到了我的要求。最后在小高考中,他们那个班66个学生,35个A,31个B,我相信这个结果与我对他的态度是有关的,我对他的不带有色眼镜,在教育他的同时,也博得了其他同学的好感。他毕业后还一直和我联系,一次QQ聊天,聊到了他高中时的表现,他和我说,其实那时他并不是真的很讨厌老师,真的要和老师对着干,他只是有一些看不惯有些老师的趾高气昂,看不惯他们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凭感觉去喜欢一些爱装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用心对待学生。
是的,“用心”!作为老师,我们只有用了心才会有发现,有了发现才会有欣赏,有了欣赏才会有爱。
其次,爱需要理解。作为一名80后的老师,在面对90后的学生时,有时真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的非主流,他们的幼稚的成熟是我们这些80后根本就无法接受的。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接受而去强制他们远离。有些东西是打上了时代的印迹的,在我们读高中时,网络还是个很神秘的东西,我们获取知识不像他们现在这么便捷,因此也就造就了我们的叛逆不像他们这样张扬。所以现在的我们在面对他们时应该学着多给一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接受,只有接受才能去爱。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6
行知思想吸纳中西方教育思想的长处而去其糟粕,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推动作用。物理学科在几轮课程改革之后,学科的科学性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很多参与课程标准制定以及教材审定的专家学者惊呼:物理学科学科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在学科变革的大浪潮中教者从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额教材内容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之中,行知思想就有了应用的大舞台。
一、教学做相结合,玩转高中物理翻转课堂
老师教、学生学、带着知识实践一体化,是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而在我国一贯而传统的学校教育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在学校教育中只能完成老师教和学生部分的学。很多实践、实验无法在学校中进行。而新课程标准指导的物理翻转课堂的理念正是基于陶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而设计的。教师将教学内容以提纲、微课、视屏、帮助文档等内容下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接受“老师教”并进行“学生学”。同时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相应的实践,回到学校后,宝贵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一个交流、反馈、提高的平台。例如在《行星的运动》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这节课是一节涵盖面十分广的教学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从文化层面上,有在物理学科支持下日心说逐步取代了地心说。有目前卫星系统的理论基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通过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以逐步展开到GPS系统、增进民族自豪感的北斗系统以及用于通信的“铱星计划”通过不同轨道卫星的主要用途前后呼应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树立追求真理的理想热爱科学的热情。于是笔者制作了行星的运动、地心说如何发展到日心说、卫星的开普勒等视频教材以及很多课件、学习资料并分发给学生。同学们可以在任何可以观看视频的地方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也会偶尔技痒相互之间进行一两次知识竞赛较量。回到教室之后,同学们跟老师还会就一些难点内容进行交流和沟通。例如对水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会和地球一样吗?等问题。这种翻转课堂的全新方式充分体现了陶先生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指导理念。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化任务驱动物理课堂
很多同学在学习物理课程的时候有着这样的困惑:“我们学这样的内容的目标是什么?这些内容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行知先生多年之前就清晰的看透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虽然这种教学理念看似较为浮躁,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也有着较为不利的作用。但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任务或者一些看似奇妙的现象来驱动物理课堂的话有利于让同学们看到学到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会较好的促进物理学科学科知识的内化并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超重和失重一块教学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乘坐过山车、电梯、汽车下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吗?这跟超重失重有关系吗?通过这个生活化任务为切口去学习本课的内容这个任务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一边学习一边挑战任务同学们在学习了知识的基础上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又通过实际生活化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提高了兴趣。
三、实践、思考、创造结合,内化物理知识
陶行知先生在其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意识、思考意识、质疑意识以及创造意识。而且透过陶行知先生的几部著作如《创造的教育论纲》等可以折射出陶先生不仅仅重视实践、思考、质疑、创造。同时陶先生还主张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分层次的培养实践意识、思考意识、质疑意识以及创造意识。而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应当重视这几个意识的培养。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也要有所体现。通过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要能够有机会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质疑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思考、辨别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并通过自身的实验、对比论证等实践活动对思考的问题进行论证。例如《静电现象的应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武当山“雷火炼殿”现象视频导入。学生被产生这种现象的疑问激起对本节的兴趣。然后通过笔者将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并准备了以尖端放电、静电屏蔽相关的选作小实验促进学生进一步去实践本课的内容并通过实践联系生活实际对生活中相关的领域如避雷针的设计等提出自身创造性的想法,虽然本节课相关内容看似抽象,难懂,但是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帮助下,通过生活化以及实践化的设计,客观地将抽象形象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实践进行了感性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事也培养了实践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并尝试着通过自身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就不是枯燥乏味的,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快乐从而对物理学习充满激情。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7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而本文提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职教工作者需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并将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融入职教工作中。
职业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方法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教工作者需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关键在于要把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融入到职教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领域,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专业和每一门学科,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项目和每一次活动,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职教工作,并以学校工作去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一、以校为本,让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校园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精神满足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场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校园应该是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打造丰富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生命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自豪自信、快乐健康,从而利用校园一切资源实实在在的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首先,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实学生校园生活。在原有的五月放歌、校园十佳歌手、校级篮球、足球联赛、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的基础上,学校新创了“青春飞扬、淘宝校园”系列活动项目,通过海选,选出校园画家、书法家、音乐达人、歌者、舞者、戏曲达人、小品达人、发明家、烹饪师、点心师、茶艺师、体育达人(含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三分王等)、作家、诗人等,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展示特长、收获骄傲,在参与中成长,在活动中找回自信,融入校园,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其次,建设美丽校园、文化校园,给师生提供一个舒心环境。人的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工作学习状态、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好的环境还会引领人向上、向善、求真、求实。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校园的育人环境,他提出校园“要美丽,可以令人欣赏”“要阔大,可以使人胸襟开拓,度量宽宏”。为此,我校投资三百多万元,请园林专家专业设计,将校园内无法用于教学的苏州河沿岸近五十亩左右的区域建设成为园林式的师生休闲景观区,亭台、楼阁、长廊、花木、小道,充满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韵味,让全校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漫步小道、歇息亭台、观赏美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
二、教学做合一,积极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职教校本课程体系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编制教材的理论依据、方法、标准和体裁等,提出依据“教学做合一”的指导思想和“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主张来编写相应校本课程系统。学校依据陶行知先生关于教科书和课程建设思想,结合职教实际、吴江地方历史文化及产业特点和本校师资特长、专业特色等,全面规划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职教校本课程体系。例如,旅游专业结合水乡古镇特色开发建设《水乡旅游》校本课程、结合苏州市政府投资建设美丽苏州湾的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美丽苏州湾》校本课程;烹饪专业结合吴江历史文化和地方美食开发建设《吴江美食》和《吴江特色小吃》等校本课程;财会专业结合现代社会金融理财需求开发建设《理财入门》校本课程;电子信息专业结合“互联网+”时代潮流开发建设《让你成为网店老板》校本课程等。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专门组织力量开发建设了《基本礼仪教程》等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训练、评比等环节,使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礼仪,熟练运用基本礼仪,并内化为一种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素养,教学成效十分显著。根据规划,学校将最终建设一套具有地方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结合职教专业、体现师生为本的校本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学校的独特文化和靓丽名片。
三、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做校园的主人
首先,积极营造校园民主氛围。努力使各种学生座谈会成为学校的常态,主动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如校长室带头开设“校长有约”项目;学生会、班委等学生组织全部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教师仅发挥指导和顾问作用;各类学生社团由全校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参加;实施“校园值周”活动,每一周的每一天都有班级学生巡视校园,检查校园卫生、车辆停放规范、校园秩序等,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开出《告知单》通知整改,使学生真正参与了校园管理,并在参与管理中受益、成长。其次,创设平台,引领学生更好融入校园。学校开设各种评选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拥有骄傲和成就感。为此,校长室也专门新创一个项目为“校长设宴”,共分三种宴:一是“善宴”,校长宴请从全校学生中评选出的“校园善人”,以此引领学生行善事、做善人;二是“功宴”,由校长宴请为学校获得重大荣誉和作出杰出贡献的学生代表,以此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建功立业;三是“毕业宴”,由校长宴请优秀毕业生代表,激励全校学生人人争做优秀毕业生。通过“校长设宴”项目,鼓励学生健康成长,并让学生能拥有一份学生时代的难忘记忆和幸福回忆。总之,随着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平民性、大众性和实践性,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更具针对性、更富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现代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引。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8
本文阐述了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意义,我们提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科学活动、材料的生活化、数学学习过程的应用与表现。
幼儿园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一、前言
什么是“生活教育”?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将生活作为教育的来源、手段和核心。“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作为幼儿学习美术的主要来源,幼儿每天生活中的人、事、物,每天见到的景色,每日经历的故事,每天看到的生活状态,都是幼儿美术的来源,是幼儿发散美术思维的基础,也是幼儿将生活融入美术,将美术高于生活的有效方式。将幼儿每天亲身感受的现实生活作为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开发幼儿美术天赋的方式,同时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二、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
1.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应用
为了有效的开展幼儿生活教育,将生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幼儿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特点作为生活教育选择和开展的标准。幼儿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发展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幼儿发展的社会需求等方面。开展幼儿生活教育,应当尽可能的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中班科学《我的影子朋友》活动一开始,先由老师以谜题的方式,将“影子朋友”的主题引入,从而有效的勾起幼儿浓厚的兴趣,然后再带领幼儿开始寻找“影子朋友”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影子朋友”的兴趣。接下来,幼儿会在找影子的过程中,回忆起踩影子的游戏,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到踩影子的游戏当中,并且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影子的秘密,例如影子会一直跟着自己,自己怎么动影子就怎么动等。然后,老师开始引导幼儿,想办法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这个时候要留给幼儿一点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想象,想各种办法藏起自己的影子。在这个过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发现,在阳光下无法隐藏自己的影子,然后再引导幼儿到没有阳光的地方尝试隐藏自己的影子。最后,引导幼儿观察阳光下和阴影下影子的不同,进而引导幼儿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教师示范手影和提供素材的情况下,幼儿尝试做各种形状的手影。此活动中,教师以玩猜谜、找影子、踩影子、藏影子、做手影等多种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探索影子奥秘的过程中,获得与影子相关的丰富、深刻、具体的经验。
2.幼儿活动中注重材料的生活化
幼儿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本身就能够成为幼儿获取生活知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因此,选择哪些材料,哪些材料才是最合适,哪些材料能够有效的起到教育幼儿的作用,是材料选择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材料,才能真正发挥出材料的教育作用,才能引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细心观察材料,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儿童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材料。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像干净的瓶子、盒子、月饼盒、易拉罐、不跳、彩条等等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是没有用的物品,在幼儿的眼中却是宝贝,面对这些材料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它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将瓶子做成瓶娃娃,月饼盒可以做成电脑的样子等等。通过师幼、家园问的互动合作。这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现成材料均可再利用,促进活动的'趣味开展。
3.在幼儿数学学习过程中营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幼儿的可塑性强,生活学习过程当中的任何人、事、物都能够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都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幼儿学习的环境更是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幼儿的学习环境,尤其是数学学习的环境,只有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在我幼儿园的教学当中,我们把每个班级内幼儿使用的学习用品,例如记号笔、蜡笔、画册等,分类放置在不同的架子上,但是我们发现,每次学习完之后,幼儿都无法将其正确归类归放。经过和其他老师商量之后,我们在原来的架子上设置了点数,然后让幼儿按照点数归放学习用品,幼儿在引导下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归放物品,而且还营造了有序的学习环境。此外,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还要格外注意不同幼儿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差异性。幼儿的智力发展和理解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幼儿领悟力高,理解快,有的则理解慢。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时,要学会因材施教,差别教育,这样能力差的宝宝完成正面内容,能力强的宝宝则可以继续完成反面的内容。
三、结语
生活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指导理念,生活教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实践生活教育思想的时候,不能只单独地从某个活动去实施,也不能在实施某个活动时只考虑生活教育思想的某个理念,而应将其融入到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幼儿园整个的生活中去,同时从选材、方法、创设、主题、常规等各方面考虑,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全面、始终的贯彻和落实生活教育思想。另外,在实践当中还应当注意,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核心都是幼儿自身,只有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而不能单纯的为了教育而教育,导致教育重于形式却输了内涵。
参考文献:
[1]葛霞.生态式区域,定格多彩生活——陶行知思想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5,(8):85,87.
[2]范珍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0):135.
[3]周倩.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班幼儿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4):76-76.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9
一、要在口语教学中遵循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1.学生生活的实际需求,是口语教学的真正动力
人类语言的产生源自社会生活的交往需求,实践证明口语教学一旦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就会失去学生渴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我担任本科班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曾经按照英语语法的深浅选择口语教学的内容,以规范发音和词汇使用作为口语教学重点内容。由于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常用语、口头语等没有作为口语教学的重点,学生们普遍存在管用学不到,学到不管用的感觉,致使他们对学习口语的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于是调整了口语教学的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使英语口语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学到更多源自生活实际,使用频率更高的口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学用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在教材中有一课讲环境保护的,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加入了大家比较关注的PM2.5的概念,列举了一些最具新闻性的口语要素。譬如发生在身边水污染现象(无锡太湖水污染,黄浦江死猪事件)、空气污染现象(城市基础建设扬起的灰尘,焚烧秸秆)、食物污染现象(肯德基的养鸡场持续使用抗生素、用不可食用的化学原料加工熟食)等等话题和生活中常会用到的词汇和句型,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感到所学的口语知识和技能更加实用、更加新鲜,从而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对话讨论,练习效果明显提高。
2.服务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口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人类的语言也是在为社会生活服务中得到发展的,如果不能解决外国人能听得懂中国学生所讲的英语,我们的学生又能够听得懂外国人所讲的英语,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丧失自信心。很显然,英语口语课程所要解决的并不是中国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而是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所以要让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的英语交流、沟通中没有障碍,才是我们英语口语教学始终要追求的真正目标。为此,一方面利用外事接待与外国人直接进行英语对话的机会,掌握外国人口语会话的特点,作为及时纠正中国学生英语会话的客观标准;另一方面还注意收集外国电台、电视台的音视频资料,作为锻炼学生英语口语听力和口语模仿力的重点内容。同时,也经常通过布置与外国人模拟对话的相关作业或练习,提高学生们说准英语和听懂英语的实际本领。为了让学生熟悉外国人日常的语音特点,我还有选择地推荐美国或英国电视连续剧中的某些人物对话,让学生们识别和判断外国人日常会话的词义和发音。譬如,外国人见面会说“What’s up?”,这并非在问“发生什么了?”而是引起注意,打个招呼而已。通过身临其境地观看外国影片,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真正掌握服务对外语言交往的真本领,增强他们与外国人交流和沟通的自信心。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握口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就需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完成外语口语的教学任务要与培养对外交往的中国人形象相结合,既要教好书本知识技能,更要培育德才兼备的涉外之才;实施外语口语的教学内容要与坚持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既要源于现实生活,更要服务现实生活。这些就是我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外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理解和应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0
[摘要]在如今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所关心的重中之重。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可学习和借鉴的范本,这也正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此,笔者将自己的数学教学教育经验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结合起来谈几点见解。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之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可学习和借鉴的范本,笔者将自己的数学教学教育经验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结合起来,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关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是不值得推荐的,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想要使学生能真切的亲近数学,体会到数学的简单,就需要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他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可以用课堂上老师教过的数学知识快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观,它在指导我们进行教育改革方面和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体系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虽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却难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原因有二:一是我们国家的大教育环境,其中包含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身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自身,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差距过大,学校所教授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在于书面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当今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针对上述原因,若要彻底落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第一步应创造好的教育环境。一是社会环境。坚持教育改革,普及教育,实现教育的民主和平等。二是学校环境。要积极的实行教育改革,增加其有效性;坚持改革后开放式的教育,把学校和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三是课堂环境。师生关系要保持平等和谐,推行手脑并用的行动教育,让课堂贴近生活,在行动教育中加强获取知识和经验。
二、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不仅为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本质。生活教育是深刻的满足人生需要的教育,我们所教的也正是人们所需要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了生活是教育之源泉,然而长久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却一直都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停留在书本表面,囿于小课堂,忽视了生活的大课堂,且将生活大课堂里隐藏的良好资源与魅力与也一并忽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发掘数学知识的深刻生活内涵,并结合教学内容,使生活这个大课堂融于小课堂,为教学服务。教师应给学生走出教室的机会,迈向生活,在大自然中、大生活中去学习和创造,不单单增长知识与才干,还能较好地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第四册,有一节为《认识方向》(此节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东南、东北、西南及西北四个方向)。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引出数学问题,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又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卡通人物灰太狼,进行提问:你们组是在灰太狼的哪个方向呢?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自我探究理解东南、东北、西南及西北,这种开放性质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课堂不再枯燥,学生也能寓学于乐,还可以深切体验到数学的无限魅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强调过,生活为教育的中心,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板教育、僵化教育,而不以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死板学校、刻板学校,不以生活为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灵动之美。
三、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生活自身就是极好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育应该真正回归生活,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到数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与此同时,在学习与实践中,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将生活的灵动赋予数学知识。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引领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还指引他们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这也体现了数学知识确实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另外,我组织了“10元能买到哪些东西”的游戏,在上课之前准备了较多的价值不等的小物品,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让他们模拟拿10元钱去商店购物的情景。在活动结束后,再让他们依次介绍自己的购物情况。学生对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不仅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到了人民币的价值以及作用,也体会到了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不能没有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高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现代中国和世界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我们国家当前创设教育改革新面貌、促进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效改革和发展我们社会主义新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切身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富有生活性,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最后解决问题,能够做到真正享受学习过程,成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梅纳新.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特征[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4).
[3]张效珍,申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征及其启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4]孙越.陶行知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及其当代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2.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1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它不仅仅涵盖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前进着的理论。这个理论是从他的老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理论脱胎换骨的,是由于推行平民教育失败之后“所找到的新路”,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传统教育。
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音乐教学
一、“生活即教育”理论思想在音乐教学上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的定义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其实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根本意义上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中又蕴含着教育的真实意义。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了学生们的音乐天赋,从而在他们的艺术学习中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早年,陶行知先生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学者成立戏剧社和音乐社,从而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陶行知先生曾出访欧洲时,在红海渔船的甲板上发现了一位四岁的小女孩欢快而有节奏的跳着舞蹈,且节奏、情感与乐曲出奇的合拍,这令陶行知先生感到非常的惊讶。在他让人用一首悲伤的曲子替换原有的曲调时,小女孩的情绪和节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岁的小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个人的天赋,但如果这些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特殊天赋在生活中没有被家长老师所发现,从而不能被正确地引导和培养,那么这些孩子们的天赋也随之会慢慢枯萎。因此作为老师、家长,我们要更多地在生活中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发现他们一些特殊的天赋或者才能,并尝试去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各自的天赋。
二、“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我们站在一定的角度认为社会是大众独一的学校,那么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大众独一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要求增大了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从而使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关在笼子里一样。教师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盲目学习与思考,而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设计好学习的思路,来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关系,摒弃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现象,而要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习模式,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主体行动的实施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涉及到欣赏、乐理、视唱练耳等一些相关的教学环节,这些都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做一位合格的“领路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清晰的思考判断来认识音乐真正的艺术魅力,久而久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音乐教育一定要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环境出发,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拥有想象和追求自由的空间,更好地系统地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教学做合一”是我们日常生活现象的一些说明,生活中,“对己是学,对事是做,对人的影响是教”,所以“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同的过程。“教学做合一”即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了不做,不能算作教;学了不做,不能算作学,所以陶行知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积累知识、获得经验。他认为,“做”要以“行”为基础,“行”是获得真知的源头。对于目前的学校教育来说,“教学做合一”主张以任务为第一要点,遵照每个岗位的实践要求与目的为导向,主要强调了“动手做”。要想做到“教学做合一”,首先应该全面地提升教师的素质,注重音乐的课程设计。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情景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音乐艺术在内心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再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只有让它们相互协助活动时,才能有益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判断力、思考力的发挥与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多开展一些人的音乐教育与实践活动,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显然,这是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结语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它有力的推动了我们音乐教育的前进和发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敢于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好地教导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人民出版社,2008.
[2]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袁晞,陶行知.捧着心来不带草去[M].大象出版社,2007.
[4]黄承箱.试论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J].山东文学.2008,12:112-115.
[5]张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中的“孔子”—浅析陶行知社会音乐教育思想[J].时代教育.2007,06:56-58.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2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我国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教育是我国的软实力,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教学机构的建设和教学体制的改革。新课改的实行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我的平台,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者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被广泛运用到每个教育阶段中,并获得了很大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生活教育理论,将教学实践和幼儿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教育。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幼儿美术教学
新课改倡导学生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处在初步形成期,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幼儿园开展了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拓展幼儿的绘画经验。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有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认可和使用。我国的教学体系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适应我国国情。在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长变化。不同的学者对教学的方式有不同见解,陶行知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还原学习的本貌,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下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就是“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了适应生活的变化,学生经过系统、专业的教育之后能够过上好的生活,教育便是成功的;学生将来的生活过得不好,便是变坏的教育。教师领悟“生活即教育”的精神后,在组织教学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会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将抽象的、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直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降低教学的难度[1]。“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命题,陶行知认为人是在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从大众的角度将社会看作是一个大众学校,生活就是大众接受的唯一教育。在“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下,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文化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1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将美术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强调了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健康的教学环境,满足幼儿在美术教学中的多方面发展。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以生活为中心,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借助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捕捉和描述能力,在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美术教学内容中要有80%是幼儿熟识的,剩下的20%拓展幼儿的视野,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2]。
2.2美术材料生活化
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到:“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因素,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物件作为美术材料,将美术与生活物品结合在一起,幼儿观察自己认识的物品,然后模仿着绘画,会增大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例如,在手工课活动中,教师可以教幼儿制作小蜻蜓,手工工具是:雪糕棍、卡纸、双面胶或者胶水等,幼儿看到自己平时扔掉的雪糕棍能够制作出漂亮的小蜻蜓,会产生很大的创作兴趣。幼儿在美术课堂中对生活物品的使用进行思考,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将“废弃物品”作为教学材料,带领幼儿经历变废为宝的过程,循序渐进的向幼儿灌输节约、环保的思想。
2.3美术活动形式生活化
为了使美术教学活动更好的走进幼儿的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美术课外活动,带领幼儿去认识校园中的树木、花草、建筑物和花园中的小动物等等。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大,教师告诉幼儿树干的颜色,幼儿就会问树叶的颜色。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的融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对美术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3]。将美术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师走出课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将自己掌握的相关内容传授给幼儿,幼儿会听的津津有味。教师也可以问幼儿问题,比如看到校园中的蚂蚁在成群结队的爬行,教师就可以问问幼儿小蚂蚁是在做什么,为幼儿提供一个思考的过程。
3结语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以幼儿身体健康为主,在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为幼儿提供一个学习知识、接触外界的机会。幼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拓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幼儿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感受自然和生活,更好的体验美和表现美,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雄.探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2):3.
[2]严佳祺.浅析陶行知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影响[J].神州,2017,(8):203.
[3]薛彦平.学习陶行知思想,指导幼儿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58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3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其良好个性、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六大解放”等教育思想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结合教育实践,把陶行知教育思想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教育当中,从而提升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六大解放;美术活动;运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的一种体验表达活动,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属于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其良好个性、发展生活学习中的观察力、想象力、执行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有效的美术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呢?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六大解放”等教育思想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结合教育实践,把陶行知教育思想灵活、巧妙地运用到美术教育当中,从而提升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1将美术教育融入生活,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关注和兴趣
陶行知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艺术的源泉。新《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该结合生活、将课程生活化的观点。由此可见,幼儿园美术教育应回归幼儿生活。
1.1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要适合幼儿,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从幼儿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在选择、创设美术活动内容时,尽可能多地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且贴近幼儿生活、能将幼儿带入体验情境,这样他们创作的灵感和行动的积极性就能够被激发出来。并通过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找出他们的兴趣点,个性化的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积极创作,从而达到计划活动时的理想成效。
1.2提供生活化的美术材料
艺术源于生活,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家庭中的生活用品、废弃物品等,将这些物品进行重新设计和利用,就可以直接用于美术教育。如我们可以用树叶进行树叶拼贴画、用废旧瓶子制作小汽车、用稻草制作草编娃娃等等。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幼儿身边的各种美术教育资源和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让幼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1.3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环境熏陶,我们应为幼儿设计和提供生活化的环境,从而增加幼儿美术教育的形式,使幼儿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如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我们一方面可以运用实物、图片的收集和展示,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幼儿建立体验感强、有趣味的生活化教学场景,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进步、自然而然的主动学习。
1.4带领幼儿走进生活
美术不仅是与家庭生活的联系,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联系。幼儿创作的基础主要就是生活经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充分的带到创造中,就为创作作品的个性化建立了基础。因此,我们应多带领幼儿出去,让他们亲自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寻找、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如看看多变的天空、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捡捡树叶、闻闻小花,观察小动物等等。
2教、学、做合一,引领幼儿个性化发展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美术活动应该将重心建立在生活上,让幼儿加强实践,在教中学,学中学,做中学,从而提高幼儿生活实践的能力。如在小班美术活动《送给妈妈的礼物》中,先出示了许多不同造型的小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欣赏、了解小包的主要特点。接着,我一边仔细的讲解、一边亲自展示制作小包的过程,这就是教师在做中教。然后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的时候,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设计出有自己特色、与众不同的小包。幼儿们先是思考,然后一边做、一边想,这就是一个即有思想又有行动的做中学的过程。做到这样的教、学、做合一,在最后作品展示时,就能呈现出许多非常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小包。
3因材施教
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提高各自的能力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促进不同能力水平幼儿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可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差异教学,使每个幼儿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在材料投放上,要提供相应层次水平的操作材料,满足每个幼儿不同的需要;在指导方式和要求上,也应不同,使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4“六大解放”,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不断激发幼儿的潜能。在当今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好幼儿的主体作用。其实,如果我们想要幼儿能够在美术活动中进行自由、充分的创作,就必须要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结合各自的个性,鼓励并支持幼儿自由、大胆地表现。将过程摆在第一位,而不是结果,充分的肯定通常能够让幼儿自由自在、尽情地创作,表现出他们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当然,我们也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想法,将他们的所想、所感与老师、同伴相互交流和分享。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样也有利于我们读“懂”幼儿的作品,更好地引导幼儿继续创造。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引导幼儿尽情地“玩”,让幼儿在童真童趣的“玩耍”中,解放其头脑、身体、嘴巴、眼睛和空间,幼儿涌动的心灵会像花一样的绽开,才有了丰富多彩的感受,有了创作的基础,才会尽情地画。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4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本文将从陶行知教育思想出发,结合工作实践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理念、手段和师资专业化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师;创新;观念陆樱
在她的《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中提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实践课题。”在音乐教育上,陶行知先生曾赞同蔡元培提出的注重“美育”这一观点,让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悟到世间的美好,这些是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交流的。
一、倡导音乐大教育理念,构建真正的音乐天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还需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教育观念得到了体现。然而,在目前以升学率作为学校质量评价唯一标准的体制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难以摆脱这种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例如在临近期末或升学考试的时候,其他科目占用音乐课时间的事例还时有发生。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小学音乐教育应该远离应试追求,回归审美本位,才能构建真正的音乐天堂。
二、践行音乐创新教学手段,构建真正的音乐天堂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发现四十分钟的课,大多数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知识讲解,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只能通过一味的模仿再模仿完成教师的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在创造力上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教、学、做合一”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下面模仿的模式,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增添课堂的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对于三年级《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来说,可以通过发“u”来模唱歌曲的旋律,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运用画旋律线条的方法,使得学生在音高、音准上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学生之间合作演唱歌曲、按节奏朗诵歌词等等,这些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主动性。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我们可以在即兴演奏和演唱、创编表演等即兴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教育体系。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差异性,所以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常出现两个极端,一类是很爱表现自己,另一类则是害怕表现自己。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要给予引导,教学内容上要给予思考的空间。陶老先生说过:“要革除体罚,注意启发,使孩子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所以,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和想象。比如在《金孔雀轻轻跳》中,学生在猜谜这个环节中,说出了老师意想不到的谜底;在回答歌曲来自哪个民族时,说出了五花八门的民族;以及在赞扬孔雀的美丽时,一味的说着同一个词语等现象。这时,教师应该没有批评,而是引导、激励,甚至赞扬他们的思维方式,学生坐下之后,心里有了自信与光荣感,在下一次回答问题中还会积极举手大胆发言。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当抛出一个问题时,不要急于宣布答案,要给以学生思索性的引导,把自主创新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真正的音乐天堂中自由地翱翔。
三、关注音乐教育师资专业化,构建真正的音乐天堂
在陶老先生的众多思想教育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作为教师,肩负着传递知识的职能,就更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充电,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因此,音乐师资队伍的加强有助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音乐教师入职前,或多或少的已经进行了相关专业的学习,初步形成了音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数都是高等师范、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但也有非师范学院、非音乐专业毕业学生或者其他科目教师以及兼职教师临时充当,兼职教师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学校开足音乐课的要求,但他们对音乐的理论知识、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等,了解的程度不是具有专业性的。因此他们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形式也就各有各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没有了兴趣。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音乐教师除了使学生学习不到正确的音乐理念和学习音乐的态度外,其教学品质令人担忧。所以,在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在职的小学音乐教师可否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体系,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为了在职教师的适应与需求,我们应该多组织和参加在职培训,把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理论进修学习方式;二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实践学习方式;三是集体观摩互评和自主反省探究研讨方式;四是加强职业培训,巩固职业思想。只有这样,构建真正的音乐天堂才有保障。总之,音乐对人的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雨果所说的:“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二把是字母,三把是音乐。”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贯彻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他们的各种潜力,并通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可以借助科学的教学评价,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来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樱.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G]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
[2]陈小军.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J]教育前沿网络财富,2009
[3]夏露露.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新校园旬刊,2014(11):138-139
[4]板俊荣.陶行知音乐教育活动研究[C]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陈婷.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指导作用[J]新校园旬刊,2015(6):47-47.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5
上世纪三十年代,众多的文化名人,如蔡元培、徐特立、梁启超、夏丐尊、梁实秋、林语堂、刘半农、叶圣陶、朱自清等,编写了大量质量上乘、影响深远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在正规的,系统的学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传承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意念,表现了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也看到,辛亥革命之后,国家所处的积弱积贫的状态,民不聊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能走进校门接受正规教育的学生比例极其有限,广大平民几乎没有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机会,那么对于那些不能进入正规教育体系的庞大数量的孩童和民众来说,上述的教育功能如何实现,如何在教会他们识字和阅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变国民“愚、弱、贫、私”的而貌,实现语文教育的教化功能?
为此,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为最底层的穷苦国民编写了一套识字、阅读教材。1923年由陶行知和朱经农共同编写的《平民千字课》和《老少通千字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前者的使用对象是十二岁以上的不识字的民众,后者则针对老人和孩童。《平民千字课》和《老少通千字课》作为一套在全国的二十个省区、五万多人中推广的扫盲识字课本,为广大的村夫牧子、凡夫走卒,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教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脱盲、识字、普及大众语文中功不可没
教材通过其极具特色的选文系统使广大底层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和教育,其开启民智、改良社会的作用不应被我们忘却。这套教材的实质是在广大农村和城市贫民中推行语文教育,并在识字中完成对国民的现代性的启蒙教育。也许由于其非官方的身份,这套教材始终未能引起当时知识界的重视,在“民国教材热”的今天也被学界冷落,少人问津。在论述有关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平民教育的诸多文献中也几乎没有学者提到过这套教材,更没有人对教材展现的思想教育的功能加以关注,本文旨在分析陶行知的这套教材对民众的思想启蒙作用,展现教材的核心价值,并能对今天的语文教育带来借鉴意义
我国古代流传于民间的识字教材也非常重视其教化功能,总结起来无外乎围绕这样一些内容展开:即孝梯忠信、以农为本、勤俭节约、禁染恶习、珍惜光阴。其中“孝、忠”等又成为家庭伦理和国家伦常的核心。这些内容不仅在老百姓的思想意识里已经根深蒂固,而且也已固化在了传统教科书中。然而陶行知所处的年代已经处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撞击交融之际,对老百姓特别是底层的民众,他们更需要怎样的道德教化,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在《平民千字课》的编辑说明里开宗明义:“培养人生与共和国国民必不可少的精神态度,训练处理家常信札等应用文件的能力,培养领受优良教育的志愿及继续读书看报的能力”。简言之其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使国民具有“国民的精神”鉴于此,本文着重就陶行知的这套平民教育教材中所涵盖的“国民精神”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揭示实质内涵。笔者以为该教材中所涵盖的“国民精神”主要包括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劳动、读书最为光荣的集体意识;热爱生活、公正理性的公民意识;通古识今、公正理性的道德意识;倡导民主、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
一、培养“劳动”和“读书”最光荣的集体意识
陶行知为了扫除文盲奔走呼吁,亲自编写识字扫盲课本。识字便可阅读,阅读便可学知识,长见识。《千字课》第一册中塑造了一位爱读书的“劳小姐”:家里没有父母,只有一个弟弟,家里很苦,姐弟俩天天苦吃苦做,但她们“心里都很快乐”,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快乐,就是读书。他们就是没有饭吃,也是要读书的”。“有一天,姐姐不好过,没有做工,晚上没有钱买米,大家只吃口汤汤,就去读夜书。两个人劳劳苦苦的做工;快快乐乐的读书。他们家里苦的不得了;他们做人好的不得了。等到弟弟长大了,做了个很有用的人才,人家都说是劳小姐的家教好”编者崇尚读书,推崇读书乃精神愉悦之动力的主旨不言自明。晚清民国时以读书为荣的故事并不鲜见,但劳小姐和弟弟连肚子都吃不饱却还以读书为乐,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做工》一课中也写到:“做工的要读书,读书的要做工你做工;他做工;我也做工;我们大家都做工。有的做粗工;有的做细工;粗工细工都好。一面求学,一面做工。才做了工,就去上学。上学好;做工好;上学做工都好”这里不仅是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宣战,更体现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开明思想。“做工”和“读书”是开启国民“读书光荣、劳工神圣”思想的第一课
在《东升开发票》的课文里,讲了一个业余时间抓紧读书并且很快学以致用、读书致富的故事:东升本来不识字,在一个店里做粗工,后来进了平民学堂,夜里用心读书,进步很快一天,店里开发票的人走掉了,东升就用学过的知识完成了开发票的工作,被店主刮口相看,从此每月多得两千文的工钱。我们仿佛看到老师以拉家常的口吻告诉学生,读书不仅很快乐,而且真的能让贫苦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种以读书为乐,读书有用的观点与传统教科书中宣扬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读书为了考功名,为做官,为封妻荫子大相径庭
《平民千字课》共四册,每册25篇课文,约有十分之一谈到“读书和做工”的主题,更不乏大量的浅显直白,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如:“少年不读书,一世苦到老”;“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弟兄”,“读书不用心,回家无脸见母亲”;“读书不做读书呆,想想从前,抓住现在,创造未来”等。让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认识到“劳动和读书最光荣”这些正是国家走向自由、民主、科学之路不可或缺的宝贵的公民集体意识
二、热爱生活、公正理性的公民意识针对“愚、弱、贫、私”的国民,特别是城市和农村贫民,陶行知力图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做新市民,新农民的基本素质教育。这里的基本素质主要指:
1.诚信守时,脚踏实地。如《老实人卖牛》《愚公移山》等在《迟到一点钟的谢五》这篇课文中,用一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不照时候做事,会吃很多苦”的道理;《席下明珠》则讲了一贪不义之财的诚信君子的故事;《到底如何?》里有个空想先生,“空想先生看到一家卖缸店生意很好,就想开个缸店发财。当天他就拿了所有的钱买了一只缸,卖了一天也没卖出去,到了晚上,他就坐在缸里想:“我这只缸的本钱是五百文,明天卖去了可得一千文,就可买两只缸了。这样一只变两只;两只变四只;到了十天头上,就有了五百十二只缸”,“那时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了”,想到这里他开心的跳起来,结果唯一的一只缸倒在地上摔破了。他的故事让人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明白了脚踏实地的做事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只落得黄粱关梦一场空
2.互帮互助,自立自强,革除陋习,如《荒年不怕》《雪中钓鱼》《事要预防》等。《分米》故事里的乐吾把自己家里的最后一升米分给饿肚子的邻居;《王春江》里的颇具现代精神的父亲王春江把万贯家财全部拿出来给乡里修路建学堂而不留给儿子;《何老太太念观音》《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事呢?》这两篇课文直指迷信的愚昧和虚假。《过生日》一文里,寥寥几句就把国人自己勒紧裤带请客送礼的窘态呈现了出来:“阔人做生日,急煞穷亲戚。不送寿礼难为情,送了自己没饭吃。大官做生日;小官心里急。寿礼顶少送一十,一月薪水去半壁”。读完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3.充满爱和正义。如《荒年不怕》《他真要买人吗》《我待他还是很好》等。在《三个问题》一文中,最后的几句充满了哲理:“所以你要知道:最重要的时候就是现在;最重要的人就是你对而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待人好”。《在他真要买人吗?》的故事里讲了一个充满爱心和正义的好人曾公亮的故事:因为借了官家的钱还不起,所以老人只好卖女还钱,恰巧被曾公亮知道了此事,曾公亮买下了姑娘之后悄悄地离开了。贫苦百姓卖儿卖女的事情在那个年代屡见不鲜,曾公亮的故事好似在穷苦人的心里点亮了一处温暖的所在。《好马和宝刀》也讲了一个关于正义的故事。《我待他还是很好》则讲了一个以德报怨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会给底层的百姓心里满满的正能量啊!
4.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如《游玩》、《我们想》、《摇船歌》等。虽然民不聊生,但透过教材中的诸多描写生活智慧、郊游之乐、田园之关的课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编者的主旨在于:告诉老百姓对生活仍然要满怀热爱,要寻找生活的乐趣,给苦涩的生活增添一丝甜蜜。其中所散发出来的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让人深思。
三、通古识今、公正理性的道德意识
通古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还要了解世界的历史、重大事件和人物,而后者更显出这套教材的价值和意义。在落后、封闭的乡村和城市底层,给他们介绍西方先进国家的思想和理念,讲讲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英雄人物,不同的国家,想必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极具国际视野的。
教材中,《孔夫子》《孟夫子》《岳飞》《诸葛亮》《愚公移山》自不必说,还有很多具有独特气质和风貌的历史人物如《讨饭的开学堂》里的武训、不愿做官的《田兴》《范大夫》,敢为天下先的,具有冒险精神的《郑和下西洋》,如何变法治理国家的《王安石》等等。同时,编者也选取了《佛》《瓦特》《佛兰克林》等世界历史名人作为教材内容。这些故事展现了影响世界的两大力量—宗教和科学对人类的改变,这些历史人物的选取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寄予了编者的期许和理想的:即教育立国、改革先行,不唯官不唯上,勇于冒险,崇尚科学,尊重信仰等等。
这些课文的引用不仅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精华教授给了百姓们,而且开拓了广大平民的视野,让他们了解自己身边的世界,从而更加看清楚自己,进而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真正自由的人。这也许是陶行知想通过教材开启民智的最终目标和愿望吧
四、倡导民主、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
陶行知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作十万新民”的教育主张,即通过教育使国民具有“国民的精神”和“国民的能力”。这里的“新民”笔者认为应当是与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密切相关:即民主、法治精神。教材在最后一册中用了大部分的篇幅介绍了国家、民主、法治、契约等相关内容。《建设在民意上的中国民国》以孙文建设共和顺应民意大获成功,而袁世凯既想做总统又想当皇帝,违背民意而失败为例,告诉人们“民意的力量真是强大无比”。《有赏有罚》讲了彭刚直公有赏有罚整顿军纪的故事;《守法》讲了英国的法官不惧太子秉公守法的故事。《法治精神》一课则将中国古代和民国的法律制度加以对比:“做百姓的遇到好官,还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若是遇到不好的官吏,就只有听从他们鱼肉了。在这种情形之下,虽有法律却等于无法律,只可称为人治,不能称为法治”,到了民国,有了国会,“国会里的议员,都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所有的法律都应当由他们决议”,“不是少数人就可以废比和变更的”,因此“无论政府和人民都受法律的拘束”,也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才是真正的法治。那么民主法治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陶行知在《君子国游记(一)、(二)、(三)》里描绘了一幅社会文明、诚信守法、崇尚科学、军纪严明的君子国的画而,虽然最终只是一场“好梦”,但编者还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我们未来的中国就应该如此”的呐喊。
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中认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是获得了勇气的个人运用理胜反思并且走出传统束缚的过程《平民千字课》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正是充满了这样的理性和启蒙思想的。社会契约取代王权神授,用科学启迪人们的愚昧、无知和传统偏见,整套教材充满了进步向上、乐观主义的精神。陶行知也说过:社会大学之道,首先要明白人民的大德。人民的大德有四:(一)是觉悟;(二)是联合;(三)是解放;(四)是创造。教材在实现扫盲识字功能的同时,首要和核心的价值就是唤醒平民的觉悟,帮助他们看清自身,看清社会,照亮历史与未来。这不仅是陶行知平民教育教材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最大贡献,也对今天我们开展的公民教育、文明教育乃至当下中国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烦月琴:《我国占代民间杂字教材中的社会教化》,《伦理学研究》,zoo9年第5期
[2]淘行知:《淘行知个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9页
[3]骆微:树启蒙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反思》,《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董宝良:《淘行知教育论著述》,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630页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在其教育生涯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例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以及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的“六大解放”等先进思想与我国新课改的教育创新理念完全一致,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一、解放学生传统思想束缚,培养自主意识
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六大解放,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对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学习《月亮湾》章节时,要备好配图插图,不要局限于课本原有的插图。配图要美丽,可以是纸质也可以是媒体图片。上课时可以先不要打开课本,而是以看图为主。教师参照课本中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看图。首先看“河”,让学生想象河在什么位置,像什么,河面上有什么,河里有什么,河岸上有什么,逐一引导学生进入图中的情景,犹如身置其中,过程中学生无论说什么,都不要以自身的理性思维去约束他们的想象和见解。
然后,对图进行延伸,让学生想象图中没有的景物,如晚上天空会有月亮吗?天空会飞过什么样的鸟儿?最后,让学生给图起个名,起名不要局限于图像的属性,还可以把它当作是一处美丽的风景。之后打开课本再学习课本内容,让学生看看书中是怎么描绘的。但要注意课本内容并非是学生想象的标准,不要以课本内容为标准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成果。
在没有课本内容的限制下,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和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看、说、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生活与课堂相互结合,扩大想象空间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要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更能在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学习,让“教、学、做合一”思想能够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来。
例如在学习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春天来的时候孩子们是否知道?春天的是什么样子的?春天有什么?在春天来的时候自己和父母有去玩吗?让大家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和春天的故事。从生活入手,将学生引入学习氛围中。再朗诵古诗,引导学生解析古诗内容,结合生活感悟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将生活和课堂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将对春天的日常语言表达的方法转变到古诗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善于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其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创造无时不在,并且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从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力。如何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刻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认可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都具备创造能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去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发现学生的创造潜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不仅要发现、认识、肯定学生的创造力,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乌鸦喝水》时,首先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然后设置问题一:除了课本里乌鸦使用的方法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乌鸦喝到水?让学生展开想象,自主思考解决办法。设置问题二:课堂上带透明的玻璃瓶同时在里面装一半的水,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让水溢出来(此问题设置需注意不要设置不加水的条件,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中的环境限制,保证学生有足够广的思考空间)。
并在下次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学生使用自己想到的所有办法让水溢出来。通过设置可行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在近代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依然保持先进性。我们的教学要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7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优秀的民主勇士、坚定的国家拥护者,更是我国民主教育思想的开拓者与践行者。民主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同时又体现着时代最为先进的思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理论基础,对当代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本文首先从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两方面内容,分析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阐释了其包括教育宗旨、教育原则及教育特征的结构要素,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代职业教育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民主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启示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及学者开始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展开深入研究,并均取得显著成果。陶行知依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客观全面的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与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进行融合,并对两种教育体系做出了评判、借鉴及创新,进而将其科学合理的渗透到自身的教育系统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体系成熟的民主教育思想。因此,对于我国当代职业院校来说,应对其民主教育思想进行全面掌握与探究,总结出其思想精髓,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及办学特色,摸索出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基本内涵
(一)生活教育
陶行知提出,民主教育过程就是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生活环境决定着民主教育,他认为民主的生活是积极向上的生活、催人奋进的生活、得到教育的生活,因此,教育必须要充分体现民主。并在此基础上,对院校领导、教师、应试教育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全新的要求。民主型学校领导人要负责教师职工的专业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中要对大众积极服务的人进行提拔。进行开放式教育,借助社会多方有效力量推动学生不断进步,进而通过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成为全民学校,让教育不再仅限于学校。民主型教师要具有谦虚、包容、与学生共患难、向群众学习、教学相长、端正职业态度等基本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观念,打破传统封建主义的束缚,努力构建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大力发扬民主教育精神及风气。此外,陶行知还对我国应试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民主教育中的考试,注重的并不是分数的高低,不支持用分数衡量学生能力的做法,它所看重的是综合性的成绩。
(二)创造教育
民主教育思想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为每个人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创造能力的良好平台,以此来实现创造的民主以及所谓民主的创造。民主教育思想的开放性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创造思维,进而做任何事情都会尽最大努力。陶行知的民主教育倡导解放人的五官及时空,只有做大这几方面的彻底解放,才能真正发挥出创造力的能效,而这一教育理念是依据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所提出的革新路径。在封建社会的统治管理下,教育需要培养的是能够完全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循规蹈矩、固守成规的人才,全面限制并捆绑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以控制手段为主的传统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要求较为死板,必要体现出教师的权威性,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要听从学校教师管理及安排,在家中还要按照父母所定制的要求做事,导致学生完全失去了创造能力,最后仅剩下接受与被迫接受。陶行知对传统教育模式表现出了强烈的谴责。他曾表示“学生毕业像是吸毒一样,身体素质低,反应迟缓,教师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实践操作。”教师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实践类教学内容。学生长期处在这种封建、保守、落后的教育体制下,导致他们没有创造思维及能力,更不具备基础的生存能力,对国家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没有任何作用。
二、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结构要素
(一)教育宗旨
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宗旨是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民主教育思想理论的引领下,学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者,而是变成备受尊重及关注的学习生活的主人,国家日后发展壮大的主人,主宰世界的主人,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影响。在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中所提出的“六个解放”,他们是确保学生体现创造力的内在驱动,他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对待学生要公平、包容、亲近,积极带领学生、用引导的形式进行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掌握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学习环境。
(二)教育原则
以人为本是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主要原则,更是支撑陶行知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重要动力,同样是民主教育实施所应遵循的准则。他认为教育应是对人进行思想、行为、精神境界的教育,升华人的内心、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民主教育要教人育人、教人做人,要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因此,陶行知强烈反对传统教育中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实施教育。民主教育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育特征
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特征是创造性的民主以民主性的创造,并通过大量的文章来阐释彼此之间的关系。民主教育在管理中,需要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创造,这就是所谓的民主性创造,而这样民主形式的生活却并不是传统形式主义、均衡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它实则是一种保障条件,为每个人提供可以创造的平台,确保人人的创造能力都能充分发挥,这就是创造性的民主。民主教育思想的这种特征,充分满足了大众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那些形式感较强、极为世俗的民主性创造,要学会自动屏蔽。
三、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构建民主师生关系
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密切互动,营造愉悦、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实施创造性的高度热情,进而确保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构建民主师生关系时,需要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要保持学生始终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的状态。
2.要充分掌握学生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内容。
3.思考有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要尽可能多的给出解决方案。
4.要将最为高效的方法大力推送出去。
5.观察高效方法的解决情况,是否长期有效。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更多包容及谅解,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自立、自觉的积极性,释放学生创造能力,也要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实现共同创造。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要更加注重民主的浓厚氛围,利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他们思维。
(二)加强创新培养教育
陶行知曾表示创造力是国家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因此,对于当代职业教育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谋求长远发展,就应加强创新教育,体现自身特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职业创新教育要能够让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将其作为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现创造教育的有效方式。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能够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共同兼具的现代化的特征,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让学生掌握社会最新知识,学习最为先进的专业技能,要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创新教育,进而确保创新教育发挥出自身实效性。此外,职业教育要将高尚人格作为创新培养教育的至高理想,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素养的培育,要将求真知、做真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追求,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
(三)完善教学实践体系
在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中,有效的教育方式及途径就是“教学合一”,因此,当代职业教育也要将其作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实践教学活动、岗位见习、社会实习、毕业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拓展基础、弱化专业、强化实践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明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并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对接及顺利实施。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内容,增强设计性及整体性,将抽象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此外,职业教育也要了解对市场人才需求,对学生毕业实习、校企合作等环节确立详细的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让他们能够到真实岗位中,切实感受工作环境、深入了解工作内容、岗位性质等,进而对自身专业定位更加明确,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实习期间,专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促进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四、结语
当代职业教育是我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想要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就应为其探寻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全面研究得出,民主教育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方式。而这些重要的教育思想精髓,与当代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谋合而。因此,职业教育应积极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融入到自身教育体系中,通过构建民主师生关系、加强创新培养教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民主教育思想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列卫,任红民,吴建设.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7):63-68.
[2].刘玉有.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创造型高职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5,(16):20-21.
[3].高涵,凌云.学习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3):212-214.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文 篇18
一、解放幼儿的空间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科学探索乐趣
卢梭认为,幼儿的教育应顺应自然的法则,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解放幼儿的空间是具有科学性的教育观。在科学教育中教育内容的选择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育,而应着眼于园内外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物质,让幼儿去观察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案例:幼儿园组织幼儿参加“走进农场,亲近大自然”活动,孩子们走在田野的小路上,兴奋不已。豆豆突然大声叫道:“好大的瓜!快看!”老师说“:它就是我们经常吃的丝瓜啊!”孩子们惊讶不已。除了不停地问这问那,有些幼儿已经跃跃欲试去折花生的茎叶、拔蒲公英、摘番茄。教师不仅没有阻止幼儿的活动,而且还鼓励和引导幼儿将新的发现及时告诉老师。分析:解放幼儿的空间,让幼儿到自然、大社会中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片段二中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空间的解放。陶行知主张把学校教育与社会、自然结合起来,周围的环境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最好课堂;他认为:“解放了空间,幼儿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在大自然中幼儿尽情去感知、发现一切自然现象,在轻松自然的玩耍中便获得了科学的奥秘,因为,真正的科学就孕育在大自然的万物之中。
二、解放幼儿的时间等待幼儿在实践经验中获得科学道理
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有观察和探索,更重要的是还要给幼儿提供讨论的时间。陶行知认为:为幼儿安排紧凑的时间是不符合幼儿的天性的,应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进行交流。而不应该是教师强加于幼儿各种事情。案例:一盆家长带来的太阳花在班里的植物角安家落户了,每天幼儿都会给太阳花浇很多水,孩子们看着水一点点渗到土里才肯放心离去;老师看在眼里,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可是想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于是没有阻止;又过几天他们发现花瓣蔫了、叶子也泛黄了,经过商量他们认为太阳花生病了需要“营养”于是又多浇了一些水。第二天孩子们来到自然角惊呆了!太阳花死了!他们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师。老师给孩子们读了一篇关于太阳花的小百科,幼儿终于知道太阳花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分析:以上的片段不难看出,教师在幼儿照顾植物的过程中,解放了幼儿的时间。当教师发现问题时并没有选择简单说教,而是让幼儿逐步观察体验发现的过程。幼儿用实际行动和亲身体验获得的经验必将是深刻的。陶行知认为应给幼儿更多时间去探索,解放幼儿的大脑,让幼儿去思考,学会思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整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不能过早给幼儿结论,教师经常没有耐心去等待幼儿发现而迫不及待地宣布答案对幼儿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科学教育思想深入浅出,易于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随着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应该思索将赋予“六大解放”新的内涵,找到与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契合点,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良好科学素质的形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