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句道德经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1、27句道德经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2、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
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3.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9.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0.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2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8.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30.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7句道德经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31-73
3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7.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6.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1.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7.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5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6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6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6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9.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7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上善若水
电子工程学院 A1112班 11111020205 杨贤斌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光只看这是个字是不好理解的,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原来这句话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最高的智慧就如同水这种能生万物,同时也能毁灭万物的自然力量,通过疏导、引导、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它所有有利的能量,那么自然界和人类就可以达到平衡的目的了。但是,现在的人们不能发挥个人和社会能力中平衡的能量,好像当年需要大禹治的水,所以才会呈现出这样无道的愚昧状况。如果一个人或一个集体能将自己放在一个智慧或说是明智的位置,将心放在一个明智而对生活有着
深刻体验、洞察力和为他人着想的位置,对人能以合适与体贴的态度,说话能有实际的信用,管理事物能中道而行,做事能多动脑子考虑周全、量力而行,有什么计划能够审时度世,那只有平衡的世界了,哪还有什么因为不平衡而起的争端呢?如果真能这样就没有什么值得痛苦和相互伤害的了。
对于上善若水的水,可以这样理解:
一、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二、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 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老子用“上善若水”诠释了善的最高境界,善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是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上善若水”对于我们的社会进步和个人修养都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充满了功利色彩,为官者只知道彰显权利,为民者热衷于追名逐利,基本的社会道德不断地受到挑战,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上善若水”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道德得到升华,让社会凝聚更多的正义,重塑我们的社会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60926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